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793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经济学》部分习题参考答案文档格式.docx

净投资

300

消费

3000

政府购买

960

政府预算盈余

30

试计算:

(1)国内生产净值;

(2)净出口;

(3)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

(4)个人可支配收入;

(5)个人储蓄。

解答:

(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资本消耗补偿,而资本消耗补偿即折旧等于总投资减净投资后的余额,即500=800-300,因此国内生产净值=4800-500=4300(亿美元)。

(2)从GDP=c+i+g+nx中可知nx=GDP-c-i-g,因此,净出口nx=4800-3000-800-960=40(亿美元)。

(3)用BS代表政府预算盈余,T代表净税收即政府税收减去转移支付后的收入,则有BS=T-g,从而有T=BS+g=30+960=990(亿美元)。

(4)个人可支配收入本来是个人收入减去个人所得税后的余额,本题条件中没有说明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险税等因素,因此,可从国民生产净值中直接得到个人可支配收入,即yd=NNP-T=4300-990=3310(亿美元)。

(5)个人储蓄S=yd-c=3310-3000=310(亿美元)。

14.假定国内生产总值是5000,个人可支配收入是4100,政府预算赤字是200,消费是3800,贸易赤字是100(单位都是亿元)。

(1)储蓄;

(2)投资;

(3)政府支出。

(1)用s代表储蓄(即私人储蓄sp),用yd代表个人可支配收入,则

  s=yd-c=4100-3800=300(亿元)

(2)用i代表投资,用sp、sg、sr分别代表私人部门、政府部门和国外部门的储蓄,则sg=t-g=BS,在这里,t代表政府税收收入,g代表政府支出,BS代表预算盈余,在本题中,sg=BS=-200。

sr表示外国部门的储蓄,即外国的出口减去进口,对本国来说,则是进口减出口,在本题中为100,因此投资为

  i=sp+sg+sr=300+(-200)+100=200(亿元)

(3)从GDP=c+i+g+(x-m)中可知,政府支出

  g=5000-3800-200-(-100)=1100(亿元)

第13章

13.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100+0.8yd,投资i=50,政府购买性支出g=200,政府转移支付tr=62.5,税收t=250(单位均为10亿美元)。

(1)求均衡收入。

(2)试求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

(1)由方程组

C=100+0.8YdYd=y-t+try=c+i+g

可解得y=100+0.8(y-t+tr)+i+g=100+0.8(y-250+62.5)+50+200=1000,故均衡收入水平为10000亿美元.

(2)我们可直接根据三部门经济中有关乘数的公式,得到乘数值

  投资乘数:

ki=

=5

  政府支出乘数:

kg=5(与投资乘数相等)

  税收乘数:

kt=-

=-

=-4

  转移支付乘数:

ktr=

=4

平衡预算乘数等于政府支出(购买)乘数和税收乘数之和,即

kb=kg+kt=5+(-4)=1

14.在上题中,假定该社会达到充分就业所需要的国民收入为1200,试问:

(1)增加政府购买;

(2)减少税收;

(3)以同一数额增加政府购买和税收(以便预算平衡)实现充分就业,各需多少数额?

本题显然要用到各种乘数。

原来均衡收入为1000,现在需要达到1200,则缺口Δy=200。

(1)增加政府购买Δg=

=40。

(2)减少税收Δt=

=50。

(3)从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可知,同时增加政府购买200和税收200就能实现充分就业。

15.假定某经济社会的消费函数c=30+0.8yd,净税收即总税收减去政府转移支付后的金额tn=50,投资i=60,政府购买性支出g=50,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以后的余额为nx=50-0.05y,求:

(1)均衡收入;

(2)在均衡收入水平上净出口余额;

(3)投资乘数;

(4)投资从60增至70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5)当净出口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和净出口余额。

(1)可支配收入:

yd=y-tn=y-50

  消费:

c=30+0.8(y-50)

=30+0.8y-40

=0.8y-10

  均衡收入:

y=c+i+g+nx

=0.8y-10+60+50+50-0.05y

=0.75y+150

解得y=

=600,即均衡收入为600。

(2)净出口余额:

nx=50-0.05y=50-0.05×

600=20

(3)投资乘数ki=

=4。

(4)投资从60增加到70时,有

y=c+i+g+nx=0.8y-10+70+50+50-0.05y=0.75y+160

解得y=

=640,即均衡收入为640。

净出口余额:

640=50-32=18

(5)净出口函数从nx=50-0.05y变为nx=40-0.05y时的均衡收入:

=0.8y-10+60+50+40-0.05y

=0.75y+140

=560,即均衡收入为560。

nx=40-0.05y=40-0.05×

560=40-28=12

第14章

15.假设一个只有家庭和企业的两部门经济中,消费c=100+0.8y,投资i=150-6r,实际货币供给m=150,货币需求L=0.2y-4r(单位均为亿美元)。

(1)求IS和LM曲线;

(2)求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利率和收入。

答:

(1)易知:

S=-100+0.2y

令150-6r=-100+0.2y

IS曲线为:

0.2y+6r=250

LM曲线为:

0.2y-4r=150

(2)解联立方程组

0.2y+6r=250

0.2y-4r=150

得:

y=950r=10

第15章

7.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90亿美元+0.8yd,t=50亿美元,i=140亿美元-5r,g=50亿美元。

(1)导出IS和LM方程,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2)若其他情况不变,g增加20亿美元,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各为多少?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4)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1)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

y=90+0.8yd+140-5r+50

=90+0.8(y-50)+140-5r+50

=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

y=1200-25r

(1)

由L=0.20y,MS=200和L=MS可知LM曲线为0.20y=200,即

y=1000

(2)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000,联立式

(1)、式

(2)得

  1000=1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代入投资函数,得

i=140-5r=140-5×

8=100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90+0.8yd+140-5r+70

=90+0.8(y-50)+140-5r+70

=260+0.8y-5r

y=1300-25r

与LM曲线y=1000联立得

  1300-25r=1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

12=80

而均衡收入仍为y=1000。

(3)由投资变化可以看出,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减少相应份额,这说明存在“挤出效应”,由均衡收入不变也可以看出,LM曲线处于古典区域,即LM曲线与横轴y垂直,这说明政府支出增加时,只会提高利率和完全挤占私人投资,而不会增加国民收入,可见这是一种与古典情况相吻合的“完全挤占”。

(4)草图如图15—1。

图15—1

8.假设货币需求为L=0.20y-10r,货币供给量为200亿美元,c=60亿美元+0.8yd,t=100亿美元,i=150亿美元,g=100亿美元。

(1)求IS和LM方程。

(2)求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3)政府支出从100亿美元增加到120亿美元时,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何变化?

(4)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5)用草图表示上述情况。

(1)由c=60+0.8yd,t=100,i=150,g=100和y=c+i+g可知IS曲线为

y=c+i+g=60+0.8yd+150+100

=60+0.8(y-t)+150+100

=60+0.8(y-100)+150+100

=230+0.8y

化简整理得

y=1150

(1)

由L=0.20y-10r,MS=200和L=MS得LM曲线为

  0.20y-10r=200

即   y=1000+50r

(2)

(2)由式

(1)、式

(2)联立得均衡收入y=1150,均衡利率r=3,投资为常量i=150。

(3)若政府支出增加到120亿美元,则会引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

y=c+i+g=60+0.8yd+150+120

=60+0.8(y-100)+150+120

化简得y=1250,与LM曲线y=1000+50r联立得均衡收入y=1250,均衡利率为r=5,投资不受利率影响,仍为常量i=150。

(4)当政府支出增加时,由于投资无变化,可以看出不存在“挤出效应”。

这是因为投资是一个固定常量,不受利率变化的影响,也就是投资与利率变化无关,IS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y的直线。

(5)上述情况可以用草图15—2表示。

图15—2

第17章

9.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收入恒等式为Y=C+I+G,将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和政府购买代入其中,得Y=200+0.75Y+200-25r+50,化简后,得

Y=1800-100r

(1)

(1)即为该经济的IS曲线方程。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为M/P=L,将货币需求关系式和货币供给数量代入其中,有

=Y-100r,其中P为经济中的价格水平

上式化简为:

Y=100r+

(2)

(2)即为该经济的LM曲线方程。

为求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方程,将式

(1)、式

(2)联立,并消去变量r,得到

Y=900+

上式即为该经济的总需求曲线。

三、简答论述题

7.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属于政府支出,为什么计算构成国民收入的总需求时只计进政府购买而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即为什么y=c+i+g+(x-m)而不是y=c+i+g+tr+(x-m)?

政府增加转移支付,虽然对总需求也有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人们的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支出实现的。

如果把转移支付也计入总需求,就会形成总需求计算中的重复计算。

例如,政府增加10亿元的转移支付,假定边际消费倾向为0.8,则会使消费增加8亿元。

在此,首轮总需求增加是8亿元,而不是18亿元。

但是如果把10亿元转移支付也看作是增加的总需求,那么就是重复计算,即一次是10亿元,一次是8亿元。

9.为什么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税收乘数和政府转移支付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支出,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支出的变化量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但是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

税收的变化与总支出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支出也减少。

总支出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这个倍数就是税收乘数。

由于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支出,而是要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支出,因此税收乘数绝对值小于政府购买支出的绝对值。

例如增加10亿元政府购买,一开始就能增加10亿元总需求,但是减税10亿元,会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0亿元,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一开始增加的消费需求只有8亿元,这样政府购买支出的乘数绝对值就必然大于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支出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也是间接影响总支出,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支出及总支出;

并且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是一样大的。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是与政府购买总支出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12.税收、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这三者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有何区别?

总需求由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购买支出和净出口四部分组成。

税收并不直接影响总需求,它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再影响总需求。

税收的变化与总需求的变化是反方向的。

当税收增加(税率上升或税收基数增加)时,导致人们可支配收入减少,从而消费减少,总需求也减少。

总需求的减少量数倍于税收的增加量,反之亦然。

政府购买支出直接影响总需求,两者的变化是同方向的。

总需求的变化量也数倍于政府购买的变化量,这个倍数就是政府购买乘数。

政府转移支付对总需求的影响方式类似于税收,是间接影响总需求,也是通过改变人们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消费支出及总需求。

但与税收不同的是,政府转移支付与政府购买总支出是同方向变化的,但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小于政府购买乘数。

上述三个变量(税收、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都是政府可以控制的变量,控制这些变量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来调控经济运行。

例如,增加1美元的政府支出,一开始就使总需求增加1美元,因为政府购买直接是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可是增加1美元的转移支付和减少1美元的税收,只是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若边际消费倾向是0.8,则消费支出只增加0.8美元,这0.8美元才是增加1美元转移支付和减税1美元对最终产品需求的第一轮增加,这一区别使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与税收乘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使政府购买乘数的绝对值大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的绝对值。

1、简述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1)交易动机:

指个人和企业为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的货币,它主要决定于收入,收入越高,将近易数量越大。

交易数量越大,所交换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越高,从而为应付日常开支所需的货币量越大。

(2)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意外事件而需要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它产生于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从全社会来看,这一货币需求量大体与收入成正比,是收入的函数。

(3)投机动机,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它取决于利率,与利率成反比。

2、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和垂直线三个区域。

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古典区域。

其经济含义是指:

在水平线阶段的LM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已处于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已经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的灵活偏好陷阱。

在垂直阶段,LM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经毫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趋于无穷大,成垂直状态表示不论利率怎样变化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从而LM曲线垂直,因为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第16章

8.什么是自动稳定器?

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自动稳定器是指财政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减轻各种干扰对GDP的冲击的内在机制。

自动稳定器的内容包括政府所得税制度、政府转移支付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等。

在混合经济中投资变动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变动要小,原因是当总需求由于意愿投资增加而增加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但可支配收入增加小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因为在国民收入增加时,税收也在增加,增加的数量等于边际税率乘以国民收入,结果混合经济中消费支出增加额要比纯粹私人经济中的小,从而通过乘数作用使国民收入累积增加也小一些。

同样,总需求下降时,混合经济中收入下降也比纯粹私人部门经济中要小一些。

这说明税收制度是一种针对国民收入波动的自动稳定器。

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值与纯粹私人经济中支出乘数值的差额决定了税收制度的自动稳定程度,其差额越大,自动稳定作用越大,这是因为在边际消费倾向一定的条件下,混合经济中支出乘数越小,说明边际税率越高,从而自动稳定量越大。

这一点可以从混合经济的支出乘数公式

中得出。

边际税率t越大,支出乘数越小,从而边际税率变动稳定经济的作用就越大。

举例来说,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当边际税率为0.1时,增加1美元投资会使总需求增加3.57美元=1×

,当边际税率增至0.25时,增加1美元投资只会使总需求增加2.5美元=1×

,可见,边际税率越高,自发投资冲击带来的总需求波动越小,说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14.什么是货币创造乘数?

其大小主要和哪些变量有关?

一单位高能货币能带来若干倍货币供给,这若干倍即货币创造乘数,也就是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

如果用H、Cu、RR、ER分别代表高能货币、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用M和D代表货币供给量和活期存款,则

H=Cu+RR+ER

(1)

M=Cu+D

(2)

即有  

再把该式分子分母都除以D,则得

这就是货币乘数,在上式中,Cu/D是现金存款比率,RR/D是法定准备率,ER/D是超额准备率。

从上式可见,现金存款比率、法定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越大,货币乘数越小。

3、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

(1)再贴现率政策:

①含义:

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由于准备金临时不足而向央行借款,借款时支付的利息率为再贴现率。

②操作:

经济萧条时,降低再贴现率,商行向中央银行的借款增加,货币供给上升。

繁荣时期,提高再贴现率,货币供给下降。

③特点:

主动性差。

再贴现率政策是被动性的货币政策。

央行只能等待向它借款。

(2)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当中央银行在市场上公开购买政府债券时,当中央银行卖出债券时情况正相反。

这一业务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

经济萧条时,买进债券,商业银行与其它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就会增加,投入增加,从而总需求增加;

经济过热时,央行卖出债券,引起货币供给按乘数减少并进而降低上升,投入减少,总需求下降。

操作灵活可控,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最主要的手段。

(3)变动法定准备率。

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存款中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比率。

经济萧条,降低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增加,同时货币创造乘数上升,从而货币供给增加。

经济过热,央行提高法定准备率,商业银行对外贷款减少,同时货币创造乘数下降,从而货币供给减少。

这一办法的效果较猛烈,且经常改变法定准备率会使银行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因此一般很少使用。

4.为什么总供给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

(1)古典总供给理论认为,在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货币工资(

)和价格水平(

)可以迅速或自动调节,劳动力市场得以出清,使经济的就业总能维持充分就业状态;

即使在短期不能迅速调整,但从长期来看,

也是具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的。

因此,在工资和价格可以灵活变动而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的产量总能保持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或潜在产量水平上,不受价格的影响。

因此,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总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古典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

(2)凯恩斯的总供给理论认为,在短期,由于时间很短,

没有足够时间进行调整,因而具有刚性。

由于工资和价格刚性,短期总供给曲线并不是垂直的。

在以价格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表明经济中的厂商在现有价格水平上,愿意供给所需的任何数量的商品。

作为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基础的思想是,作为工资和价格刚性的结果,劳动力市场不能总维持在充分就业状态,由于存在失业,厂商可以在现行工资下获得所需劳动。

因而他们的平均生产成本被认为是不随产出水平变化而变化。

(3)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古典的和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分别代表着劳动力市场的两种极端的说法。

在现实中工资和价格的调整经常介于两者之间。

当社会经济处于严重萧条时,存在大量的失业和闲置的生产能力,因而产量或国民收入增加时,

会稍有上升,上升速度随经济好转逐渐加快。

到达充分就业后,由于充分就业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全部资源和由劳动能力的人口均已就业,所以仍然存在难以利用的资源和能力较差的劳动者。

因此,产量会有所增加,但是

上升特别快。

在这种情况下以价格为纵坐标,产量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延伸的,这即为常规的总供给曲线。

第18章

6.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被认为是“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现用图18—1来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图18—1 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图18—1中,横轴y表示总产量(国民收入),纵轴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

AD为总需求曲线,AS为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AS起初呈水平状。

这表示,当总产量较低时,总需求的增加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

在图18—1中,产量从零增加到y1,价格水平始终稳定。

总需求曲线AD1与总供给曲线AS的交点E1决定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