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284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必看高考全国理综卷生物试题.doc

2008年高考全国理综Ⅱ卷生物试题

及齐市地区考生答题情况分析报告

齐市一中冯涛

齐市八中张喜奎

齐市实验中学王岚

齐齐哈尔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谈华

为准确把握我市考生高考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高三复习教学工作,2008年12月9日,我们到市招生办进行了2008年高考试卷抽样分析工作,共抽取我市理综合成绩在200—300分间样卷150份,对其进行细致分析,现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对高考生物试题的分析

2008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体现了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和学科能力。

试卷的整体结构稳定,难度系数与2007年的理综卷难度系数相比略有减小,试卷的区分度控制的较为理想,考试结果既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又有利于指导中学的生物学科教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了较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既体现了稳定性和创新性,又体现了高考改革方向,是一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较为成功的试卷。

从试题结构上看,2008年理综生物试题,包括5道选择题,2道非选题,共7道题。

从2008年考试大纲上看,考试内容范围确定了9个部分,实际考查了6部分内容,其中生物的新陈代谢12分,占16.7%;遗传、变异与进化17分,占23.6%;生命活动的调节12分,占16.7%;微生物与发酵工程6分,占8.3%;生物与环境13分,占18.1%;实验12分,占16.7%。

从试题内容在高中三本教材的分布上看,必修I占25%;必修II占41.7%;选修占33.3%。

从2008年的全国理科综合能力生物测试上反映出,虽然试题的总题量少(7道题),但却尽量覆盖高中生物教学的大部分内容。

另外,选修内容占到1/3,是近年高考中最多的一年,这将对今后高中生物复习教学有个正确的导向作用。

从对学生能力考查上看,加大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表现为30

(1)为《考试大纲》实验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的考查,另外,选择题的第一小题,非选题30(II)的第二小问,31的第一小问中都孕含了生物实验的研究方法,如果将上述实验内容分值相加,则总和为37分,占整卷的51.4%,为近几年高考生物实验内容比例最高的一年。

二、试题考点、分值及我市考生得分情况统计

(全卷总分72分)

题号

内容范围

知识点

分值

我市

得分率

我市

平均分

Ⅰ卷

30

93﹪

27.81

1

生物的新陈代谢

植物的矿质代谢

(必修I)

6

100﹪

6

2

生命活动的调节

内环境与稳态(选修)

6

90﹪

5.4

3

生物的新陈代谢

生物固氮(选修)

6

88.2﹪

5.29

4

微生物与发酵工程

微生物的类群中的病毒(选修)

6

93.7﹪

5.6

5

生命活动的调节

免疫中的特异性免疫(选修)

6

82.2﹪

4.9

Ⅱ卷

42

81﹪

34.19

30Ⅰ

实验(实验分析)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

鉴定(必修I)

12

93.06﹪

11.17

30Ⅱ

生物与环境

生态因素和生态系统(必修II)

13

77.8﹪

10.11

31

(1)

遗传、变异

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

(必修Ⅰ)

12

75.83﹪

10.0

31

(2)

5

58.13﹪

2.91

在生物试卷部分,我市最高分为72分,最低分为37.5分,全市平均分为61.38分。

三、试题解析及评价

1.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D.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鉴定方法——溶液培养法。

在人工配制的完全培养液中,除去某种矿质元素,然后观察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仍正常,说明该元素不是植物所必需的;如果植物的生长发育不正常(出现特定的缺乏症状),且只有补充了该种元素(其他元素无效)后,植物的生长发育又恢复正常(症状消失),说明该元素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所以此题答案为D。

评价:

本题难度较易。

从抽样上看,考生没有错选。

试题所考查内容虽然不是教材中知识的重难点,但确是考查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中,研究确定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方法,重点落在考查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学生需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才能解决此问题。

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是考查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内容,以及物质跨膜方式的内容。

葡萄糖被小肠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

人体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而且相对稳定,这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如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的调节。

对于恒温动物,内环境的温度并不会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人体的内环境概念的范畴应该与细胞外液的范畴相同,而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

评价:

本题的考查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90%。

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一些同学对知识掌握不够准确,认为消化道是营养物质糖类的消化吸收场所,葡萄糖应该以快速的自由扩散方式吸收,从而导致错选。

3.下列对根瘤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根瘤菌在植物根外也能固氮

B.根瘤菌离开植物根系不能存活

C.土壤淹水时,根瘤菌固氮量减少

D.大豆植株生长所需的氮都来自根瘤菌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固氮中根瘤菌的一些知识。

根瘤菌是共生固氮微生物,只有与豆科植物共生才能完成固氮过程。

但是根瘤菌离开豆科植物的根系仍然可以存活,因此在种植豆科植物的时候可以使用根瘤菌拌种。

由于根瘤菌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当植物被水淹时,土壤中氧气含量减少,从而导致根瘤菌代谢缓慢,固氮量减少。

大豆植株生长所需要的氮素主要来自根瘤菌,还有一部分氮素来自于土壤溶液或其他固氮微生物等。

所以此题正确答案为C。

评价:

本题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88.2%。

虽然学生对于根瘤菌是生物固氮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普遍掌握较好,但是此题考查的内容比较灵活,并不完全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回顾,而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

错选的考生多数错选为B项,认为根瘤菌离开豆科植物会死亡,说明学生对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4.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可以不依赖宿主细胞而增殖

B.流感病毒的核酸位于衣壳外面的囊膜上

C.肠道病毒可在经高温灭菌的培养基上生长增殖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可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病毒的知识。

从教学要求上看,病毒的一些基本特点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其中包括病毒必需营活体寄生,因此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上生长,核酸位于蛋白质外壳内。

而人类免疫缺陷型病毒(HIV)感染后将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从而导致人类患上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评价:

本题为病毒部分的小综合,抽样得分率为93.7%。

主要考查学生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对于病毒,这一生物学中的一类特殊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结构简单,不能独立完成新陈代谢,这些都奠定了它作为生物学中“特殊分子”的地位,因此在复习教学中通常将其单独列出,重点讲解。

而本题所考查内容都是教材中的原有知识,因此难度不大。

而且D选项中并没有使用HIV及AIDS这两个英文简称,这又降低了试题的难度。

所以得分率较高。

5.人体受到某种抗原的刺激会产生记忆细胞,当其受到同种抗原第二次刺激后

A.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B.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长,机体抗体浓度增加

C.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变短,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D.记忆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变,机体抗体浓度减少

答案:

A

解析:

本题是考查免疫的内容。

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人体时,记忆细胞就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或者效应T细胞,继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所以正确答案为A。

评价:

本题难度较易,抽样得分率为88.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要求考生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所涉及的内容在教材中有所体现,学生需要的也仅仅分析一下迅速增殖使细胞周期变短,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从而可以产生大量的抗体,使体内抗体浓度增加。

在我市错答考生中,较多的错选为B项,其主要原因是对细胞分裂理解不够。

30(Ⅰ).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贮藏物不断代谢转化,香蕉逐渐变甜。

图A中I、II两条曲线分别表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两种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请回答:

取成熟到第X天和第Y天的等量香蕉果肉,分别加等量的蒸馏水制成提取液,然后在a、b试管中各加5mL第X天的提取液,在c、d试管中各加5mL第Y天的提取液。

如图B:

(1)在a、c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碘液后,a管呈蓝色,与a管相比c管的颜色更_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标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

(2)在b、d试管中加入等量的斐林试剂,煮沸后,b管呈砖红色,与b管相比d管的颜色更______,两管中被检测的物质是________,图A中表示这种物质含量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

(3)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从第X天开始,曲线I将呈现出_________(加快、减慢)下降的趋势,曲线II将呈现出__________(加快、减慢)上升的趋势。

答案:

(1)浅(l分)、淀粉(l分)、I(2分);

(2)深(l分)、还原糖(l分)、II(2分);(3)加快(2分)、加快(2分),共12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还原糖及淀粉的颜色反应及植物的激素调节的内容。

题干指出“香蕉果实成熟过程中,……香蕉逐渐变甜”因此可以很容易的分析出淀粉类物质转化成了还原糖,这就使考生很容易的对

(1)、

(2)两问作答。

而(3)问中考查了乙烯的作用:

促进果实成熟,可以加快淀粉转化成还原糖,如果考生掌握了相关知识,也可以很容易作答。

评价:

本题属于容易试题。

是联系实际考查实验的试题。

本题并没有设计为较难的实验设计类问题,而是利用填空题来实现对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方面实验及探究能力的考查。

但是

(1)及

(2)的两问设计过于集中于同一知识范畴,因此可能会导致该内容学习不好的学生失分过多(两问共计8分)。

抽样中学生的典型错误是把还原糖错答为糖类物质或单糖。

反映出学生知识掌握的不准确。

30(Ⅱ).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

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

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造成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Q2含量______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中的某种有毒物质经事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答案:

(1)无机盐(l分)(其他合理答案如矿质元素或氮磷等也给分)、光(l分)、氧(l分);

(2)乙(2分)、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2分)、大(l分)、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氧气,使水中含氧量上升(2分);(3)蓝藻(l分)、浮游动物(l分)、鱼(l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共13分.

解析:

本题联系实际考查了生态的相关内容。

“水华”是淡水中一种氮、磷等无机营养含量过多所引起的富营养化的水质污染现象。

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浮在水面上遮盖了阳光,从而导致水面以下光照不足,同时由于夜晚大量的蓝藻进行呼吸作用,导致水体中严重缺氧,使得大量的水草及鱼虾死亡。

周边居民中毒是由于蓝藻产生的有毒物质经食物链传递所发生的生物富集作用。

由此可以很容易的答出

(1)、

(2)两问。

对于食物链的问题,应该注意:

食物链的开始一定是作为第一营养级的自养型生物即生产者,因此蓝藻作为生产者写在第一个空中,而蓝藻可以成为一些小型的浮游动物的食物,小型的浮游动物又作为鱼类的食物,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可以答为小鱼、植食性动物、食草鱼类等,第三营养级可以答为肉食性动物、鸭子、食肉鱼类等,因此这个食物链可以很容易完成。

(1)评价:

本题难度适中。

是对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理解能力考查。

关于生态内容的考题,是教学所关注的内容,也是绝大多数老师所能预料到的。

对于本题中食物链的问题考查,较为开放,也有一定的难度。

蓝藻是鲢鱼的食物,因此我们通常采用放养此类鱼苗的方式来治理蓝藻爆发,但是本题由于给出的是三个空,要求人处于第四营养级,应该说水体中存在答案中的这样的一条食物链。

学生的典型错误是把无机盐错答为营养物质或有机物,把食物链答为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之所以错答是因为学生没有把食物链和生态系统成分分开。

31.(17分)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

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1)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2)如果原始材料为二倍体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你能否通过杂交育种方法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为什么?

答案:

(1)步骤:

a.二倍体植株(rrYyMm)自交,得到种子(3分)

b.从自交后代中选择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二倍植株,并收获其种子(甲)(3分)

c.播种种子甲,长出的植株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四倍体植株,并收获其种子(乙)(3分)

d.播种甲、乙两种种子,长出植株后,进行杂交,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

(若用遗传图解答题,合理也给分)(3分)

共12分。

(2)不一定(l分),因为表现型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有多种基因型,其中只有基因型为或的植株自交后代才能出现基因型为的二倍体植株。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4分)共5分。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育种中杂交育种方法及多倍体育种方法的运用。

本题所考查的内容应该是无籽西瓜的培育加上杂交育种的方法,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rrryyymmm)是可用白色块根、单果型二倍体(rryymm)与白色块根、单果型的四倍体(rrrryyyymmmm)杂交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四倍体(rrrryyyymmmm)可用秋水仙素溶液处理白色块根、单果型二倍体(rryymm)来获得。

而白色块根、单果型二倍体(rryymm)的获得可用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自交获得,也可用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进行单倍体育种来获得。

只要复述正确或图解正确便可以得分。

而第二问可以更简单一些,也就是说如果表现型红色块根、复果型的植株中不含有r基因、y基因、m基因,那么就不可能培育出rrryyymmm型的后代。

评价:

本题难度较大。

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能力的考查。

生物育种,作为高考的重头戏,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在高考试卷中。

由于本题的问题中提到的是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进行育种,于是可能会误导一些考生。

可是要想获得三倍体植株,必然要使用多倍体育种,因此这是一个对考生多方面能力综合考查的内容。

由于题中并没有强调只能使用杂交育种,因此可以应用多倍体育种的方式进行实验。

一般在复习中,我们通常说的是多倍体育种中经常应用到杂交育种的方法,这也可能造成对考生的另一个误导。

评卷中用遗传图谱回答也给分,但一些考生还不能用规范的遗传图谱解释遗传问题,其中配子类型,子代的表示,必要的文字说明还不准确。

从答题情况分析看,基础知识复习必须重视,如秋水仙素的用途,生长素的用途,什么时期用,遗传图谱的规范写法。

另外学生审题能力需要加强。

多倍体的获得可用秋水仙素处理,三倍体可用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用不到花药离体培养,结果抽样的学生中很多同学想到了此方法,还这样育种呢,2N×4N→6N,6N自交得3N。

可见,学生对一些基本的生物学技术不能很好的应用,不清楚能达到什么目的。

一些考生对问题未充分思考就下笔作答,所以答非所问。

还有的考生时间分配不当,有的同学第一问回答很好,第二问却空白。

四、试题总体评价

总的来说,2008年理综生物高考试题继续保持了以能力测试为主导,注重考查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及生物学科主干核心知识的原则,既有适当难度,又有较好区分度。

试题紧扣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理论联系实际,实验考查有特色,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考查思维的灵活性。

同时,注重了知识的深层理解与应用。

如31题有关遗传育种的问题,不仅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理解了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还考查了两对基因控制一对性状的特殊现象,学生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该题很难得高分。

本次高考试题总体来说难度并不大,但是通过对一些考生的答题情况进行分析,感觉到很多学生在理科综合的物理或化学部分耗时较多,因此最后两道生物题的答题时间不多,从而造成了一部分同学匆忙答题、审题不细心的情况。

五、对2009年备考复习的建议

1.把握考纲,明确复习备考原则

复习备考要以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构建学科知识结构为目标,以发展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讲求实效,提高效率。

2.立足课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009年的生物高考中预计基础题仍然会占相当比例,题目仍将会以考查对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掌握和应用的主干知识。

复习以强化核心章节为主,在复习备考中应始终把新陈代谢、遗传与变异、生命活动的调节、生物与环境等列为复习的重点。

复习时要先局部再整体,最后进一步将两者融合,形成知识体系。

一要关注四个点:

知识主干的重点;学科内的综合点;考纲与教学大纲的不同点;热点问题与基础知识结合点。

二要抓好考点知识体系的构建。

把零散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

例如:

染色质——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

3.把握全面,做好选修和必修衔接

 选修是必修教材知识的拓展和延伸,许多知识点都与必修教材的相关知识有着密切联系。

如:

光合作用的能量转换、血糖平衡调节与健康、生物膜系统等。

而且,由于选修教材体现了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知识点涉及到当前的诸多热点问题,如人体健康、现代农业、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环境问题等。

借此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尝试着解释和解决自己生活实际问题及相关社会问题,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实验,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

实验是历年高考的考查重点,特别是2008年的实验内容占到整个试卷的一半,因此实验复习必须引起重视。

复习时应以教材为依托,适度拓展,尤其要加强实验变式思维的训练,借助以实验为背景和图表、曲线类题目的训练,培养信息转化、迁移运用能力,主要是针对单一选项题、图表题、曲线题、材料题、实验题等各种题型进行训练,学会从题干上找关键词、字,对应相关知识点,用相关知识点正确答题。

5.注意训练,做好习题讲评课的教学

习题训练与讲评是复习阶段的主要课型。

在习题课上,要注意解题思路的训练。

常见解题思路:

审题→找考点→思路→好方法→改变条件。

要遵循读懂题目、细找考点、组织答案、科学表达的一般程序。

另外,从近几年高考大纲的要求及考试试题可以看出,用生物学术语回答问题的能力考查是重点,这就要求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对于生物中的问题,如何用合理、规范、严谨、简洁的文字、美观的图形、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题课训练问题。

在讲评课上,教师要研究习题讲评课的规律,有效开展习题讲评教学。

习题讲评课可采取下列办法进行。

一是按知识归类讲评。

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知识讲评。

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

如在一份综合测试中可按以下知识点:

a.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b.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c.细胞分裂;d.生命活动的调节及稳态; e.遗传、变异和生物进化;f.生物与环境;而生物实验可以归类于上述过程中,也可以单独分类讲析。

二是按题型归类讲评。

就是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同一类型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

如把一份综合测试分为:

a.生物基本概念题型;b.生物基本计算题型;c.生物图表、图像分析题型;d.生物实验分析、实验设计题型等。

 

三是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讲评。

一般可分为:

a.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b.审题时对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c.思维定势的负迁移等。

 

2008年12月12日

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