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98339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docx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意见

关于公开征求《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根据《关于下达2017年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制修订计划的函》(丽监函〔2017〕30号)文件要求,由丽水市畜牧兽医局组织起草的《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规范,经多次修改后现已完成征求意见稿。

为了规范我市的中蜂养殖技术,提高养蜂的科学技术水平,推动养蜂业的进一步发展,保证规范的可操作性,现公开征求意见。

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如有修改意见和建议,请于2018年8月15日前,通过以下方式提出:

一、直接反馈至丽水市畜牧兽医局(地址:

丽水市莲都区丽阳街827号1406室,联系人:

顾佩佩,电话:

,邮箱:

有关单位提出意见的,请加盖单位印章。

二、通过传真方式将意见传至:

 

丽水市地方标准规范

DB331123/—2018

丽水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2018-XX-XX发布

2018-XX-XX实施

丽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丽水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丽水市畜牧兽医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华威,顾佩佩,陈琳,**,**,***。

本标准属首次发布。

丽水中蜂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丽水市范围的中蜂养殖场(户)。

2 基本条件

2.1场地要求

2.1.1场地与环境

中蜂适合定地饲养,养蜂场地基本是固定的。

2.1.1.1蜜粉源丰富。

在蜂场周围1~2千米范围内,要求蜜粉源植物面积大、数量多、长势好、粉蜜兼备,1年中要有1-2个以上的主要蜜源和较丰富的辅助蜜粉源。

2.1.1.2环境选择。

蜂场应选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前面有开阔地、环境幽静、人畜干扰少、交通相对方便、有洁净水源的地方。

凡是存在有毒蜜源植物或农药、天敌害严重的地方,都不宜作为放蜂场地。

2.1.1.3远离其他蜂场。

中蜂和意蜂一般不宜同场饲养,尤其是缺蜜季节,西方蜜蜂容易侵入中蜂群内盗蜜,致使中蜂缺蜜,严重时引起中蜂相互盗蜜、逃群等现象。

此外,应避免选择在其他蜂场蜜蜂过境地(其他蜂场蜜蜂飞经的地方),以免出现盗蜜。

2.2.1数量设置

蜂场蜂箱的放置数量应根据蜜源量、蜂群群势大小等来设置,一个蜂场一般不宜超过30-50箱(桶)。

2.2.2蜂箱放置

中蜂的认巢能力差,但嗅觉灵敏。

蜂箱,应依据地形、地物尽可能分散排列;各群的巢门方向,应尽可能错开。

蜂箱排列时,应采用箱架或竹桩将蜂箱支离地面30~40厘米,以防蚂蚁、白蚁及蟾蜍等生物危害。

2.2.3人员

体检健康,无传染病的。

2.2.4蜂具

蜂箱一般用中蜂十框标准蜂箱(以此为例)或者传统圆筒蜂箱为主。

2.2.4.1中蜂十框标准蜂蜂箱材质为杉木。

巢箱规格内围长440mm、宽370mm、高270mm、板厚20mm。

前后壁内面中央留有宽12mm、深3mm的浅槽,供隔离板插入。

前壁下沿有两个长120mm、宽20mm的缺口,前面插入一块长386mm、高50mm、厚15mm的巢门板,该板一边开10个圆孔巢门,另一边开两个长60mm、高10mm的舌形巢门,后壁上部开有两个80×llomm的铁纱窗,并各有一块100mm宽可左右移动的木板供开闭。

整个箱体外围上沿加保护条,条宽20mm、高25mm。

巢框规格外围长420mm、高250mm。

上梁宽25mm、厚20mm、长456mm、框耳长28mm,边条长240mm、宽25mm、厚10mm。

下梁长400mm、宽15mm、厚10mm。

上梁底面不留巢础沟,隔板的尺寸与巢框外围一致。

2.2.4.2圆筒蜂箱材质为杉木。

箱体板厚18mm、高度450 mm、下口直径350 mm、上口直径300 mm、距下口约180 mm用设置直径40×30 mm杉木横档,便于搬运和防止巢脾脱落;横档上面用直径约5 mm 的4支竹签分开设置横档,防止巢脾脱落。

2.2.4.3新蜂箱使用。

用淘米水洗箱子,日晒、去味,箱子无异味后,用蜡刷一遍才能养蜂。

2.2.4.4其他用具。

包括保护养蜂者的面网、使蜜蜂镇静的喷烟器、检查管理蜂群的刮刀、割蜜使用勺子等。

3 蜂王

3.1蜂王选择

以一箱(桶)一王,实行自繁自养。

生物学特性方面主要是看蜂王的产卵力、哺育蜂儿的能力、工蜂的采集能力、分蜂习性、抗病力、抗逆性(包括越冬、越夏性能、抗敌害能力等)和性情的温驯程度等。

3.2培育优质王台

育王换种应选蜜、粉源充足,气温适宜的季节进行。

选育优质王台群,应选平时产浆台基口直筒式、台型以小的为宜(0.7㎝直径)。

应选台基直径0.7㎝、王浆色特白、浓度高的蜂群育王台,王台封盖后,幼虫一边修台,也吃足了,这样育出的处女王个大强壮,预示着交尾成功后产卵力强。

3.3选育种用雄蜂

在育王换种前30天,就应在场内选择产浆最高,采集力强,无病史的强群作为父群。

釆用专门雄蜂脾培育优质高产健壮的雄蜂。

同时,严格除去其它非种用雄蜂,周围蜂场都应重视选育优质雄蜂,除去非种用雄蜂。

4 饲喂

4.1喂蜜(糖)

4.1.1补助饲喂。

在蜜源缺乏季节,对储蜜不足的蜂群饲喂高浓度的蜂蜜,以维持蜂群的正常生活。

优质成熟的蜂蜜3-4份兑水1份,充分溶解,搅拌均匀,于傍晚喂给蜜蜂。

饲喂量以蜂群一次能接受多少,就喂多少为宜。

4.1.2奖励饲喂。

为了生产上刺激蜂王产卵、工蜂泌浆育虫等生产上的需要,饲喂蜂群一定量的蜜饲料。

饲喂浓度与每次饲喂量,主要根据巢内的储蜜情况而定。

巢内储蜜充足,饲糖浓度可稀些,一般是成熟蜜1份或优质白糖1份,兑水1份,搅拌溶解。

奖励饲喂应每天晚上连续进行,不可无故中断。

奖励时间:

在春季,应于主要流蜜期到来之前45天,或外界出现粉源的前一周开始。

4.2喂花粉

4.2.1补充花粉脾将贮备的花粉脾直接加到蜂群中靠近子脾的外侧。

或者将花粉混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制成松散的细粉粒,然后将其撒入空巢房,并在上面喷少许蜜水,就可加入到蜂巢内。

4.2.2粉饼饲喂将花粉加适量蜂蜜或糖浆(糖与水2:

1),充分搅拌,做成饼状或条状,然后放置框梁上让蜂取食。

4.3喂水和盐

4.3.1箱内喂水当饲喂器内糖浆被蜂吃完后可以加入干净的水让蜂取食。

它能增加巢内湿度,降低温度。

4.3.2箱外喂水在巢门前放一装满水的广口瓶,内放一棉条,一头浸入水中,一头在外引入巢门口。

也可以在蜂场适当位置设置自动饲水器,供蜜蜂自行采水。

喂水的同时,可根据需要,添加一些盐,浓度为0.05%左右。

5 春季饲养管理

从蜂群越冬后蜂王恢复产卵,一直到主要蜜粉源植物油菜花等开花泌蜜前夕(立夏)的繁殖阶段,这3个月的饲养管理,叫做春季管理。

5.1检查蜂群同时做好保温工作

春天随着天气的回暖,中蜂也迎来了繁殖的高峰期。

需要对蜂群进行全面及时的检查,为失去蜂王或者是蜂王过老的蜂群更换新的蜂王。

把蜂箱中多余的巢脾去掉,有利于蜂群的保温,如果遇气温下降,最好能用稻草或者隔板等物体为蜂群人工保温。

5.2奖励喂养及时增加蜂脾

在进入初春一段时间之后,蜂王产卵量增加,中蜂幼虫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若需要让蜂群快速繁殖,需要对中蜂用糖水进行奖励喂养,及时为蜜蜂幼虫增加新的巢脾。

5.3更换蜂王并防止分蜂热出现

在春季的蜂群壮大最快的时期,应该将育好的新王替换掉蜂群中的旧王。

蜂群中较强的部分要及时进行分蜂处理,防止出现分蜂热,影响蜂群的正常发展。

换王与分蜂时间应该在大流蜜期前的三十天以上进行。

5.4促蜂排泄

一般选择晴暖无风、气温在8℃以上的天气,取下蜂箱上部的外保温物,打开箱盖,让阳光晒暖蜂巢,促使蜜蜂出巢飞翔排泄。

5.5保温

早春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选好场地,把蜂群放在避风、向阳、高燥、稀疏的落叶树下;做好箱内外保温工作,合并弱小蜂群和无王群。

5.6控制分蜂

在春季,群势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出现分蜂,预防和控制春季发生分蜂热的措施。

5.6.1选好育王群。

在生产过程中要认真筛选出工蜂个体大、能维持强群、不易产生分蜂热、无病害的蜂群作为育王群,才能育出好的蜂王。

5.6.2更换老王。

首先选好育王群,从其他蜂群抽封盖子脾,每箱抽1脾集中到育王群;育王群以4-5张子脾为宜,注意加强保温;5天后王台封盖,把老王提走,封盖后第6天把要更换蜂群的老王也提走,都可放在原群旁边,第7天王台,注意检查育王群内的自然王台,若有要全部除掉,新王育成后除掉老王;新王不成功则把老王放回原箱,组织采蜜群,这样春季蜜源不会被耽误。

5.6.3提早取蜜。

在流蜜初期,提早采收封盖蜜,能够促进工蜂采蜜的积极性,使蜂群维持正常的工作状态。

5.6.4适当增加工蜂的工作量。

可采取奖饲,加础造脾,或把繁殖群中的卵虫脾和采蜜群中的封盖子脾对调等,人为增加工蜂的工作量,控制分蜂热的产生。

5.6.5用处女王替换老王。

用处女王替换采蜜群中的老王,或者用新产卵王替换老王,都能控制或消除采蜜群的分蜂热。

5.7人工分蜂

人工分蜂是增加蜂群数量,扩大生产的基本方法。

它是用培育的产卵蜂王、成熟王台或者储备蜂王以及一部分带蜂子脾和蜜脾组成新蜂群。

分群有均等分蜂、不均等分蜂、混合分蜂等方法。

5.7.1均等分蜂

距离当地主要蜜源植物流蜜期在45天以上,把一群蜂平均分为两群,两群都能在大流蜜期到来时发展强壮。

5.7.2不均等分蜂

不均等分蜂是从一群蜜蜂中分出一部分蜜蜂和子脾,分成一强一弱两群。

此法适合对发生分蜂热的蜂群采用。

如果离大流蜜期时间较长,可用封盖子脾把分出群逐步补强。

5.7.3混合分蜂

是从几个蜂群中各提出一两框带幼蜂的封盖子脾,根据情况混合组成3~6框的分蜂群。

6夏季饲养管理

从“立夏”开始,到“立秋”为止,这3个月的饲养管理,叫做夏季管理。

进入夏季是蜂群的强盛阶段,抗病力增强,是蜂场生产的黄金时期。

6.1防暑降温

做好遮阴、通风、供水。

当气温达到35℃时,蜂王会减少产卵,38℃以上几乎全部停产,蜜蜂通过采水,加强扇风,降低密集度等来调控箱内的温度。

6.1.1应将蜂箱移至树荫或屋檐下,以防巢温升高导致蜂群不安。

6.1.2温度超过35℃时,在巢门附近摆放饮水器,给蜂群喂水。

6.1.3注水降温。

当气温超过35℃的酷夏时节,水对中蜂尤为重要,必须人为地给蜜蜂注水降温。

6.2预防天敌

蜜蜂的天敌主要有胡蜂、蜂虎、山雀、癞蛤蟆、蚂蚁、蜘蛛等,尤其是防范胡蜂和蚂蚁。

6.3预防农药中毒

6.3.1在花期施用农药,施药方应提前一周左右通知周围5公里内的养蜂者,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6.3.2若施用农药长效期超过48小时,在施药的头一天,最好将蜂群搬离施药地点5公里外的地方,待药液毒性残留期过后再搬回。

6.3.3若药效期短,或一时无法搬离,可采取蜂群幽闭的方法,幽闭的时间,根据各种农药残效期的长短而定,同时做好蜂群的通风降温工作,保持蜂群黑暗、安静,并保证有足够的蜜粉。

6.3.4在有足够空箱的条件下,蜜蜂可采用减弱群势的方法来控制采集蜂出勤。

在施药的当天早上,将群势较强的蜂群均等分为2~3群。

蜂王留在原箱继续产卵繁殖,由于群势减弱,出勤蜂少;提出新箱的蜂脾无蜂王,出勤蜂也不多。

农药残留期过后,提出新箱的蜂脾,清除急造王台后,用间接合并蜂群的方法并回原箱,恢复原有的群势。

7秋季饲养管理

秋季是养蜂年的开端,越冬蜂的培育要从秋季开始,进入秋季以后,外界蜜源逐渐减少,蜂群管理由蜂产品生产逐步转向蜂群越冬准备。

7.1越冬蜂的培育

所谓适龄越冬蜂,是指没有参加过采集活动和进行过排泄飞行的工蜂。

蜂群中适龄越冬蜂多,则越冬安全,饲料消耗少,来春群势发展快;反之,则越冬困难,工蜂提前死亡,春季繁殖也缓慢。

7.1.1及时更换蜂王。

充分利用新产卵蜂王培育优良的越冬适龄蜂。

7.1.2扩大产卵圈。

要及时把压缩产卵圈的封盖蜜取出,调整子脾与蜜脾数量,以扩大产卵圈,多培育蜜蜂。

7.1.3奖励饲喂,可促进蜂王积极产卵。

可用成熟蜂蜜两份或白糖一份,兑净水一份进行调制,每日每群喂给0.5~1kg,至少隔一天喂一次,以贮蜜不压缩产卵为止。

7.1.4适当密集群势。

在流蜜期结束后,随着蜜蜂的减少,应及时抽出多余的巢脾,保持蜂脾相称。

7.1.5适当保温。

秋季日夜温差很大,为避免夜间温度过低,影响产卵,可在副盖上和巢箱底加保温物,箱盖上面最好盖上枯草,早、晚应把巢门适当缩小,中午放大,以调节巢温。

7.2适时断子。

当子脾的面积开始缩小时,停止奖励饲养,到了封盖子脾已经很小时,强迫蜂王停止产卵,而且把仅有的少量卵虫用糖浆浇灌处理掉,这样既可以保存蜜蜂的实力,减少贮蜜消耗,又可避免蜂群内出现来不及排泄飞行的幼蜂。

强迫蜂王停止产卵的方法是:

拆除保温物,扩大蜂路到15~20毫米,降低巢内温度,或者给蜂群大量喂糖浆,以蜜压脾促使断子,或者用嵌脾蜂王笼把蜂王幽禁起来,强制断子。

7.3贮备好越冬饲料

一般每足框蜂应留一框至一框半的蜜脾。

对秋季饲料贮备不足的蜂群,在蜂王停止产卵或者产卵下坡后,进行补助饲喂。

7.4防治病虫害

7.4.1巢虫。

硫磺粉熏烟的方法:

可将撤出来的巢脾装入空继箱,然后将2—3只继箱叠在一起,下面加一个空巢箱,四周用纸糊严,用适量硫磺粉点燃熏烟,一次3分钟以上,可隔5天再熏一次。

要注意子脾成熟与否,防止幼蜂中毒

7.4.2幼虫病和孢子虫。

用病毒灵可按每框蜂低于1片的剂量,调入糖浆喂蜂。

7.5防止盗蜂等其他管理工作

秋季,特别是深秋,蜜源缺乏,比较容易发生盗蜂,还易发生胡蜂危害。

遇到低温要注意巢内保温,适当缩小巢门,保持蜂数适当密集。

7.6秋季茶花期管理

茶花在南方地区面积大,花期长,茶花粉是培育越冬蜂的优良粉源,但茶花蜜却会引起幼虫和成蜂中毒,造成烂子。

7.6.1防止茶花烂子

茶花蜜含有不适合幼虫消化的物质,幼虫食后会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

在茶花进蜜时,每晚喂饲料,用冲淡茶蜜浓度的办法来减少消化的物质,原则是进蜜越多,饲喂越多。

可以饲喂含米醋或柠檬酸的饲料,在每100㎏糖水加入2~3㎏的米醋或柠檬酸。

要及时摇出巢内茶花蜜,尽量减少积存。

在茶花流蜜期结束,必须摇出全部茶花蜜,另喂优质白砂糖或蜂蜜,绝不能用茶花蜜作越冬饲料,否则越冬期会出现大肚病。

8冬季饲养管理

冬天天气冷定以后,白天气温不超过10℃时蜜蜂就停止飞翔。

箱内的蜜蜂开始结团,强群比弱群结团迟些。

只要有较多的适龄越冬蜂,并有充足的饲料,做好蜂箱内外的保温包装工作,保持安静,蜂群就够安全越冬。

8.1越冬蜂巢的布置

越冬蜂巢总的要求是蜂数适当密集,便于结团,放置的蜜脾要求整齐、浅褐色。

布置越冬蜂形成一个大蜂团,有利于冬季保温和春季蜂王产卵。

8.2巢内保温

冬季蜂巢内视地区和群势进行适当的保温,巢内保温,一般在蜜脾外放保温隔板,外侧放草、棉等保温物,纱盖上面盖几张保温吸湿良好的纸或盖布,再上面用草蒲和棉垫等保温物;盖好箱盖,蜂箱的纱窗、缝隙等要糊严。

 

8.3室外越冬的保温

室外越冬场地,应选择背风向阳、比较干燥的地方,包装一般用草帘把蜂箱的左右和后面围住,箱底垫草,箱间、箱盖上面和蜂箱后面视温度再加草或草垫,蜂箱的前面只留巢门通气外也要用草帘等包装保温。

8.4越冬蜂群的管理

越冬蜂群既要注意保温,又要注意空气流通,防止蜂群受闷,一般来说宁冷不热。

越冬蜂巢整理好后,要尽量保持蜂群安静,不要轻易开箱检查,晴天要给蜂群遮荫,可用木板条、棉絮等物轻轻地挡在巢门外,防止蜜蜂受阳光刺激飞出巢冻死。

冬季每十天,养蜂人员用铁丝钩把箱底死蜂掏出,防止堵住巢门,逐群进行箱外观察,听蜂团的声音,看巢门内外是否有水气,检查死蜂是否腹部胀大、潮湿,以判断蜂群是否受冻、受闷,是否消化不良等。

9采蜜

取蜜的基本原则为“初期早取,中期稳取,后期少取”。

我县基本用传统圆桶蜂箱一般一年只能割一次或两次蜂蜜,由于蜜源不同、采酿的时期不同,每一批土蜂蜜的颜色、口感、结晶状态都会有区别。

圆桶蜂箱里,最先成熟的是最上面的蜂巢,当最上面一层蜂巢储满了蜂蜜之后,蜜蜂会在下面的一层重新筑巢、繁殖、储存蜂蜜,当这一层又储满了蜂蜜之后,继续往下面发展。

一般等到蜂蜜装满蜂巢后就可以割蜜了。

9.1传统(圆桶箱)采蜜

9.1.1割蜜的工具有勺子、艾叶(喷烟枪)、盛蜂蜜的桶(盆)、纱布等。

9.1.2将蜂箱横放在离地面30-60㎝左右的架子(野外可以放在坎、岩石等上面)固定,防止滚动,下口(底座)略高上口,便于蜂蜜流出。

9.1.3点燃艾叶(喷烟枪),向蜂群喷烟,将蜜蜂赶至下口(底座),打开棕叶,用勺子将蜂窝中的蜂巢挖出来,盛蜂蜜的桶(盆)在下面接住蜂巢和蜂蜜。

9.1.4割完蜂蜜后,将棕叶原样装好,蜂箱搬回原处,盖上盖。

9.1.5过滤。

割下来的蜂蜜经过纱布过滤一次,把蜂巢和杂质剔除即可。

9.1.6罐装。

将过滤后的蜂蜜装入干净的玻璃瓶、陶罐等容器便可以储存起来了。

9.2现代(标准箱)采蜜

9.2.1工具有起刮刀、喷烟器、蜂帚、割蜜刀、分蜜机、滤蜜器(纱布)、盛蜜容器(桶、盆)等。

9.2.2我县的养蜂场规模相对较小,蜂蜜生产中机械化程度较低,目前多数蜂场主要采用手工操作取蜜的模式。

9.2.3采蜜过程

9.2.3.1脱蜂。

采收蜂蜜时,将蜂群中可以摇蜜的蜜脾定准后首先应将蜜脾上附着的蜜蜂脱掉,即脱蜂。

抖蜂完成后,蜜脾上剩余的少量蜜蜂可使用蜂刷轻将其扫落到蜂箱。

9.2.3.2切割蜜盖。

用锋利的割蜜刀沾热水自下向上拉锯式徐徐将蜜盖割下,注意不要从上往下割,以避免割下的带蜜蜡盖拉坏巢房。

9.2.3.3取蜜操作流程。

把摇蜜机(这里介绍的是常用的手动摇蜜机)固定住,将封盖蜜房的房盖割去、重量相似的蜜脾放入分蜜机的框架内,巢脾的上梁方向相反,以保持摇蜜机的平衡,摇蜜机的转向应背着巢房的斜度进行,以便于蜂蜜和巢脾的分离。

在转动摇蜜机的过程中用力要均匀,转速不能过快,以防止巢脾断裂损坏。

蜜脾一侧的贮蜜摇取完成后,要将巢脾翻转,以摇取另一侧巢房中的贮蜜。

转动分蜜机,把蜂蜜分离出来。

9.2.4过滤和分装。

分离出来的蜂蜜通过滤蜜器(或者用纱布),过滤掉浮沫等杂质之后便可将蜂蜜进行分装。

10成熟蜜的贮存

成熟蜜应按蜂蜜的品种、等级分别装。

储蜜的容器上应贴上标签,注明蜂蜜的品种、产地及采收日期等信息。

蜂蜜的贮存场所应清洁卫生、阴凉干燥、避光通风,远离污染源,不得与有毒、有害、有异味的物质同库贮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