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8237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3课时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及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精品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1Word文件下载.docx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2)《马关条约》

内容:

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④日本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3)《辛丑条约》

①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4.5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

②拆毁北京至大沽口的炮台

③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①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无视人民生存权

②政治上,破坏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主权

③经济上,列强向中国进行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

3.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

(1)三国干涉还辽是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开端。

①1897年11月,德国派兵强占胶州湾。

②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口和大连湾。

③法、英、日等国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④影响:

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

(2)门户开放:

①原因:

满足美国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

②内容:

承认列强在华既得利益,同时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使美国从中“利益均沾”。

③实质:

为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

学法点睛列强侵华归纳为“五大趋向”

巧记速记

实录一

  《南京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而《马关条约》反映出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方式则是以资本输出为主。

实录二

  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本身的落后,即落后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原因(背景)

经过(概况)

结果

意 义

三元里

抗英

面对列强的侵略,清政府卑躬屈膝

1841年,三元里人民两次包围四方炮台

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左宗棠

收复新

阿古柏侵占新疆

1875年左宗棠督办新疆军务,开始对阿古柏的战争

先后收回新疆、伊犁

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

黄海

海战

1894年9月,中国北洋舰队遭日舰偷袭

刘步蟾、邓世昌、林永升等率官兵英勇作战

双方互有损失,北洋舰队主力尚存

反割台

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割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台湾各族人民在邱逢甲、徐骧领导下组成义军,与刘永福的黑旗军并肩作战,痛击日军

1895年10月,台湾全部沦陷

台湾军民在反侵略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义和团

反帝运

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①1899年底,袁世凯血腥围剿义和团,山东义和团转移到直隶,向京津地区发展

②廊坊阻击战,抵抗八国联军,攻击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

①在中国近代反帝爱国斗争史上写下光辉一页

②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学法点睛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

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

史观史论

对义和团运动既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否定,要辩证地看待。

义和团运动一方面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阴谋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带有盲目的排外性质。

实录

  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具体表现为提不出正确的指导思想,缺乏统一的领导,没有科学的革命纲领,斗争方式落后。

近代前期的列强侵华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先后发动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提示:

(1)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决定了列强侵华的目的。

(2)列强的侵华呈逐步升级的趋势:

①从战争的发动者来看,经历了由一国到多国的变化,也反映了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向它的两侧转移的变化趋势。

②从战争的规模来看,涉及地区一次比一次广、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③从侵华的方式、手段来看,经历了以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从武装侵略到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的变化。

④从影响来看,列强获取的政治、经济权益逐步增多,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

角度日本侵华

                   

(2010·

江苏单科,16)下图展示了近代某一次重要战役,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A.战役结束后清舰队全军覆没

B.清朝军民反割台斗争的关键战役

C.清军将领邓世昌于此役壮烈殉国

D.战役发生于清军运兵朝鲜途中

解题思路

答案 A

1.阅读材料:

材料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

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

“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

……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

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

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

(2)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答案 

(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2)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列强侵华产生的影响

列强通过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内容涉及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等,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角度列强侵华影响

(1)对西方而言:

侵华实质是西方国家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既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也影响了列强之间的相互关系,各国在侵华的过程中既相互勾结又相互矛盾。

(2)对中国而言:

列强侵华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

①一方面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和主权,具体表现在对人民基本生存权、政治、经济上的破坏。

②另一方面,列强在侵华的同时传播了先进生产方式和思想,给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冲击,促进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角度列强侵华产生的影响

(2009·

全国Ⅰ,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点拨 本题考查对历史材料的解读能力。

条约中关于对英国人称呼的变化,反映出中英两国地位的变化,中国的“天朝上国”地位不复存在。

故B项符合题意且为最佳选项。

A、D两项均没有涉及问题的本质,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

答案 B

2.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

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斯塔夫里阿诺斯对三次战争失败原因的叙述正确吗?

为什么?

(2)说明三次战争的灾难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不完全正确。

三次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在于清政府的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2)被迫打开国门,割地、赔款,部分主权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开始并逐步加深。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及        失败

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爱国军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反抗。

鸦片战争期间爱国官兵英勇抵抗英军,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台湾人民兴起反割台斗争,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义和团的抗争,20世纪30~40年代,中国进行全民族的抵抗,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角度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都以失败告终的原因

(1)从主观上看:

清朝封建统治腐朽,造成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全面落后;

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或战和不定或片面求和,组织抵抗不力。

(2)从客观上看:

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完成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壮大了资本主义力量,综上所述,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在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新兴强盛的资本主义。

角度列强的侵略罪行

(2011·

北京文综,17)右图是一幅法国报刊上的政治讽刺漫画:

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

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

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  )。

A.主张武力解决争端

B.抨击西方殖民侵略

C.混淆文明与野蛮的界限

D.承认殖民者的双重标准

点拨 因为是政治讽刺漫画,因此题干材料中的“野蛮”与“文明”都带有反意的特点,由此判断这幅漫画的作者意在抨击西方殖民侵略的野蛮性。

故B项符合题意。

A、C、D三项皆与“政治讽刺漫画”这一主题无关。

3.义和团运动期间,一篇文章说:

“夫中国外交之起,处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条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君臣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报怨,以下令逐客(驱逐外国人)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

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可取)。

”下列最能说明该材料中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的是(  )。

A.列强侵略是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

B.义和团的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材料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答案 C

(5年13考)两次鸦片战争

考情感悟

两次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国沉沦的起点,属于课标的重点内容

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列强获得侵略权益以及对中国近代化历程的双重影响是命题的主要方向

上海、北京、山东、广东在此以非选择题方式呈现

深层探秘

从历史角度:

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日益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打开了国门,顺应了历史开放的潮流,为中国社会注入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元素

从现实角度:

是一部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活教材”,昭示着“落后就要挨打”、“有海不能无防”的道理。

警示着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史观史论的应用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示范1】

(厦门模拟)2012年是《南京条约》签署170周年,百年荣辱起于此,某班同学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不同史观解读《南京条约》,下列研究性成果不正确的是(  )。

A.西方工业文明与东方农耕文明的冲突——文明史观

B.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始——全球史观

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革命史观

D.晚清人们生活习俗出现西化——社会史观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不同史观的理解与运用。

A、B、D三项对《南京条约》的解读正确,C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必然结果,不属于革命史观,应属于唯物史观。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唯物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示范2】

代表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曾说,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

导致“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的根本原因是(  )。

A.老百姓对清政府的腐败不满

B.长期的专制统治使老百姓缺乏主人翁意识

C.老百姓没有爱国精神

D.老百姓对列强的本质认识不清

解析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时的中国仍是空前强化的君主专制统治,人民没有自由民主权利,更没有主人翁意识,对国家的事情漠不关心,认为是朝廷的事,与老百姓无关。

由此判断B项正确。

(5年9考)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是列强侵华的核心内容,属于课标的重点内容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签订的《马关条约》以及对中国近代社会政治运动、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江苏、安徽、宁夏在此处命题,但2011年各地涉及较少

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但也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一批爱国志士为民族生存而奔走呼号,或致力于改良维新,或致力于实业救国,大大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落后就要挨打,保守意味着倒退,中国近代历史上血的教训一再证明了这个道理。

汲取历史教训,奋发图强,加快国家各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甲午战争的辨析

甲午战争的影响

【示范3】

(河北衡水中学三模)《全球通史》载:

“□□□□几年中,西方大规模的、似乎不可抗拒的入侵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结果,愈来愈多的中国领导人被迫得出这样的结论:

重大的变革是生存所必不可少的,而且这种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

材料空白处应是(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

C.戊戌变法D.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 注意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重大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军事和经济方面”,据此可推断这一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带来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唤醒了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

【示范4】

下面是一幅甲午战争的漫画,和漫画表述无关联的是(  )。

A.甲午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

B.众多爱国将领在战争中捐躯

C.这场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D.战争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5年6考)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化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

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义和团的抗争与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历年考查的重点方向

江苏、海南、全国课标、北京在此处命题,2009年山东在此出现非选择题

义和团运动是人民群众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掀起的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其所蕴含的伟大力量显示了中华民族的不屈意志和勃勃生机

无论是近代还是在当代,爱国主义始终是主旋律,但爱国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盲目爱国与理性爱国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爱国热情应当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

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示范5】

英国史学家以赛亚·

伯林认为民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他把民族主义分为进攻性和非进攻性两种,所谓进攻性民族主义,是在狂热捍卫自身文化的同时,对其它文化及其承担者轻则拒斥、压制,重则必欲毁灭而后快。

下列事件符合上述进攻性民族主义观点的是(  )。

A.三元里抗英斗争B.公车上书

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理解。

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采取了盲目排外的态度,消灭一切与之有关之物,与伯林所阐述的进攻性民族主义的观点最接近,故答案选C。

【示范6】

(渭南调研)某年,清政府户部奏议说:

“就中国目前财力而论,实属万不能堪。

然而和议既成,赔款已定,无论如何窘急,必须竭力支持。

”同时,“很多汉人目睹了满族政权毫无希望的领导能力后,转向了革命。

”据此,与奏议中“和议”“赔款”相关的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 本题通过信息考查近代列强侵华史实。

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

至此,清政府完全丧失抵抗斗志,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时,中国很多先进分子彻底抛弃对清政府的幻想,走向革命,这与题干中“汉人目睹政府无能,转向革命”相符合,故选D项;

A、B、C三项与题干意思不符,故排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