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028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docx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深深的怀念”课程纲要

【设计者】寺口中心小学吕小霞刘茹萍李黄华

【授课时间】12—14课时

一、课程目标

1、会认并会写本单元的18个生字,并积累词汇及革命诗歌。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本组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通过学习本组课文,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纪念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4、把握我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了解作者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5、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6、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及课时安排

1、课文内容:

本组教材编排了四篇文章。

《十六年前的回忆》表现了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备受酷刑,但面临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

《灯光》讲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郝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设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的事迹。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做的演讲,讲述了张思德同志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一夜的工作》赞扬了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的高贵品质。

《十六年前的回忆》和《为人民服务》属于精读课文,《灯光》和《一夜的工作》是略读课文。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具体生动的实例,含义深刻的话语,使人在内心深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有所感悟,读起来耐人寻味。

精读课文

18《十六年前的回忆》(2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19《灯光》(1课时)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20.《为人民服务》(2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 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2、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21《一夜的工作》(1课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陪同周总理审阅稿子部分。

2.难点: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两个自然段,难在理清作者感情的发展的脉络,感受作者那种强烈的感情。

语文园地五 (5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

教学重难点:

进行探讨和交流,让学生在口语交际过程中认识到树立理想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习作(2课时)

教学重难点:

提高写作兴趣,能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回顾拓展中: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2课时)

1、教学重难点:

回顾本组课文所记录的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鼓励学生尝试用简要的语言比较全面地介绍革命先辈的事迹,以考验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回顾本组课文写法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囚歌》这首诗,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叶挺将军“峻烈的正义感和挺进的人生观。

4、鼓励学生阅读革命题材小说,通过各种途径搜集革命历史故事。

三、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教师可根据学生学习的条件,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如利用工具书、其他图书、演讲会、辩论会、广播电视等进行语文学习。

(二)教学实施

要求会写的字:

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

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注意笔顺,安排耗子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

强调写字的质量,也要适当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的出现的新词,要注意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检测。

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2、精读巧练,拓展延伸

(1)引导学生阅读导读内容,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注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自主学习和探究。

(2)收集和汇报资料,为理解课文打基础。

本组教材的相关资料非常丰富。

教师在课前准备有关挂图、幻灯片、录像资料,同时要求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汇报,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生的阅读理解做铺垫。

(3)在读本组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时,都要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通过品读体会、对比感悟、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达到读思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课后也要安排一些拓展性习题,让学生完成。

(4)积累词句,自主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课内和课外积累相结合,自主抄写、体会、积累。

3、综合性学习

(1)教师和学生一起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纪念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我的理想”,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2)做好分组工作。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根据学生的爱好简单说说自己的理想。

(3)汇报形式。

让小组经过讨论确定自己的理想。

然后做专题汇报。

所有资料可以与友好班级共享。

也要结合口语交际、作文的需要,保留汇报的内容,以便学生习作。

4、经典诵读。

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加强学生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纪念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

四、课堂评价

1、评价指标

重点评价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及语言积累。

注重评价学生对同伴学习的关注、互助的态度。

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评价细则

评价形式多样化:

随堂检测、单元练习,内容包括听写生字词、基础知识、阅读理解、诵读比赛、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几大板块,更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以此培养自我改进的积极性和方法。

A、写字方面:

①书法竞赛。

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

②随堂练习。

随着课时的进展分别将生字放置在语境中辨析、运用。

③单元练习。

(等级评价)在练习后注意反思。

B、阅读方面:

①朗读。

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

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

可以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②默读。

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指导性评价。

背诵。

课后要求背诵的篇章或段落尽可能全部会背,以小组为单位,组员给组长背,组长给课代表背,早读时候教师抽背,以督促背。

C、综合性学习方面:

从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合,并制定活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方面对学生的合作意识、自我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

D、课外阅读。

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写法领悟等方面的领悟。

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精彩发言者上榜等方式。

F、古诗文诵读。

主要评价学生记诵积累过程中是否独立思考、是否主动表达、表达是否清晰等。

师生共同评价,特别关注后进生。

 

18十六年前的回忆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

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

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教学目标: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5、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高贵品质。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背景资料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写本课10个生字。

2、读读记记“书籍、抽屉、尖锐、僻静、恐怖、粗暴、制服、瞪眼、魔鬼、苦刑、残暴、匪徒、拘留、勉强”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顺序。

教学策略:

教学这一课,应该事先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关于李大钊同志的资料,对李大钊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下,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理清课文写作顺序,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发表见解,培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同学们,清明节快要到了,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故去的亲人,更会想起为了新中国赴汤蹈火、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们,他们永远值得我们回忆,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节课让我们来学习新课《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回忆”,课文写的是谁的回忆?

回忆了谁?

根据课前预习的情况,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

学生交流:

1、课文的作者是李星华,她是李大钊的女儿,文章是1943年写的,回忆的是十六年前(1927年)的一些事情。

2、李大钊的被难日是1927年4月28日,离现在已经16年了。

二、交流资料,简介李大钊

课前,我让同学们搜集了关于李大钊的一些资料,谁能说一说李大钊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同学交流)

刚才通过交流,老师觉得同学们了解得真不少。

老师再给同学们做一归纳,多媒体出示李大钊头像和有关资料:

图上的这个人就是李大钊,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者和早期优秀领导者之一。

他领导了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群众示威运动,1927年4月28日被军阀张作霖杀害。

牺牲时年仅38岁。

三、自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1、给课文标注自然段,一共32个自然段。

2、默读课文2——32自然段并思考:

作者回忆了十六年前的哪些事情?

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

小组讨论。

3、小组之间交流讨论,理清文章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讨论后归纳如下:

(1)写李大钊被捕前发生的事情。

(被捕前)

(2)写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被捕时)

(3)写我们和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

(法庭上)

(4)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悲痛的表现。

(被害后)

四、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朗读课文,把课文内容读正确流利,找出不懂的生字、生词,可以查字典、问同学、看注释、请教老师,以不同的方式把它弄清楚。

2、同桌交流自己弄懂的词语。

五、检查巩固,布置作业:

1、卡片出示词语,轮读。

2、质疑:

学生解不了的问题。

3、作业:

(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生词。

(2)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策略:

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下,抓住描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捕后言行的句子,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讨论,合作探究,领会李大钊同志临危不惧、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比描写的作用和前后照应的写法的妙用,及时让学生写出自己内心对革命英雄的话语,升华情感。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阅读革命书籍。

教学过程:

一、小组内探究课文内容

1、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驱?

他的高尚品质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

2、从课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小组内初步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仍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作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二、全班合作探究课文内容。

品读课文重点语句,感受李大钊人物形象

1、教师引导学生找中心句,并出示中心句。

(教师设计问题:

李大钊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是什么样的力量占据着他的心?

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

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2、围绕“信心”一词,展开联想:

(引导学生围绕“信心”一词,联想到战争年代革命英雄黄继光、刘胡兰、董存瑞……是因为他们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相信革命事业必定会取得胜利,才使他们在敌人面前英勇无畏,将生死置之度外。

3、学习“被捕前”。

从人物的语言中体会人物的精神:

引导学生体味李大钊说的两句话,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品味词语所包含的意思:

 

(1) “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2) 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

“不是常对你说吗?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

我哪能离开呢?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对待工作严肃认真,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坚决无私和大无畏精神。

4、学习“被捕时”。

从人物的神态中体味人物的品格:

 

(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2 面对凶恶的敌人,“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面对危险,坦然自若的品格,为了革命事业做好各种准备。

5、学法迁移,自学“在法庭上”。

可放手让学生按以上的方法,讨论、自学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

学生会很快找出直接描写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的语句,找出描写敌人和家人的神态和语言的语句,通过讨论,分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最后可让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深化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父亲为了革命事业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更爱天下所有的受苦人,他愿意为革命牺牲一切,时刻不忘用自己的言行教育亲人。

6、同桌合作,精读关于李大钊言行、神态的句子,再次深深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三、学习表达手法:

1、体会对比描写手法的反衬作用:

“被捕前”、“被捕时”两部分内容,均采用了对比描写的手法,要让学生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1)前后态度的对比。

(把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2) 面对敌人,“我”与父亲的态度对比。

(“我”是瞪着眼、恐怖……父亲是“不慌不忙”、“严峻的态度”)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体会李大钊作为革命者的镇定从容和大无畏精神。

2、领悟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是前后照应,首尾连贯。

教师应让学生学习表达方法,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1、弄清什么叫“前后照应”。

2、试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说说有什么好处: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

“昨天是几号?

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

”我低声对母亲说:

“妈,昨天是4月28。

”)

 

(2)我蹲在旁边,看到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

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

(3)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

前后照应、首尾连贯写法的好处是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四、升华情感,读写结合。

出示李大钊墓碑上的评价,

1、李大钊的墓碑上刻着中共中央这样的评价:

(出示)齐读——他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前途无限忠诚。

他为在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

李大钊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面对这位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缔造者,你想说些什么呢?

拿起手中的笔,把你的心里的话写下来吧。

2、交流写话。

五、课外阅读:

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这样的革命先烈。

我们深情地缅怀他们,我们的民族为他们骄傲!

课下同学们可以阅读《红岩》、《烈火金刚》、《铁道游击队》等革命题材的小说。

板书设计:

18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紧张严重

被捕时不慌不忙严峻态度

法庭上安定沉着

教后反思:

19灯光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对一件灯光的往事的回忆,歌颂了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说明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本文采用倒叙的手法,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写起,叙述过去的事情,结尾又回到写灯光。

首尾照应,结构紧凑,文脉相通,含义深刻。

学情分析:

《灯光》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内容,本班学生对优秀的革命传统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刻,教学时,教师可以就重点部分加以指导,帮助学生从中体会郝副营长的献身精神,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珍惜。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理解革命先烈对未来的憧憬和为此作出的牺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重难点:

体会郝副营长生前所说的话,从而感受今天生活来之不易。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当我们面对清晨第一缕灿烂的阳光,背着书包快乐的去上学时;当我们躺在母亲的怀里,享受温暖宁静的母爱时;当我们面对丰盛的餐桌,尽情的享用佳肴时;当华灯初上,我们欣赏着缤纷绚丽的美景时,我们可曾想过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

2.今天的幸福生活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筑就的。

今天,我们将跟随着作家王愿坚同志走近他们,了解他们。

(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读,感悟“多好啊”

1.通过课前预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认真读读课文,想一想:

“多好啊”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3.边读边悟,体会感情。

a默读课文,想想他们在说这句话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b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标出相关语句,写写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4.交流讨论。

(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评价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崇高美好的理想坚贞不屈、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同时关注作者善于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式。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读写结合,深化“多好啊”

1.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

2.伟大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的方式,换来了这盏照亮黑夜的灯,可是仅仅是照亮黑暗的灯吗?

(实际上是照亮我们新中国的灯)

3.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以“多好啊”为题写一写,可以是一首小诗,可以是一段随想,可以是心灵的独白……

4.集体交流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多好啊”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前后呼应、以一句话贯穿全文、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等表达方式。

五、伸课外,提升情感

1、一两本革命题材的书读一读

2、出一期缅怀革命先烈的小报。

教后反思:

 

20.为人民服务

教材分析:

《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

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四是寄托哀思,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学情分析:

小学生初步接触议论文,首先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发现,点出文体的不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为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2、理解“彻底。

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理解文中含义深的语句,如:

①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②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4、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 了解课文中论述的各个层次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论点之间的关系。

2、难点:

 理解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上课前可以和学生一起查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例如,电影《张思德》中的片段),尽量缩短学生与文本的情感距离。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 

2、理解“彻底。

鸿毛、兴旺、寄托、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3、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策略:

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为人民服务;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简介张思德:

二、  (可让学生结合课前预习先说一说对张思德的了解,教师适当作一下补充。

怀念张思德

巴山蜀水多英雄,思德本是苦寒衣。

革命事业无贵贱,伐薪烧炭一心红。

虽言安邦赖股肱,平凡岗位亦建功。

石峡峪里埋忠骨,领袖名篇传域中。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主席参加了一名普通战士的追悼会,他不仅亲笔写了挽词,而且发表了著名的演说《为人民服务》。

这位被领袖追悼的普通战士,就是张思德。

几十年间,“为人民服务”这一光辉的口号同张思德的名字一起响彻了中华大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理解字词,思考:

本文以什么命题?

(中心)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2、检查初读情况。

(可指名让学生试着说一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突破重难点

1、探究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1)从这段话中找出与中心联系最密切的一句话。

 (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2)勾画句中的重点词语,体会句子表达的意思。

 (学生大都会勾画出‘完全”和“彻底”两个词语。

“完全”就是百分之百,除了为人民服务之外,再没有任何别的目的。

“彻底”就是做到底的意思,不达到目的决不休止。

只有做到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才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革命者,一个人活着才有意义。

(3)教师小结:

这段话点明了我们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根本宗旨。

(4)齐读。

2、探讨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1)读课文,勾画这段的中心句。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

(2)教师引导:

作者围绕这个中心句是怎样进行论述的?

  (先引用司马迁的话作论据,然后具体讲了什么样的人死得毫无意义,什么样的人死得有价值;最后,肯定了张思德的死比泰山还重。

(3)理解司马迁的话。

  (可在理解句子含义之前,抓住“固”、“或”和“于”几个词语来理解。

“固”本来;“或”,有的;“于”,表示比较。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的死比泰山还要重,有的人的死比鸿毛还要轻。

(4)谈一谈生活当中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例子。

     (可让学生先组内交流一下,然后选几个有代表性的事例在班内交流。

如董存瑞、雷锋、孔繁森、赖宁……)

(5)教师小结:

这段话主要讲了人死的两种不同意义及革命者对生死的看法,揭示了革命的生死观。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这个中心,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