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110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27 大小:85.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7页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7页
亲,该文档总共1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1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docx

河北医科大学药理学题库

药理学总论试题

选择题

A型题

1.药物在体内要发生药理效应,必须经过下列

哪种过程?

A.药剂学过程

B.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C.药物效应动力学过程

D.上述三个过程

E.药理学过程

2.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为

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B.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C.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

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

3.对于"药物"的较全面的描述是

A.是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E.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4.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的学科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

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律

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

消长规律

6.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7.药物作用的完整概念是

A.使机体兴奋性提高

B.使机体抑制加深

C.引起机体在形态或功能上的效应

D.补充机体某些物质

E.以上说法都不全面

8."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

A.用动物实验研究药物的作用

B.用离体器官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D.用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

E.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9.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膜孔滤过

E.胞饮

10.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C.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11.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是

A.需要消耗能量

B.有饱和抑制现象

C.可逆浓度差转运

D.需要载体'

E.顺浓度差转运

12.易化扩散是

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C.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

D.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

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13.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要消耗能量

B.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

C.有化学结构特异性

D.比被动转运较快达到平衡

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14.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

15.体液的影响药物转运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

A.水溶性

B.脂溶性

D.解离度

E.溶解度

16.药物的值是指其

A.90%解离时的值

B.99%解离时的值

C.50%解离时的值

D.不解离时的值

E.全部解离时的值

17是指

A.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引起的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的负对数

B.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倒数

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溶液呈50%解离时的值

D.激动剂增加一倍时所需的拮抗剂的对数浓度

E.药物消除速率常数的负对数

18.下列关于与和药物解离的关系叙述哪点是错误的?

时,[]=[]

即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50%解离时的值,每个

药都有固定的

的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

大于7.5的弱酸性药在胃中基本不解离小于5的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是解离型的

19.某弱酸性药在4的液体中有50%解离,其值约为

A.2

B.3

C.4

D.5

E.6

20.某弱酸性药物在7.0溶液中909毛解离,其值约为多少

A.6

2/28

B.5

C.7

D.8

E.9

21.某弱酸药物3.4,其在血浆中的解离百分率约

A.10

B.90%

C.99%

D.99.9%

E.99.99%

22.阿司匹林的是3.5,它在为7.5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

A.1%

B.0.1%

C.0.01%

D.10%

E.99%

23.某弱酸性药物8.4,当吸收入血后(血浆7.4)其解离度约为

A.90%

B.60%

C.50%

D.40%

E.10%

24.某碱性药物的9.8,如果增高尿液的,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

25.生理范围内,下列关于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解离变化的叙述哪点是错误的?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解离度小易吸收

B.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解离度小易吸收

C.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解离度小易吸收

D.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解离度大不易吸收是弱酸性药溶液在50%解离时的值

26.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排泄速度不变

27.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以上都不对

28.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A.解离多,在肾小管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在肾小管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在肾小管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少,在肾小管再吸收少,排泄快

E.以上都不对

29.对弱酸性药物来说

A.使尿液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小,重吸收少,

排泄减慢

B.使尿液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大,重吸收多,排泄增快

C.使尿液的增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小,重吸收多,排泄减慢

D.使尿液增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大,重吸收少,排泄增快

E.对肾排泄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和影响

30.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A.解离仁再吸收仁排出J

B.解离J、再吸收T、排出J

C.解离J、再吸收J、排出T

D.解离T、再吸收J、排出T

E.解离T、再吸收J、排出J

31.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

因是

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延缓抗药性产生

E.以上都不对

32.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

C.口服给药通过首过消除而吸收减少

D.舌下或脏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

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都不易吸收

33.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A.胃肠道过程

B.靶器官过程

C.血液循环过程

D.细胞内过程

E.细胞外液过程

34.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是按

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

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易化扩散转运

E.胞饮的方式转运

35.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吸入

B.口服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36.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饭后口服给药

B.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微循环障碍

D.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

E.口服经第一关卡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效应强

37.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

C.给药途径

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药物的首过效应

38.药物的血浆高峰时间是指

A.吸收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时间

B.吸收速度小于消除速度时间

C.指血药消除过慢

D.是指血药最大浓度,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E.以上都不是

39.下列关于血药峰值浓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按全血、血浆或血清计算最高血药浓度

B.与生物利用度高成正比

C.首次给药的峰浓度与连续给药峰浓度不一

D.吸收速度能影响峰值浓度

E.吸收快的药物制剂血药峰值浓度大,峰值时

间也大

40.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含意是指

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份量

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

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份量

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和速度

41.下列关于生物利用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口服吸收的量与服药量之比

B.它与药物作用强度无关

C.它与药物作用速度有关

D.首过消除过程对其有影响

E.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

42.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

A.给药次数

B.给药时间

C.给药剂量

D.给药途径

E.年龄

43.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44.药物起效可能取决于

A.吸收

B.分布

C.生物转化

D.血药浓度

E.以上均可能

4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牢固的

B.不易被排挤

C.是一种生效形式

D.见于所有药物

E.易被其他药物排挤

4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永久性的

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C.是可逆的

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

E.促进药物排泄

47.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药物转运加快

D.药物排泄加快

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4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则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药物排泄加快

D.药物分布加快

E.以上都不是

4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起效快

B.起效慢

C.维持时间长

D.维持时间短

E.以上均不是

50.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间液的过程称

A.吸收B.分布C.贮存D.再分布E.排泄

51.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A.药物理化性

B.组织器官血流量

C.血浆蛋白结合率

D.组织亲和力

E.药物剂型

52.难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是

A.分子大,极性高B.分子小,极性低C.分子大,极性低D.分子小,极性高E.以上均不是

53.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具有的特点为A.与

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B.分子量大

C.极性大

D.脂溶度高

E.以上均不是

54.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脂溶性和组织亲和力

B.局部器官血流量

C.给药途径

D.血脑屏障作用

E.胎盘屏障作用

55.巴比妥类在体内分布的情况是

A.碱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

B.酸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

C.在生理情况下易进入细胞内

D.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外液中解离型者少E.碱

化尿液后尿中非解离的浓度可增高

56.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A.药物的活化

B.药物的灭活

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D.药物的消除

E.药物的吸收

57.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

B.药物体内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到

C.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

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

58.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是

A.肠粘膜

B.血液

C.肌肉

D.肾

E.肝

59.药物在肝内代谢转化后都会

A.毒性减小或消失

B.经胆汁排泄

C.极性增高

D.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E.分子量减小

60.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决定其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

6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单胶氧化酶

B.细胞色素P4到酶系统

C.辅酶E

D.葡萄糖醒酸转移酶

E.水解酶

62.肝微粒体中,哪一种含铁细胞色素能与药物形成复合物并使药物氧化?

A.细胞色素a

B.细胞色素b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c1

E.细胞色素P4到

63.肝药酶的特点是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

64.下列关于药酶诱导剂的叙述哪项是错误

的?

A.使肝药酶活性增加

B.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

C.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

D.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E.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65.下列关于肝药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存在于肝及其他许多内脏器官

B.其作用不限于使底物氧化

C.其反应专一性很低

D.其生理功能是专门促进进入体内的异物转化后加速排泄

E.个体差异大,且易受多种生理、病理因素影响

66.下列药物中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的是

A.氯霉素

B.苯巴比妥

C.异烟脐

D.阿司匹林

E.保泰松

67.口服苯妥英纳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

妥英销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种现象是因为

A.氯霉素使苯妥英纳吸收增加

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纳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纳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

苯妥英纳游离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纳代谢减少

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纳代谢增加

68.硝酸甘油口服,经门静脉进入肝,再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左右,这说明该药

A.活性低

B.效能低

C.首过代谢显著

D.排泄快

E.以上均不是

69.可称为首关效应的是

A.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B.硫喷妥纳吸收后贮存于脂肪组织使循环药量减少

C.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D.口服普茶洛尔经肝灭活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以上都不是

70.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

B.吸人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注射后

E.皮下给药后

71.普荼洛尔口服吸收良好,但经过肝以后,只有309毛的药物达到体循环,以致血浓度较低,宜用下列哪个说法说明该药特点

A.药物活性低

B.药物效价强度低

C.生物利用度低

D.化疗指数低

E.药物排泄快

72.有关药物排泄的描述,错误的是

A.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

B.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C.脂溶度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

E.药物自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

73.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肾

B.胆道

C.汗腺

D.乳腺

E.胃肠道

74.下列哪种排泄途径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排泄量方面意义最小?

A.胆道

B.肾

C.肺

D.粪便

E.乳汁

75.影响药物自机体排泄的因素为

A.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B.极性高、水溶性大的药物易从肾排出

C.弱酸性药在酸性尿液中排出多

D.药物经肝生物转化成极性高的代谢物不易从胆汁排出

E.肝肠循环可使药物排出时间缩短

76.被动转运的药物其半衰期依赖于

A.剂量

B.分布容积

C.消除速率

D.给药途径

E.饮食

77.大多数弱酸性药和弱碱性药通过肾小管重吸收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简单扩散

D.膜孔滤过

E.以上都不是

78.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A.代谢

B.消除

C.灭活

D.解毒

E.生物利用度

79.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A.所有的药物

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

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

D.胃肠道很少吸收的药物

E.以上都不对

80.下列关于清除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单位时间内将多少升血中的药物清除干净

B.药物的值与血药浓度有关

C.药物的值与消除速率有关

D.药物的值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E.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率

8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意味着

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

例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82.下列有关一级药动学的描述,不对的是

A.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B.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

C.时量曲线的量为对数时,其斜率的值为

1/2'恒定

E.多次给药时增加和消除完毕时间不变

83.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

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

84.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脂溶性

B.药物的解离度

C.体液的值

D.药酶的活性

E.药物与生物膜接触面大小

85.下列关于房室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它反映药物在体内转运及转化速率

B.在体内均匀分布称一房室模型

C.中央室大致包括血浆及血流量丰富的器官

D.血流量多不能立即与中央室达平衡者为周边室

E.分布平衡、消除恒定时两室可视为一室

86.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时推算体内药物总量

大的药,其血药浓度高小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D.可用和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总药量

E.也可用计算出血浆达到某有效浓度时所需剂量

87.在等剂量时小的药物比大的药物A.血浆浓

度较小

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

D.生物可用度较小

E.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

88.静脉注射2g磺胶药,其血药浓度为1,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0.05L

B.2L

C.5L

D.20L

E.200L

89.药物的血浆2是指

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D.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

90.药物半衰期是指

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

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E.药物毒性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91.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

A.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要的时间B.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时间的一半D.血药

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92.下列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可依据血浆半衰期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问

D.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

E.一次给药后,经过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93.下列有关T1/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量

B.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其T1/2是固定的

1/2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

1/2可作为制定给药方案的依据

94.与半衰期长短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剂量

B.吸收速度

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

E.给药的时间

95.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

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A.0.6930.693C.2.3032.3032血浆药物浓度

9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

A.随用药剂量而变

B.随给药途径而变

C.随血浆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E.固定不变

97.某药的半衰期是12h,给药1g后血浆最高浓度为4,如果每12h用药1g,达到40的时间为

A.1.3.6.12.以上都不是

98.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

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80卩1及22.5卩,两次抽血间隔9h,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

A.1.1.5.2.3.4h

99.某催眠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0.71,设静脉注射后病人入睡时血药浓度为4m卩4,当病人醒转时血药浓度是0.25,问病人大约睡了多久?

A.3.4.8.9.10h

100.某药半衰期为8h,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A.10h左右

B.20h左右

C.1d左右

D.2d左右

E.5d左右

101.影响药物血浆半衰期长短的因素是

A.剂量大小B.给药途径C.给药次数D.肝肾功能E.给药速度

102.一次给药后,约经过几个2,可消除约95%

A.2~3个B.4~5个C.6~8个D.9〜11个E.以上都不对

103.下列有关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的稳态血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增加剂量能升高坪值

B.剂量大小可影响坪值到达时间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到达坪值

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到

达坪值

E.定时恒量给药,达到坪值所需的时间与其

T1/2有关

104.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

105.在恒量、定时按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应

A.增加每次给药量

B.首次加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E.以上都不是

106.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A.

有效血浓度

B.稳态血浓度

C.峰浓度

D.阔浓度

E.中毒浓度

10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50

108.某药半衰期为9h,1日3次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约需

A.0.5~1d

B.1.5~2.5d

C.3~4d

D.4~5d

E.5~6d

109.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属一级动力学药物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

A.2〜3次B.4〜6次C.7〜9次D.10〜12次E.13〜15次

1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

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剂量大小B.给药次数C.半衰期D.表观分布容积E.生物利用度

111.某药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其半衰期为他,

在定时定量多次给药后,达到稳态血浓度需要

A.约10.约2.约30.约40.5

112.某药的半衰期是6h,如果按0.5g/次,1天3

次给药,达到稳态血浆浓度所需的时间是

A.5〜10.10〜16.17〜23.24〜3.31〜36h

113.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A.静滴速度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