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675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doc

行为训练法的基本原理

一、基本概念

1.名称:

应用行为分析法、行为训练法、行为技术、行为改变技术(简称:

ABA)

2.理论基础与原理

ABA

学习理论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行为学习理论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

行为是可以塑造

前提是控制条件

重要的是展示结果:

期望行为——奖励(强化)不期望行为——忽视/惩罚

行行为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

关关键是设计预期的反应、有选择的刺激和对反应的处理结果

3.ABA是行为科学的应用分支

Ø是关于人类行为和学科的科学,一个关于行为原理的系统应用学科,旨在改善行为

Ø将孤独症视为一种行为不足或行为过度综合症,该症状可以通过精心的训练计划得到改善

应用行为分析法

不是一个精确的训练计划

不是一个特效的技术

不是一个精确的步骤

不是一本烹饪指南

不是治愈的“灵丹妙药”

Ø是一种科学实践的框架,而不是一个精确的训练计划

4.ABA的有效性建立在:

Ø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

Ø行为规律和研究发现的基础上

Ø是动态的

Ø持续的行为改善来自于熟练的操作

5.ABA干预的基本原则

Ø提高学习能力,即“学习如何学习”

Ø不仅在于教新的行为。

还涉及到用更合适的行为替代问题行为

Ø强调的是如何获得适应性行为。

因为当孩子的适应性行为能力越强时,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就越低

Ø通过数据的收集了解学生的进步

附:

关于“行为”的几个重要表述

有助于孩子的学习

有利于孩子的生活自理

趋向社会交往规范

减少照料的负担

减少孩子的健康春还和生命危险

干扰孩子的学习

无利于孩子的生活自理

影响到其他人的接纳

增加照料的困难

无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适应性反应/行为

不适应性反应/为

正性反应/行为

负面反应/行为

期望的反应/行为

不期望的反应/行为

适当反应/行为

不适当反应/行为

正确反应/行为

错误反应/行为

ABA不仅仅是针对孤独症的一种干预方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许多不同的领域都被采用:

 儿童管理、发育障碍、教育和特殊教育、康复、临床心理、自我管理、预防、运动心理、健康行为、老人医学。

二、行为改变技术

1、行为改变的公式:

——将ABA的原理放进实践操作之中

S(刺激)→R(反应)←C(结果/强化)

  ∣     ∣     ∣

可控制的 可改变的  可控制的

应用(ABA)在实践种操作行为的改变主要包含一下几个步骤:

Ø安排情境(一个行为发生之前的场景和其它事情)

研究表明,建设一个学习型的环境需要我们考虑的重点是:

1.我们做什么使得该行为出现?

2.该行为出现后我们做什么使得它以后再出现(或消失)?

Ø控制结果(行为发生之后的结果)

Ø改变或调整三个元素种的一项或两项

2、回合操作教学法(DTT)

DTT五元素:

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强化)、停顿

DTT回合公式:

 (辅助)

指令 →  反应 →  结果→  停顿

 ↑∣

     下一回合

刺激三要素(指令、刺激物、环境)

反应过程中注意:

1反应标准一致2注意反应中的不良行为

三、ABA与孤独症

1.为什么ABA适合孤独症

Ø孤独症儿童的障碍最终体现在行为上

Ø他们有严重的信息输入障碍

Ø医学上因病因不明而无法“对症”,行为改变则为矫治孤独症儿童提供了切入点

2.ABA的四大设计的特点

Ø孤独症的人际关系障碍是因直觉障碍导致

Ø行为训练从障碍结果入手

Ø非专业人员也可操作

Ø训练的效果可以预测和量化

3.ABA的四个操作特点

Ø对行为进行分解,在DTT中操作

Ø操作中伴随指令和辅助,对孩子的反应有预期性的行为标准(目标行为)

Ø反复教,注重巩固和泛化

Ø从“一对一”开始,逐步进展到“小组”和“集体课”

ABA训练的主要技巧

(回合式教学法DTT)

应用行为分析法(ABA)是根据行为理论发展演变出的一套完整的行为训练方法。

对行为矫正的一系列技术做了完善的诠释。

它的核心是回合式教学法(DTT)

DTT五元素:

指令、辅助、反应、结果(强化)、停顿

DTT回合公式:

 (辅助)

指令 →  反应 →  结果→  停顿

 ↑∣

     下一回合

指令

——ABA回合操作教学法中的第一要素

1.指令的概念——指令是主体诱发客体做出反应的刺激。

让孩子做什么事情时出事的刺激。

指令可分为:

语言指令(让孩子做什么事情的时候说的话)最常用的,也是过多依赖的

非语言指令(手势、示范动作、物品、卡片等)

注意:

在发出语言指令时,不要过分依赖语言指令,要观察孩子什么方式是他最擅长的,经常伴随有非语言的指令。

2、指令的意义——让孩子理解别人的意愿,建立起自己与别人之间“是有关系”

的意识。

3.发指令的原则

Ø统一性——在开始教一个孤独症的孩子时,指令要保持一致,以使孩子准确的理解让他做什么。

等他学过一阵以后,我们可以将指令改变一下。

Ø不重复性——如果指令发出后孩子没有反应,给予辅助,完成一个回合。

在再发下一个指令

Ø与强化结合使用——在孩子反应正确时,给予夸奖(强化)。

如果孩子作对了,而我们不对此作出反应,就没有结果,或者说他的正确反应被忽视了;换言之,是我们的行为在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要想孩子作出正确的反应,我们也必须做出适当的反应。

Ø明确预期反应——发指令前要明确的知道想要孩子做什么。

只有我们自己明确知道指令的内容和预期的反应,孩子才可能明白。

因此我们事先要有明确的目标,然后运用指令去达到目标。

4.发指令的技巧

及时、适时   有必要性   有效性

准确、扼要  可实现性质不附加条件

5.注意事项

Ø环境单一、目标明确,避免不必要刺激;

Ø观察孩子反应,给予必要辅助

Ø语言指令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把握适当、提高的原则。

6.当孩子没有正确反应

Ø保持镇静,不要着急,更不要和孩子怄气;

Ø对孩子不适当的反应可以忽视;

Ø平静的对孩子说:

“不行,再做一遍。

”(视孩子的个别情况而不同,对有些孩子我们什么都不说,而对有些孩子,我们可以用平静但坚定的语气说“不行”。

7、要注意的要点

Ø发指令一定要简单、准确、才能使孩子听的懂,明白你的要求是什么。

Ø大量的日常生活中的随机发指令训练,会使孩子越来越听话。

Ø发指令的次数:

发指令不能一直重复,重复就意味着前面指令的无效。

Ø无效指令的避免:

发出指令一定要坚持让孩子做出反应否则就是无效指令,无效指令带出来的后果就是孩子下一次还不理你。

举例:

 

       (辅助)

拍手→儿童拍了手→给予奖励→停顿

↑---------------------------------------------------

下一回合

辅助  

1、概念

   辅助是一种附加的刺激,被有意识地引发孩子的正确反应,帮助儿童在指令和反应之间建立正确的联系,以保证孩子作出正确的反应,使强化的目的得以实现。

(辅助≠代劳)

2、意义

Ø帮助把指令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系

Ø体验成功的喜悦

Ø建立对每一个指令必须作出正确反应的意识

Ø使我们的教学可以继续进行

3、辅助的种类

u身体辅助:

通过接触儿童的身体以助他完成正确反应

●完全的身体辅助(手把手)●部分的身体辅助(手腕、手肘、手背)

u示范:

通过示范指令的动作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u手势辅助:

用手势动作指点或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u环境(位置)辅助:

将物件放在孩子容易给出正确反映的位置

u语言辅助:

l语言描述出示意孩子应有的正确反应

l在语言刺激中给出全部或部分答案(又叫发音示范)

l语言补充:

如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孩子回答“我叫某某”

u视觉辅助:

用图片或实物对孩子进行辅助(用视觉符号来提示孩子,如课程表)

4、辅助的技巧

Ø时间——辅助要及时,以帮助孩子建立信心,发生兴趣,并体验成就感。

(儿童不会、不配合及注意力不集中时都要给予辅助)

Ø反差——改变教具的反差程度,以诱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

Ø辅助与强化相结合——注意在孩子作出正确反应给予强化

Ø尽量避免出现无意识辅助——在完成指令的过程中,避免孩子寻找与指令内容无关的信息。

5、辅助的消失

Ø辅助程度的减弱

同一辅助强度在五次成功之后就可以减弱辅助程度。

Ø适时延长“等待”时间(时间不超过5秒),当训练到一定程度时,如果五秒到了还没有反应就需要辅助。

Ø保证正确的反应为前提。

6.使用“辅助”的注意事项

Ø及时给予辅助

Ø尽早撤去“辅助”

Ø要重奖不依赖“辅助”的行为。

总结:

辅助消失的最终目的是使孩子能逐步独立完成所期望的动作;避免孩子造成对辅助的依赖,因此在第一次使用辅助就要想到辅助的消失。

强化

一、强化

(1)概念:

针对孩子的反应而预设的反应。

(2)意义:

让孩子体会到学习、与人交往的愉快。

(3)原理:

刺激(指令)→反应(R)→强化

刺激(指令)→反应(R1)→无强化

R:

正确反应/适当的行为/所期望的行为

R1:

错误反应/不适当行为/不期望的行为

         

二、强化的种类

根据强化的动力来源:

Ø外在强化(来自孩子自身以外的奖励性刺激)

Ø内在强化(来自孩子本身的奖励性刺激:

兴趣、愿望、自豪感)

注意:

外在强化是手段,内在强化是目的。

三、强化的方式

1.正强化

概念:

通过给予奖励性的刺激促进正确行为反应的技巧

正强化的技巧:

及时夸张、判断准确、创造机会、契约兑现、坚持原则、持之以恒、说明原因

意义:

帮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如学习活动)的快乐。

2、负强化

概念:

当不正确反应出现时,出现孩子不喜欢刺激物,当正确行为反应出现时,就移去孩子所不喜欢的刺激物。

负强化的技巧:

赏罚分明、贵在坚持、反复提醒(给予诱惑)、与正强化同时使用、说明原因

意义:

帮助孩子建立是非感,提高自我控制的能力。

3、正负强化的使用

Ø制造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反差。

Ø使用原则:

学习新东西时多使用正强化、巩固已学会的东西时可以使用负强化

四、强化物

1.概念:

在DTT中用来对孩子的正确反映进行奖励的物品和活动。

其特点是多样性的,凡是对孩子起到鼓励作用的都可作为强化物。

2.强化物的种类:

Ø一级强化物:

直接或间接与孩子的生理需求有关,吃的、喝的、玩的、依恋物

Ø二级强化物:

成为一级强化物的信号强化物,在一定条件下习得。

二级强化物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l社会性强化物:

真棒、微笑

l活动性强化物:

学习中断一下,活动一下,举高高

l象征性强化物:

分数、红花、硬币

l内在性强化物:

兴趣、自豪感、成就感

你在选择强化物,应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

是否是有效的,即“有效性”是□否□

是否安全健康,即“安全性”是□否□

是否可以做到,即“可实现性”是□否□

是否可以控制,即“可管理性”是□否□

3.强化物的选择:

具有鼓励性是选择强物的根本原则,具体可参照下几点

4.强化物的使用原则:

Ø一级强化物与二级强化物同时使用。

(若使用一级强化物时,就一定要使用二级强化物。

Ø二级强化物出现在一级强化物之前

Ø二级强化物要逐步代替一级强化物

Ø避免过度强化

注意!

如果你不注意以下的警告,你的强化物很可能“失灵”:

¯给孩子过多的一级强化物——“吃得过饱”

¯强化物太单调而缺乏变化——“不好玩”

5、强化频率的应用

(1)高频率强化:

 1)新课题时或课题难度较大,创造机会,高频强化。

 2)情绪不好时,创造机会,高频强化。

3)不配合时,创造机会,高频强化。

(2)低频强化:

 1)课题难度不大或喜欢的课题

 2)情绪好时

 3)配合时

6、强化的方式

  1)连续强化:

每出现一次正确反应就鼓励

  2)固定强化:

在×次正确反应后或×分钟后奖励

  3)随机强化:

不固定正确反应的次数及时间,随机鼓励。

反应

1、概念

训练时希望儿童达到的水平(按儿童能力而定)

2、反应的形式

(1)正确的指令(指令——正确反应——强化——停顿)

(2)错误反应(指令——错误反应——不强化——停顿——重发指令——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

(3)无反应(指令——无反应——适时辅助——正确反应——强化——停顿)

3、反应的标准

(1)老师在下指令之前就需要将“正确反应”的标准确定下来

(2)反应标准的一致性(家长和老师都要按同样的正确反应来强化儿童)

(3)反应标准的变化

停顿

通过停顿让孩子知道一个回合的结束和下一个回合的开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