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152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4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

《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通用技术《控制系统的组成和描述》说课教案.doc

《4.2控制系统的组成与描述》说课稿

濉溪县孙疃中学孙永恒

一、说教材

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粤教版《技术与设计2》第四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安排在学生了解了控制的概念、控制系统的分类之后,是对控制概念的进一步学习。

在本节课中,结合前节的内容,将控制过程中完成不同功能的各个部分看成一个个模块,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发现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共性,从而引入控制器、控制量、被控对象和被控量等概念。

接着,用更一般性的方式将一个控制系统用控制器、控制量、被控对象和被控量等功能框来表示,即控制系统的框图表示法。

框图表示法是分析控制系统的常用手段之一,它是各类控制系统的一种抽象。

从本节内容来说,它对系统组成的分析及使用框图描述系统内部实质,既对上一节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相关概念的深化,也为下一节设计简单的控制系统奠定理论基础。

我准备分两个课时完成本节的教学,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2.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学习和分析了控制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获得了有关控制系统的概念及其应用的初步感性认识和体验,但是对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相关概念及一般描述方法还缺乏更深的了解,他们对进一步了解控制系统的知识是有探究欲望的。

结合生活中的具体控制系统的应用案例分析,进一步分析控制系统案例中控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有怎样的工作方式,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生活中不乏简单控制系统的应用,但学生不一定会从技术层面对其分析思考。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正是要引导学生从技术的角度、用控制的思维看周围的世界,分析其道理。

3.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以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熟悉简单的开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简单的工作过程;熟悉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能画出一个简单的控制系统的框图;理解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执行器的作用;初步理解开环与闭环系统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各类系统的工作过程,并能画出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增强学生对控制技术的探究能力并应用于实际的生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控制器、执行器、控制量、被控对象和被控量等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具体实例分析方法,弄清楚控制器、执行器、控制量、被控对象和被控量等概念。

教学关键:

控制系统的框图表示。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根据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游戏教学法:

在教学中加入小魔术,激发兴趣,让学生建立起对控制系统的感性认识。

在自制玩偶中体验控制的过程。

2、案例分析法:

对比不同的案例比较、分析,归纳出共同点,引出教学重点。

3、逆推法:

采用逆推法来分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准备:

收集相关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三、说学法

现行课标中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帮助者。

本节课根据学情﹑教法的分析,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1.自主探究法

本节课内容抽象,理论性强。

学生在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在老师启发、引导、提示下沿概念框架逐步攀升。

2.小组合作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任务,鼓励优秀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在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学生就更容易发现差异,在思维的碰撞中,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刻。

从而完成从具体到抽象、从模糊到准确、从单一到系统的思维训练。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一)﹑演示魔术,导入新课

演示魔术:

用手势(意念)控制矿泉水瓶中的番茄包的升降和停止。

设计意图:

从小魔术开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自己参与体验,并说出是什么控制着番茄包,如何控制的?

引导学生揭开魔术谜底。

并复习控制的概念。

(二)、控制系统的组成

前一节课我们已经了解,具体的控制系统是多种多样的。

那么,控制过程包括哪些要素?

应该怎样来表示控制的过程呢?

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总结:

我们用框图来描述控制系统。

1、开环控制系统分析

例1:

教室的电灯开关控制过程。

分析:

一个输入信号(如手拔动开关),对应着一个输出信号(如灯亮或灯熄)。

如果用框图来表示这个控制过程就是:

输入信号(手的动作)——开关——灯——输出信号(灯亮或灭)。

开环控制系统的特征:

系统的输出量仅受输入量的控制,输入量到输出量之间的信号是单向传递。

请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开环控制系统?

描述它们的工作过程和画出控制框图。

讨论回答,如:

自动烘手机;红外线感应出水龙头;银行自动门等。

例2:

投飞镖的控制过程。

分析过程:

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不同控制系统,分析其基本特征和工作过程,为下节课的开环控制系统的一般控制框图的理解作好铺垫。

2、闭环控制

例3:

骑自行车的控制过程:

分析过程:

正是有了眼睛这个反馈环节,我们才能够使自行车始终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

骑自行车这个控制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

(1)期望值(基准值)——道路的方向

(2)比较器——大脑

(3)控制器——大脑

(4)执行器——肢体

(5)控制量——力

(6)被控对象——自行车(主要是车头)

(7)被控量——行驶方向

(8)反馈环节——眼睛(包括神经系统)

闭环控制系统具有多样性,但他们的一般结构形式如下图所示:

3、控制系统的组成(以骑自行车为例):

(1)输入量——即控制系统的给定量。

(2)控制器——控制命令的发出者,即对输入信号进行处理并发出控制命令的装置或元件。

(大脑)

(3)执行器——将控制器发出的信号转换成能影响被控对象的信号的装置,即直接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的装置或元件。

(人的肢体)

(4)控制量——能对被控对象产生作用,从而使被控量发生变化的量,即被控对象的输入,也即执行器的输出信号。

(力)

(5)被控对象——对被控量进行调整时所操作的对象,即控制系统中所要求控制的装置和生产过程。

(自行车)

(6)被控量——系统的控制目的,即被控对象的输出,也即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量。

(自行车的行驶方向)

例4:

可调光台灯的控制中(不包括人),请指出控制器、执行器、控制量、被控对象、被控量分别是什么?

控制器:

调光电路

执行器:

调光电路

控制量:

旋钮的旋转角度

被控对象:

台灯(主要是旋钮)

被控量:

台灯的亮度

问:

生活中还有哪些是闭环控制?

如:

保温电饭锅的保温控制;空调的温度控制,等。

(三)﹑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谈谈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

由学生自己总结,谈感受,可以培养学生归纳问题,表达思想的能力。

共同总结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

(四)﹑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控制系统是否属于闭环控制系统,并画出系统框图。

1、家用缝纫机的缝纫速度控制系统。

回答:

属于开环控制系统。

分析,框图表示:

2、电冰箱的温度控制系统。

回答:

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分析,框图表示:

3、抽水马桶自动控制系统。

分析,回答:

属于开环控制系统。

4、交通路口红绿灯自动控制系统

分析,回答:

属于闭环控制系统。

设计意图:

熟悉和认真分辨控制系统的类型,并学会采用逆推法来分析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