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696443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422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人教课标版文档格式.docx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5个乒乓球、1个大碗、5个小碗、12枝铅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师生交谈。

师:

过年的时候,你们去做客了吗?

(去了)如果我们班的同学去你家做客,你准备用什么招待他们呢?

(苹果、瓜子……)

2.师:

我们就去看看小明为同学们准备了什么。

出示图1。

(桌上放了10瓶水,每2瓶放在一起)

看!

准备的是什么?

这些矿泉水是怎么分的呢?

为什么要这样分?

生:

我们可以说分成了5份,每份是2瓶。

出示图2。

(桌上有9个面包,每2个放在一起,有1个面包在外面)

再看,这是什么?

这个面包应放在哪?

为什么?

出示图3。

(桌上有14个橘子,每3个放在一起,有l份只有2个)

看看,还有什么?

仔细看看,想说什么呢?

(学生说)

小明真是个热情好客的好孩子,猜一猜,小明还准备了什么招待大家?

出示图4(桌上每6块糖放在一起,有两份只有5块糖放在一起)

你们想说什么呢?

3.教学例l。

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食品,请看图(第13页例1),你们认为老师分得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们说说应该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

应该每份分得同样多)

这样的分法你们能取个好听的名字吗?

叫什么分呢?

(学生取名:

平分、公平分、平等分……)

在数学上,我们把它称为“平均分”(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二、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1.引导。

元宵节你们都吃汤圆了吗?

元宵节里吃汤圆象征的是一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下面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汤圆”(用乒乓球代替)。

(学生拿出学具)

2.数一数。

有多少个小碗?

3.说一说。

老师会让你们干什么?

(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成5份)

4.分一分。

小组同学合作把大碗里的汤圆平均分在5个小碗里。

5.小组展示不同分法。

(1)1个1个地分;

(2)2个2个地分;

(3)3个3个地分。

6.师:

你们更愿意选择哪种分法?

三、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师:

大家表现得这么好,我很想送一些奖品给大家。

这样吧!

送给每组同学一捆铅笔。

(送铅笔)

学生提出疑问:

我们怎样得奖品呢?

要求学生想出解决的办法。

(先数数有12枝铅笔,再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得几枝?

)小组合作完成。

2.练习三第2题。

另两种分法错在哪里?

3.开放练习。

你们都有奖品,老师也希望有奖品,你们每个组数出3个汤圆给我吧!

你们还剩几个?

(12个)

老师的问题是:

这12个汤圆你准备请多少人来吃才能够平均分呢?

看看有多少种答案?

分组上台展示不同答案。

4.生活中的平均分。

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会用平均分这种方法,想想:

在你们的生活中,用过这种分法吗?

四、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最喜欢的是什么?

【教学设想】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中“平均分”的教学内容与九义教材相比是加强了的内容,是在学生熟练掌握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学的,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探索。

主题图是让学生感性体会平均分,例l是让学生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让学生探讨“平均分”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体会平均分。

(1)根据本班实际,改变主题图的情境,因春节刚过,学生在新年里会到处串门做客,主人就要准备好食品招待客人,引出主题图,主题图分步展示,出现一定的坡度,让学生有充分的感性认识,一定要引导学生说出“每份同样多”。

(2)通过例l的教学引出“平均分”的概念,这里设计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给这种分法取名字,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用语言对这种体会做出一种概括,加深他们对“平均分”概念的理解。

2.引导探究,操作平均分。

例2是让学生体验原始含义的平均分,体现出人们认识平均分的过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室的卢江主任谈到过这样一个问题;

例2教学时学生很容易就直接用到了第三种方法,而没有经历原始的平均分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总数不给学生,大碗里装的乒乓球(代替汤圆,以便于操作)有多少,学生一下子也看不出来,这样容易使学生用到最原始的分配方法(1个1个地分)进行探索,经过探索后,有学生发现了总数(15),决定用以前的乘法知识直接解出答案。

因为3X5=15,所以每份应该是3个乒乓球。

这样就使学生经历了从原始平均分到最优平均分的过程。

这时教师应该肯定最好的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应用平均分。

(1)通过教师发奖品,不经意地引出实际问题。

教师发给每个小组一捆铅笔,而不是发给每一个人,这可怎么办呢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到用今天学到的“平均分”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会先数出总数12枝铅笔,再看看分给4个同学,每人得到几枝,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2)开放练习。

这里设计的是12个“汤圆”准备请多少人来吃能够平均分,有多种答案,这样的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一点比例思想,“汤圆”总数不变,吃的人数多,每人吃到的就少;

吃的人数少,每人吃到的就多。

这样的活动设计能对学生的心智活动起到一定的启迪、激励、挑战的作用。

(3)让学生说说生活当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平均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初步感知平均分现象,概括出“平均分”的概念;

再引导学生探究,操作“平均分”,体验从原始化平均分到最优化平均分的过程;

最后,再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现象。

江西省南昌市上河街小学赵志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