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6383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docx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人教七上历史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教案

课题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时及授课时间

1课时

授课人

2017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合纵与连横等基本史实,感知战国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辩证地认识战国时期的诸侯兼并战争;了解都江堰水利工程。

2.过程与方法:

识读《战国铜壶》《战国形势图》,获得有效历史信息。

通过材料研读,学会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开放性讨论,培养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改革促进国家强大和社会进步,但改革需要胆识和策略,学习商鞅不畏强权、勇于改革的精神;都江堰水利工程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

了解这一工程,培养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重点

战国七雄”的含义;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和著名军事家;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历史作用;都江堰的修建。

教学难点

商鞅变法与大变革时代之间的关系;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都江堰的结构和运作。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展示《立木取信》图片,提出问题:

哪位同学能为大家讲述《立木取信》的故事吗?

2、新课学习

(1)战国七雄

问题:

1、战国七雄是如何形成的?

2、观察《战国形势图》指出七雄的位置及特点。

3、战国时期发生了哪些重大战役?

出现了哪些著名的典故?

4、以“城濮大战”和“长平之战”为例,分析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不同时代特征,体现出历史怎样的发展趋势。

5、这一时期的战争给当时社会和历史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中国的历史将朝着什么趋势发展?

(二)商鞅变法

1、展示商鞅变法的背景:

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2、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

“公田”有什么特点?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使大量荒田被奴隶们开垦出来,而新开垦出来的荒田就变成了部分奴隶主“私田”。

和“公田”相比,“私田”的产品不缴纳给国君,奴隶主们拥有了更多田地。

大量的劳动压在了奴隶身上,奴隶生活更加悲惨。

而这一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也相当频繁,奴隶们开始趁机逃亡。

3、想一想,奴隶的逃亡对奴隶主会产生什么影响?

4、面对部分奴隶出逃和奴隶无心劳动的情况,如果你是当时的奴隶主们,你会怎么办?

(小组讨论)

这样看来,奴隶们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他们有了人身自由,以种田为生,所以这部分租种田地的奴隶和平民的身份也就转变为什么?

奴隶主转变为什么?

5、商鞅变法内容

6、商鞅变法的影响

7、动脑筋: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

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为什么?

(三)著名的都江堰

1、战国时期修建的、至今仍在造福于人民的著名水利工程叫什么?

是哪个国家修建的?

2、哪位同学愿意展示制作都江堰平面图的成果,向大家介绍一下都江堰的工程原理?

都江堰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三、小结:

战国时期,七雄之间相互攻伐,地处西部的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并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业:

备注(补充)

 

板书设计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一、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的形成

齐、楚、燕、韩、赵、魏、秦

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特点:

评价:

破坏性;客观作用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2、内容:

行县制,废世袭特权,编户籍,明法度;废井田,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3、意义:

秦国国力大增,封建制度建立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建造及特点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科学利用高山与平原交界处的地势与河道

2、都江堰的结构

3、都江堰的作用与影响

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教学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知道商鞅变法、了解都江堰构造和作用。

通过对商鞅、李冰等历史人物的评价,提高学生评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分析,改革是时代的需要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崇敬。

学会应该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认识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商鞅变法。

教学过程

自主预习

情景导入

“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

”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

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

当时的政治局面是怎样的?

出现了什么样的重大改革?

战国七雄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各种制度已经完全崩溃。

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问题思考(p.34)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统一,和平、安定地生活。

商鞅变法

背景、内容、意义。

1.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商鞅其人其事。

2.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经济、军事(p.35)。

 

3.变法的意义:

(p.35)。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从此我国进入了封建社会时期。

材料研读(p.35)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以《都江堰示意图》为蓝图,讲解为什么李冰要在这个地方修建呢?

它是怎样起到防洪、灌溉作用的?

并了解李冰的贡献及人们对他的纪念。

什么叫“堰”——挡水低坝。

为什么要修都江堰?

因为修都江堰前岷江是一条害河,岷江中游地区东旱西涝,为了灌溉农田,变水害为水利,所以要修这个水利工程。

都江堰修建时间、所处位置、修建主持人、名称的由来。

时间:

战国时期(约前256—前251年,即距今2200多年)位置:

岷江中游,今都江堰市。

修建主持人:

李冰。

都江堰是如何修建?

按宝瓶口——都江鱼嘴——飞沙堰来讲(P.36)

都江堰工程的作用,内容包括:

(1)作用:

灌溉、泄洪、天府之国

(2)环保

(3)今天的启示(大江截流)。

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造福了当地的人民。

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类,至今可灌溉土地千万亩,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价值,成为我国古代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历史最久的水利工程。

所以造福千秋的都江堰,在2000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古代文化遗产”名录。

都江堰水利工程重在疏导,体现了古代先民战胜自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的能力。

我们充分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具有高度的智慧和杰出的创造力。

从都江堰化水害为水利,我们应该明白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该善待大自然,爱护大自然。

如果人类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不去保护,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所以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分力,从每一件小事做起,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

材料研读(p.37)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结归纳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知识拓展(p.37)

作业:

课后活动(p.37)

1、查一查下列成语的典故,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出自春秋时期的有:

老马识途、退避三舍、唇亡齿寒、鼓作气、三令五申、卧薪尝胆;出自战国时期的有:

百发百中、朝秦暮楚、完璧归赵、纸上谈兵。

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你认为这说明了什么?

变法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强烈反对,要付出代价;但只要顺应了历史潮流,改革终会推行下去,并取得成功,得到后世肯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下图描写的内容同战国初年的一件大事有关,这件大事应该是(  )

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兴修都江堰

D.齐桓公称霸

2.“战国”因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而得名,下列哪一战争不属于这一时期?

(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桂陵之战

D.马陵之战

3.话剧《商鞅》是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的大型历史话剧,塑造了战国时期大改革家商鞅的鲜明形象。

下列情节不可能出现在剧情中的是(  )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召见商鞅,支持他变法

B.一位县职官吏正在接受国家的任命,去地方任职

C.秦国开始使用统一的度量衡

D.一位旧贵族宴请商鞅,感谢商鞅在变法中给予他们特权

4.“始皇二十六年,蒙恬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规定(  )

A.鼓励耕织

B.确立县制

C.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5.从下面的连环画中,我们会了解到下列哪一水利工程的兴修?

A.灵渠

B.白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6.探究题。

【生产工具的进步】

材料一 东北百里,曰荆山,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

——《山海经》

材料二 牛耕积谷,水漕通粮。

——《战国策·赵策一》

(1)这两则材料说明战国时期我国在生产工具上有了怎样的进步?

这种进步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生产关系的变革】

材料三 夫商君极身无二虑,尽公不顾私,使民内急耕织之业以富国,外重战伐之赏以劝戎士。

——刘歆

(2)材料三中的“商君”指的是战国时期的哪位著名改革家?

材料三中提到他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除此之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两项即可)这些措施的实施有何意义?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本题涉及历史学习中的历史理解、历史解释两大核心素养。

注意图片中的三个文字分别是韩、赵、魏,战国初年,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了晋国。

2.A 【解析】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战役。

3.D 【解析】商鞅变法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因而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他们不可能对商鞅持感谢的态度。

4.D 【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蒙恬因有战功被授予高官,得益于商鞅变法里规定的“奖励军功,按功受爵”,所以D正确,A、B、C三项内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

5.C 【解析】李冰所主持修筑的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6.

(1)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经济上,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

(2)商鞅。

鼓励耕织,奖励军功。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统一度量衡。

(任选两项即可)意义: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