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6942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

《《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树叶》 教案1(苏教版一年级上)文档格式.docx

第二段歌词表现的是小树叶的勇敢和乐观。

2.助生过“坎”

《小树叶》和学生之间有一道坎:

农村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还不能认全歌词,演唱的时候会形成一个“认字”的难点,所以在上课之前,先布置好“预习”的作业:

回到家里,让爸爸妈妈或者认字的爷爷奶奶教小朋友读歌词,看谁读得好,肯定学唱歌学得好。

3.“真心”唤“真情”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的自己的一腔“真心”来给学生作音乐表现的示范,以此唤起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小树叶》。

“以声传情,以情带声”,教师要用自己真挚的情怀,对学生的表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并以评价为指路灯,一可肯定小朋友已经付出的努力,二来可以激励全体小朋友学习的志向一“我要做得更好!

”用师生携手的“真意”,来表现歌曲的“真”“善”“美气用真诚的心来打造“和谐”课堂。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树叶》歌曲中两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用连贯、舒缓与断顿、跳跃的歌声表现(两段歌词)歌曲。

2.根据对歌词的理解,有感情的表演唱。

教学重、难点:

1.清晰地吐字咬字。

2.在唱对歌词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表演唱的韵味。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故事、道具大树一棵、道具小树叶等等

教学过程:

一、 组织学生安静地进入音乐教室,听音乐进行律动表演唱。

1.进教室。

2.跟着伴奏音乐,唱学过的歌(三首,每首歌3遍),跟随老师进行歌表演。

[设计意图:

奏响“专注”的乐章。

在低年级音乐课堂,成功的组织教学由为重要。

注意力的集中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在教学实践中,我感觉到:

课堂伊始5分钟的歌表演,是引导学生进入音乐课氛围的一种最佳选择。

二、 谜语故事导入。

教师:

请小朋友听故事,猜谜语。

故事中有个妈妈,请你猜猜她是谁?

故事中有个娃娃,请你猜猜他又是谁?

(边听边猜)

妈妈穿着灰褐色的衣服,长的高高大大的,妈妈有千百个娃娃。

娃娃刚生下来只有米粒大,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中,慢慢长到手掌大,娃娃穿着绿衣服。

秋姑娘来了,娃娃有的换上了黄衣服,有的换上了红衣服,换了衣服的娃娃该跟妈妈说再见了……小朋友,你知道这个妈妈是谁了吗?

你知道这个娃娃是谁了吗?

”[设计意图:

1.奏响“童趣”的乐章。

考虑到一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所以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

在教学中要用生动的语言来引发他们的关注。

在老师、学生、教材三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在饶有兴趣中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

2.让学生明确歌曲中的两个角色。

听音乐之前的心理准备,也为学生学习并记忆歌词埋下了第一处伏笔。

我在讲这个“谜语故事”的过程中,很多小朋友争先恐后举手,从最初的“小鱼”、“小动物”……到最后,大家都知道了故事的谜底是“树妈妈和小树叶娃娃”。

小朋友很有成就感,对“树妈妈”、“小树叶娃娃”的印象很深刻。

三、引导欣赏歌曲《小树叶》。

1.师:

当代少儿音乐家“陈金益康”爷爷把树妈妈和小树叶娃娃的故事写进了歌词,“茅光里”爷爷谱了曲,请听歌曲《小树叶》,想一想:

歌曲中写了大树妈妈和树

叶娃娃之间怎样的一个故事。

当代音乐家,孩子了解多少?

“陈金益康”、“茅光里”是两位当代的音乐家。

让孩子增进对中国当代音乐家的了解。

2.听歌曲录音后,师生谈话。

小朋友说听后的感受,教师适当引导设疑,进入下个环节“听老师范唱”。

3.看课件,听老师有感情地唱《小树叶》的歌,重点引导学生倾听歌词内容。

4.结合课件,教师说故事并范唱。

师:

大树妈妈最近有一件心事。

什么心事呢?

哦,原来是这样的。

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可爱的孩子们一一小树叶娃娃,一片片落下来了,离开了树妈妈。

小树叶,小树叶,你要飘向哪里?

你害怕吗?

(老师唱第一段歌词。

小树叶沙沙沙,好象在勇敢地说话呢:

妈妈别难过,春天再来的时候,我就会再回来,把妈妈您打扮得更漂亮(老师范唱第二段。

给学生树立一个对歌曲的完整深刻的印象。

第一遍是录音,用纯粹的音响效果来感染孩子们。

第二遍欣赏音乐是视听结合,看优美的课件画面,听老师是如何来用声音和姿态语言诠释歌曲的。

四、学习第一段歌词。

1.跟着老师朗读第一段歌词。

2.分乐句学唱第一段。

(第一遍跟唱是老师很清晰地唱,第二遍跟唱老师轻声唱,第三遍跟唱老师无声唱,引导学生从“跟”到“听琴声气)

7. 7|77 65|6. 1 2一

重难点乐句:

“飘呀飘呀飘向哪里?

要求:

引导学生唱对歌词节奏,唱出重音。

解决办法:

(1)多次听老师范唱歌词。

(2) 结合视唱,分析音符的知识。

(3) 动手划拍明确“附点四分音符唱一拍半”。

3.完整练唱第一段歌词。

五、 学唱第二段歌词。

让小朋友听老师伴奏直接唱出第二段歌词。

1.重点关注歌词和旋律的匹配。

2.音准以及发音模糊的字。

六、 完整演唱歌曲《小树叶》。

1.第一遍完整唱的要求:

准确清晰的吐字咬字。

老师扮演“大树妈妈”唱第一段,表现树妈妈不舍的心情;

小朋友扮演“树叶娃娃”唱第二段。

突出小树叶的坚定勇敢。

2.第二遍练唱要求:

引导学生表现二拍子的“强弱”。

老师用指挥的动作提醒小朋友表现强拍。

3.第三遍练唱要求:

有感情地表现歌曲。

从理论上明确:

第一段讲:

小树叶离开妈妈,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连贯、舒缓)第二段讲小树叶好像在说话,说的是什么?

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断顿、跳跃)。

采用的形式:

比一比。

男生和女声分别演唱歌曲,比谁唱得好。

帮助学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歌曲的“味道”。

学生对所学的音乐歌曲的兴趣,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所要教授的音乐所抱的态度、

理解。

教师所具备的知识和要教给儿童的知识的比例的理想是50:

1甚至更多。

这样老师才能把自身的注意力更多地分配在学生的表现和纠正对策上。

要找出音乐的重点、难点、还要找出与之关联的各种因果联系,交叉集结的地方,难点正是从这些联系中产生的,而难点所出现的错误、疑问本身就是一种激发学生求知探索愿望的刺激物。

步骤

(一) 读

流利地读是“唱”的基础。

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那么他的“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学生的歌唱水平的提高取决于阅读歌词的能力是否流畅、对歌词的理解能力、对音乐旋律的感受力。

用他求知的指挥和敏感的心灵来感知音乐。

(二) 观察

观察,观察音乐的书面的记谱旋律,观察音乐的口头的范唱,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

必须教给他观察和发展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众多的关系。

对产生错误的节奏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歌词与旋律节奏之间的因果联系。

知道的越多,掌握新知识就越容易,学习就越轻松。

(三) 思考

要借助已经学会的东西不断的获取新知识。

在歌唱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表现首乐。

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

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成功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感到骄傲。

懂得不等于已知,理解不等于掌握,为了更牢固掌握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

教学的首要任务:

教会学生善于思考和善于说话,用语言来表达。

(四) 表现

流畅地,有理解地歌唱,在歌唱的同时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表现音乐。

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就在于进行紧张的智力活动中体验到取得胜利的欢乐。

深刻地理解歌词,避免机械识记和死记硬背一一有利于培养对歌曲的热情。

按照逻辑本身,把歌词保持在记忆中,记住歌词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当唱没有变成一种半自动化的过程,就不能进行“表演唱”。

当孩子熟练地演唱歌词,并具备了在歌唱中边唱边思考的习惯,并掌握了一定的首乐表现的技能技巧,才能在歌唱中表现出“首乐的味道”。

七、歌表演

用动作来表现歌曲。

跟着歌唱做表演动作,跟着伴奏边唱边表演。

在表演唱中结束本课教学。

正确演唱歌词是“有表情”的前提,有了“唱对”这个基础,歌词才能和孩子的心灵碰撞唤起“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