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69374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宏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docx

《宏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docx

宏观

宏观期末复习资料

2013年7月仅供参考

注:

书本原图请自行补充。

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科学

微观与宏观的比较

微观

宏观

研究视角

局部

整体

经济活动主体

个体行为

整体社会

研究客体

价格、资源配置

国民收入决定

研究方法

总量、个量融合

静态分析

研究特点

利益导向、实物经济(利益最大化、效益最大化)

危机导向、象征性经济GDP

第二章宏观经济学的数据

1.GDP

GDP的定义:

(p20-21)国内生产总值是给定时期的经济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GDP的计算规则:

GDP把不同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结合为一个单一的衡量指标,国民收入核算使用市场价格。

二手货的出售不作为GDP的一部分包括进来。

对存货的处理:

未售产品销毁(无人买)---对GDP无影响;

作为存货以后销售等价若统计时点价格=销售价格,GDP不作任何改变,

不等价销售价格>统计时点价格存货收益

销售价格<统计时点价格存货损失

(在不等价的时候,无论销售价格是大于还是低于统计时的价格,在一般情况下对GDP的影响不会很大,除非在发生特别严重的通货膨胀的时候,会对GDP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GDP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

所有增加值之和

所有最终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估算的租金计入(自己的房子)

公务人员的工资计入(政府服务)

不计入GDP的部分:

汽车、割草机、珠宝以及家庭拥有的其他耐用品的估算租金

家中生产与消费的、从未进入市场

地下经济

忽略很多与社会福利水平相关的因素

GDP的组成部分:

■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消费由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构成。

投资由未来使用而购买的产品与服务构成,分为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存货投资。

政府购买是联邦、州、地方政府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不包括转移支付。

净出口是指与其他国家的贸易。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Y=C+I+G+NX(p25)

衡量经济的其他指标还有:

国民生产总值(GNP)GNP=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报酬-支付给国外的要素报酬

国民净产值(NNP)NNP=GNP-折旧

 

2、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名义GDP:

用现期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叫做名义GDP

实际GDP:

用一组不变价格衡量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

3、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衡量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的固定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计算:

劳工统计局通过计算一个典型消费者购买的固定一篮子产品与服务的价格来对不同的东西进行加权。

CPI是这一篮子产品与服务价格相对于同一篮子产品与服务在某个基年的价格的比值。

(p30)

4、CPI与GDP平减指数的区别:

(1).GDP平减指数衡量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与服务的价格,而CPI衡量的只是消费者购买的产品与服务的价格。

因此只有政府或企业购买的产品价格上升将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而不反映在CPI上。

(2)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产品。

(3)CPI给不同的产品的价格分配固定的权重,而GDP平减指数分配变动的权重。

CPI不能准确衡量的:

1.替代偏差由于CPI衡量固定的一篮子产品的价格,所以它没有反映消费者用相对价格下降的产品进行替代的能力。

2.新产品的出现新产品的出现提高了美元的实际价值,但这种美元购买力的提高并没有表现为CPI的下降。

3.无法衡量的质量变化当一家企业改变他它出售的产品的质量时,并非产品的价格的所有变化都是对生活成本的变化的反映。

5、失业率是衡量想要工作的人中没有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的统计数字。

劳动力=就业人数+失业人数

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100%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成年人口×100%

第三章国民收入:

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1、P44图3-1

 

2、政府购买的增加:

由于政府购买增加并没有相应的税收增加,所以,政府要通过借贷——也就是说,通过减少公共储蓄——来为增加的支出融资。

由于私人储蓄不变,所以,这种政府借贷减少了国民储蓄。

P63如图3—9所示,

 

国民储蓄的减少由可用于投资的可贷资金供给的向左移动来表示。

在初始利率处,可贷资金的需求大于供给。

税收减少:

减税的直接影响是增加了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

由于经济的产出是由生产要素固定的,所以消费的增加必然伴随则投资的减少。

为了减少投资,利率必须上升。

因此,和政府购买增加一样,减税挤出了投资并提高了利率。

画出相应的图。

 

3、投资需求的变动

原因:

技术进步;政府政策(税法鼓励或抑制投资)

投资需求增加的效应:

P66图3-11(储蓄曲线垂直)

 

P67图3-12(储蓄曲线倾斜)较高的利率可能会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

并画出投资需求减少情况的图(反向图)

 

第四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1,货币的定义、种类、职能

定义:

货币是很容易的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

职能:

价值储藏手段、计价单位、交换媒介。

类型:

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称为法定货币。

把有某种内在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称为商品货币。

2,货币衡量指标

C:

通货

M1:

通货加活期存款、旅行支票和其他支票性存款。

M2:

M1加货币市场共同基金余额、储蓄存款以及小额定期存款。

3,货币数量论

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么数量方程就成为关于货币效应的一种有用理论,称为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意味着,价格水平与货币量是成比例的。

因此,货币量的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

4,费雪方程

我们可以把名义利率表示成为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和:

i=r+∏该方程成为费雪方程。

该方程告诉我们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共同决定了名义利率。

通货膨胀与名义利率之间这种一对一的关系成为费雪效应。

5,通货膨胀的原因和成本

原因:

发行货币为支出融资。

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包括鞋底成本、菜单成本、相对价格可变性的成本、税收扭曲以及进行通货膨胀校正造成的不方便。

未预期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在个体中任意再分配财富、损害了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以及债权人和债务人所面临的不确定性。

恶性通货膨胀的成本:

鞋底成本很严重、菜单成本变得更大了、相对价格不能正常的反映真实的稀缺性、税收系统的严重扭曲以及给生活带来的明显的不方便。

6,温和通胀的好处

通过使实际工资在不削减名义工资的情况下达到均衡水平,可以改善劳动市场的运行。

第六章失业

1,失业的种类、原因

摩擦性失业:

由于工人找工作需要花费时间而引起的失业。

原因:

①部门转移总是在发生,且工人改变部门需要时间;②失业保障减轻了失业者的经济困难,增加了摩擦性失业的困难。

结构性失业:

工资刚性与工作配给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原因:

因为尽管存在劳动的超额供给,企业也未能降低工资。

工资刚性的三个原因:

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力量以及效率工资。

2、失业保障公共政策的利弊

利:

a、有利于社会安全,是加强社会安全网的一部分

b、提高生产力

c、减少工人对自己收入的不确定性

d、工人与工作之间更加匹配

弊:

a、增加摩擦性失业的数量,提高自然失业率

b、提高离职率

c、保留工资上升,特征要求增加

d、财政负担增加

3、P148图6-3

 

第九章经济波动导论

1、3个图,经济波动的3个事实(P224)

图9-1美国的实际GDP增长

分析:

(1)该图显示了1997—2009年初实际GDP平均增长3%左右,但围绕这个平均值波动相当大。

经济增长远不是稳定的,增长率偶尔变为负值。

(2)阴影部分表示衰退时期(衰退何时开始和何时结束的官方裁决者是国家经济研究局,每次衰退的开始日期称为经济周期波峰,结束日期称为经济波谷。

衰退是一段有着至少连续2个季度实际GDP下降的时期,然而,这一规则并不是总成立的)。

图9—2GDP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分析:

(1)当经济陷入衰退时,实际消费和投资支出的增长都下降。

(2)在经济周期中,投资支出比消费波动要大得多。

在经济进入衰退时,家庭对其收入下降的反应是减少消费,但在企业、建筑、新住房和存货等方面支出的下降更大。

2、领先经济指标有哪些?

(P227)10个

(1)制造业生产工人的平均每周工作时间

(2)平均每周初次申请失业保障的人数

(3)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对消费品和原材料的新订单。

(4)非国防资本品的新订单(5)供货商交货指数(6)发放的新建筑开工许可证

(7)股票价格指数(8)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后的货币供给(M2)

(9)利率差:

10年期国债与3个月期国债的收益差(10)消费者预期指数

3、如何划分长期与短期?

(案例:

P230)

短期与长期之间的关键差别是价格行为。

在长期,价格是有灵活性的,能对供给或需求的变动作出反应。

在短期,许多价格是“黏性的”,固定在某个前定水平上。

为了理解短期与长期有什么不同,考虑货币政策变动的效应。

假定美联储突然将货币供给降低5%。

这就使所有价格(包括名义工资)下降5%,而产出、就业和其他实际变量仍然相同,因此,在长期,货币供给的变动并没有引起产出或就业的变动。

但是,在短期,许多价格并不对货币政策作出反应,货币供给减少不会立即引起所有企业立即削减他们支付的工资,不会立即引起所有商店更换它们的产品的价格标签,不会立即引起所有邮购企业发行新的目录单,也不会立即引起所有餐馆更换新菜单,相反,许多价格很少会立即发生变动,也就是说,许多价格是黏性的。

4、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P240—245)

利用模型,分析如何应对经济冲击?

图中曲线如何移动?

(1)对总需求的冲击:

图9—13

冲击:

例,信用卡的引入及其扩大的可获得性,减少了人们选择持有的货币量,货币需求的减少等价于货币流通速度的提高,从而引起名义支出的增加和总需求曲线的向外移动,如图(AD1—AD2)。

分析:

经济开始时处于长期均衡点A。

A-B,货币流通速度(V)的提高引起总需求增加,使A到B点。

在B点产出高于其自然水平。

B-C,随着价格的上升,产出逐渐回到自然水平。

A-C,在长期中只影响价格水平。

(2)对总供给的冲击(供给冲击直接影响价格水平)

不利的供给冲击:

例,一场摧毁了农作物的干旱;要求企业减少排污量的新环境保护法;工会的积极性增强;国际石油卡特尔组织。

图9-14

分析(第一个选项:

总需求保持不变)不利的供给冲击

(1)所有这些不利的供给冲击波推动了成本和价格的上升,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SRAS1-SRAS2).

(2)A-B:

价格水平上升,产出下降到自然水平以下,失业增加,这就导致滞涨(即价格上升与产出下降的结合,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的结合)

(3)最终,价格会下降,在A点恢复充分就业,经济回到产出的自然水平,但代价是痛苦的衰退。

图9-15

分析(第二个选项:

扩大总需求AD1-AD2,使经济更快的回到产出的自然水平)对不利的供给冲击的反应

(1)不利的供给冲击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SRAS1-SRAS2)

(2)A-C,美联储通过增加总需求对这一冲击作出调节,但产出Y不变。

(3)最终结果是持久的较高价格水平。

结论:

没有一种调整总需求的方法既可以维持充分就业又可以保持价格水平稳定。

第10章总需求I:

建立IS—LM模型

说明:

此章没有考点,但为第11章的基础和理论背景。

下面为第11章会涉及的知识点。

1、凯恩斯交叉

计划支出PE:

PE=C(Y-T)+I+G

当计划投资水平I、政府购买G、税收T固定时,计划支出取决于收入Y。

凯恩斯交叉图:

P252图10-3凯恩斯交叉的均衡是收入(实际支出)等于计划支出,即Y=PE.

均衡通过存货的调整得以实现。

2、政府购买乘数(⊿Y/⊿G):

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政府购买支出变动(⊿G)的比率。

⊿Y/⊿G=1/(1-MPC),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税收乘数(⊿Y/⊿T):

指收入变动(⊿Y)对引起这种变动的税收变动(⊿T)比率。

⊿Y/⊿T=-MPC/(1-MPC),MPC为边际消费倾向。

3、流动性偏好理论:

假设:

货币供给M固定不变;短期物价P固定;利率是人们选择持有多少货币的决定因素。

P261图10-9。

 

P262图10-10,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货币供给的减少。

 

第11章:

总需求Ⅱ:

应用IS—LM模型

说明:

书上图请自己补充,已留空。

1、用IS—LM模型解释波动P269

(1)财政政策使IS曲线移动

A、政府购买的变动。

政府购买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提高收入,使利率上升。

P269图11-1(注意图下小字部分)

请自己根据此图画出政府购买减少的图。

(反方向)

B、税收的变动。

税收减少,IS曲线向右移,利率上升,收入增加。

P270图11-2

实际利率的上升对投资有挤出效应,使投资减少,抵消部分政府购买带来的计划支出和收入的增加。

请画出税收增加的图。

(反方向)

(2)货币政策使LM曲线移动

扩张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增加,LM曲线向下移,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P271图11-3

请画出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减少的图。

(反方向)

货币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利率,刺激了投资,从而扩大了产品与服务的需求。

(3)货币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

考虑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对经济的影响,与央行对此的反应有关。

央行对税收增加的三种可能反应:

A、央行保持货币供给不变

P272图(a),税收增加,使IS曲线左移,利率下降,收入减少。

B、央行保持利率不变

P273图(b),税收增加,使IS曲线左移,央行为保持利率不变,必须减少货币供给,使LM曲线左移。

利率不变,收入减少,但收入减少要大于央行保持货币攻击不变的情况。

图(a)中,较低利率刺激了投资并部分抵消增税的紧缩效应,而图(b)央行为保持高利率而加剧衰退。

C、央行保持收入不变

P273图(c),税收增加,使IS曲线左移,央行为维持收入不变,必须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右移,利率大幅度下降。

更高的税收抑制消费,更低的利率刺激投资,两种效应正好相互平衡。

请画出扩张性财政政策(减少税收)的图。

(反方向)

2、联邦基金利率:

以利率为目标的政策比以货币供给为目标的政策更有利于经济稳定,且利率较货币供给更容易衡量。

故联储使用联邦基金利率作为其政策工具。

3、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279图11-6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如何使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请画出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图。

(反方向)

4、短期和长期的IS—LM模型

P279图11-7

(1)K、C点(不完备,仅供参考)

A、经济的短期均衡点K点,在这一短期均衡,经济的收入低于其自然水平。

在价格水平P1上,产出需求量低于自然水平。

B、经济的长期均衡点C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量等于自然产出水平。

C、长期均衡在IS—LM图形中的实现:

价格水平的下降提高了实际货币余额,从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

(2)凯恩斯主义方法与古典主义方法的区别

凯恩斯主义的假设(用K点代表)是价格水平具有黏性,产出可能背离自然律水平。

(固定价格,调整产出,以实现均衡)

古典主义的假设是(用C点代表)是价格具有完全弹性,产出总是处于自然水平。

(固定产出,调整价格,以实现均衡)

第13章总供给与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

1、短期总供给方程式

Y=

+α(P-EP),α>0

其中,Y为产出;

为自然产出水平;P为价格水平;而EP为预期的价格水平。

这个方程是说,当价格水平偏离预期的价格水平时,产出就会偏离其自然水平。

参数α表明产出对未预期的价格水平变动作出的反应有多大,1/α是总供给曲线的斜率。

2、为什么凯恩斯假设放松

凯恩斯主义的假设:

价格水平具有黏性。

价格黏性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容易发生变动。

这个题看P325-331,13.1总供给的基本理论全部,两个总供给模型:

黏性价格模型;不完备信息模型。

后面的‘启示’也要看看,大家再相互问问。

3、为什么短期内价格波动

这个题看课本P239‘启示’的全部,其中:

图13-1短期总供给曲线

图13-2总需求的移动如何导致短期波动,这个图要和P279图11-7短期与长期均衡一块看。

4、菲利普斯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

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这种取舍关系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

它告诉我们,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政策制定者必须暂时增加失业;为了减少失业,他们必须接受更高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取决于三种力量:

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失业对自然率的偏高,被称为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

这三种力量可以用下式表述,即菲利普斯曲线方程:

=E

-

(u-

)+v

通货膨胀率=预期的通货膨胀率-(

×周期性失业)+供给冲击

上式中,

为衡量通货膨胀率对周期性失业额反应程度的参数。

注意在周期性失业这一项前带有负号: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高失业率与低通货膨胀相联系。

根据短期总供给方程,产出与未预期到的价格水平的变动相关。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失业与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率的变动相关。

当我们研究产出与价格水平时,总供给曲线更方便,而当我们研究失业与通货膨胀时,菲利普斯曲线更方便。

5、不同背景下反通胀的代价

反通货膨胀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但每种形式牺牲的总数都是一年GDP的20%。

例如,迅速的反通货膨胀率将连续2年每年使产出降低10%:

这有时被称为通货膨胀的激进式解决方案。

温和的反通货膨胀会在4年中每年使产出降低5%。

甚至更加渐进的反通货膨胀会在10年中每年使产出降低2%。

6、理性预期

理性预期:

人们可以最优地利用所有的可获得的信息(包括关于当前政府政策的信息)来预测未来。

由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影响通货膨胀,预期通货膨胀也应该取决于实际的货币与财政政策。

根据理性预期理论,货币或财政政策的变动会改变预期,而且,对任何政策变动的评价都必须考虑对预期的这种效应。

如果人们确实理性地形成他们的预期,那么,通货膨胀的惯性就会比乍看起来要小。

理性预期的倡导者认为,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并没有正确地代表政策制定者可以利用的选择。

他们相信,如果政策制定者可信地承诺降低通货膨胀,理性人就会理解这一承诺,迅速降低他们的通货膨胀预期。

然后,通货膨胀就会下降而不会引起失业的增加和产出的下降。

通货膨胀预期影响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取舍关系。

7、滞后作用

一些经济学家通过提出总需求甚至在长期也可以影响产出和就业而向自然率假说(自然率假说:

总需求的波动仅仅在短期影响产出与就业。

在长期,经济回到古典模型所描述的产出、就业和失业水平)发起了挑战。

他们指出了若干机制,通过这些机制衰退可能通过改变自然失业率而给经济留下永久的伤害。

滞后作用就是用来描述历史对自然率长期影响的术语。

大多数经济学家接受自然率假说,根据这种假说,总需求的波动对产出和失业只有短期影响。

但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衰退可能通过提高自然失业率而给经济留下永久性伤害的方式。

第十五章稳定化政策

1、两个争论:

(建议分为左右两部分整理)

(1):

政策应该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联邦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把经济稳定作为他们的一项主要职责。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能够对总需求从而对通货膨胀和失业产生有力影响。

许多经济学家相信,政府如果不在经济中积极的有作为,那么像大萧条那样的时间就会经常发生。

在许多经济学家看来,支持积极的政府政策的证据明显而简单。

衰退是高失业、低收入和经济困苦增加的时期。

总需求和总供给模型说明了对经济的冲击如何能够引起衰退。

它也说明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如何能够对这些冲击做出反应来防止(或至少减轻)衰退。

这些经济学家认为,不用这些政策工具去稳定经济是一种浪费。

其他经济学家对政府稳定经济的企图持批评态度。

如果政策的效应是即时的,经济稳定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然而像船的舵手一样,经济政策制定者也面临较长时滞问题。

这些长而变动的时滞使实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变得极为复杂。

长的内在时滞是运用财政政策稳定经济的核心问题。

货币政策的内在时滞比财政政策短得多,但货币政策有相当长的外在时滞。

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和货币供给起作用,货币供给和利率的变动又影响投资和总需求。

消极政策的支持者认为,由于这些时滞,成功的稳定化政策几乎是不可能的。

积极政策的支持者承认这些时滞的确要求政策制定者谨慎行事,但是,他们认为,这些时滞并不一定意味着政策应该完全消极的,特别是在面临较严重而持久的经济衰退时。

2、:

政策应该按规则实施还是酌情处理

如果政策制定者提前公告如何对各种情况作出反应并承诺始终遵循其公告,那么,政策就是按规则实施的。

如果政策制定者在事件发生时自由的做出判断并选择当时看来合适的政策,那么政策就是斟酌处置的。

对政策制定者和政治程序的不信任:

一些经济学家相信,经济政策十分重要,不能让政策制定者酌情处置。

如果政治家是无能的或机会主义的,那么,我们可能就不想给他们运用强有力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工具的酌情权。

经济政策中的无能产生于几个原因。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政治程序时反复无常的,这也许是因为它反映了特殊利益集团的力量变化。

此外,宏观经济学是复杂的,政治家往往没有足够的宏观经济学知识来做出有根据的判断。

政治程序往往不能把平庸之辈的建议与有能力的经济学家的建议分开。

当政策制定者的目标与公众福利发生冲突时,经济政策中的机会主义就诞生了。

一些经济学家担心,政治家用宏观经济政策来帮助他们竞选。

对政治程序的不信任导致一些经济学家提倡把经济政策放在政治领域之外。

固定政策规则优于斟酌处置的一个论据是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可能愿意提前公告他们将遵循的政策,以影响私人决策者的预期。

但是,后来,在私人决策者根据他们的预期行事之后,这些政策制定者可能会受到某种诱惑而违背自己的公告。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他们的公告可信,政策制定者可能想承诺于固定的政策规则。

有时,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取消斟酌处置权更好的达到其目标。

货币政策规则:

一些被称为货币主义者的经济学家建议美联储按一个稳定的比率增加货币供给。

他们认为,缓慢和稳定的货币供给增长会产生稳定的产出、就业与价格。

经济学家普遍提倡的第二种政策规则是名义GDP目标值。

美联储宣布一个名义GDP的计划路径。

然后根据名义GDP对这个个目标的偏离来决定抑制或者刺激总需求。

常常被提议的第三种政策规则是通货膨胀目标制。

根据这种规则,美联储将宣布通货膨胀率目标(通常是低的),然后在实际通货膨胀率偏离目标时调整货币供给。

第十九章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和银行体系

1、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及其局限:

美联储有三种货币政策工具可以用于控制货币供给:

公开市场操作、法定准备金率及其贴现率。

公开市场操作是美联储对政府债券的买卖。

当美联储从公众手中购买债券时,它为债券支付的美元就增加了基础货币,从而增加了货币供给。

当美联储向公众出售债券时,它收到的美元就减少了基础货币,从而减少了货币供给。

公开市场操作是美联储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法定准备金率是美联储施加给银行的最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管制。

法定准备金率的上升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从而提高了货币乘数,减少了货币供给。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是美联储的三项货币政策工具中使用频率最低的。

贴现率是当美联储向银行发放贷款时的利率。

当银行发现自己的准备金太少,无法满足法定准备金率的要求时,就要从美联储贷款。

贴现率越低,所借的准备金越便宜,在美联储贴现窗口所借的资金就越多。

因此,贴现率的下降增加了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

局限:

尽管这三种工具使美联储有了影响货币供给的相当大的力量,但美联储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

银行在营业中的斟酌处置能够引起货币供给以美联储预想不到的方式变动。

例如,银行可以选择持有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的数量越多,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