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584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6.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docx

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五19阿基米德原理专题

阿基米德原理专题

1.(2019湘西州,17)一个体积为1×10-3m3的铁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为N(水的密度为1×103kg/m3,g=10N/kg)。

2.(2019枣庄,22)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长方体实心金属块,金属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

从此处匀速下放金属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金属块未与容器底部接触),在金属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10N/kg,ρ水=1.0×103kg/m3.由图象可知:

(1)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

(2)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3)你还能求出有关金属块的哪些物理量:

  (写出三个物理量即可,不需要计算结果)

3.(2019潍坊,13)2019年4月,中国自主研发的600m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Ⅲ”成功完成下潜任务。

在某次下潜中,若从“海龙Ⅲ”刚好浸没开始计时,到返回水面结束计时,下潜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忽略海水密度变化和“海龙Ⅲ”的形变,下列对“海龙Ⅲ”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开始到结束计时,共用时10min

B.在1~3min,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4~6min,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在6~8min,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4.(2019上海,23)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的,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刻度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5.(2019泰安,10)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测力计的示数是7.5N。

把零件浸入密度为0.8×103kg/m3的液体中,当零件

的体积露出液面时,测力计的示数是6N,则金属块的体积是(g取10N/kg)

A.2×10-4m3B.2.5×10-4m3C.6×10-4m3D.7.5×10-4m3

6.(2019青岛,13)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S,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长方体金属块,从水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在金属块未触底且水未溢出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F随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金属块逐渐浸入水的过程,受到的浮力一直在减小

B.金属块的高度为h1

C.金属块的密度为

D.金属块浸没后与入水前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增加

7.(2019福建,28)如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

②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

③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

④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岀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

⑤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  ,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  。

(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

(a)  ;

(b)  。

(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8.(2019东营,22)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仅采用浸没的金属块做实验不具备普遍性,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未必遵循以上结论。

针对这个质疑,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量筒、烧杯、小木块、小桶、轻质塑料袋(质量可忽略)、适量的水。

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研究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是否遵循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

  ;

分析与论证:

  。

9.(2019怀化,34)某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盛有足量的水,现将体积为1.25×10-4m3,质量为0.4kg的实心正方体放入水中.正方体不断下沉.直到沉底,如图所示。

知ρ水=1.0x103kg/m3,g=10N/kg)求:

(1)正方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2)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3)容器底部对正方体的支持力的大小和正方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10.(2019济宁,)小明用同一物体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中信息,求:

(g取10N/kg)

(1)物体的质量;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某液体的密度

 

11.(2019上海,19)体积为2×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

 

12.(2019北京,35)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6N.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8N,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

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13.(2019绥化,33)如图,均匀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6×10﹣3m2,圆柱形薄壁容器B的质量为0.3kg、底面积为3×10﹣3m2、内壁高为0.7m。

把A、B置于水平地面上。

已知A的密度为1.5×103kg/m3,B中盛有1.5kg的水。

(1)若A的体积为4×10﹣3m3,求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求容器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现将另一物体甲分别放在A的上面和浸没在B容器的水中(水未溢出),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与B中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相等。

求:

①物体甲的密度

②物体甲在B容器中受到的最大浮力。

 

14.(2019黄石,21)圆柱形容器内有未知液体,一个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用绳子系住,静止在容器底部,此时容器底部液体压强为6400Pa,液面距底部高度h为40cm,如图所示,用力竖直向上以2cm/s的速度匀速提起金属块。

(g取10N/kg不计液体阻力)

(1)未知液体的密度?

(2)金属块未露出液面前,金属块所受浮力。

(3)若金属块重66N,在匀速提升5s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15..(2019天水,22)科技小组的同学用泡沫塑料盒灯泡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具,如图所示。

航标灯A总重4N,A底部与浮子B用细绳相连。

当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上升,使航标灯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保持为5cm,航标灯A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

浮子B重0.5N(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

求:

(1)航标灯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2)航标灯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浮子B的体积为多大?

 

16.(2019玉林,)如图甲所示,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0.01m2,高为0.2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s如图乙所示,圆柱形容器上层的横截面积为0.015m3,高为0.1m,下层的底面积为0.02m2,高为0.2m,物体未浸入时液体的深度为0.15m。

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

(g取10N/kg)求:

(1)物体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4)若物体继续浸入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到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压强的1.2倍,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阿基米德原理专题答案

1.(2019湘西州,17)一个体积为1×10-3m3的铁球全部浸没在水中,它受到水对它的浮力为N(水的密度为1×103kg/m3,g=10N/kg)。

【答案】10。

2.(2019枣庄,22)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长方体实心金属块,金属块下表面与水面刚好接触,如图甲。

从此处匀速下放金属块,直至浸没于水中并继续匀速下放(金属块未与容器底部接触),在金属块下放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示数F与金属块下表面浸入水的深度h的关系如图乙,g=10N/kg,ρ水=1.0×103kg/m3.由图象可知:

(1)金属块完全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N。

(2)金属块的密度是  kg/m3。

(3)你还能求出有关金属块的哪些物理量:

  (写出三个物理量即可,不需要计算结果)

【答案】

(1)4;

(2)2.25×103;(3)金属块的重力G、金属块的质量m、金属块的体积V、金属块的高度h、金属块的底面积S等皆可

3.(2019潍坊,13)2019年4月,中国自主研发的600m无人遥控潜水器“海龙Ⅲ”成功完成下潜任务。

在某次下潜中,若从“海龙Ⅲ”刚好浸没开始计时,到返回水面结束计时,下潜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忽略海水密度变化和“海龙Ⅲ”的形变,下列对“海龙Ⅲ”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开始到结束计时,共用时10min

B.在1~3min,受到海水的浮力逐渐变大

C.在4~6min,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在6~8min,受到海水的压强逐渐减小

【答案】AD

4.(2019上海,23)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用量筒测物体的,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应将指针调到刻度处。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原理是。

【答案】体积;0;P=UI

5.(2019泰安,10)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测力计的示数是7.5N。

把零件浸入密度为0.8×103kg/m3的液体中,当零件

的体积露出液面时,测力计的示数是6N,则金属块的体积是(g取10N/kg)

A.2×10-4m3B.2.5×10-4m3C.6×10-4m3D.7.5×10-4m3

【答案】B

6.(2019青岛,13)如图甲所示,盛有水的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S,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长方体金属块,从水面开始缓慢浸入水中,在金属块未触底且水未溢出的过程中,测力计示数F随金属块浸入水中深度h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金属块逐渐浸入水的过程,受到的浮力一直在减小

B.金属块的高度为h1

C.金属块的密度为

D.金属块浸没后与入水前相比,水平桌面受到的压强增加

【答案】BCD

7.(2019福建,28)如图,“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G(图甲);

②将物体浸没在水面恰好与溢口相平的溢水杯中,用空的小桶接从溢水杯里被物体排开的水,读出这时测力计的示数F(图乙);

③测出接水后小桶与水所受的总重力G1(图丙);

④将小桶中的水倒出,测岀小桶所受的重力G2(图丁);

⑤分别计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是否相同。

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F浮=  ,被排开的水所受的重力G排=  。

(用上述测得量的符号表示)

(2)指出本实验产生误差的原因(写出两点):

(a)  ;

(b)  。

(3)物体没有完全浸没在水中,  (选填“能”或“不能”)用实验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答案】

(1)G﹣F;G1﹣G2;

(2)(a)测力计的精度不够,测量时测力计未保持静止等;(b)小桶中的水未倒净,排开的水未全部流入小桶等;

(3)能。

8.(2019东营,22)如图所示,物理兴趣小组用金属块研究浮力的实验。

(1)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N。

(2)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3)比较  (填字母代号)三图可得出结论:

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与其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

(4)金属块的密度为  kg/m3。

(5)在实验中,排除测量误差因素的影响,兴趣小组发现金属块排开水的重力明显小于所受的浮力,请指出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

(6)纠正了错误,继续实验,兴趣小组得出结论:

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有同学对此结论提出质疑,他认为仅采用浸没的金属块做实验不具备普遍性,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未必遵循以上结论。

针对这个质疑,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量筒、烧杯、小木块、小桶、轻质塑料袋(质量可忽略)、适量的水。

请你根据需要选择器材并设计实验,研究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是否遵循兴趣小组所得出的结论。

实验器材:

  ;

实验步骤:

  ;

分析与论证:

  。

【答案】

(1)1;

(2)ABC(ABD);

(3)ACD;

(4)2.7×103;

(5)溢水杯没有装满水;

(6)实验器材:

小木块、弹簧测力计、蜡块、细线、小桶、水;

实验步骤:

①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重力G桶;

②将木块垫在烧杯下一侧作为溢水杯用,将烧杯内装满水,

③将蜡用细线拴好,用测力计测量出蜡块的重力G,

④将蜡块取下轻轻放入烧杯内的水中,用小桶接排开的水,

用测力计测量出空小桶的和水的总重力G桶总;

分析与论证:

根据漂浮的特点,蜡块的重力G即其受到的浮力,

G桶总﹣G桶即为排开水的重力,

比较G与G桶总﹣G桶的大小,若相等,则得出使用漂浮的蜡块做实验遵循以上结论;否则不遵循以上结论。

9.(2019怀化,34)某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盛有足量的水,现将体积为1.25×10-4m3,质量为0.4kg的实心正方体放入水中.正方体不断下沉.直到沉底,如图所示。

知ρ水=1.0x103kg/m3,g=10N/kg)求:

(1)正方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

(2)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3)容器底部对正方体的支持力的大小和正方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解:

(1)正方体受到的重力:

G=mg=0.4kg×10N/kg=4N;

(2)正方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x103kg/m3×10N/kg×1.25×10-4m3=1.25N;

(3)容器底部对正方体的支持力:

F支=G-F浮=4N-1.25N=2.75N;

正方体对容器底部压力:

F=F支=2.75N;

正方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F/S=2.75N/2.5×10-3m2=1.1×103Pa

10.(2019济宁,)小明用同一物体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中,保持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

请根据图中信息,求:

(g取10N/kg)

(1)物体的质量;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某液体的密度

11.(2019上海,19)体积为2×10-3米3的金属块浸没在水中。

求金属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浮.

12.(2019北京,35)将物块竖直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空气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2.6N.将物块的一部分浸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1.8N,如图所示,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kg/m3,g取10N/kg。

求:

(1)物块受到的浮力;

(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解:

(1)由称重法可得物块受到的浮力:

F浮=F1﹣F2=2.6N﹣1.8N=0.8N;

(2)由F浮=ρ水gV排可得,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

V排=

=8×10﹣5m3。

答:

(1)物块受到的浮力为0.8N;

(2)物块浸在水中的体积为8×10﹣5m3。

13.(2019绥化,33)如图,均匀圆柱体A的底面积为6×10﹣3m2,圆柱形薄壁容器B的质量为0.3kg、底面积为3×10﹣3m2、内壁高为0.7m。

把A、B置于水平地面上。

已知A的密度为1.5×103kg/m3,B中盛有1.5kg的水。

(1)若A的体积为4×10﹣3m3,求A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2)求容器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现将另一物体甲分别放在A的上面和浸没在B容器的水中(水未溢出),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与B中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相等。

求:

①物体甲的密度

②物体甲在B容器中受到的最大浮力。

解:

(1)由ρ=

可得,A的质量:

mA=ρAVA=1.5×103kg/m3×4×10﹣3m3=6kg,

A对地面的压力:

FA=GA=mAg=6kg×10N/kg=60N;

(2)容器B对地面的压力:

FB=G总=(m水+mB)g=(1.5kg+0.3kg)×10N/kg=18N,

容器B对地面的压强:

pB=

=6000Pa;

(3)①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甲放在A的上面时,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

△pA=

甲浸没在B容器的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V甲=

水上升的高度:

△h=

B中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

△pB=ρ水g△h=ρ水g

因A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与B中水对容器底压强的变化量相等,

所以,△pA=△pB,即

=ρ水g

则ρ甲=

ρ水=

×1.0×103kg/m3=2×103kg/m3;

②水未溢出时,甲的最大体积等于B的容积减去水的体积,此时甲排开水的体积最大,受到的浮力最大,

则V排=SBhB﹣V水=SBhB﹣

=3×10﹣3m2×0.7m﹣

=6×10﹣4m3,

甲受到的最大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10﹣4m3=6N。

答:

(1)A对地面的压力为60N;

(2)容器B对地面的压强为6000Pa;

(3)①物体甲的密度为2×103kg/m3;②甲受到的最大浮力为6N。

14.(2019黄石,21)圆柱形容器内有未知液体,一个边长为10cm的实心正方体金属块,用绳子系住,静止在容器底部,此时容器底部液体压强为6400Pa,液面距底部高度h为40cm,如图所示,用力竖直向上以2cm/s的速度匀速提起金属块。

(g取10N/kg不计液体阻力)

(1)未知液体的密度?

(2)金属块未露出液面前,金属块所受浮力。

(3)若金属块重66N,在匀速提升5s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

解:

(1)由p=ρgh可得,未知液体的密度ρ=

=1.6×103kg/m3;

(2)正方体金属块边长V=10cm×10cm×10cm=1000cm3=1×10﹣3m3,

金属块未露出液面前,V排=V=1×10﹣3m3,

金属块所受浮力F浮=ρgV排=1.6×103kg/m3×10N/kg×1×10﹣3m3=16N;

(3)匀速提升5s上升的高度h′=vt=2cm/s×5s=10cm=0.1m,

因10cm<40cm,所以可知金属块仍然浸没在液体中,

绳子的拉力:

F=G﹣F浮=66N﹣16N=50N,

拉力所做的功W=Fh′=50N×0.1m=5J。

答:

(1)未知液体的密度为1.6×103kg/m3;

(2)金属块未露出液面前,金属块所受浮力为16N。

(3)若金属块重66N,在匀速提升5s过程中拉力所做的功为5J。

15..(2019天水,22)科技小组的同学用泡沫塑料盒灯泡制作了一个航标灯模具,如图所示。

航标灯A总重4N,A底部与浮子B用细绳相连。

当水位上升时,浮子B下降;水位下降时,浮子B上升,使航标灯A静止时浸入水中的深度始终保持为5cm,航标灯A排开水的质量为500g。

浮子B重0.5N(不计绳重和摩擦,g=10N/kg)。

求:

(1)航标灯A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多大?

(2)航标灯A静止时受到的浮力是多大?

(3)浮子B的体积为多大?

16.(2019玉林,)如图甲所示,圆柱形物体的底面积为0.01m2,高为0.2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s如图乙所示,圆柱形容器上层的横截面积为0.015m3,高为0.1m,下层的底面积为0.02m2,高为0.2m,物体未浸入时液体的深度为0.15m。

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

(g取10N/kg)求:

(1)物体的质量:

(2)液体的密度;

(3)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中时,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4)若物体继续浸入液体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到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压强的1.2倍,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

(1)对物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G=F,且G=mg

=2kg

(2)V=Sh=0.01m2×0.2m=2.0×10-3m3

当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中时,

对物体受力分析,由平衡条件得:

F浮+F拉=G

F浮=G-F拉=20N-10N=10N

由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G排=mg=ρgV排;可得

(3)液面上升的高度

此时液体的深度h1=h0+△h1=0.15m+0.05m=0.2m

由于h1=0.2m与下层容器的高度刚好相等,则液体还未上升到上层容器

P2=1.2P1=1.2×2×103kg/m3x10N/kg×0.2m=2×103Pa

(4)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增大到物体有一半浸入液体时压强的1.2倍时,

P2=1.2P1=1.2x2x103Pa=2.4×103Pa

此时液体的深度h=

=0.24m

液面继续上升的高度△h2=h2-h1=0.24m-0.2m=0.04m

排开液体增加的体积△V=△h2×S2=0.04m×0.015m2=6x10-4m3

此时排并液体的总体积

V’排=V排+△V=lx10-3m3+6x10-4m3=1.6x10-3m3

F’浮=ρ液gV’排=1×103kg/m3x10N/kg×1.6x10-3m3=16N

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

F’拉=G-F’浮=20N-16N=4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