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190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doc

2009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

1.(3分)(2009•安徽)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2.(3分)(2009•安徽)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3.(3分)(2009•安徽)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

B

C

D

存放浓硝酸

分离水和乙酸乙酯

准确量取9.50mL水

实验室制取乙烯

A.A B.B C.C D.D

4.(3分)(2009•安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A.NH4+、H+、NO3﹣、HCO3﹣ B.K+、Al3+、NH3•H2O

C.Na+、Fe2+、Cl2 D.Na+、CH3COO﹣、OH﹣

5.(3分)(2009•安徽)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N2(g)+CO2(g)△H=﹣373.4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6.(3分)(2009•安徽)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

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7.(3分)(2009•安徽)向体积为Va的0.05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mol•L﹣1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Va>Vb时:

c(CH3COOH)+c(CH3COO﹣)>c(K+)

B.Va=Vb时:

c(CH3COOH)+c(H+)=c(OH﹣)

C.Va<Vb时:

c(CH3COO﹣)>c(K+)>c(OH﹣)>c(H+)

D.Va与Vb任意比时:

c(K+)+c(H+)=c(OH﹣)+c(CH3COO﹣)

 

二、填空题

8.(2009•安徽)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周期第      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      (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      (填“大”或“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已知下列数据Fe(s)+O2(g)=FeO(s)△H=﹣272.0KJ•mol﹣1①

2X(s)+O2(g)=X2O3(s)△H=﹣1675.7KJ•mol﹣1②

则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9.(2009•安徽)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1)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      

(2)B→C的反应类型是      

(3)E的结构简式是      

(4)写出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与溴单质反应b.能与金属钠反应

c.1molG最多能和3mol氢气反应d.分子式是C9H6O3.

10.(2009•安徽)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      gFeSO4•7H2O.

11.(2009•安徽)Fenton法常用于处理含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通常是在调节好PH和浓度的废水中加入H2O2,所产生的羟基自由基能氧化降解污染物.现运用该方法降解有机污染物p﹣CP,探究有关因素对该降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设计]控制p﹣CP的初始浓度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K或313K(其余实验条件见下表),设计如下对比试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表中不要留空格).

实验编号

实验目的

T/K

pH

c/10﹣3mol.L﹣1

H2O

Fe2﹣

(1)

为以下实验作参照

298

3

6.0

0.30

(2)

探究温度对降解反应速的影响率

(3)

298

10

6.0

0.30

[数据处理]实验测得p﹣CP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

(2)请根据如图实验①曲线,计算降解反应在50~150s内的反应速率:

(p﹣CP)=      mol•L﹣1•s﹣1

[解释与结论]

(3)实验①、②表明温度升高,降解反应速率增大.但温度过高时反而导致降解反应速率减小,请从Fenton法所用试剂H2O2的角度分析原因:

      

(4)实验③得出的结论是:

pH值等于10时,      

[思考与交流]

(5)实验时需在不同时间从反应器中取样,并使所取样品中的反应立即停止下来.根据上图中的信息,给出一种迅速停止反应的方法:

      .

 

2009年安徽省高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3分)(2009•安徽)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结构示意图如下),可由石墨剥离而成,具有极好的应用前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烯与石墨互为同位素

B.0.12g石墨烯中含有6.02×1022个碳原子

C.石墨烯是一种有机物

D.石墨烯中的碳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

【分析】A、因题目中说明“石墨烯可由石墨剥离而成”,故不符合同位素的概念;

B、0.12g石墨含碳原子数为=6.02×1021;

C、石墨烯只由C元素组成,是无机物;

D、一般非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以共价键结合.

【解答】解:

A、石墨烯与石墨均是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应是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关系,而同位素应是同一元素不同原子间的互称,故A错误;

B、0.12g石墨含=6.02×1021个碳原子,故B错误;

C、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而石墨烯显然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单质,故C错误;

D、石墨烯是由石墨剥离而成,即是石墨中的一层,碳原子间是以共价键结合,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石墨烯的理解,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同位素、同素异形体、有机物等概念的理解.

 

2.(3分)(2009•安徽)北京奥运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图,下列关于该分子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B.含有苯环、羟基、羰基、羧基

C.含有羟基、羰基、羧基、酯基

D.含有碳碳双键、苯环、羟基、羰基

【分析】根据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图来分析官能团,并利用官能团的概念来分析判断.

【解答】解:

根据分子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羟基、羰基、羧基.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官能团的概念,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较简单.

 

3.(3分)(2009•安徽)下列选用的相关仪器符合实验要求的是(  )

A

B

C

D

存放浓硝酸

分离水和乙酸乙酯

准确量取9.50mL水

实验室制取乙烯

A.A B.B C.C D.D

【分析】A.浓硝酸有强氧化性;

B.分液漏斗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

C.量筒精确到0.1ml;

D.实验室制取乙烯需在170℃.

【解答】解:

A.浓硝酸有强氧化性,能将橡胶塞氧化,不能用橡胶塞,故A错误;

B.分液漏斗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水和乙酸乙酯不互溶,能分层,能用分液漏斗分离,故B正确;

C.量筒精确到0.1ml,无法量取9.50mL水,故C错误;

D.实验室制取乙烯需在170℃,温度计的最大量程是100℃,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用仪器的使用,难度不大,注意浓硝酸有强氧化性,能将橡胶塞氧化.

 

4.(3分)(2009•安徽)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或分子是(  )

A.NH4+、H+、NO3﹣、HCO3﹣ B.K+、Al3+、NH3•H2O

C.Na+、Fe2+、Cl2 D.Na+、CH3COO﹣、OH﹣

【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

A.H+、HCO3﹣结合生成水和气体,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B.Al3+、NH3•H2O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共存,故B错误;

C.Fe2+、Cl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注意选项C中氧化还原反应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不大.

 

5.(3分)(2009•安徽)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N2(g)+CO2(g)△H=﹣373.4kJ•mol﹣1.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A、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与物质的浓度无关.

D、增大氮气的物质的量,氮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

【解答】解:

A、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平衡常数降低,故A错误;

B、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CO的转化率降低,故B错误;

C、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与物质的浓度无关,增大NO的物质的量,不影响平衡常数,故C正确;

D、增大氮气的物质的量,氮气的浓度增大,平衡向逆反应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考查影响平衡常数的因素、化学平衡的移动与图象等,难度不大,理解外界条件对平衡的影响.

 

6.(3分)(2009•安徽)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图,电解总反应:

2Cu+H2OCu2O+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分析】根据电解总反应:

2Cu+H2O═Cu2O+H2↑来判断电极材料以及电极反应的情况.

【解答】解:

A、电解总反应:

2Cu+H2O═Cu2O+H2↑,金属铜失电子,说明金属铜一定作阳极,石墨做阴极,在阴极上是溶液中的氢离子得电子,产生氢气,故A正确;

B、铜电极本身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B错误;

C、铜电极是电解池的阳极,接直流电源的正极,故C错误;

D、反应2Cu+H2O═Cu2O+H2↑失电子的量为2mol,生成氧化亚铜1mol,所以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并会灵活运用.

 

7.(3分)(2009•安徽)向体积为Va的0.05mol•L﹣1CH3COOH溶液中加入体积为Vb的0.05mol•L﹣1KOH溶液,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Va>Vb时:

c(CH3COOH)+c(CH3COO﹣)>c(K+)

B.Va=Vb时:

c(CH3COOH)+c(H+)=c(OH﹣)

C.Va<Vb时:

c(CH3COO﹣)>c(K+)>c(OH﹣)>c(H+)

D.Va与Vb任意比时:

c(K+)+c(H+)=c(OH﹣)+c(CH3COO﹣)

【分析】A、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都是一元的,当Va>Vb时,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醋酸钾和醋酸,根据物料守恒判断醋酸根离子与醋酸浓度之和与钾离子浓度的关系.

B、当Va=Vb时,酸和碱恰好中和,溶液中的溶质是醋酸钾,根据质子守恒判断正误.

C、当Va<Vb时,氢氧化钾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醋酸钾和氢氧化钾,根据物料守恒和电荷守恒判断.

D、Va和Vb为任意比时,根据电荷守恒判断正误.

【解答】解:

A、酸和碱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都是一元的,当Va>Vb时,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醋酸钾和醋酸,根据物料守恒知,c(CH3COOH)+c(CH3COO﹣)>0.025mol/L,c(K+)<0.025mol/L,所以c(CH3COOH)+c(CH3COO﹣)>c(K+),故A正确.

B、当Va=Vb时,酸和碱恰好中和,溶液中的溶质是醋酸钾,根据质子守恒知,c(CH3COOH)+c(H+)=c(OH﹣),故B正确.

C、当Va<Vb时,氢氧化钾过量,溶液中的溶质是醋酸钾和氢氧化钾,溶液中钾离子浓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浓度,溶液呈碱性,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氢离子浓度,当氢氧化钾的体积远远大于醋酸的体积,则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醋酸根离子浓度,当氢氧化钾体积比醋酸体积稍微大时,醋酸根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故C错误.

D、Va和Vb为任意比时,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得:

c(K+)+c(H+)=c(OH﹣)+c(CH3COO﹣),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属于中等难度,根据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即可分析解答本题.

 

二、填空题

8.(2009•安徽)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的氧化物是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

(1)W位于元素周期表第 二 周期第 ⅤA 族.W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比H2O(g) 弱 (填“强”或“弱”).

(2)Y的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1s22s22p63s23p4 ,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 大 (填“大”或“小”).

(3)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浓溶液与Z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

(4)已知下列数据Fe(s)+O2(g)=FeO(s)△H=﹣272.0KJ•mol﹣1①

2X(s)+O2(g)=X2O3(s)△H=﹣1675.7KJ•mol﹣1②

则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l(S)+FeO(S)+O2(g)=Al2O3(S)+Fe(S)△H=﹣565.85KJ/mol .

【分析】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且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于W的,所以W是氮元素,Y是硫元素;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W小于Y,所以X是铝元素;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且Z是前36号元素,Z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所以Z是铜元素,据此解答.

【解答】解:

导致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且W、X、Y、Z是周期表前36号元素中的四种常见元素,Y的原子序数大于W的,所以W是氮元素,Y是硫元素;X的基态原子核外有7个原子轨道填充了电子,且原子序数大于W小于Y,所以X是铝元素;Z能形成红色(或砖红色)的Z2O和黑色的ZO两种氧化物,且Z是前36号元素,Z的原子序数大于Y的,所以Z是铜元素.

(1)W是N元素,N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电子层数等于其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主族序数,所以氮元素属于第二周期第ⅤA族;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与元素的非金属性有关系,非金属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所以水的稳定性大于氨气的稳定性,

故答案为:

二;ⅤA;弱;

(2)Y为硫元素,硫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4,硫为非金属,X为铝元素,非金属的第一电离能高于金属的第一电离能,故Y的第一电离能比X的大;

故答案为:

1s22s22p63s23p4;大;

(3)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能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硫,方程式为: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故答案为:

2H2SO4(浓)+CuCuSO4+SO2↑+2H2O;

(4)Fe(s)+O2(g)=FeO(s)△H=﹣272.0KJ•mol﹣1①

2X(s)+O2(g)=X2O3(s)△H=﹣1675.7KJ•mol﹣1②

将方程式×②﹣①得方程式X的单质和Fe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Al(S)+FeO(S)+O2(g)=Al2O3(S)+Fe(S)△H=﹣565.85KJ/mol,

故答案为:

Al(S)+FeO(S)+O2(g)=Al2O3(S)+Fe(S)△H=﹣565.85KJ/mol.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的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核外电子排布式等知识点,难度不,能正确判断各元素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书写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要遵循构造原理.

 

9.(2009•安徽)是一种医药中间体,常用来制备抗凝血药,可通过下列路线合成:

(1)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的结构简式是 CH3CHO 

(2)B→C的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 

(3)E的结构简式是  

(4)写出F和过量NaOH溶液共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下列关于G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a.能与溴单质反应b.能与金属钠反应

c.1molG最多能和3mol氢气反应d.分子式是C9H6O3.

【分析】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中存在醛基,由流程可知,A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乙酸,则A为CH3CHO,由B和C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发生了取代反应,D与甲醇在浓硫酸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的结构为,由F的结构简式可知,C和E在催化剂条件下脱去一个HCl分子得到F,F中存在酯基,在碱液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结合对应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解答该题.

【解答】解:

A与银氨溶液反应有银镜生成,则A中存在醛基,由流程可知,A与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乙酸,则A为CH3CHO,由B和C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发生了取代反应,D与甲醇在浓硫酸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E的结构为,

(1)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CH3CHO,故答案为:

CH3CHO;

(2)由B和C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乙酸分子中的羟基被氯原子取代,发生了取代反应,故答案为:

取代反应;

(3)由以上分析可知E为,故答案为:

(4)F中存在酯基,在碱液中可以发生水解反应,方程式为:

故答案为:

(5)G分子的结构中存在苯环、酯基、羟基、碳碳双键,所以能够与溴单质发生加成反应或者取代反应,能够与金属钠反应产生氢气,a和b正确;1molG中1mol碳碳双键和1mol苯环,所以需要4mol氢气,c错误;G的分子式为C9H6O3,d正确,

故答案为:

abd.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为高考常见题型,综合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题目难度中等,答题注意注意仔细审题,把握题给信息.

 

10.(2009•安徽)某厂废水中含5.00×10﹣3mol•L﹣1的Cr2O72﹣,其毒性较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变废为宝,将废水处理得到磁性材料Cr0.5Fe1.5FeO4(Fe的化合价依次为+3、+2),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1)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2)第②步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操作是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第②步过滤得到的滤渣中主要成分除Cr(OH)3外,还有 Fe(OH)3、Fe(OH)2 

(4)欲使1L该废水中的Cr2O72﹣完全转化为Cr0.5Fe1.5FeO4.理论上需要加入 13.9 gFeSO4•7H2O.

【分析】

(1)Cr2O72﹣有较强氧化性,FeSO4•7H2O中Fe2+有一定的还原性,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实验流程可知,第①步反应中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将Fe2+氧化为Fe3+,自身被还原为Cr3+,根据守恒元素守恒及所处环境可知,还应有水生成.再根据电子转移守恒、电荷守恒、原子守恒配平;

(2)依据PH试纸的基本操作方法回答;

(3)碱性条件下Fe2+、Fe3+不能存在,会转化为Fe(OH)2、Fe(OH)3;

(4)根据Cr原子计算Cr0.5Fe1.5FeO4的物质的量,结合Cr0.5Fe1.5FeO4的物质的量利用Fe原子守恒计算FeSO4•7H2O质量.

【解答】解:

(1)Cr2O72﹣有较强氧化性,FeSO4•7H2O中Fe2+有一定的还原性,在酸性介质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由实验流程可知,第①步反应中Cr2O72﹣在酸性条件下将Fe2+氧化为Fe3+,自身被还原为Cr3+,根据守恒元素守恒及所处环境可知,还应有水生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r2O72﹣+14H++6Fe2+=2Cr3++6Fe3++7H2O,

故答案为:

Cr2O72﹣+14H++6Fe2+=2Cr3++6Fe3++7H2O;

(2)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

故答案为:

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由题给框图之二可得:

Fe2+过量,加NaOH时,产生Cr(OH)3、Fe(OH)3和Fe(OH)2三种沉淀物,

故答案为:

Fe(OH)3、Fe(OH)2;

(4)1L废水中含n(Cr2O72﹣)=5.00×10﹣3mol.根据Cr原子、Fe原子守恒,可得:

Cr2O72﹣~~~4Cr0.5Fe1.5FeO4~~~10FeSO4•7H2O,

所以理论上n(FeSO4•7H2O)=10n(Cr2O72﹣)=5.00×10﹣3mol×10=0.05mol,

所以m(FeSO4•7H2O)=0.05mol×278g/mol=13.9g.

故答案为:

13.9.

【点评】本题以工业废水处理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关系式计算等,难度中等,关键根据实验流程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判断发生的离子反应,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