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0826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9.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何敏Word格式.docx

doremifasollasi

3、播放Flash键盘,对照键盘讲解C大调与G大调的音高位置,鼠标点击琴键可发出声音来。

三、情境式的学唱歌曲

(一)欣赏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1、初步听赏歌曲

刚才同学们玩了游戏也唱了C大调和G大调的音阶,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听一段感人的真实故事。

媒体播放Flash制作的MTV《一个真实的故事》。

听完这首歌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初听作品时感受:

例如,歌曲讲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这个女孩为什么会这样做?

作为生命个体的人和动物在地球村是否应该平等?

音乐是怎样表达人们对救鹤女孩的眷恋之情?

教师小结:

《一个真实的故事》又名《丹顶鹤的故事》,这是一首动人心弦的叙事歌曲,抒情婉转的向人们诉说了一个凄美动人的故事。

全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旋律深沉流畅,,运用同音反复、级进的手法和口语式的音乐语言表达了歌曲的深沉意境。

第二部分曲调的色彩变得明亮开阔,歌曲以拟人的手法、反问的语气谱写了一曲天地之间的歌:

“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轻轻诉说。

”歌曲的结尾处用“假声”演唱的华彩段,是流行歌曲中常见的假声应

用方法,音色有一种晶亮透明的感觉。

在这里表达了丹顶鹤为女孩伤心哭泣的悲痛心情,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环境的联系性、互根性,人与自然是一个和谐的整体。

因此整首歌曲充满了人性美,把无生命的自然景观视为有生命的整体,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2、再次聆听歌曲,体会歌曲带给人的心灵启迪。

在聆听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轻声跟着唱,也可以展开你们的思绪,放飞你们的想象,去品味优美的旋律,去理解歌曲的深刻内涵。

(二)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播放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韦唯演唱的《爱的奉献》。

1988年春节联欢晚会,一个癌症患者获得人间真爱的故事刚刚讲完,音乐声随之响起: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朴素的歌词、流畅的旋律,洋溢着人间最美的温情,一下子打动了全国亿万观众的心,并很快传唱开来,韦唯也因此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大歌手之一。

(三)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

1、作品简介与听赏

播放音乐,清楚地了解这首歌的创作与演唱经过。

这个网页做得非常好,两边是向上移动的字幕,中间是移动的一幅幅照片,配上正在播放的歌曲——《让世界充满爱》,学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让世界充满爱》是由陈哲、小林、王建、郭峰、孙铭作词,郭峰作曲。

作品包括器乐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

它的音调、节奏在保持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又向国际乐坛进行了借鉴。

这首歌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部表现世界性重大题材的作品,大大突破了人们常以为流行歌曲只是表现花前月下、灯红酒绿的观念。

2、曲作者郭峰简介、郭峰详细的生平介绍。

曲作者郭峰,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

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6岁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小提琴,8岁改学钢琴,15岁考入四川省艺术学校专修钢琴。

1978年,16岁的郭峰发表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月光》,从此走上了创作之路。

他的主要作品有:

《我多想》、《让我再看你一眼》、《道路》、《恋寻》、《让世界充满爱》、《心会跟爱一起走》、《有你有我》·

·

3、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二首歌。

(1)轻声唱曲

课本中选唱的是第二首歌,请同学们翻开书第八第九页,跟琴轻轻唱曲谱。

我们学习了一个升号的G大调,这首歌有五线谱与简谱的对照,请同学们注意五线谱G大调的唱名位置。

(2)播放歌曲伴奏,学生唱歌词,要求学生饱含深情地去唱。

四、表演式的歌曲演唱

1、策划演唱形式

师:

刚才我们一起学唱了三首歌,从爱动物到爱人类同胞到让世界充满爱,这一首首爱之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懂得了真情的可贵,真情的伟大。

现在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选一首歌进行策划和编排,然后到台上来演唱。

学生讨论、编排,教师可参与到学生当中去进行指导。

2、学生的演唱。

3、对每一组的演唱进行评价,采取自评、他评。

五、课堂总结

爱没有国界、爱没有种族之分,爱能让人感受到温暖。

“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同学们,我们应该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我相信同学们在了解的过程当中,一定会有很多感触,也会更加珍惜现有的学习机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1、背景分析:

教材简析:

本课围绕“真情的呼唤”选材,每首歌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对真情的呼唤。

在活动中听赏与歌唱、表演相结合,以“爱之歌”为主题进行音乐擂台赛,让学生真切感受、体验真情的可贵,爱的伟大,使学生情感在爱的旋律中得到感染、净化。

2、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受阅历、经验、知识能力的影响,接受能力各不相同。

八年级学生随着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逐渐增强,具有一定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有很高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身心愉悦获得丰富情感中易达到情感目标的共性,学习难度不大。

目前5.12汶川大地震中真实感人、爱的故事、音乐素材,均可作为本课重要的经验资源。

设计理念

紧扣“自主性、创新性”核心原则,兴趣引路,寓教于乐。

教学策略

(1)教法选择:

引导法、体验法、感染法、歌唱法、分组竞赛法等快乐教学法

(2)学法选择:

欣赏法、交流法、参与体验法、评价法等

(3)课堂组织形式: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作,分组竞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感悟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2)能力目标:

大胆自信地参与歌曲的演唱,能准确地表达音乐中的情感。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欣赏并演唱歌曲,感悟人间真情,感受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将自己对音乐的情感表达出来。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电子琴 爱心道具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景导入,引入课题

歌唱《幸福拍手歌》导入,引出课题。

我们感到幸福,因为我们有爱的包围;

我人感到快乐,因为我们有爱的感觉。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情感当中,为人朋友,我们感受着友情;

为人子女,我们感受着亲情;

在学校里我们又感受着浓浓的同学情,师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真情的呼唤——爱之歌。

出示课题。

(创设情境,学生通过表演唱释放愉快心情,调动表现欲,为新课教学埋下伏笔。

三、新课教学

师:

爱是一种博大的情怀,首先想请同学们听一段感人的真实故事。

生:

1.带着问题听赏

(1)谈谈听赏后的感想.

(2)你联想到了什么?

2.交流听赏感受(让学生畅所欲言)

3.老师激励评价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音乐在流动的音符中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乐曲中的动物丹顶鹤濒临灭绝的边缘,大学生因救援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由此我们联想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人类需要真情.

(设计意图:

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为进一步的听赏与表现做以铺垫。

(二)同唱歌曲《爱的奉献》

我知道同学们都很有爱心,生活中爱无处不在,关爱使我们茁壮成长,说说你感受最深的爱的故事。

生:

自由畅谈

有爱的地方就有阳光。

感悟“失落的爱”FLASH(从反例的图片中谈感受)

是的,人类需要真情,有爱就有一切.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间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引导学生小结我们的社会需要爱心、同情、互助、爱的奉献……

师生同唱《爱的奉献》

(1)你认为歌词的精华部分是什么?

(2)从图片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奉献的源起.

(4)情感的归纳

(以学生亲身感受的雪灾入手,真切感受大雪无情人有情,全国民众团结一心,抗击风雪,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真情画面。

(三)听赏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

地震天不塌,在灾有大爱,灾难不能分担,苦难却能分担,面对灾难,我们的心是沉痛的,我们的爱却是滚烫的,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播放《相亲相爱一家人》MV

(感受汶川大地震中地灾无情人有情,爱心如潮涌动的团结感人画面,为四川加油、奥运加油、中国加油,祈福明天!

(四)学唱《让世界充满爱》的第二首歌

1.聆听歌曲

课件展示歌曲背景及曲作者郭峰资料

2.轻声唱曲

3.教师伴奏,学生唱歌词,要求学生饱含深情地去唱。

用歌声表达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在爱的旋律中被感染,被净化。

(五)音乐舞台,吟唱爱心,放飞爱心

学生分组,以爱为主题歌曲比赛,

1、师:

刚才我们一起听赏学唱了四首歌,从爱动物到爱人类同胞到让世界充满爱,这一首首爱之歌,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懂得了真情的可贵,真情的伟大。

现在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唱一支爱之歌获得一颗爱心,看哪一组获的爱心多,要有感情歌唱。

讨论、编排,教师可参与到学生当中去进行指导。

4、爱心升华

师带学生激情演唱与手语表演《感恩的心》

进一步激活学生情感,为学生提供舞台,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在愉悦中得到进步。

渗透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保护全人类的爱的教育。

(六)课堂小结

爱,人类永恒的话题,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这个地球,爱这个世界,让世界充满爱!

作业:

下去多收集有关爱的名言警句与歌曲。

结束:

播放奥运歌曲《手拉手》与学生话别,让学生踏着音乐的节拍离开教室。

第二单元《阳春三月》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教学包括了两个相互关联、逐步深化的部分。

1、“演练与探索”部分,课本呈现了一首《实验实验音乐——阳春三月》。

这首实验音乐作品是由三个不同的乐章组成,通过对这首实验音乐三乐章——《春讯(Ⅰ)(Ⅱ)》、《春雷》、《春雨》的演练,力求使学生进入阳春三月阴雨绵绵,机耕轰鸣,万物开始复苏的田野,体验“沙沙春雨”把生命的歌声带到农村千家万户的喜悦心情。

2、“创造与表现”部分,旨在通过《实验音乐——阳春三月》的“演练与探索”活动,启发学生根据自己演练这首乐曲时的感受与体验,模仿《春讯(Ⅱ)》创造方法,对“集镇的春节”这一议题进行生成式的创造构想,并运用各种简易的记录符号,尝试设计《实验音乐——集镇的春节》,尔后分组进行表演展示,让同学们共同分享、评价。

二、教学目标

1、能与他人一起运用人声、打击乐器以及其它音源材料表现《阳春三月》——第一乐章《春讯(Ⅰ)(Ⅱ)》、第二乐章《春雷》、第三乐章《春雨》的情景,并从中体验阳春三月带给人们的喜悦心情。

2、能够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尝试设计《实验音乐——集镇的春节》,写出表现的图形谱,并与他人或小组进行表演与评价活动。

三、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像,用人声、口技、打击乐器等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行音乐探索与演练,开展创编与与表现活动,以表现特定的情景,从而使学生的感受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情景导入

1、听赏:

春讯(Ⅰ)这节课我们先来听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边听边想。

(播放音乐)

(1)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你联想到了什么?

(3)你能为它取一个名字吗?

2、交流听赏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

3、老师激励评价。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都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

大部分同学所取的名字都很符合符合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充满了诗情画意。

三、探索与演练

1、朦胧的春意——人声演唱表现

练唱《春讯(Ⅰ)》的人声部分。

考虑到学生水平和时间关系,只练第三声部的“6”音。

2、动物迎春——口技模仿

(1)模仿布谷鸟、牛、小鸡、青蛙、鸭子、羊的声音,以宿舍为一组进行创作、练习。

(2)分组表演。

3、春天的雷雨——打击乐的演奏。

(1)引导学生借助打击乐器来表现春天的雷雨。

(大鼓、沙槌、吊钹。

(2)请二至三组的同学上来即兴演奏、点评。

四、创编与演练

(1)分组创编

(2)分组展示、评价、提高。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用人声演唱、口技模仿、打击乐器演奏等形式进行了一次有趣的音乐探索与尝试,让我们在生活中做一个有心人,去不断发现和创造音乐吧!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上一节课听过的实验音乐——《阳春三月》。

再让学生聆听一次,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

三、创造与表现

1、课本是说以《集镇的春节》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并尝试用有关声音组合来参与表现。

2、告诉学生可以用别的场景也行,例如:

本地的春节花市,学校的课余活动操场上的热闹景象等等。

3、以宿舍为一组,自行进行实验音乐设计,设计格式可参照“春讯Ⅱ”。

4、教师对每组的设计进行辅导,与学生共同探索,创造与表现,力求达到最佳效果。

5、分组在全班进行表演展示,让同学们共同分享、评价。

4、课后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进行有趣的的音乐探索与表演,利用人声、口技、打击乐器等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让我们在创作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我们的感受能力和创造实践能力同时得到发展。

第三单元《艺苑风景线》

本单元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音乐与意境”。

这一部分体现了音乐与诗歌、语言的关系。

教材选取了《晨景》、《嘎达梅林》、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第二乐章、《夕阳萧鼓》四个音乐片段,并提供四幅画面。

让学生用诗歌、语言描述画面,并联系画面听赏四段音乐,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音乐艺术与语言的关系,能够恰当地选用音乐,烘托诗词、散文的意境,并懂得:

音乐是有组织的、流动的乐音和音响,它的内涵是需要通过听赏时的联想活动来品味的。

第二部分是“音乐与人物形象”。

欣赏两段表现人物形象的音乐作品,《天方夜谈:

苏丹王与舍赫拉查达》、《两个犹太人:

一个富人,一个穷人》。

第三部分是“同主题的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教材选取了四段音乐,并提供了四幅与音乐作品相同的美术作品:

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水墨画《战马奔腾》、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浮雕《马赛曲》。

第四部分内容是“电视栏目和电视剧的片头音乐”。

教材将其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为电视专题栏目音乐”。

并让学生知道:

电视专题栏目没有音乐是不可想象的,但若是不加选择地乱用音乐,也是不行的。

第二个板块——“听赏三部电视剧的片头歌,从音乐风格和意境等方面,探讨片头音乐与剧情的关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影视艺术与音乐的密切关系,体会音乐对于影视艺术的独特作用和功能。

通过本单元教学,学生能够:

1、对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积极探索探索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运用能力。

3、能用综合艺术手段对文艺活动进行创造性的设计,并大胆、自信地表现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对音乐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认识。

(2)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

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将音乐与其他艺术进行综合表现。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音乐与意境”

1、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四幅画,每幅画表达了什么意境?

获得初步印象。

2、听赏四段音乐,《晨景》、《嘎达梅林》、贝多芬《第三交响乐》第二乐章、《夕阳箫鼓》。

3、听赏完四个音乐片段后,让学生根据音乐中的意境,可创作散文、诗歌、并启发学生探索音乐与散文、诗歌之间的关系。

师生可共同参与讨论。

二、音乐与人物形象

1、欣赏《天方夜谈》:

苏丹王与舍赫拉查达

教材中的两个音乐主题选自庄严的序奏。

第一个主题威严、狂暴,由全乐队奏出,代表凶残的苏丹王的形象。

紧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另一个充满幻想色彩的、优美的旋律,这是温柔的舍赫拉查达的主题,她仿佛在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着充满东方色彩的神秘故事。

2、听赏《两个犹太人》:

一个富人、一个穷人

(1)先作乐曲简介

(2)表现富人的的音乐音调干涩、冷漠和僵硬、怪异的节奏,将富人冷酷、盛气凌人的形象入木三分地刻划出来。

穷人的个性描写与富人正好相反,显得悲哀、怯懦。

三、表演

引导学生通过音乐,联系书本的图画,进行分组讨论,通过想象来设计人物形象,并上台表演。

学生可依据音乐自行设计剧情、对白、形体动作等,但这一切内容必须与音乐结构保持一致。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究,一同参与表演。

四、课后小结

根据各班的不同情况,热情表扬学生们通过听赏音乐,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表扬学生在上一节课的良好表现。

二、导入新课“同主题的音乐与美术作品”

1、人民英雄纪念碑

(1)简介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略)

(2)指导学生一边看图一边欣赏音乐《胜利渡长江》。

2、二胡独奏曲《战马奔腾》表现了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奋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

3、听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一边欣赏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4、欣赏《马赛曲》

(1)浮雕《马赛曲》简介。

(2)听赏《马赛曲》。

乐曲是进行曲,情绪激昂,指导学生边听边跟着哼唱。

三、创作活动

设计两组活动。

一组选取一段音乐片段,让学生为其选配同主题的美术作品;

另一组是选取一幅美术作品,让学生为其选配同主题的音乐作品。

也可鼓励学生即兴创作。

今天我们欣赏了同主题的的音乐与美术作品,音乐家善于把图画用声音体现出来。

请同学有时间作一些这样的尝试。

第三课时

二、电视栏目的片头音乐

1、让学生听赏几个电视栏目的音乐片断。

2、让学生讨论电视专栏音乐应在旋律、风格等方面集中体现专栏内容和特点之间的关系;

电视专栏音乐应在旋律、风格等各方面体现专栏内容的特点,并能雅俗共赏;

吸引观众。

三、电视剧的片头音乐

1、听赏《滚滚长江东逝水》(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头歌)

2、听赏《好汉歌》(电视连续剧《水浒传》片头歌)此歌学生较为熟悉,可引导学生跟着学唱,激起他们的兴趣。

3、听赏《枉凝眉》(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歌)

四、通过欣赏以上三首片头歌,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三部名著的有关内容。

然后,可组织学生从音乐风格和意境方面,探讨片头音乐与剧情的关系。

五、课后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三节课,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紧密联系,帮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价值。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民乐奇葩

计划课时:

2课时

感受与鉴赏少数民族常用乐器所演奏的优美音乐,培养学生理解、尊重、热爱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观、价值观,是重要的音乐教学内容。

学情分析:

本单元介绍的棋手乐曲分别有哈萨克族、蒙古族、藏族、壮族、彝族、苗族最常用的乐器演奏,都很有代表性、典型性。

教学目标:

1、热爱祖国的少数民族音乐艺术,能专注地听赏音乐。

2.能分辨七件少数民族乐器的音色,并知道哪件乐器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3.能分辨这些乐器所属的类别,如哪件乐器是弹拨乐器,哪件是吹奏乐器,哪件是拉弦乐器。

重点:

引导学生探究这些乐器与其民族的生活、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密切联系。

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配套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本单元提供的信息量,从音响时间上看比较少,七首乐曲仅二十三分三十秒,但从民族学、乐器学方面看,信息量较大:

一要介绍七个少数民族的简要历史、生活地域、民俗特点;

二药介绍七个民族的音乐概况;

三要介绍七件乐器的特色。

所以,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可先以师生自由交谈,教师及时提示、补充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额五十六个民族,然后引入到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分辨,最后选听三首教材中的器乐曲。

第二课时听赏的几首乐曲,课选择一至两首让学生即兴舞蹈。

教师则应深入学生当中,随时作必要的示范和引导。

教学环节: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1.导语:

同学们,中国式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的人民,都相亲相爱,爱我中华!

2.游戏竞赛

(1)看邮票,认民族

(2)看图片,认民族乐器

(东不拉—哈萨克族;

马头琴—蒙古族;

扎木聂—藏族;

马骨胡—广西壮族。

3.提出问题

刚才,同学们分别为这些民族选择了相应的乐器。

为什么你们觉得这件乐器就属于这个民族呢?

这些民族乐器跟这个民族的什么方面有密切联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少数民族自己特有的乐器。

让我们在民族音乐的海洋里摘取几多民乐奇葩吧!

(出示课题《民乐奇葩》)

(一)哈萨克族—东不拉

1.相关文化介绍

2.认识东不拉:

哈萨克族最流行的民间弹弦乐器,可用于独奏、合奏和弹唱。

3.参与表现

欣赏《白骆驼》(描写白骆驼在草原上尽情奔跑,歌唱的活泼愉快(形象)

(二)蒙古族—马头琴

2.认识马头琴:

蒙古族最常见的民间拉弦乐器。

欣赏《黄骠马》(歌颂内蒙古达草原的辽阔、美丽,表现蒙古族人民对大草原、对伟大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