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00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doc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doc

反思当代信息技术的教育

  经常有学生当着我的面说:

电脑如果不能上网不能QQ和聊天,那就干脆不上的好!

我做为一位信息技术的教室感觉很失败。

但回顾这么多年来的信息技术课,究竟在到了微机室后,学生们更喜欢做什么事?

在“喜欢做”与“应该做”之间,我们一定只选择应该做吗?

为什么不能将两者融合在一起,变成既喜欢又应该的双赢局面呢?

目前,随着社会相关产业的信息化及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各校都相继建设了网络教室。

那里成了学生们的又一个乐园,学生们不仅在课堂上可以连接上Internet,有的学生课外(每天的第八节)也可以在网络教室连接上Internet。

同时,网络教室也给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创造了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环境。

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上述的问题是其中之一—“贪玩”。

不可否认,一些信息技能可以在“玩”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我发现,在信息技术课上表现积极的学生往往有着很好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而一些平时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学生却总是在计算机操作上让人很担心。

在上机操作课中,我发现有一个学生在“聊天”、“QQ”、完成学习任务三者之间交替进行着,令人结目的是,他飞快的输入速度、敏捷的才思和娴熟的操作技巧。

这些技能不正是我们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之一么?

因而,对于学生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当教师的也应该好好地进行反思。

反思一:

学生要不要接触网络

我们都知道“学生一旦接触互联网就会被其无穷的魅力所吸引,通过正确的引导,网络会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然而如果缺乏引导,学生也会被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但正确的引导方法是什么?

学生们知道网络是五彩缤纷的世界、清楚电脑不仅是“游戏机”、“影碟机”,但他们仍然会不由自主地沉迷于“玩”中。

“玩”是年轻一代的天性,儿童时代的“玩”在网络的包罗万象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延续。

在“玩”中,有人“玩”出了精彩、“玩”出了一片赞扬声,也有人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玩”得被家长“封机”。

社会各界一直都在进行“学生上网利弊谈”,但不管谈论的结果如何,网络进入生活是不可回避的事实,而且是时代的需要。

网络不是洪水猛兽,它是不可排斥的,它是工业时代转入信息时代的标志。

我们要做的正是把学生引向“学习”中来。

毋庸置疑,与任何事物一样,“网络”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目前所能做到的是正视它、用好它。

“OICQ”、“聊天室”和“论坛”等正是网络创造出来的虚拟社区,我们不是要“取缔”,而是要“拿来”为教学所用,促使学生在经验世界和语言文字世界中学习活动与学习经验的整合,这样才是积极的做法。

反思二:

指导学生信息技术的道路

目前,我们很多教师只是教技术,一味追着技术的发展,而我们自己所能学到的只是浩瀚信息海洋中的一滴水,所能教给学生的更可能只是这滴水的几分之一。

现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教育要培养的是具备高信息素养的学生,作为信息技术教师的我们是否进行了角色的转换?

在信息社会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管理、运用;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教育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主动地教和被动地学的关系了。

信息技术的特殊性可能使一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教师。

因而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一位热情的帮助者,正如萧伯纳(GeorgeB.Shaw)所倡导的那样:

“我不是你的教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

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

反思三:

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有人戏说:

中国的信息化教育是办了一个全世界最大的微软培训班。

的确,微软软件以其友好的界面、完善的功能占据了世界上绝大部分计算机,对其软件应用的学习无疑是必要的。

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一门综合性的基础性课程,在知识、技术、能力和伦理道德方面都应有所涉及,它有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必须包含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及评价方法。

因而没有理解(或曲解)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目标,只停留在讲讲某个应用软件的操作、讲讲浏览器、讲讲某一杀毒软件的操作、……,用教技术的方法来教技能将造成“穿新鞋走老路”——无法达到信息技术教育目标的效果。

另一个问题,因为教材的编写是“螺旋式上升”的,从小学到高中,一部分信息技术内容一直在“螺旋”中重复着,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仍然沿用旧的课程观,那么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无心学习、被动地“玩”的现象肯定很难被扼制。

因而,运用“新课程观”来执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新课程观中强调的是师生共同创造、开放性、个性化、超文本链接的课程体系,因而,让学生参加到信息技术课堂的资源建设和教的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的自组织的过程,就会自觉地回归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信息技术的评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过程。

目前信息技术课堂之所以会出现所谓的“混乱”局面,最关键的问题是因为缺乏正确、有效的评价手段。

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应该包含了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表现。

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认识太少了,我们面对的是几百位学生,每周一节课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有完整的认识。

因而评价不能光靠教师自己,还要靠学生自己。

根据国内外新型的学习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课评价所采取的方式可以是利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让每个学生有自己的文件夹,文件夹中包括了学生自己的作品、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对别人的作品评价、自己的心得、与别人交流的情况等等。

评价的结果不是对某个软件的熟练程度(如Excel工作表包括了几行、几列),也不一定是某一个分数,而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积累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学会了什么。

反思四: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飞得更高

各种各样的虚拟社区是学生的所好,很多学生在那里自觉地学到了很多东西,正如前文所述的那个同时进行着QQ、聊天和学习的学生那样,因为他要多任务工作,因而他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

但我们一直在课堂上排斥“OICQ”和“聊天”这类东西,就连学生自己也莫明其妙地舍弃他们的所好。

反过来想一想,“如何有效地组织起学习、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学生的这些爱好能不能为学习活动服务呢?

这一类问题一直是教师们执行教学时所考虑的问题。

在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理论中,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学生进行自主、协作学习”。

而我们教师实施这一方案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用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桑新民教授的话来说,就是要学会放飞学习者。

放飞学习者的关键是:

老师要敢放、会放,学生要大胆飞。

放飞是一种艺术,我们应该怎样演绎这种艺术?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中存在着不少不敢飞、飞不起来、飞了又掉下来、懒得飞的人,他们或是放弃自主学习的机会,或是不断地等待。

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是最难的,“自主”在学生习惯了几年、十几年的“灌输”教育之后会演变为“自由散漫”。

但“自主”在做他们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会有很好的体现。

“放飞”不是放任自由,放飞的方向、放飞的尺度都要教师把握好的艺术要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