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27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公开征求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文档格式.docx

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四日

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围绕主攻产业,广泛集聚创新人才、积极培育创新企业、建立完善创新融资平台、全力营造创新氛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蚌埠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制定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方案的考虑和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发展基础

1、科教资源丰富

拥有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0所、41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214研究所、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等5所中央驻蚌科研单位,以及安徽省水利科学院、工业自动化研究所等省级研发机构。

同时,还拥有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等高等院校10所。

近年来,我市以产业基础和科教资源为依托,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建或与高等院校共建,先后组建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组建了2个省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2个专利代理服务机构,建立了国家专利技术(蚌埠)展示交易中心。

基本形成了以大中型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依托,科技服务机构为中介,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2、产业基础良好

我市是老工业基地,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为基础,以新材料、光伏、生物质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为发展方向的产业体系,具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骨干企业发展迅速,培育方兴科技等上市公司5家,拥有丰原生化、八一化工、华益导电膜玻璃、环球药业、昊方机电等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盛世光学玻璃等39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培育形成了30多个在全国乃至国际具有技术和规模竞争优势的龙头产品,柠檬酸、燃料乙醇、L-乳酸、对氨基苯酚、赖氨酸、聚丙烯酰胺、汽车空调电磁离合器、滤清器、天然气压缩机、消防车、导电膜玻璃等产品影响力稳步提升,为我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提供了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1、总体要求

优化创新生态环境,使创新人才愿意来、留得住、来了能干出事业,通过5年的努力,培育提升若干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初步建立以产业为旗帜、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政资介紧密结合的较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

2、主要目标

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多措并举,计划用5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与我市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自主创新产业和企业体系、自主创新要素市场体系、自主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创新型人才体系、自主创新政策支持体系,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区域综合竞争优势显著。

——创新投入逐步增加,创新人才稳步增长。

确保财政对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实际支出的增幅,全社会研发(R&D)经费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幅;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达2%以上;

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万人。

——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产业层次明显提升。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120亿元以上,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达到450亿元,重点优势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居国内领先水平。

——创新能力提升,创新成果丰硕。

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年专利申请量逐步达到1000件以上;

建立3个国家级研发中心和10个省级研发中心;

掌握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技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三、明确创新主攻产业

围绕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以产业基础为依托,以集群化发展为方向,发挥科教资源丰富优势,强化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强产业载体建设,完善现代服务体系,推动主攻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打造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光伏、生物质、精细化工、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六大产业基地,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业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发展工业重点产业

(1)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产业。

抢抓国家加快中部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积极适应现代消费发展趋势,通过强化技术研发,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促进装备制造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快速发展。

在装备制造方面,发挥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技术优势,以安徽恒德、汉旭环保等骨干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3000套环保装备、1000套脱硫发电设备等项目,进一步提升我市作为安徽省环保基地地位;

以安徽柳工为依托,加快推进5000台起重机项目,着力提高起重运输设备制造水平;

以安徽配天、晶菱公司、华艺公司为依托,加快实施6000台数控机床、1500台数控铣床、1000台压铸机等项目,努力提高金属加工设备制造规模;

以保特罗、凯盛公司、精菱机械为依托,加快实施大型玻璃生产装备、4000台(套)玻璃机械制造、3000台液晶显示玻璃切割机等项目,努力提升玻璃装备制造水平;

集聚发展要素,积极支持安瑞科公司、神州机械等骨干企业发展,加快实施年产3000台压缩机、150艘特种船舶等重点项目,进一步壮大优势产品规模,初步形成以通用设备制造为主体,以专用设备制造为特色的系列产品群。

在整车制造方面,以北泰公司、天宝产业、华隆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推进年产15万辆新动力乘用车、2万辆专用车、1000台中低压消防车等项目建设,着力形成以乘用车为支撑,以特种车辆为补充的整车制造体系。

在零部件方面,以伟业重工、金威公司、昊业公司、昊方公司、液力机械等骨干企业为依托,加快实施年产1亿只滤清器、3000只高档滤清器、1000万套电磁离合器、3000套中小型模具、3000万件底盘冲压件、8000万只刹车片、300万件减振器、50万根油缸和8万台变矩器等重大项目,大力培育发展汽车零部件集群。

力争完成投资250亿元,实现产值350亿元的目标,把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培育成为我市支柱产业。

(2)精细化工产业。

以安徽功能高分子工程研究中心为支撑,以丰原集团、丰原生化、八一化工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加快年产10亿片奈哌地尔、30万吨生物乙烯、5万吨对氨基苯酚、14万吨氯化苯、3000吨泰格VC等重点项目建设;

积极推进年产5000万片盐酸安妥沙星、3万吨聚丙烯酰胺、120万吨二甲醚、15万吨无水乙醇等重大项目,加快环球药业、天润化工、宏润化工等骨干企业培育步伐,不断壮大优势产品规模,拓展产品领域,着力形成以生物化工、医药制品和有机中间体及衍生品为发展方向的产品系列。

努力完成投资120亿元,实现产值250亿元的目标,进一步提升我市安徽省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地位。

(3)光伏产业。

发挥普乐公司的技术优势,加快年产100兆瓦非晶硅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光伏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寻求战略合作,建设2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10兆瓦太阳能示范电站等项目;

深化产品链建设、拓展产品领域,推进年产1000吨硅烷、50兆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努力形成年产1000兆瓦太阳能电池生产规模。

支持应天公司发展,加快年产1600套太阳能发电设备项目建设。

力争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产值200亿元的发展目标,把我市打造成为全国具有特色和较强影响力的光伏产业基地。

(4)生物质产业。

发挥国家发酵工程研究中心技术优势,以丰原集团、丰原生化为依托,着力推进年产30万吨燃料乙醇、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和4000吨玉米芯综合加工等项目建设,深化综合利用玉米芯、秸秆生产乙醇、木糖醇等产品的开发,扩大项目布点,提升生物质能源与生物质产品的规模和竞争优势。

尽快建成凯迪公司五河秸秆电厂项目,积极谋划推进固镇秸秆电厂、怀远秸秆电厂项目,不断壮大生物质利用产业,努力完成投资50亿元,实现产值80亿元的奋斗目标,把我市打造成安徽省重要的生物质产业基地。

(5)电子信息产业。

充分发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40、41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第214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技术研发优势,集聚发展要素,推动产学研合作,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实施测试仪器产业化、双环电子2亿只精密薄膜片式电阻器、日月电子40万台高档传感器、高显电子180万对液晶显示屏、永红电子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引线框架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不断丰富以电子元器件为主体的产品系列,加速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努力完成投资50亿元,实现产值80亿元,把我市建设成为具有特色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6)新材料产业。

依托产业基础,发挥玻璃设计院技术优势,寻求战略合作,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延伸产品链,优化产品结构,加快400万片抗反射膜玻璃、100万片二氧化锡透明导电膜玻璃、PET塑料镀膜和4000万片ITO透明导电膜玻璃扩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信息显示基片、特种功能玻璃等玻璃新产品。

依托年产6000吨球形石英粉、6000吨超细硅酸锆、1万吨电解氧化锆等项目扩建和120万重量箱太阳能玻璃、200万平方米/年节能玻璃等项目建设,着力发展玻璃新材料行业。

同时,谋划推进丰原生化年产15万吨聚乳酸,加快华皖公司500吨原丝及200吨碳纤维项目重组,加快实施贝斯特60万平方米无比钢建筑生产线建设,大力培育新材料产业。

努力完成投资100亿元,实现产值200亿元的发展目标,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新材料产业基地。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依托科技进步,加强农业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种植业围绕绿雨科技、怀远纯王集团、固镇仙禾、五河禾香等种子生产推广企业,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重点建设优质小麦、稻米、油料、棉花以及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形成5个100万亩优势产业带;

加快生物质原料基地建设,加快建成100万亩玉米种植基地。

养殖业重点抓好生猪、肉(蛋)鸡和肉牛羊三大标准化养殖区建设,积极推进健康养殖,努力提高养殖业的科技含量和集约化经营水平。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力争用5年的时间,全市国家级龙头企业发展到5家左右,省级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以上。

农产品品牌数量明显增加,达到200个左右。

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600家以上,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组织与农户有合同关系的达到80%。

同时,依托我市交通区位优势,积极发展外向型产业,将蚌埠建成长三角地区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立足满足现代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交通区位优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集工业生产、仓储配送为一体的姜桥现代物流工业园,以粮食加工和仓储物流为重点的蚌埠粮食产业园和怀远粮食加工物流园,以服务周边商贸批发市场和工业产品交易市场为方向的河北商贸物流园等四大物流园区建设。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三大物流中心之一。

同时,以产业基础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工业、农业提供专业化服务平台;

重点提升与我市工业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性服务业;

着力推进评估鉴定、实验检测、信息分析等满足创新需要的知识服务业;

大力发展以金融、商务、中介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

加快服务业创新步伐,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4、强化产业载体建设

(1)科学规划产业园区。

在加快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代表的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建设的同时,围绕推进产业集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主攻产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汽车工业园、光伏产业园等特色产业园区,拓宽企业发展空间,促进产业协作,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树立经营园区的理念,以财政投入为引导,通过市场化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在加快水电、道路、通信、污水处理及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完善金融、信息咨询、物流商贸等配套体系,不断增强经济开发区和特色产业园区的集聚功能。

(3)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在采取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强化产业配套等多种措施,促进环境优化,培育园区综合优势的基础上,按照集群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强化招商引资、推动企业搬迁,扩大企业入驻数量,依托项目带动,实现园区加快发展。

四、广泛集聚创新人才

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建立以人为本的人才工作机制,广泛集聚创新人才,并把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坚持服务经济发展。

1、实施重点产业人才集聚工程

对我市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进行专项人才调研,摸清和掌握人才状况,根据重点产业需求,适时发布人才需求信息。

开展重点产业人才专项培训,推动各种教育资源的整合集成,以各类高校、科研机构及创新基地、产业化基地为依托,支持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学院等高校与国内外著名高校联合办学,加快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跟踪国际先进技术能力的学术带头人、一批产业化发展急需的复合型人才和一支高素质的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制定和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积极开展招才引智,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机制,采取团队整体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开发引进等多种方式,大力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并且为创新人才施展才干提供舞台,帮助他们干好事业。

同时,创新解决人才引进中出现的职称评定等实际问题,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2、建立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建立人才激励、选拔、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集聚和发挥作用的政策环境。

完善创新人才奖励制度,鼓励企业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奖励红股或股份期权,收入分配向重点人才倾斜,通过公平的分配体制,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同时可以吸引更多的外来人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培育创新企业家

在企业发展诸多的因素中,企业家的作用始终处于首位,一个创新型的企业家可以造就一个创新型的企业。

积极宣传和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家,竖立创新典型,激发广大企业家的创新热情。

同时,大力开展企业家培养工作,整合社会资源,鼓励与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培训机构合作,筹建企业家培训基地,打破所有制界限确定培训对象,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强化培训,提高企业家的创新能力。

通过努力提升外部的创新环境,营造宽容失败、不以成败论英雄的社会氛围,促使主观上有创新愿意、客观上有创新能力的企业家展开创新行动,创造更多的创新成果。

五、积极培育创新企业

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是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区域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把培育创新型企业作为区域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

1、大力发展自主创新型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

引导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多方出资(包括有形和无形资产)组建共担风险、利益共享的独立法人机构,培育创新要素得到最佳组合的创新型企业。

培育良好的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科技型企业的孵化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步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探索建立促进社会资金进入自主创新领域的政策引导机制,营造自主创新型企业成长的宽松环境。

探索自主创新要素参与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模式,促进更多社会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

2、通过创新型企业试点激发大企业的创新动力

为了推动大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自主创新的内在机制,探索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引导和带动广大企业走自主创新之路。

选择我市以丰原集团、丰原生化等大企业和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意识,具备较好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拥有稳定的创新队伍,以及正在进行创新平台建设的天润、昊方等中型骨干企业,加大市财政对创新试点企业的投入力度,从市自主创新专项经费中,对评定的创新型试点企业给予自主创新奖励资助,专项奖励企业自主创新活动。

3、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一是加快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合作,让企业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全过程,使企业成为创新投入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利益获得的主体。

二是建立企业与银行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沟通,促进合作,为企业找资金,为银行找项目,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平台;

加大引导性资金的投入,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风险投资等多种投入方式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是以提高骨干企业竞争力为核心,鼓励企业通过合资、合作、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加强企业间的联合,在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光伏产业等重点领域,形成若干家拥有雄厚研发力量、自主知识产权多的大企业、大集团。

六、加快完善创新融资平台

1、加快发展创业投资

市、县(区)建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用于市高新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的资本金投入和市、县(区)政府认定的创投企业的奖励补贴。

制定我市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的作用,通过奖励和参股等方式,鼓励机构和个人设立创业投资主体,培育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加快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组建,争取尽快运营。

同时,注重吸引海内外风险投资机构,建立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扶持创业投资企业发展。

积极争取建立非上市企业股份制公司转让市场,创建股权募融资平台,支持创新型企业进行股权募集,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进入退出机制。

2、构建和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通过设立政府预算、划拔经营性和非经营性国有不动产、投入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所得以及募集社会资金等多种途径,建立信用担保基金,发展壮大市、县(区)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尤其是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融资服务。

筹措设立“蚌埠市再担保基金”,建立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和体系等创新手段,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实现做强做大。

建立公共财政稳定投入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担保机构为企业自主创新活动提供信用担保服务代偿损失补偿标准;

落实对担保机构增加投入的配套奖励政策,帮助担保机构进一步提高资本实力,推动担保机构进行业务创新,适应企业发展和自主创新活动的要求,提供规模更大、形式更多、效率更高的各种信用担保服务。

3、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

结合全省“十一五”上市计划,全市筛选10家企业作为上市后备资源进行培育和扶持。

对注册地在蚌埠市的企业上市,企业(公司)拟上市改制(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投入到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涉及房产、土地等产权过户和产权变更,按非交易行为处理,按规定收取的有关费用全免,涉及到地方税收部分按规定先征后按征收额奖励给企业;

对经批准进入上市辅助期后三年内,按规定上交的所得税属于地方部分,由实际收取的市、区直接奖励给企业。

对上市公司注册地迁至我市的,市政府对公司经营决策者进行奖励,公司迁移中涉及具体问题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拟上市公司自进入上市辅导期之日起,投资新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优先安排土地使用指标;

优先安排和申报各类专项资金,积极支持上市公司的重点项目。

扶持昊方、天润等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加快上市融资步伐,力争新增2家上市公司,5家企业启动上市程序,着力打造一批竞争力强,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上市企业。

积极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券。

引导已上市的公司按照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等规定,发行企业债券,加快项目建设;

对非上市公司,通过补助企业债券发行费用,补贴所发行的债券利息以及对发行企业债券的公司按照招商引资的有关规定给予奖励等措施,引导和推动企业发行债券。

七、加快完善创新服务平台

依托骨干企业,发挥科教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加大投入,整合各种创新资源,强化创新平台建设,逐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以社会、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服务体系。

1、推进公共创新平台建设

围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发挥财政投入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科研院所投入为补充的科技研发投入体系,促进创新平台不断涌现。

在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方面,依托昊方公司,加快高效精密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强化高效化、精密化机械加工技术研发;

依托安徽柳工,发挥机械工业第一设计院的科研优势,建立大吨位起重机研发中心,强化大型化机械制造技术研发,着力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着眼推进整车制造项目,依托北泰公司建立发动机研发中心,着力研发低耗能、大功率汽车发动机,提升整车制造能力;

立足进一步提升滤清器行业整体技术水平,整合金威、昊业等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加快组建高效滤清器研发中心。

在电子信息方面,发挥中国电子集团40所、41所、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214所科研优势,建立电子工程研究中心,着力提升电子元器件集成和检测技术水平。

在光伏产业方面,充分发挥玻璃设计院太阳能玻璃、华益公司ITO导电膜玻璃、普乐公司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等研发技术优势,推动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强化太阳能电池、装备制造及系列产品的研发制造。

在精细化工方面,以安徽省功能高分子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综合八一、环球等优势企业的技术研发力量,着力强化精细化工新产品、新药的研发。

在生物质方面,以发酵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为依托,结合丰原生化技术中心,进一步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和生物制品研发水平。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以玻璃工业设计院为支撑,以玻璃产业园和盛世公司为载体,建立玻璃工程研究中心,进一步强化新材料的技术研发。

2、深化产学研合作

(1)搭建合作平台。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通过进一步细化驻蚌院所联席会议制度,举办主攻产业专题发展论坛、产学研对接会等方式拓展产学研合作平台;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立足推进我市主攻产业加快发展,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建技术中心、经济实体,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

三是建立合作机制,引导、鼓励省内外高校在我市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尤其鼓励高校研究课题与我市企业技术需求对接,凡对接完成并实施的项目,市财政给高校课题组5—10万元奖励。

四是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围绕我市产业主攻方向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凡产学研联盟实施共性技术研发项目,财政将给予50—100万元的科研资助。

(2)实施重大科技产业化专项。

围绕主攻产业加快发展,加大财政投入,逐步完善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研发体系。

一是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专项:

数字控制系统及设备、数控机床、工程机械设备设计制造、精密模具、整车设计与生产技术、汽车关键零部件等。

二是太阳能专项:

光能转换技术及新材料、太阳光跟踪技术及设备、太阳能电池生产设备等。

三是生物质专项:

微生物发酵和酶催化产品、酶制剂及产品、生物降解材料、生物环保产品等。

四是精细化工专项:

煤炭气化、生物化工原料、国家三类以上新药等。

五是电子信息专项:

集成电路产品、通信设备制造、新型显示器件、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档传感器等。

六是新材料专项:

新型功能玻璃材料、电子封装新材料、环保新材料、新兴替代材料、玻璃新材料装备等。

同时,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根据经济和产业发展形势,及时予以调整。

3、广泛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

一是围绕我市产业主攻方向,有选择地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及时掌握技术创新动态。

二是充分利用蚌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