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69432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3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生物高考试题及答案.doc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体干细胞移植通常不会引起免疫排斥反应

B.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能增值但不能被诱导分化

C.组织的细胞更新包括细胞凋亡和干细胞增殖分化等过程

D.造血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血细胞的能力,可用于治疗白血病

2、芥酸会降低菜籽油的品质。

油菜有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菜籽的芥酸含量,下图是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HHGG)的技术路线。

已知油菜单个花药由花药壁(2n)及大量花粉(n)等组分组成,这些组分的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两过程均需要植物激素来诱导细胞脱分化

B.与④过程相比,③过程可能会产生二倍体再生植株

C.图中三种途径中,利用花粉培养筛选低芥酸植株(HHGG)的效率最高

D.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的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发生联会

3、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

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

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

意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核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试验中,统计

每一时期细胞数占计数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

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B.在“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计算紫红色区域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能反映NaOH进入琼脂块的速度

C.在“探究培养液中醇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中,培养期内共三次取样测定密度。

即可准确绘制醇母菌种群增长曲线

D.在“探究a-萘乙酸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用高浓度组的a-萘乙酸溶液浸泡插条基部一天后,观察生根情况以确定最适浓度

5.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结果见右图。

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

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种群的K值分别为K1、K2、K3,则K1>K2>K3

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碱性厌氧生物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C.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6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第II卷

注意事项:

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3题,共44分。

7.(13分)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性质广泛用于生命科学研究。

以下实例为体外处理“蛋白质-DNA复合体”获得DNA片段信息的过程图。

据图回答:

(1)过程①酶作用的部位是键,此过程只发生在非结合区DNA,过程②酶作用的部位是键

(2)①、②两过程利用了酶的特性。

(3)若将得到的DNA片段用于构建重组质粒,需要将过程③的测序结果与酶的识别序列进行比对,以确定选用何种酶。

(4)如果复合体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则其识别、结合的DNA序列区为基因的。

(5)以下研究利用了生物分子间特异性结合性质的有(多选)。

A.分离得到的核糖体,用蛋白酶酶解后提取rRNA

B.用无水乙醇处理菠菜叶片,提取叶绿体基粒膜上的光和色素

C.通过分子杂交手段,用荧光物质标记的目的基因进行染色体基因定位

D.将抑制成熟基因导入番茄,其mRNA与催化成熟酶基因的mRNA互补结合,终止后者翻译,延迟果实成熟

8.(20分)黄曲霉毒素B1(AFB1)存在于被黄曲霉菌污染的饲料中,它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动物体内并蓄积,引起癌变。

某些微生物能表达AFB1解毒酶,将该酶添加在饲料中可以降解AFB1,消除其毒性。

回答下列问题:

(1)AFB1属于类致癌因子。

(2)AFB1能结合在DNA的G上,使该位点受损伤变为G·在DNA复制中,G·会与A配对。

现有受损伤部位的序列为,经两次复制后,该序列突变为。

(3)下图为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AFB1解毒酶的流程图。

据图回答问题:

①在甲、乙条件下培养含AFB1解毒酶基因的菌株,经测定,甲菌液细胞密度小、细胞含解毒酶:

乙菌液细胞膜密度大、细胞不含解毒酶。

过程I应选择菌液的细胞提取总RNA,理由是。

②过程II中,与引物结合的模板是。

③检测酵母过程菌是否合成了AFB1解毒酶。

应采用方法。

(4)选取不含AFB1的饲料和某种实验动物为材料,探究该AFB1解毒酶在饲料中的解毒效果。

实验设计及测定结果见下表。

据表回答问题:

①本实验的两个自变量分别为。

②本实验中,反映出AFB1解毒酶解毒效果的对照组是。

③经测定,某污染饲料中AFB1含量为100μg/kg,则每千克饲料应添加克解毒酶,解毒效果最好,同时节约了成本。

(5)采用蛋白质工程进一步改造该酶的基本途径是:

从提高酶的活性出发,设计预期的蛋白质结构,推测应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对应的序列

9.(11分)夏初。

在某河口多地点采集并测定水样,结果表明,各采样点无机氮浓度相近,而无机磷浓度差异较大。

按无机磷浓度由低到高的顺序,绘制各采样点对应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密度曲线,结果如下图。

据图回答:

(1)磷元素进入浮游植物细胞后,以分子的形式成为细胞膜支架的成分;在细胞内,磷元素通过参与反应(写反应式),保持细胞内ATP含量的相对稳定。

(2)分析发现,P1、P2采样点浮游植物种类差别非常明显,从进化角度分析,这是

的结果。

(3)无机磷浓度高于P1的采样点,浮游动物的密度反而比P1采样点低,下列有关其原因分析,不可能的是(单选)。

A.可被浮游动物取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较少

B.水体溶解氧较高

C.浮游动物的捕食者数量较多

D.水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

(4)请用箭头补充完成该河口生物群落中氮元素的流向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