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669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doc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中国某山植被分布状况,近年来该区域牧民人口日增,所产羊毛质量甚佳,颇受市场欢迎。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山位于

A. 西南地区    B. 东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东北地区

2.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气候变暖         B.开发矿产    

C.栽培花卉         D.对土壤要求较低

3.该地区各种农作物中,马铃薯种植高度上限最高的原因主要是马铃薯

A. 对光照要求较长    B. 对降水要求较少

C. 对热量要求较低    D. 对土壤要求较低

 

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

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

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

研究发现,细颗粒层 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此特征。

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库赛湖湖滨湿地广布,其中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位于湖泊的

A. 西北部    B. 东北部    C. 东南部    D. 西南部

5.湖床沉积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

A. 湖区风力变化    B. 湖盆升降变化

C. 湖区干湿变化    D. 湖水温度变化

6.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

甘肃省利用该技术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下图示意“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甘肃省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

A.热量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8.下列不属于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

A.拦截降水径流      B.降水水分蒸发     C.防止大风掀膜    D.增强昼夜温差

 

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

下表示意2010年以来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代表性事件。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美国“回巢”制造业原有海外工厂的销售市场主要是

A.美国      B.工厂所在地       C.日本和欧洲   D.东南亚和拉丁美洲

10.美国“回巢”制造业的产业类型主要为

A.劳动和资本密集型        B.资本和技术密集型    C.劳动和资源密集型   D.技术和资源密集型

11.美国制造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

①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增加

②美国科技水平高

③美国本土市场扩大

④发展中国家劳动生产率低⑤美国政府的支持

A.①②   B.②④  C.①⑤  D.③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速生桉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其特点之一是“疯长”,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国外桉树轮伐周期一般超过8年。

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引种。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速生桉人工林遍布于山坡,该区也建立了大规模林浆纸一体化的造纸工业生产基地。

但近年来,该区各地却掀起了“禁桉”风潮:

认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

下图为我国桉树主要种植区分布及广西某地速生桉产业模式图。

(1)指出我国桉树种植区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

(2)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常致林下“寸草不生”,试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3)近年来,广西多地掀起了“禁桉”风潮,但也有人反对“禁桉”,请你为反对“禁桉”阐述理由。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C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

在“渤海沿海—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

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

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

 

(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

 

(2)阐述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原因。

(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

(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

1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废黄河三角洲位于江苏北部,由1128~1855年期间黄河南泛侵泗夺淮入海所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为典型淤泥质海岸。

下图为该三角洲2006年海岸线位置及1980~2006年海水10m等深线位置变动情况。

(1)判断1980~2006年间该地海岸线变动状况,并分析其原因。

(2)请说出稳定该地海岸线可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2.D

3.C

【来源】2017届黑龙江省宝清一高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解析】

1.读图,该山在海拔3000米左右分布有阔叶林,说明山脉分布纬度较低,可能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不可能位于西北、东北地区,C、D错。

我国东南地区山脉海拔较低,没有永久积雪,A错。

只有西南地区符合,B对。

2.近年来,该区域森林分布的上限下移、下限上移,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随着牧业发展,扩展牧地,D对。

气候变暖没有明显影响自然带分布范围,A错。

高山区没有开发矿产、栽培花卉等现象,B、C错。

3.该区域农作物中马铃薯的栽种高度上限最高,其原因主要是马铃薯是温带作物,对热量要求低,适宜在高海拔区分布,C对。

对光照要求多,A错。

栽种高度与对降水、土壤要求关系不大,B、D错。

【点睛】农业生产是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取所需产品的生产部门,其生产对象是动植物,市场需求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

交通运输条件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4.D

5.C

6.A

【来源】2017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

4.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库赛湖西南部流水搬运沉积特征明显,湖滨湿地广布,因此西南部是规模最大的湖滨湿地分布区,所以D正确。

5.冬季湖面结冰,冰上多布有风沙活动带来的砂砾,湖床沉积物中发育有粗细颗粒相间分布的连续、规则纹层,颗粒粗细相间反映出,湖区干湿变化,所以C正确。

6.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细颗粒层具有流水搬运沉积特征,而粗颗粒层不具此特征,同一年份的粗颗粒层位于细颗粒层下部,粗颗粒层形成季节是春季,所以A正确。

考点:

大气运动

 

7.B 

8.D

【来源】【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7.根据材料,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是一种集覆盖抑蒸,垄沟集雨、垄沟种植为一体的新型地膜覆盖技术。

甘肃省水资源短缺,利用全膜双垄沟播种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主要是充分利用了降水,B对。

热量、光照、土壤不是主要影响因素,A、C、D错。

8.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技术对农作物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的是拦截降水径流,A属于。

覆膜可减少降水水分蒸发,B属于。

相接处用垄面或表土地方谱,可防止大风掀膜,C属于。

不能增强昼夜温差,D不属于,选D。

【考点定位】覆膜生产技术的原理,对农作物的有利影响。

【名师点睛】根据材料中信息,判断播种技术提高作物产量的原因。

根据图中信息,如垄面表土压实,横压土腰带等,判断种植技术对农作物的影响。

全膜覆盖,减少了地面辐射热量损失,缩小昼夜温差。

 

9.A 

10.B  

11.C

【来源】【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9.美国“回巢”制造业原主要是IT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等,海外工厂的销售市场主要是美国,A对、C错。

工厂所在国主要是生产国,B错。

东南来、拉丁美洲比较小,经济力量弱D错。

10.美国“回巢”制造业主要是IT电子、电气设备、汽车等,主要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B对。

不是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A、C、D错。

11.美国产业向海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较低的土地价格等。

①错。

随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生产成本逐渐增加,导致上述制造业回迁美国,①对。

从材料中“世界金融危机后,美国大陆推进”再工业化“战略”可以推测出美国制造业“回巢”还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⑤对。

C对,A、B、D错。

【考点定位】制造业的销售市场,产业主要产业类型,召回的原因。

【名师点睛】根据表格中召回产业所属的行业,美国劳动力素质高,工资水平高,分析销售市场主要在美国。

召回的产业类型主要是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

召回原因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成本增加,美国政府支持、补贴制造业产业回归。

12.

(1)特点:

主要分布于南岭及其以南(热带、亚热带);分布集中;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种植范围广(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得4分)原因:

该区域多低山丘陵地形,宜林地广;气候适宜(地处南亚热带,高温多雨,与原产地气候条件相似),适合桉树生长;(每点2分,共4分)

(2)种植密度大(郁蔽度高),林下光照条件差;轮伐周期短(速生桉初期生长旺盛)、种植密度大,耗水耗肥量大;大量施用除草剂,抑制林下灌草生长;炼山烧荒,破坏原生灌草植被(每点2分,共8分)

(3)理由:

控制种植密度,延长轮伐周期,生态可良性发展;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可保障经济收入;相关产业基础好,林纸浆产业链完善,社会效益高(每点2分,共6分)

【来源】2017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我国桉树种植区需要从图中读出,主要分布于南岭及其以南,广东、广西、海南三省种植范围广,其原因可以从热量、地形、降水等方面回答。

(2)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常致林下“寸草不生”的原因,可以从水分、密度、植被破坏等方面回答。

(3)反对“禁桉”的理由,可以从不利于经济发展、影响产业链等方面回答。

考点:

区域农业发展

13.

(1)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2分)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2分)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

(2分)

(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2分)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2分)黄海纬度低,水深散热慢,水温高;(2分)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2分)

(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2分)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2分)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2分)

(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来源】【百强校】2017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12月月考文科综合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

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

(2)秋冬季节,渤海比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

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

黄海纬度低,水深的海区散热慢,水温高。

秋季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

所以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迁移。

(3)随着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

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

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

(4)渤海对虾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夏季休渔,合理捕捞。

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

在沿海地区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考点定位】区域对虾生长条件,水产业快速发展原因,发展措施。

14.

(1)变动:

海岸线受侵蚀(向陆地方向退缩)(2分)原因:

陆地无新泥沙来源;沉积物松散,易遭受侵蚀;沿海风浪、潮流作用强;(每点2分,任答其中两点得4分)

(2)措施:

建防护林;修建护岸工程(每点2分)

【来源】2017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废黄河三角洲位于江苏北部,由1128~1855年期间黄河南泛侵泗夺淮入海所带来的泥沙堆积形成,为典型淤泥质海岸,1980~2006年间该地海岸线受侵蚀。

(2)稳定该地海岸线采取的措施,可以从建防护林;修建护岸工程等方面回答。

考点: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