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3804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议论文写作系列学案对照式结构 7300字文档格式.docx

岳飞不为外物迷惑,他短暂的一生里有坚如磐石的信念,甚至面临苟活与真理的选择时,他也毫不犹豫地踏上后一条路。

透过历史的明镜,我们看到他心灵高贵的选择。

  反面论述——有些人却不幸在失足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商纣王选择了美人的笑靥而弃江山于不顾,慈禧太后为了清王朝的苟延残喘而将民族的尊严送给外族去践踏,那些短视的人们作出的选择,留给后世的,除了一个轻蔑的嘲笑,更有太多沉痛的思考。

  总结——人生的旅程坎坷而又漫长,不要被装点得富丽堂皇的歧路迷惑,也不要畏惧正道上满布的荆棘,站在人生的岔路口,记得拿出心中的指南针,它会指明通往真理的方向,那个方向,就是我们心灵最睿智的选择。

  二、破立结合:

先批驳反面的观点,再论证正面的观点(或顺序相反)。

  如《论知足常乐》一文的论证层次:

  中心论点——“不知足”才能时时鞭策警示自己,不断进取,不断收获。

  批驳反面的观点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借酒消愁,以醉为乐,那酒醒之后呢?

又将陷入无边无际的忧愁中,知足者,乐一时矣。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不知足者,常乐也。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你是满足于登上东山,看到的将是有限的鲁地,怎能像登上泰山之巅那样把天下尽收眼底,心胸无比宽阔呢?

  1

  2012-2013学年高二语文作文学案编号:

2013-05-19

  论证正面的观点——一贾岛吟诗,反复推敲。

欧阳修行文“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正因为不知足,才百倦不殆地长期磨练,才有了千古绝唱,传咏至今。

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种发明,正因为不知足,才不断地钻研成功。

一位奥运会田径老将花十年时间苦苦训练,仅仅加快了1秒钟,对于知足者,这微不足道的1秒钟根本不值一提,但却成就了一位冠军。

跑道上一秒的刹那正是用十年的不满足精神的底蕴磨砺出来的。

不要停止追寻的脚步,不要熄灭前进的灯火。

沧海桑田,世事变迁,山外更有山,楼外还有楼,只有永不满足,历史的车轮才能滚滚向前。

  总结——人生,只有不知足,才能超越;

灵魂,只有不知足,才能达到一个高度,进入一种境界。

前面是一片未知的空间,不知足者,常乐,常乐者,不知足。

  与并列式、层进式结构相比,对照式结构更易操作,不过,使用这种结构时要注意两点:

  一、对比必须鲜明、强烈,通过是与非、功与过、荣与辱的对照,突出其中的一个方面。

  二、在字里行间要渗透的褒贬、爱憎之情,而不能模棱两可,莫衷一是。

  【经典例文】

  例1(20xx年河北高考优秀作文)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生活在当下。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

我们赚的钱更多了,人情味却更少了;

我们的交通工具更先进了,公交车上站着的老人却更多了;

我们登上月球探索太空,却不愿伸手帮助对面的邻居;

我们的股市价格一路狂升,价值观却急剧地下降;

我们的社会都知道“此仇不报非君子”,却怎么也流行不起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

  而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

人们的心越来越狭隘,只懂索取,不懂回报之人,仿佛充斥着整个社会。

  记得做一篇练习时读到的一个故事:

一对老夫妇遇到一位赶着回家过圣诞节的年轻人。

年轻人买不到车票,在大雪纷飞的夜晚,无法回家。

老夫妇在邀他共度圣诞节遭推辞之后,竟主动将自己的车借给了年轻人。

这样的举动令人震惊,令人感动,但接下来的事却让人心寒,这年轻人再也没有回来,杳无音信。

  一位著名作家在谈到社会道德时也曾说到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在一次散步时捡到一个钱包,打电话找到失主时,失主无感谢之词,竟要求他送还到自己家中。

  我们感叹丛飞节衣缩食资助贫困学生,却也愤慨他在重病之时无人援助,我们感叹雷锋无私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也无奈现在有些中小学生不知“雷锋”为何物!

  当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暧昧的姿态时,我们应该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

  这便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位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人,将自己的儿女唤到跟前,一一叙说了何人何时帮助过自己,教导子孙们报答人家。

虽然老人一生坎坷,遭受不少人的陷害,但他自始至终未提一句,只把感谢留给后人。

这是我见过的一个老人留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他让人明白了感激的力量,回报的感动。

  2

  一位女士用自己430元的稿费,随意地捐给了西北一位素未谋面的小女孩,但这位女孩却把她的恩德深深记在心里,即便在贫困的条件下,仍坚持给她写信。

虽然这位女士已经快忘了这件事,小姑娘的善良、知恩却让人欣慰。

  我们感叹华农大小李的爱心,更受到那位四年级女生的感动;

我们感叹大批青年出国深造,更感叹他们回国报效的高尚。

  西方一位哲人说过:

“别人爱我,我爱别人,这是小爱:

我爱别人,别人爱我,才是大爱。

”所以基督教有一句名言:

施比受有福!

  无论东西方,无论古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都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促使我们的社会变得有思想、有内涵,它让我们可以遥望一个美好的未来。

  【简评】此文紧紧围绕“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一论点,进行正反对比分析论证。

先从反面切入,指出“社会上数不胜数的忘恩负义之人,仇视一切事物之徒,更加深了社会道德危机”;

然后援引东西方典型事例与名言警句,由反而正地进行对比论证,并用“当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暧昧的姿态时,我们应该需要一种有质感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道德危机”这一段作过渡;

最后再次强调感恩之心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准则”,呼应前文。

  例2(20xx年山东高考优秀作文)

  遗人玫瑰,手有余香

  外国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曾说过:

当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不会坐视不管,我会尽力帮助他,这样做不但不会让我损失什么,反而会给我带来荣誉,让我的事业更加顺利。

这便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当我们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无形之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让自己赢得竞争中的优势。

  因此,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

  当我们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

二战结束后,各国经济极度萧条,企业由于受到战争的破坏,资金匮乏,而此时各国银行大多停止接济困难企业。

然而,此时的花旗银行却积极办理各项贷款业务,尽力挽救各国企业。

企业由于受到援助,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复苏,按时归还了花旗银行的贷款。

花旗银行的这一友好做法,不仅没有使自己蒙受经济损失,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极高的信誉。

在此后的发展中,花旗银行凭借良好的信誉,使自己成为世界知名银行之一。

这一双赢的举措不但救活了企业,而且让花旗银行赢得了许多商家的信赖和支持。

  相反,如果缺乏双赢的意识,疏于施助于人,那么我们自身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进而缓慢下来,因为我们无法体现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

外国一位传教士曾经说过:

“当他们去攻击革命党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

所以我保持沉默;

当他们去攻击农民军的时候,因为这与我无关,所以我保持沉默;

而现在他们来攻击我了,我该怎么办呢?

”这名传教士由于以前没有帮助过别人,“现在”便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现在的一些企业,当同行陷入困境时,不是伸出援助之手,而是落井下石,在企业处于平稳发展时,有时还采取诋毁别人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做其实是极不明智的,他们既会失去买家的信任,又会败坏自己的声誉。

  由此可见,通过帮助别人既可以给别人机会,又能彰显自己的长处,促进我们自身的发3

  展。

那么,我们要懂得帮助别人,自己身处危难之时,别人也会帮助我们,这样更有利于我们的前进。

  “双赢的智慧”让你我在玫瑰馥郁的香气中共同享利,和谐发展。

  【简评】本文开篇引用一位企业家的话,点明题旨。

本论部分先引用正面事例“花旗银行的双赢举措”为例证,证明了“利用双赢的举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

然后采用反面的事例,与上文构成正反对比论证,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大大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名作欣赏】

  例l

  良心无价

  曹培云

  如果以“什么东西不能卖”为题向十位商界朋友发问,恐怕会有十个不同的答案。

这很正常,每个人的秉性、习惯、修养均不相同,我们似也没有强求人家一致的必要。

但是我想,至少有一样东西大家都不能卖,那就是良心。

  良心,说白了,是指人们对是非的正确认识,特别是跟自己的行为有关的正确认识。

良心无价,它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有没有良心决定着一个人的形象;

而对于一个经商者来说,则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形象,而且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利益,小觑不得。

  近日,吉林省桦甸市八道河子乡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事儿不大,却很耐人寻味。

那里有一个手艺非常好的豆腐倌,做的豆腐个儿大、鲜嫩、口感好,十里八村的乡亲都愿意买他的豆腐。

可最近连续几天都没见他出来卖豆腐。

乡亲们挺纳闷儿,纷纷到他家中询问。

他坦率地说:

“我得肝炎了,不能再卖豆腐了;

如果再卖,那可太没良心了。

”乡亲们都很感动。

我知道后也十分感动,并由此想到很多。

这位普普通通的豆腐倌之所以放着钱不挣而果断地停业,我们可以用很多理由去解释,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他仍固守着一片纯净的精神家园,而精神家园里最鲜艳的“花朵”,则是他那颗充满浓浓爱意的良心!

  他深知良心的宝贵,所以格外珍惜它。

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老板”都像他那样珍惜良心。

在“孔方兄”的“感召”下,很多人早把良心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理由倒也充分:

“这年头儿,无商不奸,良心值几个钱?

”在他们眼中,精神与肉体、人格与尊严都可以堂而皇之地拿到市场上讨价还价。

于是,坑蒙拐骗理直气壮,假冒伪劣畅行于市,明晃晃的“宰人刀”到处高悬;

此时,“文人”们也不甘寂寞,炮制出一部部“拳头十枕头”的“商品”,急不可耐地投放市场?

凡此种种,说“道德滑坡”“道德沦丧”,实不如说是良心连同商品一起卖掉了更贴切!

  或曰,这些人意识上、行为上产生种种“异化”的原因,是客观上受到封建意识和资产阶级意识的侵蚀,是社会道德维护体系不完善和受到少数坏人的影响,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一些社会因素对人们心理、行为的综合作用。

事实上也不尽然。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不就是因为有思想、有感情、有道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吗?

豆腐倌乃至更多的善良的人们,其言行已完全证明:

只要守住精神家园,守住良心,即使是物欲横流百般诱惑,也会坐怀不乱的。

  4

  不要再寻找什么客观理由。

我们的确很平凡,的确需要生活得更好些、更滋润些,但这些都不

  该成为抛弃良心的借口。

我们需要守住精神家园。

让我们在良心所筑成的崇高面前保持应有的敬畏吧,当我们左右徘徊几欲迷途时,请紧紧握住自己的良心。

这样,我们便有了生存的自信。

——这,恐怕不仅仅是对商界朋友的忠告!

  【简评】本文第一段提出观点“有一样东西大家都不能卖,那就是良心”。

第二段解释“良心”的内涵,说明“良心”的价值。

第三段举出典型事例论述“良心”的可贵。

第四、五段转入反面论述,批判丧失“良心”的行为,批驳某些人的错误认识。

最后,抛弃借口,守住“良心”,“这样,我们便有了生存的自信”;

而且指明,这不仅是对商界朋友的忠告。

例2

  在义与利之外

  周国平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

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曾经有过一个“人皆君子,言必称义’’的时代,当时或许有过大义灭利的真君子,但更常见的是借义逐利的伪君子和假义真信的迂君子。

那个时代过去了。

曾几何时,世风剧变,义的信誉一落千丈,真君子销声匿迹,伪君子真相毕露,迂君子豁然开窍,都一窝蜂奔利而去。

  “时间就是金钱!

”企业家用这句话促进生产,本无可非议。

但世人把它奉为指导人生的座右铭,用商业精神取代人生智慧,结果就使自己的人生蒙上铜臭,使人际关系变成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我们曾经批判过人情味。

如今,连人情味也变得昂贵而罕见了。

试问,不花钱你可能买到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丁点儿恻隐之心?

  不过,无须怀旧。

想靠形形色色的义之说教来匡正时弊,拯救世风人心,事实上无济于事。

在义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

在君子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

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

“至人喻以情”。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

“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

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

“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

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成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的“自我”。

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

创造不同于奉献,奉献只是完成外在的责任,创造却是实现真实的“自我”。

至于创造和占有,其差别更是一目了然。

譬如写作,占有注重的是作品所带来的名利地位,创造注重的只是创作本身的快乐。

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唯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处独钟情趣的品味。

尤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5

  所逐的时代,他接人待物有一种闲适之情。

我不是指中国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也不是指小农式的知足保守,而是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

仍以写作为例,我想不通,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

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

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业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萧伯纳说: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

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

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

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当然人生总有其不可消除的痛苦,而重情轻利的人所体味到的辛酸悲哀,更为逐利之辈所梦想不到。

但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有气度些。

我无意以审美之情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达了我自己的一个信念:

在义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一过的人生。

  【简评】本文的观点是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但没有在开头直接提出自己的主张,而是从批驳“伦理的人生态度”和“功利的人生态度”说起,认为这两种人生态度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自我”,并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

然后再提出“义利之外”的人生态度,即“审美的态度”,认为这是“一种更值得一过的人生”。

  【我来试试】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李白的人格底线;

“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这是陶渊明的人格底线;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罗话短长”,这是于谦的人格底线。

做人,更应该有底线。

  世间万物都有底线,越过了底线就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

60万年前的那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定越过了很多物种生存的底线,其后果是大量生物的灭绝。

稍多一点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了底线就产生了温室效应。

人的心中也有无形的底线,时时制约着人们的行为,底线是做人的基石,是处世的最起码的准则,也是人们安身立命、维护自尊的法宝。

  请以“底线”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对照式议论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棵在深山里长了好多年的大树,被修剪了枝叶后移栽到城市新建的公园里。

人们围着它,议论着。

一个说:

“没有这次移栽,它不会被人赏识的。

要被人赏识,就是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

”一个说:

“修枝剪叶,伤根破皮,到这里还要重新扎根生叶,还要适应环境,移栽是要付出代价的啊!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何必要离开自己的故土呢?

”?

  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联想和感悟?

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对照式议论文。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