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437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docx

小说精读胥加山《我的民工弟弟》

「小说精读」胥加山:

《我的民工弟弟》

编者寄语

读了这篇小说,不禁想起前不久读到的几则新闻:

①深圳地铁上,一名蓝衣男子一上地铁就开始指责几个坐在位置上的农民工:

“你们是怎么爬进来的?

你们身上都是细菌,你看你们像人吗?

”男子的行为,引起周围乘客愤慨,在大家的指责下,最终那名男子下了地铁。

②重庆一位农民工坐地铁时有座位却不敢坐,硬是蹲了13站——他怕弄脏了座椅招来白眼。

③在重庆825路公交车上,一名老太太呵斥身旁风尘仆仆的农民工:

“你穿得这么脏,就不应该坐公交车,应该自己走路回家。

朋友,看到这里,你是怎么想的?

农民工,现代城市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脱离家乡厚实的土地,来到大城市谋生。

他们干着最苦、最累的活儿,建设城市、服务城市,他们不仅淳朴善良、吃苦耐劳,也很懂得自尊自爱!

新闻中的民工,正如同《我的民工弟弟》中的民工弟弟,他们都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城市建设者。

 

文本研读

(注:

>>>处为文章精析)

 我的民工弟弟   

>>>小说标题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交代其与“我”的关系。

作者:

胥加山

弟弟背着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被我们公司的门卫拦了下来。

>>>细节描写,表现了主人公典型的外貌特征,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

   

走出清凉的办公室,我被一阵热浪裹住,远远地,看见弟弟坐在烈日下鼓鼓囊囊的蛇皮口袋上,不停地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

(对比手法的运用。

“清凉”与“热浪”的环境对比,“我”的工作环境和弟弟的目前处境对比,突出“我”对弟弟的心疼,为下文情节开展做铺垫。

)见我走来,他慌地站起身,擦了一下额头的汗,扶起倒在地上的蛇皮口袋。

(细节描写,表现弟弟憨厚朴实的性格特点。

   

我问他怎么不坐在传达室里等我。

弟弟嗫嚅着,习惯了,再说怕弄脏人家传达室。

看着弟弟被烈日蒸红的脸,我真想骂几个门卫两句。

弟弟帮他们解了围,说是自己不愿意告诉他们他哥在这里做白领,才用我送他的旧手机给我打了电话。

>>>遇事从别人的角度着想,表现弟弟淳朴善良的品质,为下文从哥哥家搬出做铺垫。

   

弟弟在我的办公室只坐了五分钟。

他说要在离我家不远的工地上打两个月工,想在我家住几宿,等工地安置好工棚就回到工地上。

看着他被风沙揉红的眼睛,我脱口而出,这次打工就别住工棚了,天天晚上来家。

弟弟激动得不知所措,他急急地说:

“哥,你这里太凉了,我得走,再多坐一会儿,会感冒的!

>>>弟弟“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找个借口急忙离开的情节和后文纸条上的内容遥相呼应,体现弟弟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看着烈日下小弟的背影,我有种揪心的疼——同是一娘所生,我比他大三岁,他看上去却比我大;我在舒适的环境中拿着不菲的报酬,他却挥汗如雨,拼着死力挣着微薄的工资……

>>>“我”的心理描写。

有对弟弟的心疼,有对自己的责怪,这是前文留弟弟住家里的原因,也是后文与妻子发生矛盾的原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我提前下班,买了酒菜,把弟弟住的房间整理一新,等着弟弟。

谁知妻却一口回绝我:

“这怎么行,他住家里,我们都会不方便的!

“不方便也得方便!

”我有点强词夺理,妻不想跟我吵,进房甩上门。

>>>“我”妻子的反对使情节平添波澜,矛盾产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弟一回到家,我便说他,工地下班怎么这么晚?

弟弟说他早下班了,在工地上冲了把凉水澡。

这时,我才闻到弟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花露水的清香。

>>>“冲澡”的行为和通过“我”的嗅觉写弟弟身上散发“清香”的细节,凸显出弟弟自觉、自尊、自爱的好品质,为下文写他自觉离开哥哥家的情节做了进一步铺垫。

   

我为小弟斟酒。

弟小声地问我:

“嫂还没下班?

”“下班了,她今天工作有点儿累,先休息了!

”弟一怔,不再作声,和我默默地喝着酒。

>>>神态、语言、动作描写,短短的一句话,写出了弟弟的敏感和内心复杂的想法。

   

我安置好弟休息,回房。

妻一骨碌起床,“咣”一声关门,准是去了她父母家。

(“我”妻子的不理解、不体谅和弟弟总为别人考虑的做法形成对比,凸显了弟弟的淳朴善良。

妻子对弟弟的疏远反衬“我”和弟弟之间的深情,凸显了手足之情的可贵。

)声音惊动了小弟,他慌张地来到我的房间问:

“哥,嫂怎么啦?

”“别管她!

她爱去哪去哪,又不是小孩子,你去休息!

明天还要上工呢!

”弟没有再和我说什么。

(“慌张”的神态和语言描写,进一步把弟弟的复杂心理描绘出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二天,我起了大早,准备为弟做早餐,谁知,弟却不知去向,锅中煮好了粥,家中的物什收拾一新,桌上留有纸条:

哥,我还是住工地吧,你家有空调,夜里失眠,睡不习惯……

>>>弟弟的所做所说,让我们看到一个既敏感自尊又极为懂事的十分可爱的民工弟弟形象。

为哥哥家里矛盾冲突的升级做了铺垫。

   

看着小弟的留言,我有一种莫名的愤怒要向妻吼叫。

 

晚上,小弟没有再来,而妻准时而归,眉梢上挂着得意。

我还没向她发火,她倒口若悬河,说小弟如何懂道理,嘴巴多么甜,句句说到人心窝里,哪像你。

(嫂子的神态和语言描写。

暗示她去找过弟弟,事情如她所愿。

这正是激烈矛盾的导火索,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没等妻把话说完,我随手把一只碗砸向地面,“咣当”声吓得妻直向后退。

我咬牙切齿地连骂带吼:

“你高人一等,你天生富贵……”

>>>“我”的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妻子的反应,分别从正面和侧面突出表现了“我”内心的极度愤怒。

其中有对弟弟的心疼,有对妻子的怨愤,有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妻收敛了些,可还在自言自语:

“他住家里我住娘家,我不是让步了吗?

到底要我怎样,再说是他找到我们单位,说他在工地上住习惯了……”

我哪有心情听妻辩白,歇斯底里地痛哭起来,说着和弟的情分——弟上学时,成绩一直不错,可一见生病的爸爸和病恹恹的我,过早懂事的他,14岁就辍学外出打工,供我读中专……

>>>“我”的痛哭和讲述,侧面突出了弟弟从小就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性格特点。

为下文写妻子的转变做了铺垫。

妻不知何时,递来了一条毛巾,怯生生地说:

“你怎么不早说?

要不,明天我接他回来!

>>>妻子的动作、表情、语言描写,说明“我”和弟弟之间的亲情最终还是打动了她。

 

妻去工地没有找到小弟,只带回工头的一句话,说小弟自愿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本来他兴致勃勃地向工友们夸口,要是工头同意他到我家附近的工地做工,他会带他们来我家喝一顿酒……

>>>写弟弟曾经和工头许下诺言时的“兴致勃勃”,后文写从哥哥家略显凄凉的主动撤离,两种情景形成鲜明对比,说明弟弟淳朴善良、善解人意、善于决断的性格特点。

   

我的民工弟弟走了,工头和工友们受小弟委托,不愿告诉我小弟所在的另一家工地的地址。

其实我也知道,即使我请几天假,满城工地寻到小弟,他也不愿回来打扰我们平静的生活。

(这个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弟弟不想给哥嫂添麻烦,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突出他敏感自尊、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

)而我内心的自责和疼痛会愈加沉重而无法化解……

>>>言已尽而意未绝,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有删节)

知识建构

//小说艺术的真实性//

每次进行小说学习的时候,我们都回避不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小说里的故事情节往往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似,而又有不符合生活逻辑的地方?

其实这就涉及“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的区别。

小说是艺术品,其题材来源于生活,所以它往往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相似。

但它又要高于生活,要寄寓作家某种理想、情怀,所以又超越我们的日常生活。

应将小说中的真实与现实中的真实区分开,我们知道小说是虚构的,里面的事件不都是实际发生的,但小说的真实可信与否并不在于它的内容是否完全符合现实,而是里面的环境真不真实、人物感情真不真实,细节感觉真不真实。

本篇小说给我们叙述了新时代民工遭遇的老问题——在城市受到歧视和排挤。

但作者有意构造了结尾的情节——嫂子醒悟后想叫回弟弟。

虽在一般情况下违背生活常理,但作者细致生动地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并巧妙地安插了“我”嚎啕大哭的情节做铺垫,就使故事结局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了。

这就是艺术真实的妙处所在。

 

试题解析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标题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以及和“我”的关系,故事开端又通过对动作、神态的描绘,表现了他农民工的特征,也表现了他的性格。

B.文中借对“我”的心理描写,交代了弟弟和“我”在各方面的巨大差距,表现了不同阶层生活的悬殊,表达了小说批判社会不平等的主题。

C.妻不愿意让“我”弟弟住在家里,但“我”和弟弟的亲情最终还是打动了她,她去接弟弟,弟弟却不想给哥嫂添麻烦,去了更远的一家工地。

D.小说以社会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人物为主人公,选取兄弟之间交往的小事来写,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凸显出主人公的可贵的品质。

参考答案:

B

解析:

“表达了小说批判社会不平等的主题”错。

对小说主题理解错误。

2

小说中“我”的弟弟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概括和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①吃苦耐劳:

对生活的要求很低,14岁便出门打工,给哥哥做饭,收拾家务。

②淳朴善良:

一心考虑别人,小时辍学供哥哥上学;不愿意弄脏传达室、哥哥家,不想让哥哥难堪。

③敏感自尊:

不愿攀高附贵,察觉出嫂子的异常,执意离开,也不愿意打扰哥哥平静的生活。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中主人公性格特征的概括和分析。

考生需要根据文本中对主人公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内容进行分析,然后用相应的形容词短语去概括主人公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题时应注意先概括,后分析。

3

这篇小说中“我”的妻子的形象设置有哪些作用?

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①情节设置方面,弟弟住进“我”家,“我”妻子的反对使情节平添波澜,推动故事的发展。

②人物塑造方面,“我”妻子的不理解不体谅和弟弟总为别人考虑的做法形成对比,凸显了弟弟的淳朴善良。

③主题呈现方面,妻子对弟弟的疏远反衬“我”和弟弟之间的深情,凸显了手足之情的可贵。

(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小说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一般从对推动情节发展、对主人公的衬托作用和对小说主题揭示的角度进行分析。

此题要抓住“妻子”的动作、语言以及和“我”对弟弟态度的对比进行分析,从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衬托出弟弟淳朴善良的品质和凸显手足之情主题三个方面答题。

反馈检测

1.小说运用第一人称“我”行文,有何妙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作为一篇反映当代农民工题材的小小说,本文是如何做到艺术上的真实的?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①“我”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贯穿全文,线索清晰,结构紧凑。

②“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故事的见证者、参与者,使故事真实感人。

③“我”对弟弟的感情、“我”和妻子对弟弟不同的态度对比,衬托了弟弟淳朴善良、吃苦耐劳的特点,凸显了手足之情可贵的主题思想。

2.①典型的环境描写。

“清凉的办公室”“工地”“工棚”都具有典型的当代城市和民工生活环境的特征,交代环境的差别,再现了真实的社会状况。

②典型的情节设计。

由民工弟弟要在“我”家借住几天写起,引出一系列家庭矛盾,展现哥、嫂、弟不同的态度和做法,这些情节都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反映,普通而真实,极具现实感。

③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弟弟“背着沾满尘沙的蛇皮口袋”“喝着硕大的雪碧瓶里的自来水”“身上散发出的淡淡的花露水的清香”等细节,真实而细腻地反映了一个民工的外在形象和真实内心。

相关链接

民工刘建华

王安忆

第一次看见刘建华,我就注意到他那双眼睛,特别地亮,烁烁地看着你,看到你先转开眼睛,他才转开。

这样的眼神,使得他原本清秀的长相,变得尖刻起来。

 

刘建华是我们的第二个木工,第一个木工是我们的监工老黄找来的,又叫老黄炒了。

可老黄一时又找不到新的木工,于是,我们便找来了刘建华。

我们将刘建华带到老黄跟前,告诉他这是我们的监工,老黄将要做的木工活一一报给他,然后让他报价。

刘建华一开口报出个天价,老黄一挥手:

不可能!

杀下去一半。

照规矩,刘建华再报一个居中的价位,这就叫讨价还价嘛。

可小刘不,他依然是报原价,老黄也跟着坚持半价。

我们只得出面调停,居中。

刘建华一挥手,少一分不行!

最后,我们商量,还是依了刘建华。

一是我们急着搬家,二也是向我们介绍刘建华的朋友大力推荐,再三说这是个好木工。

这样一来,等于是老黄向他让了一步。

可刘建华并没有因此满足。

接下来,老黄向他交代如何如何做时,每一项,他都要反着来,或者,提出难题,样样事情要对着来。

我们的装修工程就在这样敌对的气氛底下拉开了帷幕。

 

后来,我们才明白,其实,刘建华和老黄没有仇,刘建华和我们也没有仇,只是一上来这关系就错了。

刘建华和老黄,谁也不认识谁,我们却将刘建华置于老黄的领导之下,别人也许行,刘建华却不行。

这使他一直愤愤然的,好像不是来做工,而是来报仇。

每一样材料,他都要求最好的,倘若说:

我们不讲究,他便说:

要有问题我不负责。

老黄先前买下又运来的地板,他却要退货,一旦表示退不掉,他就说:

后果你们自己承担。

听他说起来,这些材料都是天上难有,但要托他去采买,他则说:

钱我不过手的,因为说不清楚。

 

最后,他终于同意陪我们一同去买。

走在建材市场,一排排的木料店面,他视若粪土,头都不回一下,只是疾步穿行其间。

忽然,他陡地停下,伸手往木料上一放,问老板:

怎么说?

那老板是个福建人,矮,瘦,高额,隆鼻,眼睛在眼窝里发光。

这一回,就有些刀兵相接的意思了。

谈价格还不算困难,刘建华并不想替我们省钱,反是想让我们出血,问题主要纠缠在送不送货这一点上。

因我们是在高层,电梯里装不进长料和板子,要靠人搬上楼。

这两人言语都不多,各自的乡音都有些斩钉截铁的意思。

忘记说了,刘建华是江苏海门人,与上海话略有些接近,所以,他言语中就不时要露几个上海单词,显示出一种地域优势。

他们主要是以气势较量,福建人最终敌不过刘建华,败下阵来,同意由他送木料上楼。

后来有过几次,我们自己去和福建人交道,都没谈成,倘要送上楼,料的价必定要上去一格,我们只得考虑换一家店。

回去和刘建华商量,刘建华却不许换,说上回已经讲好他包送,现在为什么不送?

我们再返回去和福建人商量,自然商量不通。

这样往返几次,刘建华才亲自出马。

不知他有什么办法,他就能让福建人再送上楼!

 

 

这样的受刘建华折磨,真的不想再继续了,炒了他!

这是我们手到棋胜的一着。

老黄也三天两头在我们面前撺掇,还暗示刘建华要不走,他走。

他,一个几十年工龄的上海老师傅,辞职出来做装潢,做成多少单工程,却要受一个民工的气。

他一再说:

小赤佬,料忒坏!

可是,刘建华吃不吃这一套呢?

他一直作出这样的姿态:

谈得拢谈,谈不拢不谈。

再有,看见刘建华干活的样子,不由地,你又被他感染了。

 

首先,他们的工具特别齐整。

电锯,擦拭得锃亮,打枪钉的气泵,有些漏气,刘建华立刻让买一部崭新的换下,锤、刨、锉、凿,均是称手牢实,干起活来当当地响。

其次,是刘建华的技术。

连成见极深的老黄,都不得不承认:

小赤佬基本功是好的,料忒坏!

“料”是指人的品质。

逢到刘建华脾气好的时候,他会对我们说:

我给你们打张八仙桌,不用一根钉,全用榫,要不要?

第三,也是最打动我们的一点,他们干活的气氛,称得上热火朝天。

在一片锯刨声中,还响着乐声。

那是一架小小的单放机,立在木屑堆里,放着憨直又带些委婉的淮剧唱腔。

逢到副歌式的段落,刘建华和他的兄弟们便大声应和:

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他们穿着旧衣服,额头上冒着汗气,眼睛里放光,使你感受到劳动的快乐和骄傲。

 

他们能做也能吃。

中午一顿,比较马虎,有时就吃菜泡饭。

大约是前一日剩的肉片,香肠,烧鸡块,百叶丝,花生米,青菜,一股脑儿烩成一锅,暗绿色的糊糊。

看是不大好看,可是却香!

往大海碗里一盛,呼啦啦地下了肚。

晚上一顿就要认真对待了。

要买些熟食,喝些酒,荤素搭配。

有一日,我们晚上过去,看见刘建华正在电炒锅里煎一条一尺长的花鲢。

锅比鱼小,可他周转腾挪十分灵活,一条鱼煎得面面俱到,黄灿灿的,然后放进一把葱姜蒜,喷香扑鼻。

隔三五日,还要上隔壁澡堂里泡澡。

那是他们进来的头天晚上,已经很晚了,大约十点来钟的样子,刘建华忽然打来电话,问附近哪里有澡堂,于是赶紧翻黄页,找到这个最近处的,报给他们。

当时便觉得刘建华与一般民工不同,他们不那么受罪。

 

刘建华到上海打工已经有十年。

如今,在龙华租了一间房,老婆也来了,在一间商厦做清洁工。

他老婆小潘我们也见过,长得很俊俏。

见她时,就穿了商厦发给的夹克式的蓝色工作服,长发在颈后束一把马尾。

这样的朴素反使她显得自信,有了一种坦然的风度。

倒是耳垂上一对成色很足,分量也很重的金耳环,流露出一些乡气。

她也有刘建华那样沉着的眼神,与你说话时,也对直了看着你的眼睛。

问她劳动和收入的情形,她一一告诉,最后说,比下岗工人强些,显得对这城市很了解的样子。

这对夫妻挺般配的,在乡下,大约都可算上人尖了。

听她说,乡下已经盖起了楼,三层,上上下下的家什,全是自己打,不用一根钉,全用榫。

问起他们最初是如何来到上海,便牵出舅舅、叔公、伯父、一串亲戚。

总之是一带二,二带三地带了出来。

现在,又轮到刘建华带人了。

他的兄弟、小舅子、表侄,都跟着他在做。

 

 

活做到一半的时分,旧历年也到了。

起初,刘建华是说旧历年不回家的。

从这点看,其实他也是看重我们这单活的。

因为,大多数人不像我们这么急,不愿意让春节切断了装修,总是或者春节前做完,或者春节后开工。

所以,民工在年底一般特不容易找到工程,开年之后呢,也不容易立刻找到。

刘建华却及时地抓住了我们这项跨年度工程。

临到小年夜,他才通告我们他要回家。

我们说,当初不是说好的,不回家过年吗?

他便微笑着反诘:

过年能不回家吗?

这是他第一次对我们笑,虽然是带着狡黠,可我们心里还是软了。

想想也是,他怎么能不回家呢?

年初出来,一年没有见老人,也没有见孩子,一年里不就这么一个团圆日吗?

再想,不让他回,他就不回了吗?

车票早二十天就订好了,倘是别人大约还可以试试,可这是谁?

是刘建华!

没有一件事,我们是较得过他的。

不过,他说他过了初十,立马回来。

我们自然也不敢全信了。

 

他是小年夜晚上走的,他的妻子、兄弟等等,都先他走了,只剩他一个。

说是龙华那边还有他一个舅舅,舅甥俩搭伴走。

他洗了澡,换了衣服,一件深蓝和墨绿镶拼的滑雪衫,背一个大红色旅行包,走了。

人去楼空的房间里,木屑都扫净了,机器擦得锃亮,锅碗瓢勺也归置整齐。

壁上的架子都打齐了,散发着松木的清香。

长条地板解开包装,摊开放着收干,上面撂了几件他们干活穿的旧衣服。

一切有条不紊,没有一点邋遢相。

心里不由感慨:

倘若不提及刘建华这样的雇主关系,又弄得有些僵,那么,刘建华这样的劳动者,其实正是我们喜欢和欣赏的:

勤劳,智慧,自尊,上进。

可是,现在,我们不可能客观地看问题了。

     

元月初十这天,我们抱着试一试的心情,去了新房子。

打开门,看见摊开着的白木长条地板上,搁着刘建华的大红旅行包,人不在,想必是去泡澡了。

以后的几天里,人陆续回来,新房子里又响起锯刨声,还有放音机里淮剧唱腔,以及他们兴高采烈的应和:

哦唷喂,嗬嚯哉,咿兹唷嚯哉!

 

基本上在约定的期限内完了工,结清工钱。

此时,刘建华已经寻好了下一单生意,早几天就往那里派出一两个小工,机器也搬过去了。

 

大约是一年以后,我们才发现刘建华给我们留下的一个纪念。

他将热水器百叶箱的门框打小了一圈,使得我们无法将热水器的铁罩拆下来,清除里边的煤烟,以示对我们的教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