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121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高中化学学考选考试题与答案.doc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化学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化学试题

姓名:

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____________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3.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作图时可先使用2B铅笔,确定后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描黑,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4 Ba137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A.Na2O B.Ca(OH)2 C.HClO D.K2CO3

2.下列仪器名称为“蒸馏烧瓶”的是

A. B. C. D.

3.下列属于电解质的是

A.镁 B.酒精 C.硫酸铜 D.食盐水

4.下列分散系属于悬浊液的是

A.牛奶 B.蔗糖溶液 C.泥浆水 D.氢氧化铁胶体

5.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天然气 D.甲醇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B.碘酸钾可用作加碘食盐的添加剂

C.碳酸钠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D.次氯酸钙是漂白粉的有效成分

7.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2FeCl3+CuCuCl2+2FeCl2 B.2HClO2HCl+O2↑

C.CO+CuOCO2+Cu D.2Mg+CO22MgO+C

8.下列表示不正确的是

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8

8

+17

2

B.二氧化碳的结构式O=C=O

C.CH4的球棍模型 D.乙醛的官能团-CHO

9.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A.NaOH B.Na2CO3 C.NaCl D.NH3

10.下列方法(必要时可加热)不合理的是

A.用澄清石灰水鉴别CO和CO2

B.用水鉴别苯和四氯化碳

C.用Ba(OH)2溶液鉴别NH4Cl、(NH4)2SO4和K2SO4

D.用淀粉碘化钾试纸鉴别碘水和溴水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表示中子数为10的氧元素的一种核素

B.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素异形体,两者之间不能相互转化

C.CH3COOH和CH3COOCH3互为同系物

D.C6H14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其熔点各不相同

12.下列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硅反应SiO2+2OH‾SiO+H2O

B.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CO+Ba(OH)2BaCO3↓+2OH‾

C.酸性硫酸亚铁溶液在空气中被氧化4Fe2++O2+4H+4Fe3++2H2O

D.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l2+2OH‾ClO‾+Cl‾+H2O

Q

X

Y

Z

13.Q、X、Y和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这4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Y的原子半径比X的大

B.Q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

C.X、Y和氢3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都只有共价键

D.Q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的性质,Q与Z可形成化合物QZ4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丁烷和异丁烷均有两种一氯取代物

B.乙烯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的分子中均含碳碳双键

C.乙醇与金属钠能反应,且在相同条件下比水与金属钠的反应更剧烈

D.乙醛能被还原成乙醇,但不能被氧化成乙酸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花生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只有不同种类的氨基酸之间才能形成多肽

C.向鸡蛋清的溶液中加入饱和硫酸钠溶液产生沉淀,加水后沉淀可溶解

D.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硫酸溶液,加热后滴入几滴氢氧化铜悬浊液,再加热至沸腾,未出现红色物质,说明淀粉未水解

16.已知:

N2(g)+3H2(g)2NH3(g) ΔH=-92.4kJ·molˉ1。

起始反应物为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3,且总物质的量不变,在不同压强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如下表:

温度

物质的量分数

压强

400℃

450℃

500℃

600℃

20MPa

0.387

0.274

0.189

0.088

30MPa

0.478

0.359

0.260

0.129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系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越大,则正反应速率越大

B.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转化率之比均为1

C.反应达到平衡时,放出的热量均为92.4kJ

D.600℃,30MPa下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最多

17.金属(M)-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M作电池负极

B.电解质是熔融的MO

C.正极的电极反应:

O2+4e‾+2H2O4OH‾

D.电池反应:

2M+O2+2H2O2M(OH)2

1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

B.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c(OH‾)相等

C.在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c(Cl‾)=c(CH3COO‾)

D.氨水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若c(Cl‾)=c(NH),则溶液呈中性

19.根据Ca(OH)2/CaO体系的能量循环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5>0 B.ΔH1+ΔH2=0

C.ΔH3=ΔH4+ΔH5 D.ΔH1+ΔH2+ΔH3+ΔH4+ΔH5=0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Mg2+和S2ˉ的最外电子层都形成了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B.石英和金刚石都是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原子晶体

C.浓H2SO4和H2O混合时放出热量与微粒之间的作用力有关

D.H2O2易分解是因为H2O2分子间作用力弱

21.在催化剂作用下,用乙醇制乙烯,乙醇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生成乙烯的物质的量与乙醇转化的物质的量的比值)随温度、乙醇进料量(单位:

mL·minˉ1)的关系如图所示(保持其他条件相同)。

乙醇转化率

1.2mL·minˉ1

410420430440

温度/℃

0.4mL·minˉ1

1.0

0.9

0.8

0.7

    1.00

0.99

0.98

0.97

0.96

1.2mL·minˉ1

410420430440

温度/℃

0.4mL·minˉ1

乙烯选择性

在410~440℃温度范围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乙醇进料量一定,随乙醇转化率增大,乙烯选择性升高

B.当乙醇进料量一定,随温度的升高,乙烯选择性不一定增大

C.当温度一定,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醇转化率减小

D.当温度一定,随乙醇进料量增大,乙烯选择性增大

2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0.2molH2SO4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NA

B.25℃时,pH=3的醋酸溶液1L,溶液中含H+的数目小于0.001NA

C.任意条件下,1mol苯中含C-H键的数目一定为6NA

D.amol的R2+(R的核内中子数为N,质量数为A)的核外电子数为a(A-N-2)NA

23.25℃时,在“H2A-HAˉ-A2ˉ”的水溶液体系中,H2A、HAˉ和A2ˉ三者中各自所占的物质的量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pH

1.0

0.8

0.6

0.4

0.2

0

0123456

α

A2ˉ

HAˉ

H2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含H2A、HAˉ和A2ˉ的溶液中,加入

少量NaOH固体,α(HAˉ)一定增大

B.将等物质的量的NaHA和Na2A混合物

溶于水,所得的溶液中α(HAˉ)=α(A2ˉ)

C.NaHA溶液中,HAˉ的水解能力小于

HAˉ的电离能力

D.在含H2A、HAˉ和A2ˉ的溶液中,若

c(H2A)+2c(A2ˉ)+c(OHˉ)=c(H+),

则α(H2A)和α(HAˉ)一定相等

24.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

连苯三酚的碱性溶液能定量吸收O2;CuCl的盐酸溶液能定量吸收CO,且易被O2氧化。

拟设计实验方案,采用上述两种溶液和KOH溶液逐一吸收混合气体(由CO2、CO、N2和O2组成)的相应组分。

有关该方案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上述3种吸收剂,气体被逐一吸收的顺序应该是CO2、O2和CO

B.其他两种吸收剂不变,O2的吸收剂可以用灼热的铜网替代

C.CO的吸收必须在吸收O2后进行,因为CuCl的盐酸溶液会被O2氧化

D.在3种气体被逐一吸收后,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HCl

25.取某固体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一定量的样品,加足量水充分溶解,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

②取少量滤液,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③取少量滤渣,加入稀盐酸,滤渣全部溶解,同时有气体产生。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该固体样品的成分可能是

A.K2SO4、Ba(OH)2、Na2CO3 B.Na2CO3、AgNO3、KNO3

C.K2CO3、NaCl、Ba(NO3)2 D.KNO3、MgCl2、NaOH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6分)A与CO、H2O以物质的量1∶1∶1的比例形成B,B中的两个官能团分别具有乙烯和乙酸中官能团的性质。

E是有芳香气味、不易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

CO、H2O

一定条件

CH3OH/浓H2SO4

H2

催化剂

B

CH2=CHCOOH

A

E

C4H8O2

C

D

请回答: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D→E的反应类型________。

(3)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可用金属钠鉴别B和C

B.A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氯化氢发生加成反应

C.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也可生成E

D.与A的最简式相同、相对分子质量为78的烃一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7.(6分)已知固体Na2SO3受热易分解。

实验流程和结果如下:

(1.260g)

(1.260g)

BaCl2溶液

足量稀盐酸

加热

隔绝空气

气体Y

溶液

固体X

Na2SO3

白色沉淀

气体Y是一种纯净物,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518g·Lˉ1。

请回答:

(1)气体Y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白色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

(2)该流程中的Na2S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另取固体X试样和Na2SO3混合,加水溶解后与稀盐酸反应,有淡黄色沉淀产生。

写出产生淡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不考虑空气的影响)。

28.(4分)为了探究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下列实验。

高温加热装置

加热装置

铁粉

  甲

  乙

已知:

3Fe(s)+4H2O(g)Fe3O4(s)+4H2(g)

请回答:

(1)虚线框处宜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填“甲”或“乙”);实验时应先将螺旋状铜丝加热,变黑后再趁热迅速伸入所制得的纯净氢气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2)实验后,取硬质玻璃管中适量的固体,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解,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说明该固体中没有+3价的铁。

判断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9.(4分)取7.90gKMnO4,加热分解后剩余固体7.42g。

该剩余固体与足量的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单质气体A,产物中锰元素以Mn2+存在。

请计算:

(1)KMnO4的分解率________。

(2)气体A的物质的量________。

30.【加试题】(10分)

(一)十氢萘是具有高储氢密度的氢能载体,经历“十氢萘(C10H18)→四氢萘(C10H12)→萘(C10H8)”的脱氢过程释放氢气。

已知:

C10H18(l)C10H12(l)+3H2(g) ΔH1

C10H12(l)C10H8(l)+2H2(g) ΔH2

ΔH1>ΔH2>0;C10H18→C10H12的活化能为Ea1,C10H12→C10H8的活化能为Ea2;十氢萘的常压沸点为192℃;在192℃,液态十氢萘脱氢反应的平衡转化率约为9%。

请回答:

(1)有利于提高上述反应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是________。

A.高温高压 B.低温低压 C.高温低压 D.低温高压

(2)研究表明,将适量十氢萘置于恒容密闭反应器中,升高温度带来高压,该条件下也可显著释氢,理由是________。

(3)温度335℃,在恒容密闭反应器中进行高压液态十氢萘(1.00mol)催化脱氢实验,测得C10H12和C10H8的产率x1和x2(以物质的量分数计)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8,0.374)

0246810121416

0.5

0.4

0.3

0.2

0.1

0.0

产率x

时间/h

x2(C10H8)

(8,0.027)

x1(C10H12)

①在8h时,反应体系内氢气的量为________mol(忽略其他副反应)。

②x1显著低于x2的原因是________。

③在下图中绘制“C10H18→C10H12→C10H8”的“能量~反应过程”示意图。

能量

反应过程

(二)科学家发现,以H2O和N2为原料,熔融NaOH-KOH为电解质,纳米Fe2O3作催化剂,在250℃和常压下可实现电化学合成氨。

阴极区发生的变化可视为按两步进行,请补充完整。

电极反应式:

________和2Fe+3H2O+N22NH3+Fe2O3。

31.【加试题】(10分)某兴趣小组用铝箔制备Al2O3、AlCl3·6H2O及明矾大晶体,具体流程如下:

铝箔

胶状固体

溶液A

Al(OH)3

Al2O3

明矾小晶体

明矾大晶体

AlCl3·6H2O

NaOH溶液

过量CO2

灼烧

抽滤、洗涤

干燥

分离

洗涤

盐酸

50℃

通HCl

冷水浴

H2SO4

溶液

K2SO4

溶液

已知:

AlCl3·6H2O易溶于水、乙醇及乙醚;明矾在水中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0

10

20

30

40

60

80

90

溶解度/g

3.00

3.99

5.90

8.39

11.7

24.8

71.0

109

请回答:

(1)步骤Ⅰ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步骤Ⅱ中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2)步骤Ⅲ,下列操作合理的是________。

A.坩埚洗净后,无需擦干,即可加入Al(OH)3灼烧

B.为了得到纯Al2O3,需灼烧至恒重

C.若用坩埚钳移动灼热的坩埚,需预热坩埚钳

D.坩埚取下后放在石棉网上冷却待用

E.为确保称量准确,灼烧后应趁热称重

(3)步骤Ⅳ,选出在培养规则明矾大晶体过程中合理的操作并排序________。

①迅速降至室温 ②用玻璃棒摩擦器壁 ③配制90℃的明矾饱和溶液 ④自然冷却至室温 ⑤选规则明矾小晶体并悬挂在溶液中央 ⑥配制高于室温10~20℃的明矾饱和溶液

(4)由溶液A制备AlCl3·6H2O的装置如下图:

HCl

冷水浴

溶液A

NaOH溶液

①通入HCl的作用是抑制AlCl3水解和________。

②步骤Ⅴ,抽滤时,用玻璃纤维替代滤纸的理由是________;洗涤时,合适的洗涤剂是________。

③步骤Ⅵ,为得到纯净的AlCl3·6H2O,宜采用的干燥方式是________。

32.【加试题】(10分)某研究小组按下列路线合成药物胃复安:

CH3OH

H+

CH3COOH

两步反应

H2O

A

C7H7NO3

B

C

C10H11NO4

E

C6H16N2

D

C11H12ClNO4

F

胃复安

已知:

;RCOOR'RCONHR''

请回答:

(1)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

A.化合物B能发生加成反应

B.化合物D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C.化合物E具有碱性

D.胃复安的分子式是C13H22ClN3O2

(3)设计化合物C经两步反应转变为D的合成路线(用流程图表示,试剂任选)________。

(4)写出D+E→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写出化合物E可能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须同时符合:

①1H-NMR谱表明分子中有3种氢原子,IR谱显示有N-H键存在;②分子中没有同一个碳上连两个氮()的结构结构。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C

D

C

D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D

A

C

B

B

B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C

B

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

26.(6分)

(1)

CH≡CH(1分)

(2)

加成反应或还原反应(1分)

(3)

CH3CH2COOH+CH3OHCH3CH2COOCH3+H2O(2分)

(4)

ACD(2分)

27.(6分)

(1)

(1分)

BaSO4(1分)

(2)

4Na2SO33Na2SO4+Na2S(2分)

(3)

SO+2S2ˉ+6H+3S↓+3H2O(2分)

28.(4分)

(1)

乙(1分)

铜丝由黑变红(1分)

(2)

不正确(1分)

因为铁过量时:

Fe+2Fe3+3Fe2+(1分)

29.(4分)

(1)

60%或0.60(2分)

(2)

0.095mol(2分)

30.(10分)

(一)

(1)

C

(2)

温度升高加快反应速率;温度升高使平衡正向移动的作用大于压强增大使平衡逆向移动的作用。

(3)

①1.95

②催化剂显著降低了C10H12→C10H8的活化能,反应生成的C10H12很快转变为C10H8,C10H12不能积累

③能量

反应过程

C10H18(l)

C10H12(l)+3H2(g)

C10H8(l)+5H2(g)

(二)

Fe2O3+3H2O+6e‾2Fe+6OH‾

31.(10分)

(1)

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O+CO2+2H2OAl(OH)3↓+HCO

(2)

BCD

(3)

⑥⑤④

(4)

①增加c(Clˉ),有利于AlCl3·6H2O结晶

②溶液具有强酸性;浓盐酸

③减压干燥或低温干燥

32.(10分)

(1)

(2)

BD

(3)

(4)

+H2NCH2CH2N(CH2CH3)2

+CH3OH

(5)

  

第10页 共1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