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785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docx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新人教版01042

内蒙古省乌兰察布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

1.答卷

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1、基础知识(共3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殉职(xùn)狭隘(yì)热忱(chén)鄙薄(b

ó)

B.纯粹(cuì)滑稽(jì)坍塌(tān)酬劳(chóu)

C.灼热(zhuó)干涸(hé)恍惚(hū)抽噎(yē)

D.勉强(qiáng)呻(shēn)吟晕眩(xuàn)突兀(wù)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麻木不仁拈轻怕重见异思迁漠不关心

B.精益求精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怪诞不径

C.气喘吁吁哄堂大笑参差不齐沉默寡言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3、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白求恩同志支持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事迹在中国家喻户晓。

B.他对什么问题都喜欢刨根问底。

C.有了乐于吃苦的理念和心态,就不会在工作中拈轻怕重。

D.西班牙狼孩马科斯说,他曾在深山和动物们一起度过了十多年旁若无人的生活,直到19岁被民防军发现,强行带回村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学生备战月考,关键是调整生活学习状态,把握复习迎考节奏,切忌不要打“疲劳战”。

B.在学校师资不足的情况下,他主动挑起了为请假的老师代课的任务,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C.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大多善于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通过运动员的努力拼搏,使我们班一举夺得了年级总分第一的好成绩。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纪念白求恩》的作者是毛泽东。

白求恩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

B.《植树的牧羊人》作者是法国作家、电影编剧让·乔诺。

C.《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D.蒲松龄——《狼》——中国——清代

6、文言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1分)

(1)《<论语>十二章》中强调复习过程中独立思考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2)《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两句诗是:

,。

(3)《狼》一文中发表议论的句子是: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4)《夜雨寄北》中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5)《秋词(其一)》中赞美秋景胜春光的诗句是:

(6)《边城》《长河》等一系列以湘西为“文学原点”的乡土小说和散文的作者是谁?

他1934年初创作的哪部散文集是他构建“文学湘西”世界的一块重要拼图?

,。

7、语言表达(本题共2小题,共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相应的题目。

白求恩遗嘱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

提要: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临终前的遗嘱:

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

同志,算我给他和他的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1)【真情永驻】白求恩的遗嘱为什么能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

(2分)

(2)【彩旗飘飘】

1970年10月,中国和加拿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72年白求恩获得“加拿大历史名人”称号,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资购买了白求恩降生的故居,按白求恩出生时房子的原貌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白求恩故居博物馆。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为白求恩故居补写对联来凭吊伟人。

(2分)

上联:

伟人音容今宛在

下联:

______________

横批:

万古流芳

2、阅读理解(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16分)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3分)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③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是怎样从这几个方面展开论述的?

(5分)

1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2分)

12.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2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6题。

(12分)

丑猫

①每次瞥见院子里有猫跑过,我就会想起以前我们这个院子里生活过的一只小猫。

邻居们对这只猫都很熟悉,叫它丑猫。

固然,谁也说不清楚它是从哪儿来的,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只被抛弃的猫,因为它一直对人心存依恋。

②这只被叫做丑猫的猫真的很丑,只有一只左眼,右眼处是一个黑乎乎的令人惊骇的深洞。

右耳也残缺不全了。

一条又宽又长的伤疤从头顶一直延伸到肩上。

右后腿不知何时折断又接上了,但已经严重弯曲。

尾巴早就没了,只剩下短短的一截,总是翘着。

身暗灰色的毛脏兮兮的,黑色的条纹已经很难分辨出来。

凡见过这只猫的人产生的第一反应就是:

这只猫真丑!

③因为这只猫相貌丑陋,所以邻居们都不喜欢它。

孩子们看见它远远地就绕开了,更别提摸摸它抱抱它了:

大人们一看见它就吓唬它驱逐它,甚至还用石头砸它。

丑猫有时候想进到楼道里去,但人们只要一发现它想进来,就用浇花的水管子冲它,或用楼门夹它的爪子。

但不管人们怎样对待它,丑猫从不

对抗。

如果人们用水管子冲它,它不跑也不躲,只是呆呆地站在那儿,任凭冷水淋到身上;如果人们扔东西砸它,它也只是轻轻地抬抬爪子,好像在请求人们的谅解。

④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

如果有哪个胆大的孩子瞥见它没有躲开,它就赶忙跑过去,用头蹭人家的手,一边蹭,还一边喵瞄地高声叫着,希望能得到一点点温柔的抚摩;如果有谁愿意破天荒地抱抱它,它就急忙舔舔人家的衣角或者它能够得着的东西,渴望能留住这一刻难得的温情。

但更多的时候,丑猫得到的都是厌弃和驱赶。

⑤有一天,一个更大的不幸降临到了丑猫的头上:

孤独的丑猫朝附近的几只狗走了过去,它大概是太寂寞了。

想和那几只狗交个朋友吧,但没想到那几只狗却毫不留情地咬伤了它。

我在屋子里听到丑猫凄惨的叫声,急忙跑了出去。

等我跑到丑猫

跟前时,丑猫正躺在地上,身子蜷缩成了一团,全身血肉模糊,脸上挂满了泪痕,已经岌岌可危了。

丑猫不幸的一生就要走到尽头了。

我把它从地上抱了起来,它声音嘶哑,艰难地喘着气。

我双手抱着它,一动也不敢动,唯恐再弄痛了它,但它却挣扎着要舔一舔我的手。

我把它搂到了胸前,它的头紧紧地贴到我的手掌上,用那只黄黄的小眼睛注视着我。

突然,我听到它用微弱的声音“喵”地叫了一声。

显然,这只猫在遭受了如此巨大的痛苦后,仍然渴望着一丝怜爱,或是一丝同情!

当时,我觉得我怀里的这只猫是我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它从没想过要咬我,要挠我,或者摆脱开我的怀抱

,它只是默默地看着我,完全相信我能够减轻它的痛苦。

丑猫就这样在我的怀中慢慢地死去了,没能等我把它抱回家。

⑥丑猫只是身体残疾,而我们人类是心灵残疾。

我们对那些形象优美的生物关爱有加,而对那些卑微弱小的生灵却漠不关心。

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

13.简要说明第②自然段对丑猫的描写在全文中的作用。

(3分)

14.第④自然段中,作者连续用两个“如果……就……”来描写丑猫的幻想,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3分)

15.第⑤自然段中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请简要概括说明其理由。

(4分)

16

.联系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丑猫的命运引发你哪些思考?

(2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12分)

“知入”与“知出”

张运辅

 ①怎样

读书才能取得效果?

经验表

明,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关键所在。

南宋学者陈善云:

“读书须知出入法。

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

用得透脱。

此是出书法。

”此论道出了读书的精髓。

②阅读中的“入”,是指对所读之书全身心融入,潜心对其进行研读与探索。

就是读者通过文字去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

如此“入书”,方可“见得亲切”,实现双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阅读中怎样“入”呢?

一个方法是坚持“精思”。

朱熹认为:

“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

”就是说阅读要慢嚼细咽。

通过揣摩语言,达到把握文章内容、体悟作品意蕴与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读基础上精思,确为“入书”之妙诀。

苏轼读陶渊明《饮酒》诗后写道: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

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

”苏轼发现“望”与“见”虽一字之差,但意境全异。

何故?

盖因陶诗所表达的是辞官归田后的喜悦之情,故用“见”字来表达悠然自得之感。

若改为“望”,变为主动寻求,就不但破坏了全诗的意境,而且也与陶渊明的节操相悖。

苏轼的体会,表明他对全诗意蕴和诗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认识:

这种认识若离开了对全诗全身心的“入”,离开反复思索,是无法达到的。

 ⑤阅读中的“出”,是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

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哲学家叔本华就主张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这样读书,方可避免“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方可在读后能解其意、识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脱”。

 ⑥鲁迅早年读过不少进化论书籍,曾一度相信社会进化论:

“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年。

”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了青年们在阶级斗争中分化的事实,“目睹了同是青年,则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身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

”就这样,他对这种理论产生了怀疑,并由此发现其诸多偏颇和谬误。

于是。

他摒弃了从书本中得到的旧认识、旧观点,在斗争中树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他的这段经历和思想转化过程,对于阅读时怎样“出”于书,怎样“用得透脱”,很有启示意义。

 ⑦阅读,要“入”,也要“出”,“入”是“出”的基础,不“入”则无所谓“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18、请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

(4分)

19、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一段中最恰当?

请说明理由。

(4分)

   叶圣陶认为:

“文字是一道桥梁,桥这边站着读者,桥那边站着作者。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20、第⑤段加下划线的词“这样”在文中指代什么?

(2分)

三、作文(50分)

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

(2)自

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初一二调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1.C(3分)【解析】A.狭隘(yì)应读狭隘(ài)B滑稽(jì)应读滑稽

(jī)D.勉强(qiáng)应读勉强(qiǎng)

2.B(3分)【解析】“怪诞不径”为“怪诞不经”

3.D(3分)好像身旁没有别人似的;形容从容自若或态度傲慢。

词义与语境不合。

4.C(3分)(A.否定不当,去掉“不要”。

B.搭配不当,“挑起了……重担”或“承担……任务”。

D.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5、C.(3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

6、(11分,每空一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④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⑥沈从文,《湘行散记》

7、

(1)因为在遗嘱中白求恩首先想到的是别人:

远在家乡的前妻和异国的朋友。

这是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体现,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真情流露。

(2分)

(2)示例:

中加友谊世代传。

(2分)【解析】

(2)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

对对联应注意之处:

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应;平仄相谐;内容相关。

然后结合材料和上联内容对出下联:

中加友谊世代传。

二、阅读理解

(一)8、励:

振奋(1分)险:

轻薄(1分)驰:

疾行,指迅速逝去(1分)

9、

(1)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分)

(2)不恬淡寡欲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宁静安稳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

(2分)

10.作者就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2分)无论修养,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

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1分)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1分)增强了论述效果。

(1分)

11.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分)

1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分)

13.突出其丑陋,(1分)说明人们不喜欢丑猫的原因,(1分)为下文其悲惨结局埋下伏笔。

(1分)

14.这样写,说明“与人亲近一直是丑猫的一个幻想”,(1分)丑猫不想伤害人,丑猫心灵“不残疾”。

(1分)所以人们要“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它。

(1分)

15.它对人的冷漠、欺凌不怨恨,不报复,(1分)只求得到一丝关爱,就很满足。

(1分)即使在最痛苦的生命尽头,也避免伤害到“我”。

(1分)猫的心灵是美好的,(1分)所以作者说丑猫是他一生中见过的“最可爱最英俊的动物”。

16

.(2分)提示:

根据“世间的大爱,应该是对一切生命的尊重,不因其美丽而关怀庇护,不因其丑陋而鄙视厌弃”一句来谈论即可。

17、(2分)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

(或:

读书的精髓关键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

或:

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18、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

(1分)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

在阅读中的意义和运用。

(2分)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1分)

19、第②段,(1分)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

(2分)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1分)20、(2分)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做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或:

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21、评价等级及赋分标准:

等级内容语言结构

一等(46-50分)立意新颖,选材不俗,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用词准确

表达生动结构精巧,层次清晰

二等(41-45分)题意符合

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语言通顺,用词准确

  表达明白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三等(36-40分)题意基本符合,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比较具体,感情比较真实语言较通顺,语病常出现,表达较清楚结构较完整,层次稍清楚

四等(31-35分)主题不太合适,中心不太明确,内容不够具体,感情不够真实语言大体通顺,语病出现较多,表达比较含糊段落可以划分,条理不够清楚

五等(21-30分)文不对题,辞不达意,内容空洞,感情匮乏语句不通,用词不当

  表达不清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六等(1-20分)作文不符合写作要求。

如:

内容透露考生学校、姓名等真实信息;文体超出要求;字数不达要求;恶搞语文等。

七等(0分)题意违法、违纪、违道德;涉嫌抄袭;没有文字等等。

  注:

①要求卷面整洁,格式正确,文字正确,规范工整。

  ②对于套写、抄袭的作文,视情节适度降等或以零分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