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602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中学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Word下载.docx

至南宋的严羽,他在《沧浪诗话》中把“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种含蓄之美推至极致,还提出了“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等说法。

降至明清,以含蓄评诗文更成为惯则。

清代“神韵”领袖人物王士禎直承了严羽“得意忘言”的含蓄说。

他盛贊盛唐诗“蕴藉含蓄,意在言外”,认为“唐人五言绝句,往往入禅,有意忘言之妙”。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认为诗要“神寄影中”,所以须“脱形写影”,说谢灵运诗就是“多取象外,不失环中”。

明人胡翰认为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就是以有限的语言表达无限的“言外之意”,惟有“象外““言外”才会“四表无穷”。

以上论述,说明不同的时代都在强调含蓄所具有的笔墨寥寥、意溢千里的美学价值。

崇尚深情绵邈、含蓄蕴藉,富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的神韵天然之佳作,便形成丁一股文学潮流,至今天不衰。

(摘编自《中国古典诗词的显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含蓄表现在诗歌内容上是指诗人把不愿明言、不能明言或不敢明言的旨意说得隐约模糊,让人捉摸不透,如李商隐的《无题》。

B.手法上的含蓄,是指诗人采用借代、暗示、隐喻、象征等手法,造成弦外之音,使读者从有限的描述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C.先秦六朝典籍中,虽没有提及“含蓄”一词,但朦胧隐约手法的运用却受到推崇赞许,这也为含蓄理论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D.早在先秦诗歌中,含蓄手法就有运用,但“含蓄”一词真正作为一种美学形态和诗学概念,应该源于中唐时期的诗歌理论专著《诗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引刘禹锡的“常恨语言浅,不如人意深”来证明,在唐代营造“象外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风格已成为诗人的一种创作追求。

B.司空图倡导在有限的“象”、“景”之外营造更大的空间,来传达“不尽之意”,这与梅尧臣的“含不尽之意,现于言外”的主张是相同的。

C.两宋时期,含蓄已经作为一个主要的批评标准被广泛运用到文学批评中了,这种评价诗文的标准一直延续到了明清时期。

D.严羽提出了“得鱼忘筌”“羚羊挂角”等说法,可见他更强调诗歌深妙的义理,对于诗歌的语言表达则不必过于深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思路,以时间为序,具体论述了“含蓄”作为一种美学追求在不同时代的发展,这也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B.先秦诗歌中就有含蓄手法的运用,例如《诗经•蒹葭》中就有“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朦胧之美,但这种手法的运用仍然是无意识、不自觉地。

C.含蓄美不仅是诗歌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同样适用于散文、绘画等艺术形式,可以说含蓄美是诸多艺术创作的普遍追求。

D.王士祯认为盛唐诗“意蕴含蓄,意在言外”,王夫之说谢灵运诗“多取象外,不失环中”,说明在含蓄理论出现之前,诗人们对含蓄手法的运用已较成熟。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

少从其从祖烨、知仁游,从祖受学朱熹,至范益著。

嘉定元年

举进士,调金坛尉,再调婺州司法。

绍定三年,主管户部架阁文字。

六年,迁大理司直。

改秘书郎,寻拜监察御史。

奏:

“曩者权臣所用台谏,必其私人,约言已坚,而后出命。

其所弹击,悉承风旨,是以纪纲荡然,风俗大坏。

陛下亲政,首用洪咨夔、王遂,痛矫宿

弊,斥去奸邪。

”理宗深然之。

嘉熙二年,差知宁国府。

明年至郡,适大旱,范即以便宜发常平粟,又劝寓公富人有积粟者发之,民赖以安。

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两淮饥民渡江者多剽掠,其首张世显尤勇悍,拥众三千余人至城外。

范遣人犒之,俾勿扰以俟处分,世显乃阴有窥城之意。

范以计擒斩之,给其众使归。

淳祐二年,擢同签书枢密院事。

范既入都堂,凡行事有得失,除授有是非,悉抗言无隐情。

丞相史嵩之外示宽容,内实忌之。

四年,迁同知枢密院事。

以李鸣复参知政事,范

不屑与鸣复共政,去之。

帝遣中使召回,且敕诸城门不得出范。

太学诸生亦上书留范而斥鸣复,并斥嵩之。

嵩之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论范及鸣复,范遂行。

会嵩之遭丧谋起复不果,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

帝亲书“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赐之。

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至是以书来贺。

范复之曰:

“古人谓将相

调和则士豫附,自此但相与同心徇国。

若以术相笼架,非范所屑为也。

”珙大感服。

未几,大元军大入五河,绝中流,置营栅,且以重兵缀合肥,令不得相援,为必取寿春之计。

范命惟扬、鄂渚二帅各调兵东西来应,卒以捷闻。

范计功行赏,莫不曲当,军士皆悦。

未几,卒,赠少傅,谥清献。

(选自《宋史》,有删改)

4.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B.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C.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D.始至仓库\多空\未几米余十万斛\钱亦数万\悉以代输下户粮

5.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六部是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各部的总称。

其中户部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

B.原文“绍定三年”中的“绍定”是年号。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一个皇帝一生只能用一个年号。

C.“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

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

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

D.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天子死称“崩”,诸侯死“薨”,大夫死“卒”,士死“不禄”,一般人死了就直接说“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范从小随堂祖父游历,进入仕途后,在担任监察御史时,他尽忠进谏,提议整顿纲纪,皇帝很认同。

B.杜范担任同签书枢密院事时,只要遇到处理事务有失误,或授任官吏有错误,他都直言不讳,因而得罪了许多人。

C.杜范担任宁国府知府期间,遇到大旱,杜范就根据实际情况,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还劝退休官员和富人散发粮食,老百姓得以安定。

D.两淮地区灾民的首领张世显拥众扰城,杜范先是派人犒劳他们,想让他们不要骚扰,但张世显还是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后来杜范用计抓住并杀了他。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时孟珙权重兵久居上流,朝廷素疑其难制。

(5分)

(2)于是拜范右丞相,范以逊游似,不许,遂力疾入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2分)

本卷共8小题,共122分。

请各位考生在对应试题上按要求作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每空一分,共20分)

8、补写句子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三句,写与自己心爱的人饯别的时间、地点、景物。

作者渲染一个凄凉的氛围,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2)温庭筠《更漏子》中写到“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李清照在《声声慢》中化用了这几句,“,,”。

语言更精炼,情感更深切,内蕴也更深厚了。

(3)《醉花阴》中“,,”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

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

“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

(4)在《望海潮》中,写山清水秀,繁花茂盛,桂花飘香,荷花满湖的三句:

,。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刘裕曾在京口起兵北伐,并收复洛阳、长安等地,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共11分)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句“尊前”,表示对友人的尊重,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但出语很轻,告诉朋友别后归来的期限。

B.第二句着一“欲”字,照应首句“拟”字,心态毕现,欲语未语,而对方已是春容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

C.“离歌且莫翻新闰,一曲能教肠寸结”与前人所写的“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的诗句,既异曲同工又推陈出新。

D.末二句虚写,设想把满城的牡丹看尽,才会少一些离别的伤感而容易与归去的春风一起,向朋友道别。

E.全词写离愁,以实开笔,以虚作结,敞到首尾关合,以乐观之虚设冲淡苦别之现实,这正是别于婉约的豪放风格。

10.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6分)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19分)

曹禺执教剧校

曹禺来到南京几天了,这正是1936年的初秋季节,他一正忙着整理行李,接待新的朋友。

他作为国立南京戏剧学校的教授,应聘到这里来教书。

虽然,很疲惫,但心情却有另一番新的滋味。

他在事业上是一个从来不敷衍的人,他的热情不但贯注在创作上,同样,也渗透在教学里。

他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而且剧目也经过精心挑选。

他从不做抽象的说教,而是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地把同学带入戏剧情境之中,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即使剧本上的一句台词、一个停顿,他都能讲出它内在的底蕴。

他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具体入微的艺术感受融合在一起,这就把学生迷住了。

每一堂课,对他们来说都是美不胜收。

许多同学回忆说,万老师上课,可谓绝妙,他有学问,会表演,又有创作经验,因此,讲起课来就驾轻就熟,挥洒自如,加上他那口才,所以,每次上课,课堂里都挤得满满的,连外班的学生也来听他的课。

他还有一套辅导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欣赏和理解剧本的水平,除重点讲授一些剧目,还组织学生阅读世界名著。

他不是一般地布置一下,任其自流,而是按照点名册,具体规定某某读哪本名著,并让每个人都要写出读书报告,或分析主题和人物,或分析戏剧结构和冲突,过一段时间,再根据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更换新的阅读剧目。

这样一种指导阅读的方法,使学生获益匪浅,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鉴赏能力。

因为他所读中外戏剧名著较多,才能这样指导学生;

同时,也因为他具有一种诲人不倦的精神,才能这样不怕麻烦,因材施教。

指导学生排戏,他基本上是运用他的实践经验,也可以说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来的导演方法。

他首先发动学生讨论剧本,从主题、人物到台词,让学生七嘴八舌地发表意见,务求理解透彻。

具体排练时,又指导得十分细致。

每句台词,为什么这样写,它的含义是什么,该怎么念,又该怎样动作,几乎等于他把每个角色都演一遍。

学生们说:

“万老师是编剧、导演、演员三位一体的老师。

他写的剧本处处体现出他的艺术匠心,写得那么细致,连动作都写出来了,他指导学生排戏,也是这样,独具一格,犹如中国的工笔画。

”他的教学和他的日常生活风度迥然不同,他为人比较谨慎,沉默寡言,但又很马虎、不拘小节,不会料理生活,他给学生的印象是很随便的,从不摆老师的架子,但是,在排演场上,却挺较真,连一个动作都不准错。

一旦进入创作领域.他就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曹禺来南京不久,便同马彦祥、戴涯等一起组织起“中国戏剧学会”,他们“为适应新兴演剧艺术职业化的要求”,组织了这个学会,强调通过演剧来研究话剧艺术。

他们第一次便筹备了《雷雨》的演出,由曹禺扮演周朴园,马彦祥扮演鲁贵,戴涯扮演周萍,郑艳梅扮演繁漪,李虹扮演四凤。

这是曹禺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力投入这次演出之中。

当《雷雨》在南京世界大戏院公演时,一下子便打响了,可以说轰动了南京城。

特别是剧校的同学看到老师们的示范演出,真使他们大开眼界。

马彦祥后来回忆说:

我看过不下十几个周朴园,但曹禺演得最好。

这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己的人物,他是个好演员,他懂得生活,不是那种空中楼阁式的。

我觉得演周朴园没有比他演得更好的了。

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只有一年的时间,而这一年也可以说是他享受创作的愉悦和欢欣的一年。

(节选自田本相《曹禺传》)

11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曹禺在南京剧校执教一年,虽然身心疲惫,但因为到一个新的地方,从事一份新的职业,结识了许多新的朋友,心情也另有一番新滋味。

B.曹禺是一位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有学问,会表演,创作经验丰富,口才又好,因此,讲起课来挥洒自如,让同学们感到美不胜收。

C.曹禺指导学生排戏的方法,就是从张彭春老师那里学来的导演方法,完全依靠自己的实践经验,对学生进行非常具体非常细致的指导。

D.周朴园是曹禺第一次扮演的戏剧角色,可能因为他懂得自已的人物,是个好演员,懂得生活,因而演出很成功,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E.本文主要从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指导学生排戏、组织“中国戏剧学会”三方面叙述传主在南京剧校执教的事迹,首尾呼应,语言平实。

(2)曹禺在教世界戏剧名著选读时,教学有何特点?

请简要分析。

答:

(3)曹禺在南京国立戏剧学校的教学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六、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那几年的工作学习中,杨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他的教导在我听来如同【空谷足音】,给我启示,带我走出困惑。

②这部翻译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③毕业后他的同学大都顺理成章地走上了音乐创作之路,而他却【改换门庭】,另有所爱,一头扎进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中。

④我国绘画史上有一个时期把王石谷等四人【奉为圭臬】,凡是学画,都以他们为宗,有的甚至照摹照搬。

⑤第二展厅的文物如同一部浓缩的史书,【举重若轻】地展示了先民们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战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⑥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我们一致认为《封神演义》虽然比不上《西游记》,但和《聊斋志异》是可以【并行不悖】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最近一份由水文专家们撰写的调查报告表明:

全世界至少有五万人每天死于由水污染引起的各种疾病。

B.国庆长假期间,出现了路上车满为患、车祸频发,景区人满为患、人败景致等问题,因此有人呼吁,将十月定为国庆月,让各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假期。

C.读高二时,母亲病故,当生活把放弃求学与打工养家的两难选择推到面前时,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

D.张局长严肃指出:

这个小小的单位,真可谓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欺下瞒上,窝藏了大量的坏人坏事。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8个字。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联的来源是桃符。

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春回爆竹声声”。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横批,是指挂贴于一副对联上头的横幅。

③__________________,例如“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喜居宝地千年旺,福照家门万事兴”。

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60分)

  郭川,“中国职业帆船第一人”。

这位31岁时已任大型国企副总的青岛男子,在42岁时却毅然选择成为职业竞技帆船赛手,不停刷新自己和中国的帆船运动记录。

他说帆船运动让他找到了“生命中注定属于他的东西”,“回归了真实的自我。

”2016年10月郭川在单人不间断跨太平洋创纪录航行时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失联。

  有评论认为,郭川不甘于平庸,追求有生命厚度的生活方式凸显了人的主动性和求索精神;

当芸芸众生沉湎于对“已知”进行享乐性消费的时候,他却在勇敢地挑战“未知”。

也有评论认为这种个人用帆船航海所面临的巨大生命危险的行为,是否值得?

他的离开,是否对亲人构成一种不负责任和伤害?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乌丹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1.答案:

C解析:

奠定含蓄理论基础的是《文心雕龙》。

2.答案:

D解析:

对“得鱼忘签”“羚羊挂角”的理解有误。

3.答案:

B解析:

“但这种手法的运用仍然是无意识、不自觉地”原文无据。

二、文言文阅读

参考答案

4、C

5、B(一个皇帝一生可以用多个不同的年号。

如文中的“绍定三年”“嘉熙二年”“淳祐二年”都是宋理宗赵昀的年号,宋理宗用过八个年号。

6、B(“因而得罪了许多人”错,无中生有。

7、

(1)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

(“权”1分,“上流”1分,“素”1分,整句2分。

(2)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

(“拜”1分,“逊”1分,“力疾”1分,整句2分。

参考译文

杜范,字成之,黄岩人。

小时候跟随他的堂祖父杜烨、杜知仁游历,他的堂祖跟朱熹学习,到杜范时更著名。

嘉定元年,杜范被推举考中进士,调任金坛县尉,又调任婺州司法。

绍定三年,杜范主管户部架阁文字。

绍定六年,杜范升任大理司直。

杜范改任秘书郎,不久他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他上奏说:

“先前权臣所用的台谏官,一定都是自己的亲信,他们互相约定好了以后,再发出命令。

台谏官弹劾攻击人和事,都秉承权臣的意思,所以制度荡然无存,风俗彻底败坏。

陛下亲自处理政事后,首先任用洪咨夔、王遂,彻底地矫正原有的弊病,赶走奸险邪恶的人。

”理宗十分赞同他的意见。

嘉熙二年,杜范被差遣为宁国府知府,第二年他到了宁国府,正赶上了大旱,杜范就见机行事,立即决定发放常平仓的粮食赈济,又劝退休的官员以及富人有积存粮食的进行散发,老百姓因此得以安定。

杜范刚到任时,仓库很多都空了,不久,库存的米就富余十万斛,钱也有数万,杜范就把这些都用来替下等户交公粮。

渡江过来的两淮地区的灾民有不少进行抢掠,他们的首领张世显尤其勇猛强悍,率领三千多人来到城外。

杜范派人犒劳他们,让他们不要骚扰、等待安置,但张世显暗中怀有攻城的想法。

杜范用计谋抓住并杀了他,发给其他人钱粮,让他们回去。

淳祐二年,杜范被提升为同签书枢密院事。

杜范进入都堂以后,凡是遇到处理事务有得失,授任官吏引起是非,他都坦率直言没有隐瞒。

丞相史嵩之表面上对杜范很宽容,内心其实忌恨他。

淳祐四年,杜范升任同知枢密院事。

因为李鸣复任参加政事,杜范不屑于和他共同执政,就辞官离去。

皇上派中使召他回来,并且下令各城门都不能放杜范出城。

太学生们也上书挽留杜范并谴责李鸣复,同时也谴责史嵩之。

史嵩之命令谏议大夫刘晋之等人讨论杜范和李鸣复的问题,杜范才就任。

正好史嵩之遇到丧事,想起用复官,没有成功,于是任命杜范为右丞相,杜范要把这个职位让给游似,皇上没答应,杜范就勉强支撑病体去觐见皇上。

皇上亲自写下“开诚心,布公道,集众思,广忠益”赏赐给他。

当时孟珙掌握重兵长期驻扎在长江上游,朝廷一向怀疑他难以控制,这时孟珙也写信来祝贺。

杜范给他回信说:

“古人说将相和谐那么士兵就会心悦而依附,从此我们只需相互团结同心报国。

如果是用权术加以笼络,这是我杜范不屑于做的。

”孟珙非常感动和佩服。

不久,元朝的军队大举侵入五河,截断水流,设置营栅,并且派重兵包围合肥,使宋军不能进行救援,作了必定攻取寿春的打算。

杜范命令惟扬、鄂渚二地帅臣分别调兵从东西两面来策应,最后终于取胜。

杜范按功劳的大小进行奖赏,没有不恰当的,士兵们都能高兴。

不久,杜范去世,他被追赠为少傅,谥号是“清献”。

三、名句默写

8、

(1)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对长亭晚。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5)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6)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7)金戈铁马,气吞往里如虎。

四、诗歌阅读

9、AE

10.①词人认识到,人生自有一些痴情存在,这种遗憾原与风月等自然景物无关;

(2分)②这两句使用直抒胸臆和借代的手法,把对眼前离别的感受上升到对整个人生的认识,将情趣和理趣统一起来;

(2分)③承接前二句,也为下阕由深重的离愁转入乐观的虚设作好了铺垫。

(2分)(意思对即可)

五、实用类文本阅读

11、

(1)(5分)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D给1分;

答A、C不给分。

(A.“身心疲惫”“新职业”无中生有。

C.“完全”错,应是“基本上”。

D.应是“第一次扮演自己剧本中的角色”。

(2)(6分)①准备充分:

精心设计,精心挑选剧目。

②方法独特,注重实效:

采取边朗诵、边表演、边分析的方法,绘声绘色,使同学们身临其境,深人人物内心。

③把渊博的知识、舞台的实践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