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059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选词填空历年高考真题及答案Word下载.docx

③几项调控房价措施相继出台,说明政府----------房价增长过快的态度相当坚定。

A.胜地缩小控制B.圣地减少控制

C.圣地缩小抑制D.胜地减少抑制

【答案】C。

【解析】①胜地,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

圣地,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

井冈山、遵义、延安和西柏坡,都是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当然选用“圣地”。

第②句中“减少”是减去一部分,“缩小”是使由大变小;

同时还可以从词语搭配角度考虑,一般说“缩小差距”,而“减少差距”动宾不搭配。

第③句,抑制房价,是指让房价降低;

控制房价,是指让房价保持稳定。

原句意思是说政府想要使房价降低,避免“房价增长过快”,所以应用“抑制”。

4、(2005年高考全国卷Ⅲ)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海外华侨华人纷纷发表声明或谈话,坚决拥护---------《反分裂国家法》。

②在灿烂的灯光中,由24名聋哑演员表演的“千手观音”精妙绝伦,--------人心。

③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了4年。

A.制定振奋推迟B.制定震撼推迟

C.制订振奋延迟D.制订震撼延迟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答案】B。

【解析】①“制定”和“制订”:

两个词语的搭配对象不尽相同。

制定,一般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

制订,有“创制拟定”的意思,一般指定出具体的方案。

而原句中的《反国家分裂法》显然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范,应用“制定”。

②振奋,使精神振作奋发;

震撼,震动,摇撼。

“聋哑演员”的表演主要带给观众的是心灵的“震动”,所以用“震撼”较好。

③“推迟”和“延迟”:

两个词都有时间推延、延续的意思,但“延迟”更强调某事件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进行。

“13亿人口日”因为“控制人口和实行计划生育”而“推后”了4年到来,而不是“延续”了4年到来。

所以应用“推迟”。

5、(2005年高考天津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________”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②小王设计的方案终于获得通过,他难以______自己喜悦的心情,忽然站起来大呼:

“成功啦!

③然而,我______从来没有问过父亲的生日在哪一天,________没有为他庆祝过一次生日。

A.老夫聊发少年狂抑制竟/更B.暮霭沉沉楚天阔抑制却/也

C.老夫聊发少年狂克制却/也D.暮霭沉沉楚天阔克制竟/更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答案】A。

【解析】①在解答时,不仅要有语境意识,而且还必须理解所给两句诗的含义,体现了很好的命题思路。

原句前文

“放达”一词是很好的暗示,显然所选诗句应能体现“言行不受世俗礼法约束”的意思,只有“老夫聊发少年狂”合适,而“暮霭沉沉楚天阔”主要体现的是一种深沉哀婉的情调。

②句与“喜悦的心情”搭配用“抑制”,“克制”搭配的往往是“愤怒之情”。

③这两组词语都可以使用,但所表达的语意轻重不同。

“却”只表示语气轻微的转折,“也”表并列;

而“竟”表示出乎意料,选用“竟”符合句意“无法弥补的遗憾”,“更”用于递进。

6、(2005年高考山东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经营_____、企业品牌、企业形象、企业信誉等无形资产,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

②诸如“艾滋病”“非典”这样重大疾病的蔓延,将会引起社会_____,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严密监控。

③近年来我国煤炭企业重大事故不断,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巨大损失,有关责任人必须对此进行_____,深刻认识问题的严重性。

A.理念震荡反省B.观念振荡反思

C.观念振荡反省D.理念震荡反思

【解析】“观念”指思想意识,“理念”多指好的、新的观念。

“振荡”是物理学名词,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

“震荡”指震动,动荡。

“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反省”指回想自己的思想行动,检查其中的错误。

二、2001-2004年题型及解题示例

一、2001年全国高考题侧重于对近义词的适用范围的辨析上。

(2001年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位发言__指出,美方对这次撞击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做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__,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报警系统已经成功的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__日本年轻一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C.庄重演示导致

B.郑重演示引导D.郑重演练导致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解析:

“庄重”,一般用于形容人言语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郑重”用于形容人做事态度严肃认真。

结合语境①句应选“郑重”。

“演示”是用一定的实物或实验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标程显示出来时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

“演练”,训练演习、操练。

依据②句意思当选用“演练”。

“引导”,带领之意;

“导致”,引起(某种不好的结果)。

句③自然应选用“导致”。

答案为D项。

二、2002年全国高考题专门考查近义副词(虚词)的用法。

(2002年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中美关系__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__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__接到一些莫名奇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多少往往C.一再稍微常常

B.再三多少常常D.再三稍微往往

“一再”和“再三”都是副词,都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只是“一再”多用于强调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

句①

是中美关系动荡,只能用“一再”。

“多少”和“稍微”都可以表示数量不多的意思,但在程度上“稍微”更低一些,句②表达的意思是“两人不相上下”,应选“稍微”。

“往往”和“常常”都表示事情不止一次发生,“往往”强调习惯性和经验性,而“常常”更强调时间相隔不久。

句③语意只能选“常常”。

答案为C项。

三、2003年全国高考题分别从使用场合、搭配习惯和整体句意上辨析。

(2003年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作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作出了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规划不是/而是D.亲临计划不是/而是

解析:

“莅临”与“亲临”都有到的意思,前者一般表“敬”,后者则强调“亲自到达”,结合①句语境应选“亲临”。

“计划”和“规划”都有预先拟定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

“规划”一般具有全面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

依据句②意应选“规划”。

“不是/而是”表并列,“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③句的文意显然应选“不仅是/而且是”。

四、2004年全国高考题和2003年差不多,分别从整体句意、适用范围和搭配习惯上辨析。

(2004年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稳重,但这__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做出判断。

②世界上生产维生素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__这一技术。

③如果看了时下一些渲染情爱或暴力的小说、电影以后,就盲目的去摹仿文学作品中某些人物的偏激行为,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没有足够的__能力。

A.毕竟沿用鉴赏C.究竟沿用鉴别

B.毕竟采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

“毕竟”与“究竟”都是副词,意义上有区别,但也有相近点,都有“终归、到底”意思,只是“毕竟”强调不管别人怎么说,终究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重;

“究竟”强调不管条件怎样,结果还是这样,语气相对较轻。

依据①句文意应选“毕竟”。

“沿用”与“采用”都有使用某种方法、法则的意思,只是“沿用”强调继续使用过去的方法、法则等。

“采用”则强调合适而用。

依据句②文意应选“采用”。

“鉴赏”与“鉴别”都有评判某物好坏之意,只是“鉴别”强调对某物作出评判(好坏真假),而“鉴赏”则有欣赏之意,结合词语搭配上考虑,“鉴别”与“能力”搭配合适,因此③句应选“鉴别”。

故答案为B项。

一、近义词辨析的一般方法(见《第二教材》)

(一)从色彩方面辨析

色彩是指词义附带的某种倾向、情调。

有的表现为感情上的,叫感情色彩;

有的表现为使用场合的不同,叫语体色彩。

1、感情色彩。

褒义词:

带有赞许、肯定、或喜悦等感情色彩的词。

贬义词:

表示贬斥的、否定的、含有坏的意义的词。

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也可带上褒义。

中性词:

不带褒贬感情色彩的词。

它介于两者之间。

如:

成果——后果节俭——吝啬维护——庇护聪明

——狡猾横线左边的词是积极的,含褒义;

右边的词是消极的,含贬义。

当然,也有的词属于中性,无褒贬之分。

果断——决断——武断。

2、语体色彩。

书面词:

庄重典雅。

口语词:

平易通俗。

陵墓——坟富态——胖马铃薯——土豆苍穹——天空默诵——嘟囔头部——脑袋

(二)从词义方面辨析

1、词义的轻重不同。

一组词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程度浅、性质轻。

处罚——批评请求——恳求批评——批判研究——探讨蔑视——轻视

制止——阻止绝望——失望

2、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的不同。

年华——年岁年代——年月风俗——风尚

书籍——书河流——河局面——场面时代——时期边疆——边境这些词中都有相同的语素,横线左边的词义范围比右边所指的要大。

3、词义侧重点不同。

“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是区分“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素:

“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

“解”是“去掉、消除”的意思;

“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再如“协同、偕同”两个词,重点是区分“协”“偕”两个语素:

“协”是“协力”的意思;

“偕”是“一起”的意思。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在语言实践中,词和词组的搭配有一定的限度,不能任意组合。

发扬——优点、作风、传统、精神、民主

发挥——作用、威力、积极性、创造性

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

侵犯——主权、利益、领海、人权侵占——土地、财产、领土、公款

履行——诺言、合同、手续、条约执行——命令、任务、路线、政策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阻碍(动词)封建剥削阻碍生产发展。

阻碍(名词)排除一切阻碍。

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

深刻(形容词)他分析得很深刻。

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深入(动词)党的政策深入人心。

深入(形容词)必须深入批判反动理论。

本部分设定了隐藏,您已回复过了,以下是隐藏的内容二、近义词辨析的特殊方法(抓语素)

1、语素意义不同而使词义各有不同的侧重点。

这种情况最多。

【培植—培育】植,栽种;

育,生育。

“培植”有栽种并细心管理之意;

“培育”指培养幼小的生物使它发育成长。

二词各侧重不同的生长阶段。

【侵袭—侵蚀】袭,袭击;

蚀,损耗。

“侵袭”指侵入并袭击的行为,而“侵蚀”指侵害并使之受损。

分别侧重过程和结果。

【紧缺—紧俏】缺,缺乏;

俏,指货物的销路好。

“紧缺”指货物、资金或人员因短缺而紧张,“紧俏”指商品因销路好而供不应求。

二词各侧重不同的角度和原因。

【从而—进而】从,跟着;

进,进一步。

“从而”表示上文是原因,下文是自然产生的结果、目的等,表承接;

“进而”表示递进关系。

二词各侧重不同的关系。

表示侧重点不同的同义词再比如:

化装——化妆遏制——遏止侦察——侦查漠视——轻视体味——体验

精当——精辟吟诵——吟颂慎重——郑重信赖——依赖终止——中止

消失——消逝法制——法治学历——学力年轻——年青品位——品味

国是——国事严密——周密截止——截至干涉——干预法治——法制

2、语素意义不同而使词义轻重和范围大小不同。

【收集—搜集】收,收拢;

搜,搜寻。

“收集”只指聚集在一起,而“搜集”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

后者词义明显重于前者。

【衰退—衰败】“退”是减弱,“败”是破败。

后者显然语义较重。

【违反—违犯】“反”指方向相背,“犯”是抵触。

“违犯”比“违反”词义重。

【边界—边境】“界”是界限,“境”是区域。

边界,两国间的界限;

边境,靠近边界的地方。

两者所指范围大小不同。

此类同义词再比如:

侵吞——鲸吞促使——迫使契合——吻合开阔——开朗时代——时期

闪烁——闪耀积淀——积聚典型——典范出现——涌现包括——囊括

3、语素意义不同而使词语适用对象和场合的不同。

【苍茫—苍莽】“茫”指无边际,“莽”指密长的草。

“苍茫”指大地、暮色等广阔无边的事物,而“苍莽”则与草木、密林等幽深的事物相搭配。

【反思—反省】“思”是思考,可好可不好,而“省”指检点自己的行为,只指不好的一面。

所以“反省”只指能反省自己的错误和不足。

【乞求—祈求】乞,向人讨要;

祈,祈祷,与宗教仪式有关。

所以前者是对人,后者往往对上天和神灵。

【启用—起用】启是开启,起是起用。

因而“启用”多指设备设施开始使用,而“起用”指退职、免职人员的任用。

此类同义词再如:

敦促——督促祛除——驱除终生——终身侵略——侵犯开阔——开朗

贯穿——贯串庇护——庇佑辨别——辨认杂乱——凌乱整治——整改

4、语素意义不同而使同义词所指概念的性质、特点和方式有所不同。

【蜕化—退化】退,减退;

蜕,蛇、蝉等脱皮,是脱胎换骨的变化。

“退化”指事物在进化中逐渐变化的过程,“蜕化”比喻腐化堕落等本质的变化。

【乱用—滥用】乱,随意;

滥,过度。

乱用,无条理、无秩序地用;

滥用,无限制地用,不该用、不必用也用。

【熔化—溶化】前者指物体受热后变成液体,后者指物质在液体中化开。

【侧目—刮目】侧目,斜着眼看;

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

透露——披露掩盖——掩饰核定——商定误解——曲解争议——异议

摆脱——解脱阻击——狙击标识——标示鉴赏——欣赏贯注——灌注

5、语素意义不同而使同义词所指动作的方向不同。

【传递—传播】“递”是单向传承,“播”是大面积多向传扬。

【授权—受权】“授”是授予,“受”是接受。

方向相反。

【抱怨—报怨】“抱”和“报”分指对己和对人,故“抱怨”指自己不满情绪,“报怨”则指向别人报仇。

反应——反映派生——衍生质疑——置疑聆听——倾听抚养——赡养

垂询——征询夸耀——夸奖引荐——引见致病——治病惠赠——敬赠

6、语素意义的不同而使词具有不同的色彩。

如“大肆——大事”、“唆使——指使”,“肆”“唆”均是贬义语素,使二词具有不同的感情色彩;

“遇难——罹难”由于“遇”“罹”二语素分别具有白话和文言色彩而使二词具有不同的语体色彩。

此外,还有的同义词因语素不同而具有了不同的词性,如“正规”和“正轨”、“盈利”和“营利”、“统率”和“统帅”等。

三、结合语境,仔细辨别(抓语境)

不管是使用一般方法,还是使用特殊方法,要想真正掌握其不同用法,正确解答同义词辨析题,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综合考虑,仔细辨别,正确选择。

强化语境意识。

比如:

“深”在“夜深人静”中是“时间晚”的意思,在“深深的海洋”中是“离地平面距离大”的意思,“深红色的外衣”中是“颜色浓重”的意思,在“情意深长”中是“厚重”的意思,在“内容深奥”中是“不易懂,难度大”的意思。

可见语境对词义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一)利用语境,找寻照应点

在具体的语境中,语意有整体性和连贯性。

前后照应是保持语意贯通的基本手法。

找到照应点,选用词语或判断词语使用正误就会变得容易。

例:

(2005天津卷第3题)①在赏读古代诗词时,我们耳边常会响起诗人们放达的歌声,“--------”就是这种情怀的体现。

(老夫聊发少年狂//暮霭沉沉楚天阔)

分析语境可以看出,照应句中“放达”的情怀,应选“老夫聊发少年狂”。

“暮霭沉沉楚天阔”表达的是一种分别的伤感,是婉约派的代表诗句。

(2005湖北卷第3题)②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前仆后继//前赴后继)

粗看两个成语似乎都能用,但照应上文“无数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只能用“前仆后继”。

(二)利用语境,找寻限制点

如果孤立地看相邻的上下句,常常会认为选用这个词也行,选用那个词也可以。

但从整段话着眼,便会觉得选那个词语不行了。

这是因为语境对语言表达起限制作用,当然也为我们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提供了依据和线索。

(2004重庆卷第3题)③这些任务很艰巨,但我们必须抓紧干,早一点完成任务。

(尽量//尽快)

“尽量”表示力求在一定范围内达到最大限度;

“尽快”尽量加快,不能修饰“早”,受语境限制,此处只能用“尽量”。

(2005辽宁卷第3题)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

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第一句表达的意思是承认咬文嚼字不是一个好习惯,所以它含义一般也不好,选择“所以”。

“必须”强调了必要性,“必需”强调的是一种需要,原句中有了一个“有”字,受此限制,只能选“必须”。

故选A。

如果不是这样具体分析语境,发现句子中隐含的限制点,本题就容易答错。

(三)利用语境,找寻色彩生成点

词语从色彩上分为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俗语)。

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找寻色彩生成点,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2004福建卷第3题)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付//应对)

根据该句语境,两词似可通用,但根据普遍的语感,“应付”这个词语贬义色彩明显,带有一些消极、被动的情感倾向。

相较而言,用

“应对”更贴切。

(2005江西卷第3题)③有时她偷偷塞一点口香糖、瓜子什么的给小王,小王不想要,又不便当众-------。

(推却//推诿)

推却:

拒绝,推辞。

“推诿”是“把责任退给别人”的意思,含有贬义。

而语境并无贬义,因此选“推却”。

(2005江苏卷第3题)B.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

巧舌如簧: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贬义。

这与语境“精彩激烈的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阵阵掌声”相左。

(四)利用语境,找寻搭配点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主谓、动宾不搭配等。

(1999年全国卷第2题)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本题B项主要考查使用虚词(关联词)的能力。

“尽管”是连词,它有表示让步的意思,要注意关联一般会成对使用的特点,后面可以用表示转折的“但”一类的词与它相配。

B项正符合了这一要求。

(2005年湖北卷)建设文明寝室,首先要文明寝室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学生寝室进行考评。

(确定//决定)

句中“确定”意为明确而肯定,“决定”意为对如何行动作出主张。

根据后文动词宾语“量化指标”,只能用“确定”与之搭配。

(2005全国卷Ⅱ第3题)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琳琅满目:

满眼都是珍贵的东西,形容美好的东西很多,通常是指书籍和工艺品。

与“建设”不搭配。

利用语境解答词语题,应从整个语境着眼,既要凭日积月累形成的正确语感作出直觉判断,又要运用语知对语境进行细致分析,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解题水平。

正确使用词语试题强化训练1

1、(05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