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工作原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632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66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ERP工作原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ERP工作原理.docx

《ERP工作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ERP工作原理.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ERP工作原理.docx

ERP工作原理

第二章ERP的工作原理

第一节ERP的总体结构3

一.名词解释3

二.连动关系的处理方法5

三.ERP系统的总体结构7

第二节物料清单(BOM)10

一.名词解释10

二.独立需求与相依需求13

三.物料清单的用途14

四.物料清单管理要点15

五.物料清单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16

第三节物料需求规划(MRP)19

一.MRP的基本逻辑19

二.低阶码与BOM展开19

三.时间的连动关系21

四.MRP系统的观念架构22

五.MRPⅡ系统的产生及其主要功能23

六.需求规划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25

第四节产销排程(MPS)27

一.生产计划与产销排程27

二.MPS的用途28

三.可承诺量与接单的原则28

四.时栅(TimeFence)与产销协调29

五.MPS与MRP的关系30

六.MPS与MRP的作业流程31

七.产销排程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31

第五节销售管理的工作原理34

一.销售管理的范围34

二.销售管理的工作流程34

三.销售预测35

四.销售订单36

五.出货管理38

六.销售分析39

第六节采购管理的工作原理41

一.采购管理的功能和目标41

二.采购管理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42

第七节生产管理的工作原理45

一.生产管理的内容45

二.生产订单46

三.委外管理47

四.车间管理49

五.产能管理50

第八节库存管理的工作原理52

一.库存的定义52

二.库存的功能53

三.库存的分类53

四.库存管理的整合功能54

五.库存管理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56

第九节财务管理的工作原理58

一.应收帐款58

二.应付帐款60

三.票据现金62

四.会计介面64

五.总帐会计66

六.成本会计68

第十节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原理71

一.人力资源管理的层次及职能划分71

二.ERP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72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73

第十一节分销管理的工作原理77

一.名词解释78

二.分销组织模式78

三.分销管理的目标80

四.分销管理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81

第一节ERP的总体结构

当今企业所使用的ERP系统种类很多,各ERP系统所包括的功能范围、乃至各功能模块的划分及名称也有所不同。

但一般都涵盖了计划、销售、供应、生产、财务、人事等企业的职能。

但不管哪一家的ERP系统,都是以“平衡供需”为目的、以计划为中心思想的,并将各管理职能作紧密的集成。

因为企业本来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分工与合作的系统,ERP系统只有做到了职能间的高度集成,才能跨职能地通盘规划、达成供需平衡,并有效地执行和控制。

所以要了解ERP系统的基本结构,就必须理解ERP系统中职能集成的基本逻辑。

一.名词解释

ERP系统中有很多职能集成所必需,但手工管理方式下所没有的重要名词。

以下一一解释这些名词的意义及功能。

1.现存量(OnHandQuantity)

即仓库中现有料品(成品、半成品、采购件)的库存数量。

如果按英文直译叫做“在手量”,所以现存量表示一个已经拥有的料品的数量。

2.在单量(OnOrderQuantity)

假设本公司向供应商发出一张采购订单,采购A料品300个库存单位,这时我们就可以说料品A的“在单量”为300个库存单位。

在单量表示“已经计划好了将来要有,但目前还未真正拥有的数量”,直观地把它想象成是一个“在单据上的”数量。

(1)对采购件而言:

指已下采购订单而供应厂商尚未交货(验收入库)的数量。

(2)对自制成品、半成品而言:

指已下生产订单而制造车间尚未完工入库的数量。

(3)对委外件而言:

指已下达委外单而委外厂商尚未交货(验收入库)的数量。

3.预约量(AllocatedQuantity)

如果客户向本公司下单订购A产品100台,双方约定20天后交货。

这时产品A的“预约量”就为100台。

“预约”表示一种“将来要发生而现在还没有发生的”需求量。

为什么在接到客户订单时,电脑系统要记录客户订购产品的“预约量”呢?

因为预约量代表一种“待发”的数量,可以让我们事先预估料品将来的现存量是否会不足,而针对可能发生的缺货状况预作准备。

(1)对采购件而言:

已发生产订单或委外单,要领用而车间或委外厂商尚未领料的数量。

(2)对成品而言:

已接到客户订单而尚未交货的数量。

(3)对自制半成品而言:

已发生产订单或委外单,要领用而车间或委外厂商尚未领料的数量。

(4)对委外件而言:

已发生产订单或委外单,要领用而车间或委外厂商尚未领料的数量。

4.现存可用量(OnHandAvailableQuantity)

假设料品A的现存量为500台,而预约量为200台,那么我们称“500台-200台=300台”为A料品的“现存可用量”。

也就是说,公司手中料品A在满足现有客户订单量情况下,还可以供新接订单来使用的数量有300台。

看到现存可用量,就知道能够再承接客户订单而可立即出货的数量。

现存可用量=现存量–预约量

5.可用量(AvailableQuantity)

上例中,A料品的现存可用量为300台,是否目前公司还能接受的订单量只有300台呢?

假若A料品还有一个在单量为200台,那么对销售人员而言,公司到目前为止总共还可再接A料品300台+2000台=500台订单。

该500台,称作“可用量”。

可用量=现存可用量+在单量

=现存量-预约量+在单量

通过上述名词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在单量”代表供应量,而“预约量”则代表了需求量。

所以这两个量的掌握,对于库存的供需平衡是至关重要的。

但是手工管理方式下,对库存量的掌握是不完整的。

手工方式下,我们的数据只有现存量,无法记录在单量与预约量,自然也无法算出可用量了。

因此,无法提供管理者应用时所要的讯息,当然也就不可能作好供需平衡、通盘规划了。

二.连动关系的处理方法

从本质上讲,职能的集成,即是对数量和时间的连动关系的掌握。

1.数量的连动关系

举例说明(下列活动对象为产品A,现存量为零):

(1)公司在8月5日,发出生产订单(MO0208001),要生产200台。

(2)8月8日,生产订单MO0208001部分完工入库180台。

(3)8月10日,业务人员接到客户订单(CO0208001),数量为80台。

(4)8月15日,客户订单CO0208001发货80台。

(5)8月20日,业务人员又接订单(CO0208002),数量300台。

那么,产品A逐日的库存资料变动情况如下表2.1.1所示:

产品A的库存

08/05生产订单200台

08/08生产入库180台

08/10客户订单80台

08/15出货80台

08/20客户订单300台

在单量

200

20

20

20

20

现存量

180

180

100

100

预约量

80

300

现存可用量

180

100

100

-200

可用量

200

200

120

120

-180

表2.1.1数量连动关系例表

我们注意8月20日产品A的库存资料:

现存可用量为-200,即现存量100台不足客户订单CO0208002所需,但有一个在单量20台,那么还应该安排生产产品A多少才够客户订单CO0208002所需呢?

很显然,有两个结果:

(1)如果在单量20个的完工日期在客户订单CO0208002的交货日期之前,那么只要在客户订单CO0208002的交货日期之前,再安排生产完成180台即可;

(2)如果在单量20个的完工日期在客户订单CO0208002的交货日期之后,那么就需要在客户订单CO0208002的交货日期之前,再安排生产完成200台。

可见,只是掌握料品“数量”的连动关系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再考虑“时间”的连动关系的处理,因为没有时间的数量往往是没有意义的。

2.时间的连动关系

接上例,假设:

(1)生产订单MO0208001余量20台,计划于8月25日完工入库;

(2)8月21日再下一生产订单MO0208002,数量200台,计划完工日期8月27日;

(3)客户订单CO0208002数量300台,其预计交货日期为8月28日。

则产品A逐日的库存资料变动情况如下表2.1.2所示:

产品A的库存

08/20客户订单300台

08/21生产订单200台

08/25生产入库20台

08/27生产入库200台

08/28出货300台

在单量

20

220

200

现存量

100

100

120

320

20

预约量

300

300

300

300

现存可用量

-200

-200

-180

20

20

可用量

-180

20

20

20

20

表2.1.2时间连动关系例表

3.连动关系的处理方法:

自动规划

再接上例,假设:

(1)业务人员接到订单CO0208003,数量400台,预定交货日9月5日;

(2)业务人员又接到客户订单CO0208004,数量500台,预定交货日9月10日;

请问如何制定生产计划,以满足上述客户订单的要求呢?

产品A的库存

08/28出货300台

09/05客户订单400台

09/10客户订单500台

在单量

现存量

20

预约量

380

880

现存可用量

20

-380

-880

可用量

20

-380

-880

表2.1.3连动关系处理方法例表

由上表2.1.3可知,制造部门应该在9月5日和9月10日,分别完工入库A产品380台和500台。

假设产品A的生产提前期为3天,则生产部门所制定的制造计划应该如下(未考虑休息日):

(1)9月2日,发出生产订单,制造数量为380台,预计完工日9月5日;

(2)9月7日,发出生产订单,制造数量为500台,预计完工日9月10日。

借助于这样的集成的逻辑,我们就可以将销、供、产职能紧密地联系起来,协助我们作好供需平衡,以及通盘规划和执行控制的工作。

三.ERP系统的总体结构

以上有关数量和时间的连动关系的处理方法,就构成了物料需求规划(MRP:

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的最基本的技巧。

当然,上述逻辑还过于简化。

比如企业生产的产品的构成可能是很复杂的,一个成品往往是由很多半成品组成,而这些半成品又由很多其它零组件或原物料加工而成。

所以时间和数量的连动关系的处理,是按产品的物料清单(BOM:

BillofMaterial)的阶层来逐阶进行的。

如果不同产品中再出现共用料件的状况,那么处理的逻辑就更复杂。

有关MRP计算的逻辑,我们会在下面的章节中作详细的解说,在此简要介绍MRP系统的观念性架构,如下图2.1.1所示:

 

图2.1.1MRP观念架构图

制造企业在大量应用MRP系统而取得管理效益后,又把生产能力的需求计算也纳入系统,因而产生了“产能需求规划(CRP:

CapacityRequirementPlanning)”,同时也把“车间管理(SFC:

ShopFloorControl)”、销售职能的“分销需求规划(DRP:

DistributionRequirementPlanning)”、应收帐款和应付帐款的管理、总帐会计…等功能都加以整合起来,形成了管理整个制造企业资源的管理系统,因而称作“制造资源规划”系统(ManufacturingResourcePlanning),其英文简称也是MRP。

因此,MRP系统有了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MRP是指“物料需求规划系统”,广义的MRP则是指“制造资源规划系统”。

也有人将前者称为MRP,称后者为MRPⅡ。

近几年来,随着信息技术(IT:

InformationTechnology)的飞速发展,企业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将MRP系统的应用范围更加扩大,把企业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客户往来的信息也纳入管理。

这种应用范围的扩大,一是可以大大增强企业整个供应链对市场的应变能力,同时也减少了彼此在数据处理的时间和成本。

这种系统,叫做“企业资源规划(ERP:

EnterpriseResourcesPlanning)。

尽管不同的ERP系统在功能面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总体结构基本上是相似的。

例如,图2.1.2为用友ERP系统一般性的功能模块:

 

公司策略绩效指标执行报告

 

图2.1.2用友ERP系统基本结构

第二节物料清单(BOM)

一.名词解释

1.物料清单(BOM:

BillOfMaterial)

物料清单,是在描述某一成品,由哪些原物料或半成品所组成的,且说明其彼此间的组合过程。

如上图,成品A,是由二个原料B,及1个半成品C所组成,而半成品C则是由二个原料D及三个原料E所组成。

依其组成关系,A为B、C的母件,B、C为A的子件;C为D、E的母件,D、E为C的子件。

如果A之上再无母件,A可称为成品,C为自制或委外的半成品,B、D、E则为采购件,采购件不可能是母件。

A对B、C,或者C对D、E的上下关系,称为单阶。

如果对整个结构而言,上中下各阶,称为多阶或全阶。

2.耗损率与产出率

对母件而言,耗损率与产出率的关系如下:

产出率=(1-耗损率)×100%。

如上图,1单位的X由2个单位的Y及3单位的Z所组成。

如果X的耗损率为2%,而Y、Z的耗损率各为5%、3%。

若现在需要100单位的X,则要生产100÷(1-0.02)=102.04单位的X才够用,而要生产102.04单位的X,则要投入:

Y:

214.28单位=102.04×(1+0.05)×2

Z:

315.30单位=102.04×(1+0.03)×3

3.结构批量

按常规的方式,物料清单中,都是以1个母件为单位,而建立各子件的用量关系。

如上图所示:

1单位的G是由2.03单位的H及1.005单位的K所组成。

有许多行业,如果只以1母件为单位来建立清单,其子件的用量,可能要许多位小数,才能表达,往往有所困难,结构批量就在克服这一问题。

如上图,若G的结构批量定为100时,则建结构时H的用量应该为203;而K的用量则为100.5。

举例说明:

假设要制造50单位的G,则H、K应各需多少数量?

             50

H的需求量=━━*203=101.5

             100

             50

K的需求量=━━*100.5=50.25

             100

4.虚拟件

虚拟件可协助:

(1)作为共用件,让物料清单比较容易维护,减少资料量或电脑运作时间。

(2)作为规划用料号,供预测、规划之用。

(3)作为工序中的过渡性料品,只为了显示,不入仓库,不报完工量。

如某类产品,其共用部分的子件较多,可将这些共用部分的子作合称为一虚拟件,编出料品代号,只要先建立其物料清单表,该类产品则可以用虚拟件,再附加各差异部分料件,逐一定义。

例:

X为虚拟件,即A1、A2、A3三料品的共用部分。

5.特性件或选用件

当各料品的子件中,有特性件(Features)或选用件(Options)时:

(1)为了产销规划而订虚拟件

产品的子件分为主要组件和其他附件二类,各有多种不同的子件规格。

在接单(事前)时,才可能知道正确的组合,而备料所需的提前期,较交货实际时间长,必须预测主要组件和各附件的需求,事先采购或制造、委外加工才能应付客户的要求。

以虚拟件和特性件、选用件同时存在的方式,可以解决此种需要。

规划子件需求时,可在产销排程(MPS)、物料需求(MRP)规划中,依虚拟件而计算各种特性件、选用件的供应计划。

利用虚拟件,定义各主料和特性件、选用件的适当组合,据以进行销售预测。

例:

如果

X为虚拟件,A1、A2为主料,a1、a2、a3、b1、b2为特性件或选用件,实际交货的产品为多种组合,如:

虚拟件的各子件用料量,则按照以往生产经验的比值,并借以预测未来的适当用量值,供规划主要组件、附件的需求。

营业部门只要有销售预测X的需求量,就可以推算出各用料的供应计划。

等开始接单后,再按照当时的实际供应状况,提供可承诺量、及采购、委外、自制等建议。

(2)为了依销售订单而设定规划品

同一料号的产品,依客户销售订单而准备不同的用料时,其用料内容必须在接单后,再作指定,并按照指定的内容、用量而制造。

例:

若在物料清单表中定义

A为产品,B、C为主料,a1、a2、a3为特性件(必须使用,有多种可选,必选其一);b1、b2为选用件(可使用,也可不用,有多种可选)。

实际交货的产品为多种组合,如:

接单时,按照各销售订单输入A的需求量及时间,在销售订单管理系统,应该另外再指定各销售订单所需要的实际用料子件的内容、用料量。

并可自动生成锁定规划生产订单,按照指定的用料内容、数量而同时生成生产订单用料表。

在MRP、MPS自动规划时,依销售订单指定用料内容而规划供应计划,以确保用料的正确无误。

二.独立需求与相依需求

例如,有一个物料清单:

A

B

(1)C

(1)

D

(2)

产品A由1个B及一个C组成;制品B由2个D加工而成。

B现有存货50个,D有存货20个,问:

A产品接到订单80个,应采购原料D多少?

(1)传统的解法:

因一个A用2个D,故生产80个A,需采购D80×2-20=140个。

这个结果对不对呢?

如果无半成品库存B时是对的。

(2)现代的解法:

80个A需要制作B80×1-50=30个;

30个B需要采购D30×2-20=40个。

(3)传统的解法比现代的解法,多浪费100个!

1965年美国Orlicky教授建议在制造业中区分两种类型的需求:

独立需求(IndependentRequirement)和相依需求(DependentRequirement)。

独立需求,是指与公司的库存中其它料品的需求无关的成品或组件的需求。

这种独立需求的特征,是客户对成品、中介体或服务件的订货,如上述物料清单中的A产品。

相依需求,是指直接由生产一母件或其它伴随料品的日程计划所确定的料品的任何需求。

相依需求的典型是原料、采购的或自制的零件以及自制的子装配件、附件与附属品,如上述物料清单中的B、C、D料品。

实际上,我们不难发现,工厂里大多数的料品都是相依性的,即对料品的需求量是可以通过对产品的需求量而计算出来的。

当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生改变时,凡是不用的料品,其库存是“零”才是真正“安全”的,而所需料品的数量,应该依产品的需求量和产品的物料清单逐层来推算,否则库存过多的现象极难避免。

相依需求的观念,产生了生产管理实务上物料清单的做法,以处理各料品在数量上的“连动”关系;而按照客户订单或预测需求量(即独立需求),以物料清单逐层展开来推算各料品净需求量的做法,即形成了MRP最基本的技巧。

三.物料清单的用途

1.成本计算:

如果将各采购件的采购成本与各成品的人工成本,按照BOM的结构从最低层逐层往上汇总,即可以得到其上各阶成品及其半成品的「直接制造成本」;如果再将制造费用也纳入逐层的计算中,就可以得到产成品的「制造总成本」,我们将这种成本数字称为「卷叠成本(Rolled-upCost)」。

卷叠成本类似于标准成本,主要是用来做内部管理之用,例如我们可用它来模拟:

(1)料品改变(设计变更)对产品成本所产生的影响;

(2)人工成本的改变对产品成本产生的影响;

(3)不良率的改变对产品成本产生的影响;

(4)新产品的标准成本,以作为拟订售价的参考。

2.物料需求规划(MRP)展开时的依据。

3.生产订单和委外单领料与发料的依据:

在生产订单或委外单审核时,电脑系统可通过产品的BOM,自动生成领料或发料明细,节省作业时间,同时避免手工作业下容易发生的错误。

4.维护料品的管理:

如果将生产设备和其维修用零部件之间的对应关系,以BOM方式建立,则通过“由子件反查母件(where-use)”的功能,或称作「反溯(Pegging)」的功能,就可以随时查询到各个维护用料品是供维修哪些设备使用的,而比较容易建立起适当的备品存量。

5.规划性BOM:

有些产品拥有「特性件(Features)」或「选用件(Options)」的性质,比如购买电脑时要用多大的硬盘、是否需要光驱、鼠标、采用什么彩色的显示器…等,是产品“特性”或“选用”项的选择,供客户购买时的选择参考。

我们可以将特性件与选用件都建立在该产品的BOM中,形成一种“规划性BOM(PlanningBOM)”,供销售部门接单时,按照客户要求配置产品结构用,以简化和加速供应面的规划工作。

四.物料清单管理要点

1.物料清单内容的准确性

物料清单输入时,应先按母件的结构批量,再据以建立其各子件料品的基本用量、损耗率等,如如果发现错误或变化,应该尽快修改。

正确的物料清单,可供生产订单及委外用料的依据,否则,会造成许多发料错误,后果甚为严重。

尤其在设计变更前后,应该特别注意检讨各生产订单用料及委外用料的预约内容,以免出现错误。

各料品的物料清单有所错误,是多数企业的常见现象,其将造成供应的内容、数量不符合所需,MRP、MPS等规划,都将因此而错误,所产生的损失很大。

应该随时印出、查核,以尽最大能力,确保物料清单的正确性。

2.物料清单的设计变更

设计变更时,应该在新的生产订单、委外单(依新的物料清单者)审核前,完成物料清单的修改,以免带出原有的用料内容。

如果在设计变更期间,已经带出不正确的用料内容,应在生产订单用料及委外用料中修改。

生效日期功能可以协助用料更换过程的管理,可设定原有子件的有效截止日(失效日),如到2002/06/31止,及设定新子件的生效日,如2002/07/01起。

则从2002/07/01起,销售订单、生产订单、委外单、采购订单、MRP、MPS等,都以新的子作为准,不考虑再使用原有的旧子件。

在原子件尚未用完前,可以修改各生产订单、委外单的专属特殊用料内容,以调整使用量,充分运用在适当的销售订单上。

3.物料清单的设计方式

物料清单包含用料的内容、加工先后顺序、用料数量。

所有各工序中的半成品,只要是:

(1)会进入仓库,需要定期盘点数量;

(2)需要统计在制中的数量,或者会销售给客户(购买的委外商或供应商也是客户);

(3)需要委外加工的、需要进出厂房都应编订料品代号,而料品中只要是:

需要计算成本、需要依销售订单或生产计划(生产订单、委外)而备料、应预测其需求量,都应该将料品建立在物料清单中。

列入物料清单的各料品,MRP、MPS展开时,都会依各时点而规划其需求量,以及时刚好地供应所需,保证客户销售订单可以准时交货,而不积压库存。

未列入物料清单的料品,应该是较不重要、容易进货、单价不高的料品。

五.物料清单的系统功能与作业流程

下面以用友ERP系统为例,说明“物料清单”模块的基本功能与作业流程。

1.物料清单的系统功能

●物料清单初次建立时,可依母件料品的结构批量,建立其所有子件料品的使用数量、损耗率等资料。

●物料清单建立时,可依子件料品设定其有效期间,作为生产订单、委外单用料选择的依据。

也为MRP、MPS展开的依据。

所有无效(过期或未到期)的子件,皆不予列入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