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8752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师大八下光学复习卷Word文件下载.doc

A.甲可看到乙,乙看不到甲 B.甲、乙相互都可以看到

C.甲看不到乙,乙看不到甲 D.甲看不到乙,乙可看到甲

9.(2012秋•公安县校级期末)如图所示,AB是物体,M是平面镜,若平面镜以O为轴沿逆时针方向转过90°

,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转过(  )

A.45°

B.90°

C.180°

D.360°

10.如图所示,一只烧杯中装有半杯水,放在水平木板AB上,一束光线竖直向下照在水面上.现在B端下方垫一个小木块C,使木板倾斜一个小的角度,则此时(  )

A.反射光线顺时针方向旋转 B.反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C.折射光线的方向不变 D.折射光线逆时针方向旋转

11.小明在用可变焦的光学照相机(一种镜头焦距大小可根据需要发生改变的光学照相机)给小兰拍了一张半身照之后,保持相机和小兰的位置不变,又给小兰拍了一张全身照.关于这个过程对相机的调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焦距变大,像距也变大 B.焦距变小,像距也变小

C.焦距变大,像距变小 D.焦距变小,像距变大

12.如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个可以沿ON向前、向后折的纸板垂直放置在平面镜上.

(1)让一束红光贴着纸板沿AO射到O点,为了便于测量和探究,需要在纸板上记录的是      ;

将纸板的右半边沿着ON向后折去,则在折过去的纸板上      (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为了得到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规律,应当      .

13.如图所示为光由空气向玻璃传播的情况,由图可知,界面是     (填“PQ”或“MN”),它的      侧是玻璃(填“左”或“右”);

折射光线是      ,入射角是     度.

14.如图所示,在房间的A墙上水平排列着两个字母“FB”,小明站在房间里通过B墙上的平面镜看到字母的像是(①“FB”或②“”)      (填写序号);

若A墙与B墙相距4m,则字母的像与字母间的距离为      m.如图所示,落地平而镜高0.8米.身高1.5米的姚安美同学站在镜前却看不到自己全身的像,她回想起科学课上所学知识就      (选填“适当后退一段距离”或“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当她看到了自己全身像时,此像的大小与她本人相比应该是      (选填“大”、“小”或“一样大”)

1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将A和B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观察.反复做三次,测出了A和B每次到镜面的距离,记录在下列表格中.

实验次数

1

2

3

A到镜面的距离(cm)

4

6

8

B到镜面的距离(cm)

3.9

8.1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当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      的环境中进行(填“较明亮”或“较黑暗”);

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能”或“不能”)进行,因为      .

(4)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5)若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16.水中的筷子向      偏折,人站在岸边看池水中的鱼变      ,潜水员看岸上的树梢变      ,这都是由于光的      ,看到的都是      像.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17.(2010•徐汇区二模)为了研究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的传播情况.甲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们先将激光束从空气中以相同的方向从入射点O分别射入不同介质,实验现象如图(a)(b)(c)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图中AO是入射光线,OB是折射光线):

(1)由图(a)(b)或(a)(c)可得:

为了进一步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将a叫做入射角,r叫做折射角,实验中逐渐增大入射角(a1<a2<a3),实验现象如图(d)(e)(f)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2)由图(d)(e)(f)可得:

18.(2016春•眉县校级月考)透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制成的,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在主轴上一点,这个点叫透镜的      ,这个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      ,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仔细观察一下近视镜和老花镜,他们分别属于      透镜和      透镜.

19.(2015•玉溪模拟)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

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放大的      像.

2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小明所在的小组物距为12.00cm时,测出的像距是25.00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但小明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小明想:

“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      .

21.(2016•莒县一模)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2.

(1)小明利用星期天帮助五保户张奶奶从河中挑水浇园,如图1所示:

A处为张奶奶家,B处为张奶奶家的菜园子.为了节约时间,请在图中确定小明的最短的行走路线.

(2)小明来到河边后看到水中有一个发光物体,如图2所示:

请根据图中发光物体的真实的位置做出小明看到的虚像的位置.

23.(2016•丹东模拟)如图所示,物体AB竖立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请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图中大致画出AB在凸透镜中所成的像A′B′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光路图.

24.(2012秋•南昌县期中)在运行”光的反射定律“的探究实验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M平放在桌面上,E、F是粘在一起的两块硬纸板,F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AO沿E射向镜面,在纸板F上课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源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反射光线OB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选填镜面/漫)反射,此时∠BON      ∠AON(选填大于/等于/小于),若将AO向ON靠近,则OB向法线      ;

若光线沿BO入射,则经镜面反射后光线沿OA射出,这说明了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      的.

(2)在图乙中,把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      .

(3)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在观察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

25.(2013秋•赛罕区校级期中)勇勇同学在家里的一间黑暗房子里做了有关光反射的探究实验,他首先在黄色的桌子上放了一张试卷大小白纸,然后再在纸上面放了一块小平面镜,最后他打开手电筒正对平面镜,请你和勇勇同学一起在旁边观察所发生的现象.结果发现了以下现象:

(1)镜子是      (亮、暗)的,理由是      .

(2)白纸是      (亮、暗)的,理由是      

(3)桌面是      (亮、暗)的,理由是      .

(4)按亮到暗依次排列是      、      、      .

(5)此时桌子的颜色是      的,理由是      .

26.(2016•姜堰区校级一模)如图甲所示,这是小明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在实验中,小明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A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      为止.

(3)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明移开蜡烛B,在原蜡烛B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然后小明在蜡烛A这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白纸屏幕.小明的这个操作过程正确吗?

答:

      (选填“正确”、“不正确”).

(4)此实验不能用家用镜子的镜片进行,是因为家用镜子的镜片不透光,不能确定像的      .

(5)如图乙所示,是小明同学留下的实验记录,由记录可知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

27.(2016•濉溪县一模)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明将一块厚度为0.5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如图甲)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他用未点燃的蜡烛B找到了这两个像,分别位于图甲中的A′和A´

´

处,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      (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2)小柯在A′处都放了一张白纸做光屏,结果白纸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像.

(3)小柯按照图甲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些数据:

物距U(cm)

5.0

6.0

7.0

8.0

像距V(cm)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错误是:

      (填“物距U”或“像距V”).

(4)小柯吸取了经验教训,重新选择了一块      (填“薄”或“厚”)的玻璃板进行了实验.

(5)此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B蜡烛,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他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替代”或“理想模型”).

(6)小柯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OO′轴(如图乙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      移动(选填“向右”.“向左”或“不”).

28.(2011•玉山县模拟)研究光进入玻璃和从玻璃进入空气时的传播规律.选用如图的圆盘形量角器作光屏,半圆形玻璃砖及激光器等器材.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半圆形玻璃砖放在标有角度的圆盘上,使二者的圆心重合;

②如图甲,将一束激光从A射向圆心O,激光在O处发生折射,射向B;

读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入射角大小为      度,折射角大小为      度.

③减小入射角再次实验,如图乙,从实验现象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采用半圆形玻璃砖来进行实验的一明显的好处是      .

④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如果让光从半圆表面斜射入玻璃中,可能发生的情况是      ,此时一组可能的任意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是:

      度;

      度.

29.(2016•邹平县模拟)如图,是研究凸透镜成像时的位置放置简图,其中F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小明将物体分别放在图中a、b、c、d、e点进行五次实验,从而得到了有关规律,现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在五次实验中物体放在      点时光屏上得的像最大;

(2)当像和物体在同侧时,物体放在图中的      点;

(3)物体从b点沿主轴移到d点,物体的像将变      (填“大”或“小“);

(4)当物体放在a点时,遮去凸透镜的上面一半,则物体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若某次实验在光屏上出现一个缩小的像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则当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光屏上一定会出现一个放大的像;

B.光屏上可能不会出现像

C.光屏上可能会出现一个缩小的像;

D.都有可能

(6)如果某次实验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不能出现蜡烛火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写出一条即可)

30.(2015•随州)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f为多少,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镜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S/cm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t/min,绘出图纸乙,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f为      ;

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      (用f表示).

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

放大率n==,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1.5f时,n=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C;

2.C;

3.C;

4.C;

5.B;

6.B;

7.D;

8.D;

9.C;

10.C;

11.B;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2.反射光线的传播路径;

不能;

改变入射角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

13.MN;

右;

OB;

60;

14.②;

8;

适当把镜子升高一段距离;

一样大;

15.蜡烛B和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到镜面的距离;

大小;

较黑暗;

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虚;

16.上;

浅;

高;

折射;

D;

17.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r随入射角a增大而增大,但折射角总小于入射角;

18.折射;

焦点;

焦距;

会聚;

发散;

凹;

凸;

19.15;

正立;

20.放大;

光屏上没有成最清晰的像,就进行了像距测量;

三.作图题(共3小题)

21.   ;

22.   ;

23.   ;

四.解答题(共7小题)

24.漫;

等于;

靠近;

可逆;

同一平面内;

避免偶然性或使结论有普遍性;

25.暗;

镜子发生了镜面反射;

亮;

白纸发生了漫反射;

桌面发生了漫反射;

白纸;

桌子;

镜子;

黄色;

它只反射黄色的光,其它颜色都被吸收了;

26.相同;

重合;

不正确;

位置;

一次实验不具有代表性;

27.P;

像距V;

薄;

像的位置;

替代;

不;

28.45;

30;

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不发生折射;

便于测量角度的大小;

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或完全被反射回来;

45;

29.d;

e;

大;

不变;

B;

蜡烛放在焦点处或焦点以内;

30.12cm;

4f;

2;

第7页(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