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72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分类+整合+弹性:初中实施“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Word格式.doc

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单一、同质化、固化的教学系统与个性化的学生发展需求和不断丰富的课程种类和课程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尤其是相对固定的行政班授课制,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影响了课程实施的质量,不利于学生的自主选择、自主发展。

所以,我们学校在高中阶段课改成绩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发展要求,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实施“选课走班”的探索,遵循“在尊重中选择,在选择中成长”的课程理念,力图走出一条初中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选课走班”的新路。

1.课题背景

(1)“以人为本”理念的需要

多元智能理论显示学生的个体智力存在着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间的身心差异诸如兴趣爱好、性格特长越来越明显。

初中阶段是这种差异的分化阶段。

学校教育应该“以生为本”,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引导和促进学生个性的生动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必修课一统天下的僵化格局,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开设丰富多样富于弹性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其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

与此同时,在必修课一统天下的课程体制中,教师被排除在课程编制活动之外,他们仅仅是既有课程的实施者,教师本身的优势和特长被埋没,无法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

而选修课的开设,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它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和固定不变的职能分工,要求教师更新课程意识、教学观念,掌握课程开发所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吸收当代知识研究的新成果,在参与课程开发,进行课程设计、实施与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从中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

(2)更好地贯彻学校办学理念的需要

本校是杭州市上城区的一所公办初中,为杭州市首批小班化实验学校,区小班化特色学校。

从2002年开始,学校就率先进行了“适性教育”“小班化教学”的探索,2012年学校实施了“小组合作高效教学”的课堂改革。

学校坚守“厚德载文亦文亦艺”的校训精神,以“心怀梦想,走向远方”为办学理念,以“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成长”为培养目标,学校的课程理念是“在尊重中选择,在选择中成长”。

学校管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课程建设为重心,探索建构真正把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把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的课程管理体系。

实施“选课走班”,创造性地继承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学校培养“自信阳光、高素养、有梦想”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和条件,又昭显了本校老师敢于改革,敢于实践,勇于做时代弄潮儿的形象。

这是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观,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也是学校凝聚力形成的重要载体。

(3)高中阶段成功课改经验的支持

我国从2004年开始进行高中课程改革实践,其中最为核心的改革理念就是强调课程的多样化和选择性,鼓励学生在学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兴趣爱好、潜能和未来发展意愿进行课程的选择学习。

在改革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课改先进学校。

这些学校成功的课改经验为初中阶段全面实施“选课走班”提供了可操作的模板,他们的硬件设施,他们的课程设置,他们的管理经验,无一不为我校课改实施提供了有意义有价值的借鉴。

也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参照的模板和比照的依据。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19世纪末,国外的选修课制度由大学移植到中学,揭开了中等学校选修课的序幕。

进入20世纪,中学选修课教育在欧美先进国家的发展备受关注,内容和模式日渐丰富,相关设置与管理也日渐完善,其成果也日渐被世界各国教育部门所吸收并推广。

2004年,我国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在充分吸收了国外选修课模式的优点与总结了我国选修课经验的基础上,将选修课列入《课程方案》,切实加以实施,揭开了高中选修课新的一页,我国高中的选修课的类型和比例基本定位3:

7,既避免了选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又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让学生有个性地发展,选修课主要具备模块化、多样化、层次化、弹性化、学分制五个特点。

二研究内容

1.研究目标

开拓多级选修课教材,形成与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学生的内在需求相适应的选修课程体系;

建立并逐步完善学分管理制度和课程管理制度;

研究选修课开设过程中课程、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机制。

2.研究的基本思路

本课题为实践研究型课题。

因此将从顶层设计入手,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聚集各方力量不断反思总结,直至最后形成与学校教育发展以及学生的内在需求相适应的选修课程体系、学分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评价机制。

(1)在反复论证中设计研制《课程建设方案》(后简称《方案》),对课题实施的可行性进行研讨。

(2)在《方案》指导下,出台《选课走班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学分认定办法》。

(3)对参与课程改革的教师实施全员培训。

(4)全面实施“选课走班”。

(5)在“选课走班”实施过程不断聚焦各方智慧,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和调研。

(6)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采用教育叙事的方式在团队内部进行自我的纠偏。

(7)讨论、整理“选课走班”制实施后学生、教师的成果和给学校管理带来的挑战和变革。

3.研究的主要内容

学校的课程改革依托小班化“适性教育”和小组合作高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立足课堂和课程,双线并轨实施课程改革:

小班化教育,个别化教学,选择性学习;

多样化课程,走班制教学,学分制评价。

学校的课程理念是“在尊重中选择,在选择中成长”。

学校的课程特色可以用三个词语来概括,分别是分类、整合、弹性。

学校的课程是“分类”的课程,首先,课程内容分类。

所有课程根据课程性质被统筹分成三大类,分别是核心领域课程、广域选择课程和个性特色课程。

广域选择课程本身又被分为学科拓展类课程、主题教育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综合实践类课程。

个性特色课程则分为艺术特色课程,传统项目课程和基地课程。

其中的艺术特色课程又具体分为表演、舞蹈、管乐、民乐、书法、篆刻、素描课程。

其次,课程实施分类。

核心领域课程的实施是分类实施的,将学生分成AB两类,根据不同的学情整合不同的内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实施。

其次,学校的课程是“整合”的课程,这个整合即指课程资源的整合。

核心领域课程是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校本化的二次开发后形成的,包含了对国家课程课程资源的整合;

广域选择课程,尤其是主题教育类课程,它以梦想舞台课程为载体,将国防教育、梦想教育、助力活动进行整合,贯穿三年。

综合实践课程,将信息技术、劳技教育、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研究性学习进行整合。

第三,学校的课程是“弹性”的课程。

它的时间安排是弹性的,艺术老师可以利用晨间、傍晚的零余时间授课;

它的评价也是弹性的,除了按照要求必须给予的基础学分以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成果赋分;

它的课程内容也是弹性的,完全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量身定制。

课程的目标就是要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满足学生的差异需求,扬长避短,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成长。

(1)初中“选课走班”制度下的课程设置和实施研究。

核心领域课程校本化开发,其实质就是将国家课程转化为具有本校教学特色的实施过程,我们将以国家课程为蓝本,结合自身教学实际,依据学情分类、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进度、深度、广度,自主创新,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数外科四门学科分设A、B两层进行教学。

思品社会、体育与健康两门课分模块进行不选课的走班教学。

广域选择课程进行有效整合。

学校以生活世界为课程开发主要资源,以学生探究为课程实施的主要形态,以德性教学位课程价值追求,将学科拓展、主题教育、兴趣特长、综合实践等课程有机整合,架构出具有本校个性的广域选择课程,旨在回归育人的教育本质,有益于教育回归生命意义的探寻。

个性特色课程群的架构则秉承学校“心怀梦想,走向远方”的办学理念,积极创建学校艺术特色,努力提升学生艺术素养。

(2)初中“选课走班”的操作模式研究。

学校将所有课程从选修方式的角度分为限定选修和自主选修两大类。

其中的限定选修课程主要包括语数外科四门学科以及思品社会、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七门课程。

自主选修课程为艺术精品课程、传统课程和普及课程。

限定选修课程的选课流程是这样的,首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各科都将学生分成AB两层,前三十和后三十分数AB层,中间二十名学生可自主选择授课老师。

开放式选修的选课流程则分为精品选修和普及选修,精品选修为师生双向选择,普及选修则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

普及选修课中规定了学生必须选择至少一门艺术课程。

这三类课程的开放时间分别为全天,午间和下午第三节课。

每学期开学前学生登录选课平台自主选课后都能得到一张个性化的课表。

(3)初中“选课走班”的课程评价研究。

包含对课程的评价,对课程实施者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其中对学生的评价是以学分制的方式来实施的。

初中三年核心领域课程总学分为170学分,广域选择课程学分为101学分,个性特色课程学分为29学分,共计300学分。

学生必须修满180个学分方可毕业,如学生达不到毕业学分,可以跨年级补修。

学分作为学生保送、评优、评先的依据。

学校出台《学分认定办法》落实“学分制”评价。

对课程实施者的评价则依托学校的绩效考核条例来落实。

对课程的评价包含课程方案的评价、实施过程的评价和实施效果的评价三个部分。

在评价过程中,关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

学校同时开发建设“选课走班信息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更好地实现过程性评价。

4.研究的步骤和时间安排

(1)2014年3-6月,课题论证阶段,主要组织学校行政班子进行“选课走班”资料的收集与学习,对各高中实施选课走班情况的考察,对本校课题的实施进行顶层设计,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出台《方案》

(2)2014年7-8月,课题准备阶段,对参与课题实施的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的培训,对导师进行团队管理的培训,借助区域力量进行课程开发;

出台《选课走班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学分认定办法》

(3)2014年9月-2015年2月,课题实施阶段,依据各方案在七年级真正实施选课走班,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途径,调整课程实施细节,使之更契合学校办学理念及学生的内在需求。

(4)2015年2月-2015年3月,课题中期整理阶段,利用学期交替的时间,对一学期来课题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总结,调整《方案》。

(5)2015年3月-2015年6月,课题第二次实施。

同样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途径,调整课程实施细节,使之更契合学校办学理念及学生的内在需求。

(6)2015年7月-2015年7月,课题成果整理和认证阶段。

组织专家团队对课题研究成果进行考核和评价。

5.研究的方法

(一)文献法。

利用文献资料,了解当前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选课走班”教学的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价值支撑。

(二)调查分析法。

对本校七年级学生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德育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将其与“选课走班”实施后的效果进行调查、对比、分析。

(三)行动研究法。

根据对本校学生走班教学所反映的情况,调整课程内容和管理方法,以促进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最大的发展。

(四)个案法。

选择典型问题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跟踪研究,建立教育叙事档案,为本课题研究的实效性提供支撑。

(五)经验总结法。

通过“选课走班”的实践,积累经验,加以总结,探索出初中义务教育学校实施“选课走班制”的一般操作范式。

6.课题的重难点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核心在于课程的开发和设置,学校的师资力量以及教师的理念水平极大程度地限制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和水准,而学校的师资力量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大的调整,因此,课题研究的难点也就在于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过程,怎样让课程设置尽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怎样实现核心领域课程的AB层分层,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校将借助教育学院雄厚的教研员队伍以及外聘专家等形式,加大教研力度,改变师资薄弱的现状。

三课题预期价值

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在于对同类学校具有借鉴作用和推广价值。

虽然本课题研究的是本校“选课走班”制的实践范式,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为其他兄弟学校特别是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开展“选课走班”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本课题的研究将全面实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重构,将所有课程重新组合分类,分别组合成核心领域课程、广域选择课程和个性特色课程。

对于探索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四课题前期准备

本课题前期已经制定了《选课走班工作制度汇编》。

随方案附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