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612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docx

《论语》学而篇和为政篇全文拼音和注释

第一章论语学而篇

zǐyuēxuéérshíxízhībùyìyuèhūyǒupéngzìyuǎnfāng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

láibúyìlèhūrénbùzhīérbúyùnbúyìjūnzǐhū

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

《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

时时,经常。

习:

演习,复习。

说:

同“悦”,高兴。

愠(yùn):

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

“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yǒuzǐyuēqíwéirényěxiàotìérhàofànshàngzhěxiǎnyǐ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bùhàofànshàngérhàozuòluànzhěwèizhīyǒuyějūnzǐwùběn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

běnlìérdàoshēngxiàotìyězhěqíwéirénzhīběnyú

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注释】有子:

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

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

喜欢。

犯:

冒犯,抵触,违反。

鲜(xiǎn):

少。

未之有:

“未有之”的倒装形式。

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放在动词前。

与:

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

《论语》中的“欤”都写作“与”。

【大意】有子说:

“他的为人,孝顺爹娘、敬爱兄长,却喜欢冒犯上级,这种人是很少的;不喜欢冒犯上级,却爱造反,这种人是从来没有的。

君子致力于根本的事情,基础树立了,‘道’就产生了。

孝顺爹娘,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基础吧。

zǐyuēqiǎoyánlìngsèxiǎnyǐrén

子曰:

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巧言令色:

以好话和做出来的和善面色来讨好别人。

鲜(xiǎn):

少。

【大意】孔子说:

“花言巧语,伪装得和颜悦色,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

zēngzǐyuēwúrìsānxǐngwúshēnwèirénmóuérbúzhōnghū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yǔpéngyǒujiāoérbúxìnhūchuánbùxíhū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注释】曾子:

孔子的学生。

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

他的弟子也称曾参为“子”。

三:

约数,表示多次。

省(xǐnɡ):

反省。

信:

诚实。

传(chuán):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

温习,实习。

【大意】曾子说:

“我每天多次自己反省:

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了呢?

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zǐyuēdǎoqiānshèngzhīguójìngshìérxìnjiéyòngéràirén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shǐmínyǐshí

使民以时。

【注释】道:

同“导”,治理。

千乘(shènɡ)之国:

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算不上大国了。

千乘,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车辆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

敬事:

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人:

古代人广义指所有人群,狭义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

这里是狭义的用法,与下面的“民”呼应。

【大意】孔子说:

“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严守信用,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农时的忙闲。

zǐyuēdìzǐrùzéxiàochūzétìjǐnérxìnfànàizhòng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érqīnrénxíngyǒuyúlìzéyǐxuéwén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弟子:

一种意思是年纪幼小的人,另一种意思是学生。

这里是第一种意思。

弟:

同“悌”,敬重兄长。

谨:

谨慎寡言。

汎:

同“泛”。

仁:

有仁德的人。

【大意】孔子说:

“年轻人在家要孝顺父母,离开自己家便敬重兄长,谨慎寡言,说话诚实守信,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样做了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

zǐxiàyuēxiánxiányìsèshìfùmǔnéngjiéqílìshìjūnnéng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

zhìqíshēnyǔpéngyǒujiāoyánéryǒuxìnsuīyuēwèixuéwúbìwèi

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

zhīxuéyǐ

之学矣。

【注释】子夏:

孔子的学生,姓卜(bǔ),名商。

易:

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

致:

奉献。

【大意】子夏说:

“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竭力;服事君上能奉献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

这样的人,虽说没有学习过,我一定要说他已经学习过了。

zǐyuējūnzǐbúzhòngzébùwēixuézébúgùzhǔzhōngxìn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wúyǒubùrújǐzhěguòzéwùdàngǎi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君子:

这里指的是士、大夫国君等上层人物。

固:

巩固。

无友不如己者:

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这一句的解释古人多有不同。

无,同“毋”,不要。

惮(dàn):

害怕。

【大意】孔子说:

“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的知识也不巩固。

要以忠、信两种道德为主。

不要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

如果有了过错,就别怕改正。

zēngzǐyuēshènzhōngzhuīyuǎnmíndéguīhòuyǐ

曾子曰: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终:

父母的死亡。

追远:

追念祖先。

【大意】曾子说:

“谨慎地对待父母的死亡,追念祖先,就会使百姓道德归于纯厚了。

zǐqínwènyúzǐgòngyuēfūzǐzhìyúshìbāngyěbìwénqí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

zhèngqiúzhīyúyìyǔzhīyúzǐgòngyuēfūzǐwēnliánggōng

政;求之欤,抑与之欤?

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

jiǎnràngyǐdézhīfūzǐzhīqiúzhīyěqízhūyìhūrénzhīqiú

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

zhīyú

之欤。

【注释】子禽:

姓陈,名亢,字子禽。

有观点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子贡:

孔子的学生。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抑:

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

与之:

给他。

与:

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其诸:

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或者、大概的意思。

【大意】子禽向子贡问道:

“老师到了一个诸侯国,必然会了解那国的政事,是他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他的呢?

”子贡说:

“老师是靠温和、善良、恭敬、俭朴、谦逊得到的。

老师获得的方法和别人获得的方法不同吧!

zǐyuēfùzàiguānqízhìfùmòguānqíxíngsānniánwúgǎiyú

子曰: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

fùzhīdàokěwèixiàoyǐ

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其:

指儿子。

父亲在世时,儿子听从父命不能主事,所以要观察他的志向。

没(mò):

死,去世。

三年:

周礼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

三,这里可以理解为虚指,指许多年。

道:

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大意】孔子说:

“他父亲还活着时,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动;如果他对父亲的合理之处长期坚持,可以说是做到了孝。

yǒuzǐyuēlǐzhīyònghéwéiguìxiānwángzhīdàosīwéiměi

有子曰: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xiǎodàyóuzhīyǒusuǒbùxíngzhīhéérhébùyǐlǐjiézhī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yìbùkěxíngyě

亦不可行也。

【注释】和:

恰当,适合,恰到好处。

先王:

周文王等古代贤王。

节:

节制,约束。

【大意】有子说:

“礼的应用,以遇事做得恰当为可贵。

过去贤明君王治理国家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小事大事都做得恰当。

如果有行不通的时候,只为恰当而求恰当,不用礼节规矩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yǒuzǐyuēxìnjìnyúyìyánkěfùyěgōngjìnyúlǐyuǎn

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

chǐrǔyěyīnbùshīqíqīnyìkězōngyě

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近:

符合,接近。

复:

实践,实行。

远:

用作动词,使……远离。

因:

依靠,凭借。

宗:

可靠,尊奉。

【大意】有子说:

“约定符合义,说出来的话才能去实践、兑现。

恭敬要合于礼,这样就能避免耻辱。

依靠关系深厚的人,也就可靠了。

zǐyuējūnzǐshíwúqiúbǎojūwúqiúānmǐnyúshìérshèn

子曰: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yúyánjiùyǒudàoérzhèngyānkěwèihàoxuéyěyǐ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君子:

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就:

靠近,接近。

正:

动词,匡正,端正。

【大意】孔子说:

“君子吃饭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安逸,做事勤快敏捷,说话谨慎小心,向有道德的人看齐,来匡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zǐgòngyuēpínérwúchǎnfùérwújiāohérúzǐyuēkě

子贡曰: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

yěwèiruòpínérlèfùérhàolǐzhěyězǐgòngyuēshīyún

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

诗云:

rúqiērúcuōrúzhuórúmóqísīzhīwèiyúzǐyuēcìy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欤?

子曰:

赐也,

shǐkěyǔyánshīyǐyǐgàozhūwǎngérzhīláizhě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注释】谄(chǎn):

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

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

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

这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

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

磋,加工象牙,使其更圆滑。

琢,雕刻玉石。

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

与:

同“欤”。

【大意】子贡说:

“贫穷却不去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

”孔子说:

“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然贫穷却乐于仁道、富裕却爱好礼义的人。

”子贡说:

“《诗经》说,‘要像加工骨、角、象牙、玉石一样,要雕刻并加以琢磨细刻’,讲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

“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

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可以举一反三知道未来的事了。

zǐyuēbùhuànrénzhībùjǐzhīhuànbùzhīrényě

子曰: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不己知:

“不知己”的倒装句式。

知,理解,了解。

【大意】孔子说: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第二章论语为政篇

zǐyuēwéizhèngyǐdépìrúběichénjūqísuǒérzhòngxīng

子曰: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gǒngzhī

拱之。

【注释】北辰:

北极星。

共:

即“拱”,环绕,环抱。

【大意】孔子说:

“用道德来治理国家,自己就会像北极星一样,处于一定的位置,群星环绕着它。

zǐyuēshīsānbǎiyìyányǐbìzhīyuēsīwúxié

子曰: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

【注释】《诗》三百:

《诗经》有305篇,人们常用“《诗》三百”这一整数的说法来指代《诗经》。

蔽(bì):

概括,包盖。

【大意】孔子说:

“《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

思想纯正。

zǐyuēdǎozhīyǐzhèngqízhīyǐxíngmínmiǎnérwúchǐ

子曰: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dǎozhīyǐdéqízhīyǐlǐyǒuchǐqiěgé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道:

同“导”,引导。

一说,治理。

齐:

整治,统一,约束。

免:

免罪,免于刑法,免祸。

无耻:

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

格:

纠正。

【大意】孔子说:

“用行政法令来治理,用刑法来处罚,人民虽然能避免犯罪,但并非认识到犯罪可耻;用道德教化来治理,用礼来约束,人民就会有羞耻心,并且会自觉改正错误。

zǐyuēwúshíyòuwǔérzhìyúxuésānshíérlìsìshí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érbúhuòwǔshíérzhītiānmìngliùshíérěrshùnqīshíércóng

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xīnsuǒyùbùyújǔ

心所欲,不踰矩。

【注释】十有五:

即十又五,指的是15岁。

古人在整数和各位数字之间多用“有”字表示相加。

有:

同“又”。

立:

站立。

天命:

含有上天旨意、自然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意义。

矩:

礼法,规矩。

【大意】孔子说:

“我十五岁时就开始立志于学问,三十岁时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时遇事不会迷惑,五十岁时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时就能随心所欲,任何想法都不越出规矩。

mèngyìzǐwènxiàozǐyuēwúwéi

孟懿子问孝,子曰:

无违。

fánchíyùzǐgàozhīyuēmèngsūnwènxiàoyúwǒwǒduìyuē

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

wúwéi

无违。

fánchíyuēhéwèiyězǐyuēshēngshìzhīyǐlǐsǐzàngzhī

樊迟曰:

何谓也?

子曰:

生,事之以礼;死,葬之

yǐlǐjìzhīyǐlǐ

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孟懿(yì)子:

姓仲孙,名何忌,“懿”是死后的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氏、季孙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他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向孔子学礼。

违:

古人称违背礼法为“违”。

樊(fán)迟:

姓樊,名须,字子迟。

孔子的学生。

御:

赶车,驾车。

“生,事之以礼”五句:

古代丧事、祭祀等的礼节规格是有差等的。

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不相同。

鲁国三家权门大夫有时用诸侯、天子的礼仪等级,孔子对此不满,文中的话就针对这个。

【大意】孟懿子问孔子什么是孝道。

孔子说:

“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替孔子赶马车,孔子告诉他说:

“孟孙氏问我孝道,我回答说,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说:

“这是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

“父母在时,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后,要按礼节规矩为他们办丧事,按礼节祭祀他们。

mèngwǔbówènxiàozǐyuēfùmǔwéiqíjízhīyōu

孟武伯问孝,子曰:

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孟武伯:

姓仲孙,名彘(zhì),即前面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

“武”是谥号。

其:

指父母,该句可解释为担忧他们的疾病。

一说,其,指儿女,父母担忧儿女的疾病;另一说,疾,子女品行上的毛病,父母担心子女品行不好。

这里取第一种说法。

【大意】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

孔子说:

“对于父母,尤其要担忧他们的疾病。

zǐyóuwènxiàozǐyuējīnzhīxiàozhěshìwèinéngyǎngzhìyú

子游问孝,子曰: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

quǎnmǎjiēnéngyǒuyǎngbújìnghéyǐbiéhū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子游:

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

【大意】子游问孔子怎样做是孝,孔子说:

“现在所谓的孝,总说能养活爹娘就行了。

至于狗马都还能得到人的饲养呢。

如果对父母不是诚心诚意敬重、孝顺的话,那和饲养狗马又有什么区别呢?

zǐxiàwènxiàozǐyuēsènányǒushìdìzǐfúqíláoyǒu

子夏问孝,子曰:

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

jiǔshíxiānshēngzhuàncéngshìyǐwéixiàohū

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色:

脸色。

这里指和颜悦色,从心底里敬重父母。

弟子:

晚辈,这里指儿女。

先生:

长辈,指父母。

馔(zhuàn):

吃喝。

曾(cénɡ):

副词,难道。

是:

代词,即“此”,这个的意思。

【大意】子夏问怎么做是孝。

孔子说:

“对父母和颜悦色是很难做到的。

仅仅是有事情的时候,子女去为父母做;有酒饭了让父母吃喝,难道这就可以认为是孝吗?

zǐyuēwúyǔhuíyánzhōngrìbùwéirúyútuìérxǐngqí

子曰:

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

sīyìzúyǐfāhuíyěbùyú

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回:

姓颜,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

是孔子早年的学生,受到器重。

省(xǐnɡ):

观察,考察。

【大意】孔子说:

“我同颜回讲学一整天,他也不提不同的意见,像是很愚笨。

课后我观察他私下的言行,发现他能充分发挥我讲的东西,可见,颜回并不愚笨。

zǐyuēshìqísuǒyǐguānqísuǒyóucháqísuǒānrényān

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sōuzāirényānsōuzāi

廋哉!

人焉廋哉!

【注释】以:

根据,动机,原因。

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

经由。

焉:

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

廋(sōu):

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大意】孔子说:

“看一个人言行的动机,观察他做事达到目的所用的方法,考察他安心于做什么。

这样,这个人怎么能掩盖得了他的真面目呢?

zǐyuēwēngùérzhīxīnkěyǐwéishīyǐ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故:

旧的。

【大意】孔子说:

“常温习学过的知识,才能有新的体会,获得更进一步的知识,这样就能为人师表了。

zǐyuējūnzǐbúqì

子曰:

君子不器。

【注释】器:

器具,只有一种用途的东西。

此处用来比喻人知识范围狭窄,只能有某一种技艺。

【大意】孔子说:

“君子不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zǐgòngwènjūnzǐzǐyuēxiānxíngqíyánérhòucóngzhī

子贡问君子,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君子:

古代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德行或者地位、官职高的人。

【大意】子贡问怎样做才是君子。

孔子说:

“对于自己要说的话,要先做到,再讲出来。

zǐyuējūnzǐzhōuérbùbǐxiǎorénbǐérbùzhōu

子曰: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周:

团结周围的人。

比:

原义指并列,这里指的是因共同利害而勾结。

【大意】孔子说:

“君子是用道义来团结人,而不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小人是为私情勾结拉拢人,而不是用道义来团结人。

zǐyuēxuéérbùsīzéwǎngs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