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0906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docx

语文版中考文言文习题精选

语文卷(A)

中考古诗文默写

(1)蒹葭苍苍,。

(《诗经》)  

(2)三人行,。

(《论语》) 

(3)《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4)采菊东篱下,。

(陶渊明《饮酒》)  

(5)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  

(6)会挽雕弓如满月,,。

(苏轼《江城子》) (7)一代天骄,,。

(毛泽东《沁园春·雪》) (8)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9),,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猜伸。

  

(11)《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12)在古代诗歌史上,“酒”是诗人吟咏的灵感源泉。

请你写出古诗词中含有“酒”字的完整的两句:

,。

(课内外均可) 

(13)、,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14)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15) 5月12日 汶川大地震,毁坏房屋数百万间,数百万人无房可居。

面对受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16)“月”是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常见之物,但表达的思想情感却各有不同。

李白的“,随风直到夜郎西”,表达的是对友人的关切;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抒发的是别愁离绪;苏轼的“,把酒问青天”,表达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美好祝愿;杜牧的“,夜泊秦淮近酒家”创设的是淡雅的意境。

  

(17)“舟”常见于古代文人骚客笔下,但妙用不同。

孟浩然的“,端居耻圣明”表达的是深感无人引荐,不能出仕为官,为民谋利的惭愧苦衷;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创设的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

刘禹锡的“,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的是诗人异常达观的态度;李白的“仍怜故乡水,”,表达的是诗人对故乡无限留念,依依不舍之情。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肉食者谋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B.又何间焉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C.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

D.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小惠未徧徧:

(2)彼竭我盈盈: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翻译: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翻译: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用原文回答)(3分)

答:

(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5—7题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5.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之:

6.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

(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穷:

7.太守为什么“醉”呢?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15分)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4分)

(1)沿溯阻绝。

沿;

(2)良多趣味。

良:

(3)直视无碍。

碍:

(4)窥谷忘反。

反: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10、下面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通过“游鱼细石”写出水的清澈。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运用拟声叠词,构成一幅音韵和谐的画面。

D.“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侧面烘托了山的高耸。

8、甲乙两段都描写了奇山异水,但思想感情有差异,请结合原文的语句说说两文不同的思想感情。

(4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5题。

(9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4.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___、山之____、山之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5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

(4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20题。

(13分)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3分)

  

(1)环滁皆山也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3)野芳发而幽香发:

  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译文:

  1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醉翁亭”等景物。

(2分)

  1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

(2分)

  答:

  20.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

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六)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21---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1.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徐公来,孰视之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D.暮寝而思之

23.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4分)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译文:

25.《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

(2分)

答:

 

(七)阅读下面两段文宇,完成26—30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6.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

(4分)

A.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媵人持汤沃灌(《送东阳马生序》)

B.朝而往,暮而归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D.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E.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2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2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

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

(2分)

 

29.上面两段文字都写到了景物的变化,作者写这些变化有什么不同的用意?

(2分)

 

30.从全文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

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种“览物之情”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2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31-33题。

(12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3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6分)

(1)鱼,我所欲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源自自文第一段,这个成语是:

________________。

(2分)

33、简要概括作者在第二段中阐述的观点(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桃花源记,完成34---38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3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5.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分)

36.用原文语句作答:

(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7.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分)

38.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

 

(一)答案:

11.答案:

A12.答案:

(1)同“遍”,普遍

(2)充满,这里是士气旺盛答案:

13.(1)衣食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这种小信用不能受到神的信任,神灵是不会降福的14.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

(二)答案:

8.

(1)到、靠近

(2)的(2分。

每小题1分)9.

(1)穷尽、完结

(2)贫穷(穷困)(2分。

每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三)答案:

5.6.略7.B8.甲文“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一句通过渲染了悲凉的气氛,流露出作者内心的忧伤。

乙文从“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

”一句可以看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的否定,同时也反悔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留恋和向往之情。

(四)答案:

14.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每空1分,共5分。

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15.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五) 答案:

6.

(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3)开放(开)

  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8.琅琊(山)酿泉

  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0.《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六)答案:

9.C(2分,蔽:

受蒙蔽的意思)

10.B(2分,B项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11.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

12.

(1)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2分)

(2)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寡人过错的,得上等奖赏。

(2分)

13.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意思相同即可)

(七)答案:

6.B、E

7.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都在洞庭湖之中。

8.“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

“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9.范仲淹以岳阳楼的“气象万千”引发迁客骚人的种种“览物之情”,欧阳修通过一天之间和一年之间的景色变化引出“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的观点。

基本意思对即可。

10.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

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因而他们的种种“览物之情”均以景物的不同而异。

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基本意思对即可。

(八)答案:

5、鱼,是我所喜欢的。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34、舍生取义7、人为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

(九)答案:

8.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9.第一问:

渔人的行踪。

第二问:

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10.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11.第一问:

不足为外人道也。

第二问:

(1)源中生活安宁,

(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