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167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doc

福建省基础教育新课程高中地理学科

“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三.设计思想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七.教学反思

八.学生优秀设计作品举例

问题研究:

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

生活中的地理是亲切、熟悉的,是可以直接感知体验的,因此引导学生感知生活中的地理,运用所学原理去解释、去规划、去评价及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展观,提高学生素质是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

(2)》(人教版)第三章问题研究课。

本节将案例和社会实践两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通过“红太阳农业园区”的案例,了解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基本原理;通过课外搜集当地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数据,了解适宜在当地生长的农作物品种,然后将所掌握的地理原理和所搜集的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运用到家乡农业示范园的规划之中,描绘出农业示范园的蓝图。

教材旨在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关注自己生活中的地理,体验农业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综合决策过程。

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以致用、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好奇心强,探究欲旺盛,学习兴趣浓厚,特别是在学习完“农业的区位选择”和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基础上,已有一些地理知识的积累。

加上高中生也具有一定的综合和绘图审美能力,因此,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相对较容易达到教学目标和要求。

但限于学生的年龄和知识水平等,要让他们设计出能真正依据泉州自然环境特征、能真正体现合理利用土地的农业示范园,还是存在一定难度。

所以老师事先要加强指导,引导他们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信息,帮助他们确定和联系要走访的单位或对象,关心他们的调查过程和规划设计过程。

激发他们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设计思想】

一、教学理念---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过程

1、努力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气氛。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重过程,重发现、探索、思考。

学生在和谐和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展现自己的研究过程。

你有闪烁的灵感,我有精辟的言论;你用事实说话,我用资料证明,谁也不甘示弱。

在和谐、轻松和群体互动的氛围下,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更加发散的思考,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激发潜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2、重视整个探究过程的节奏。

在整堂课的活动过程中,我以“问题——自主探究”为中心,分三个阶段进行问题研究学习活动。

第一阶段,学生在缺乏提示条件下的自主查找相关信息、独立思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给予他们自信;第二阶段,在案例学习中,获得原理,获得经验与教训,然后进行思考探究——给学生以引导,给予他们激励;第三阶段,学生表达探究方案,并学会评级判别,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更高层次的思考探究——给学生以赞赏,给予他们成功。

前两个阶段是基于教材的研究性学习,第三阶段是不拘泥于教材的研究性学习,这一阶段的研究最能突显学生的个性,初现创新的火花。

二、教学原则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通过学习“红太阳农业园区”案例,掌握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家乡的农业园区的规划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结合原则

在整个的探究过程中,无论是在课外准备上,还是在课堂的反馈上,教师都要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指导和引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红太阳农业园区”案例、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等的分析,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农业园的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2、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法。

共分6小组,每组8~9人。

这种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潜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3、实地调查法

学生通过课前实地调查、访问等手段获取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结论。

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直接、真实地感知生活中的地理、关注身边的地理问题。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红太阳农业园区真实的事例,掌握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家乡农业园的规划中。

(此处是课标的原话吗?

[课标导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习“红太阳农业园区”的案例,学习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基本原理。

②学会合作进行调查研究;掌握运用调查结果分析、运用地理数据和地理原理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将案例学习和社会实践两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尝试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家乡农业示范园的规划之中,体现学以致用;

②通过学生课前查资料、实地调查、访问等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④通过绘制家乡农业示范园和写设计方案尝试让学生表达、反思他们的探究成果和体会。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实地调查等手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研究家乡农业园区的规划,增强学生爱乡的情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活动能力。

三维目标要合为一体来要写。

(如可这么写:

通过学生课前查资料、实地调查、访问等,将“红太阳农业园区”案例学习和社会实践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掌握现代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的基本原理,通过实地调查等手段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绘制两种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理解生态农业的原理。

2、难点:

根据泉州的自然环境特征规划出合理的家乡农业示范园。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活动设计步骤为:

“学习案例——布置任务——规划农业示范园——交流——评价”五个步骤进行

1、学习案例

资料1“‘四位一体’沼气综合利用示范园”和资料2“稻、萍、鱼立体农业模式示范园”是生态农业的两种基本类型。

前者是综合利用形式的农业,后者是立体生态农业。

资料1中的农业将种植业与畜牧业有机结合,废物综合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减少了环境污染。

资料2的立体农业从人工构建生物群落和食物链的角度实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将种植业与水产业有机结合,节约了土地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

两份资料都描绘了生态农业的原理。

资料3是旅游观光农业类型。

旅游观光农业是近些年来在大城市周围出现的一种新型农村经济。

该种农业的特色是:

将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满足现代社会人们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同时提高农村的经济效益。

这种农业的区位条件是接近大城市,交通便利。

注意:

在分析资料1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这种农业生产方式有什么优越性?

如何将这种农业生产理念应用于家乡的农业园区的规划设计中?

分析资料2时,注意将这种农业生产方式与资料1的沼气综合利用进行比较,归纳其相同点。

为让学生深入理解资料中的两种生态农业的原理,可以让学生绘制两种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示意图。

分析资料3时,注意旅游观光农业的特点,结合家乡实际,构思适合家乡的观光农业项目。

这是学生获得原理,获得经验的过程,是家乡农业园区的设计规划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整个教学过程的重要阶段。

〔学情预设〕

在资料分析过程中,让学生分析这些农业生产方式的优越性相对难度较小,而绘制“四位一体”综合利用形式和稻、萍、鱼立体农业的物质循环示意图相对难度较大。

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案例的过程中,对生态农业的概念及生态农业的原理缺乏了解。

怎么办?

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种生态农业的模式图,如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模式、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或黄淮海平原的鱼塘—台田农业等。

例如可以和学生一起归纳和绘制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物质循环示意图,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给学生以自信和激励。

〔设计意图〕

通过生态农业的展示和绘制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物质循环示意图,让学生较深入地了解生态农业的物质循环和生态农业的原理。

给学生以感性认识,明白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将这种农业生产理念应用于家乡,为家乡生态园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知识链接〕

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活动题里就有江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模式,可以从这里切入,讲清立体农业的原理及发展这种农业的原由,再延伸到泉州山区县市是否也可以发展这种模式?

能否举例?

2、布置任务:

布置学生规划家乡的农业示范园。

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我将学生分为6个小组,每小组8~9人。

每个小组设有正副组长负责该小组的规划方案,并写出规划报告。

规定每个小组的规划方案必须不同,便于比较和评价。

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查资料或实地调查、访问等,我给他们5天的时间准备。

各个小组分头行动,5天后各小组汇报他们的规划成果。

老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调查进度和准备情况。

要求学生做到调查数据、资料真实、科学,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规划农业园:

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各小组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完成设计方案初稿。

此阶段教师要作适当的指导,重点放在:

⑴设计方案必须要做到因地制宜,在了解泉州自然环境基础上。

⑵设计的案例不是惟一的。

在评价方案时,就是要比较出各种设计规划图的优劣,从而选出最佳方案。

⑶分析任何问题都应该采取科学的、辩证的、全方位的态度和方法。

4、交流:

由小组长在黑板上展示他们小组的规划方案,并说明这样规划的理由。

小组长发言完了之后,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发言,谈出自己的想法,还可以允许其他的小组成员随时插话,以便形成一种热烈、合作的、自由交流的气氛。

各小组听取意见后反思修改,使其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并写出最终的设计方案,最后上交。

5、评价:

给每个组设计方案打分,有自评和互评。

要求自评先打分,然后给别的组打分,最后通过投影仪展示自评和互评情况。

教师最后做总结发言。

教师在最后总结时,重点并不放在各小组设计的好坏上,而是放在各小组的设计理念上;在肯定同学们的参与过程和鼓励、赞扬同学们敢于发表意见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平时更多地关心社会、关心家乡的经济建设,鼓励他们将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有将来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的意识。

这样的学习更能体现学以致用,学生更有成就感,同时也学会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学情预设〕在4、5这两个环节有可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在课堂展示其小组成果时有可能会怯场,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相互之间展开的讨论不够热烈。

这时候教师应巡回到各组之间,以平等的身份、认真的态度参与到同学们的讨论之中,鼓励他们并和他们一起学习、共同探究问题,以形成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

2、学生对其作品及其他小组的作品的评价标准把握不准确,评价不到位。

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泉州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用生态农业的生产理念来指导。

3、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漫无边际,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和讨论过程中既要开放、多维度,又要集中有边际。

———给学生以赞赏,给予他们成功。

〔设计意图〕:

1、让同学们学会在合作中互相交流、共同学习,共同规划出他们心目中的农业园区。

2、同学们能够在设计规划图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

3、依据所学知识能够对设计作品进行评级判别,能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知识链接〕

可根据泉州的气温、降水、日照等基本数据,了解泉州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和地形特点等,展示同学们调查和老师帮助收集的有关泉州粮食作物和果树栽培情况。

可以拓展延伸影响水稻生长的区位条件及泉州发展水稻种植及果树栽培的有利条件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所设计的农业园区是否符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否作到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教学反思】

问题研究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大特色。

不仅有利于学生多方位多角度获得有效信息,而且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学会探究和体验,提高学习能力。

地理新课程每一章的最后都有安排问题研究课,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当地特点精心设计组织,努力培养学生相应的能力,是我在新课程背景下努力探索的,这堂问题研究课的设计就是想在这方面作一些尝试。

主要围绕以下两点:

其一,此节课的设计思路想在改变传统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被动学习的现状方面做一些尝试。

本节采用小组合作的“探究式学习”和实地调查等学习模式,目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

同时,在学习中培养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能乐于学习,又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还能增强家乡经济建设的责任感和自豪感。

其二,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曾提到“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的确如此,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而地理教学更离不开学生的实际生活。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在通过家乡农业示范园的规划设计,让学生关注生活和周围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学习的能力;注重学生经验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注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材的摇篮是我在地理新课程的学习和探索中的感悟。

虽然学生的设计还不尽完美,但学生已能积极参与课堂、运用所学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初步掌握了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开阔了视野,提高了科学素养,基本达到了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

【教学点评】

本节教学设计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的探究性学习法和实地调查法,通过课堂学习“红太阳农业园区”案例,了解现代农业的基本原理;课外搜集家乡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并将所掌握的基本数据及资料,经整理、分析、讨论后,运用到家乡农业示范园的规划之中。

教学中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过程。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教师的引导、激励和赞赏,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了快乐和成功,课堂气氛和谐、轻松。

既培养了学生爱家乡、关注家乡经济建设,利用所学知识建设家乡的情感,又提高了学生分析、交流、合作等能力。

参考书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识培训丛书《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组设计方案编号

附:

评价表

评分标准

自评

互评

(取自评分外的其他各小组评分的均值)

总分

(取自评和互评分的和)

是否依据泉州实际情况来设计(3分)

是否体现了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3分)

是否体现现代农业理念(2分)

是否有创新(1分)

是否美观整洁(1分)

【学生优秀设计作品举例】

泉州循环农业生态示范园设计图

(一)说明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地区,地跨中、南亚热带,年日平均温度18~20℃,年日照数1892~2131小时,年降水量达1000~1800mm,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此次泉州市循环农业生态园区占地面积3平方千米,图上比例尺为1:

67000。

设计总体思路是:

建造无公害基地,发展循环型农业生态经济。

根据课本的相关信息结合泉州地形,我们小组将规划地段定于位于地势平坦的晋江市附近。

该地属于南亚热带农业气候区,该区具有气温高、热量足、日照多、降水充沛且农作物一年三熟的特点。

因此,我们分别在河流的左右两侧分别种植9.5公顷的优质水稻示范基地、9.2公顷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2.6公顷的无公害水果基地及3公顷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来供城市居民使用。

将三块粮食产品基地种植在河流两侧及公路附近主要是考虑到了交通运输和灌溉便利的因素。

在距离城市较近的地段我们设计了种植面积为3.6公顷的鲜果采摘园,供游客在闲暇时候到这里从果树上亲手采摘各种鲜果,体验收获的快乐;同时在采摘园附近还有一个花卉观赏园,使人们在劳动后到这里观赏鲜花的美丽,缓解一天工作的压力。

这种新型的农村经济旅游业可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而且这两处也接近公路和城市,交通便利往返两地不会耽误过多时间。

每到节假日的时候,市民们都喜欢购买一些鲜花或茶叶来赠送给亲朋好友。

为此,我们在河流上游的两侧分别种植了面积为6公顷的花卉市场和7.5公顷的无公害茶叶基地供人们采购。

在无公害茶叶基地中,我们主要以种植大叶乌龙茶、本山、黄旦为主,同时在茶叶基地附近还开设一间茶叶加工厂来对所种植的茶叶进行加工。

在河流的中下游地段的右侧,我们还建立了一个面积达2.3公顷的鱼塘,并且在鱼塘的周围种植一些桑树。

我们可以在桑树附近饲养蚕,然后蚕的排泄物既可以拿来喂鱼塘的鱼又可以作为中草药来卖,而鱼塘内的淤泥又可以作为上好的肥料来种植桑树,这便可以发挥出“蚕—桑树—鱼”的农业循环经济。

在公路的南端,我们建立了一个“畜禽养殖—粪便—沼气—有机肥—无公害产品”的生态循环链。

同时,在无公害养猪场及无公害养鸡场附近建立畜禽肉加工厂,以达到环保的标准,而且加工厂又是位于公路附近,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因交通不便所带来的麻烦。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无公害养猪场及无公害养鸡场的附近就是村庄,这样会导致畜禽养殖场的空气污染到村庄内,为此在该方面我们还应适当调整布局。

由于泉州市季风气候区降水普遍,尤其是在每年3~6月的雨季时候,降水量更加丰富。

为了防止因强降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我们特地在河流上游建立一个总库容为1.25亿立方米、集水面积2.8公顷的中型水库来用于防洪、供水、发电;在河流下游建立一个拦河闸水利工程,为沿海地区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农田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为工业、民用输送丰富的水源。

但是该设计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花卉市场和花卉观赏园面积过大,农产品种植面积不足,这样会导致在特殊季节里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为此,我们还会根据相关信息数据再次对设计图加以修改,这样以达到精益求精之效。

本次设计成员分工:

组长:

高翔、沈雯雯

设计说明撰写者:

高翔

设计者:

高翔、方汝毅、陈思云、赵婷婷、苏静娜

绘图者:

沈雯雯

学生作品一

泉州市农业示范园规划图

(二)说明

泉州市气温高,光热资源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约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1800mm,3~9月份为湿季,季风气候显著,冬半年盛行偏北风,气温较低,干燥少雨,夏半年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润多雨。

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低山地、中山地为主。

现根据泉州的自然环境条件,我们小组拟在泉州近郊规划如下:

将占地面积为3平方千米的土地分为平原、丘陵、山地三块,其中有一条河流贯穿其中。

为了防止强降水而引发的洪涝等灾害,我们特在河流上游建设防洪大坝,既起到防洪、养殖又可发电等作用。

为防止强降水所导致的山体滑坡,因此在山地主要以植树造林为主,为此我们将自然林分布在河流的两侧,主要起着保护水土的作用。

山地的上层以经济林为主,下层则以果园和人工草地为主,不仅可以美化环境,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同时也可以发展种植业和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因为泉州南亚热带气候非常适宜茶树和柑橘、龙眼等果树的生长,且优越的自然条件不仅茶叶产量高,茶质好,而且对果树生长也极为有利。

所以我们在河流、村庄的附近种植以茶叶为主的茶园,和以柑橘、龙眼等水果为主的果园。

平原地区我们则是以饲养家畜类、鱼塘、种植大量的水稻为主。

为了让城市的人们在周末可以体验农场的乐趣,为此我们建设了花卉园、茶园以满足市民的需求。

种植水稻因为需要充沛的水资源,因此我们将其分布在河流的两侧。

其他的种植大量的花卉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可以美化家居环境,供人们欣赏,还可用来出口增加外汇,提高经济效益。

虽然该设计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们还会继续关注家乡农业园的设计和规划,希望哪一天我们真的能为家乡农业示范园的设计献技献策。

本次设计成员分工:

组长:

李丝丽、颜自立

设计说明撰写者:

李丝丽

绘图者:

王密娜、陈志宏、李丝丽

设计者:

李丝丽、颜自立、史闽芳、陈志阳、张越群

学生作品二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