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1078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docx

成都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精选

 

XX市地籍数据建库技术方案

 

班级:

测绘07-4

学号:

0704070416

姓名:

王琦

 

一、项目概述

XX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市)县地籍数据库建设项目是全市开展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土地资源调查工程。

国土资源部去年也把XX市列为“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的试点示范城市,因此,该项工程也是实施“金土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之一。

该项工程目的是通过实施地籍调查,全面掌握XX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市)县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的土地权利情况,查清每一权利人用地的位置、权属、用途、界线、四至、面积,获取现势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采用先进、高效的数据采集手段,建立以宗地为单元、空间全覆盖、城乡一体化管理的国土资源基础数据库。

本次建库范围共计约992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规划发展区范围内约439平方公里,区(市)县)规划发展区范围内约553平方公里。

本次数据库建设按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分别设立宗地。

建成区以及集体土地内的国有土地按权属范围和土地用途设宗;集体土地按组界或社界范围设宗。

所有宗地划分为已登记宗地和未登记宗地两类,并依据原有地籍档案和最新地籍调查资料分别录入不同类型数据形成成果数据。

二、工作依据和建库依据

1.《关于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金土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的批复>的通知》,国土资信办发[2005]4号

2.《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2020年城市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地籍调查工作的通知》,成办发[2005]73号

3.《XX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我市地籍管理工作的意见》,成国土资发[2005]297号

4.《XX市国土资源局关于转发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快城镇地籍数据库建设的通知>的通知》,成国土资发[2005]374号

5.《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

6.《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

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

8.《土地登记规则》,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

9.《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

10.GB/T2260-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11.CH5003-94《地籍图图式》

12.GB/T7929-1995《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13.GB14804-93《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14.《XX市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总体方案》,XX市国土资源局,1999

三、建库目标和内容

(一)建库目标

1.以成国土资发[2005]374号文件确定的软件平台和应用软件为基础,以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国土资源部以及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相关技术规范为建库依据,以最新地籍调查和原有土地登记相关资料为数据源,统一地籍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的采集要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建立XX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市)县规划发展区范围内地籍数据库,为土地登记、土地利用、土地规划以及农用地和集体土地转用征用服务;

2.建立数据采集部门和数据管理部门、市、区(市)县两级管理体制的数据库更新和管理体制,保证数据库的现势性和安全性;

3.建立国土管理部门和规划管理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实现基础地理数据库和地籍数据库的信息共享。

(二)建库内容

1.建立XX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市)县规划发展区范围内1:

500城镇地籍数据库,包括国有土地范围内街道、街坊、宗地的基础地理信息和权属信息;

2.建立XX市中心城区及各区(市)县规划发展区范围内集体土地1:

500农村地籍数据库,包括集体土地范围内的乡(镇)、村、组(社)的基础地理信息、权属信息和地类信息;

3.建成中心城区及区(市)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并实现与现有国土资源网络办公系统的集成。

四、地籍数据的分类

按照数据的表达类型,地籍数据可分为图形数据、属性数据和档案数据。

图形数据是指统一测量坐标系下具有坐标属性的点、线、面和注记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位置、形态、分布和关系等空间信息。

由于地籍管理的基本单元是宗地,因此,图形数据又可进一步分为宗地图形数据、宗地背景图形数据和控制测量数据。

宗地图形数据主要用于描述该宗地的界址点位置及其连线关系。

宗地背景图形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宗地内的基础地理信息,如地形、地物、地貌和植被等。

控制测量数据主要用于描述测量控制点的名称、等级、类型和位置等信息。

地籍属性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要素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信息,如宗地信息、权利人信息、界址标示信息、界址线信息、土地抵押信息、他项权利信息和土地查封信息。

地籍档案数据主要用于描述地籍档案文件的电子影像名称、位置以及其它用于管理和查询的信息。

五、地籍数据建库的工作流程

(一)负责地籍测量的单位采集地籍图形数据,以街坊为单位生成规定的文件格式,即宗地背景图形数据(.dwg)、宗地图形数据(坐标文件.xy和连线文件.lin)和控制测量成果数据(.txt);

(二)负责权属调查的单位提交验收后的地籍调查资料,并以街坊为单位录入地籍属性数据(.mdb);

(三)通过图形数据转换软件将宗地背景图形数据和控制测量数据转换到数据库,形成基础地理数据库;

(四)通过地籍管理软件将宗地图形数据和地籍属性数据导入到数据库,并通过地籍号实现图属合一,形成宗地库;

(五)通过档案管理软件录入地籍档案数据,建立档案库,并通过档案号和地籍号实现档案库与宗地库的关联。

六、地籍数据的采集

(一)宗地背景图形数据

1.采集内容

地籍数据采集内容见附件一《XX市1:

500地籍图要素分类与代码》,共计732个要素。

地籍要素编码采用六级八位数字编码,第一级(第1位数字)主要用于区分要素的业务类型,例如,“1”表示基础地理类要素,“2”表示地籍管理类要素,“8”表示注记要素,“9”表示制图要素。

第二级(前2位数字)表示要素类别,例如,“11”表示测量控制点,“12”表示居民地和垣栅,“13”表示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14”表示交通及附属设施,“15”表示管线及附属设施,“16”表示水系及附属设施,“17”表示地貌和土质,“21”表示境界,“22”表示土地权属,“23”表示土地利用现状,“81”表示基础地理类注记,“82”表示地籍管理类注记等。

第三至第六级(后6位数字)表示要素类,要素类根据需要划分其层次数量,最多可分四级,其中第三级和第六级要素子类分别用1位数字表示,第四和第五级分别用2位数字表示。

地籍要素的分类规则如下:

代码

要素名称

10000000

基础地理

11000000

测量控制点

12000000

居民地和垣栅

13000000

工矿建(构)筑物及其它设施

14000000

交通及附属设施

15000000

管线及附属设施

16000000

水系及附属设施

17000000

地貌和土质

20000000

地籍管理

21000000

境界

22000000

土地权属

23000000

土地利用现状

80000000

注记

81000000

基础地理类注记

82000000

地籍管理类注记

89000000

制图注记

90000000

制图

91000000

普通地图制图要素

92000000

专题地图制图要素

2.要素采集要求

(1)所有要素按点(Point)、线(Line)、面(Area)、组合(Compound)和注记(Text)五种几何表达类型进行数据采集,每种要素对应一种几何表达类型,地籍要素的图形表示主要参照《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图式》;

(2)宗地背景图形数据统一采用DWG文件格式,其中,DWG文件的每个图层对应一个地籍要素,每个图层不能包含其它要素,图层名采用对应地籍要素的要素编码;

(3)原则上凡是不在附件一规定的732个要素之内的要素不予采集和表示,如有必要确需表示的,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可上报市局统一编码后进行适当扩充。

(二)宗地图形数据

宗地图形数据由两个部分组成:

①界址点坐标文件。

坐标文件包括界址点的点号、坐标和类型,扩展名为xy;②界址点连线文件。

连线文件包括宗地的宗地号、界址点的连接顺序关系、土地使用者名称和土地分类号,扩展名为lin。

坐标文件和连线文件以街坊为单位提供,每个街坊的宗地图形数据文件的名称为该街坊的编号。

每个宗地图形数据成果包括一个坐标文件(.xy)和一个连线文件(.lin),这两个文件具有相同的前缀名称,并配对使用。

界址点坐标文件(.xy)的格式说明如下:

界址点号,X,Y,界标类型

其中,各数据项含义如下:

1.界址点号,一个街坊内界址点的统编号(流水号)。

该点号不是指宗地界址点编号,它在坐标文件中是唯一的,即一个点号对应一对坐标,且不重复。

宗地界址点编号是从宗地西北角开始,自西向东,自北向南的顺序编号。

多个宗地的界址点编号可能对应同一个界址点号。

2.X、Y坐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分隔符用半角字符“,”。

3.界标类型,用数字表示,分类如下:

代码

界标类型

1

钢钉

2

水泥桩

3

石灰桩

4

喷涂

5

瓷标志

6

无标志

7

其它

按照上面的格式,举例如下:

1,62804.63,54403.49,4

界址点连线文件(.lin)的格式说明如下:

宗地地籍号,地类号,点数,点号1,...点号n,土地使用者名称

其中,各数据项含义如下:

1.宗地地籍号,地籍编号采用四级编码,其中,国有土地采用行政区、街道、街坊、宗地四级编号,集体土地采用行政区、乡镇(街道)、村、组(社)四级编号。

各区(市)县行政区名用简写字母表示,2.地类号,按《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确定。

3.点数,为宗地外围多边形顶点的个数。

4.点号1~n,为坐标文件中的界址点号,连接点的顺序从宗地的西北角开始顺序排列。

5.土地使用者名称,该宗地的土地使用者名称(全称);

分隔符用半角“,”隔开。

按照上面的格式,举例如下:

JN1-8-1,246,1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XX市社会福利院

关于带岛的宗地连线文件的格式说明如下:

宗地地籍号,岛数m,地类号,点数,点号1,点号2,...,土地使用者名称

岛1的点数,点号1,点号2,……

岛2的点数,点号1,点号2,……

……

岛m的点数,点号1,点号2,……

其中,各数据项含义如下:

1.点数是指宗地图形外围边界界址点的个数;

2.岛数是指该宗地包含岛的个数,用字母H和岛的数目表示。

按照上面的格式,举例如下:

JN1-8-1,H2,246,19,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XX市社会福利院

10,20,21,23,22,25,24,26,29,28,27

8,30,31,37,36,35,34,33,32

(三)测量控制点

控制点成果以文本文件(.txt)按街坊提供,文件名为街坊编号。

控制点成果文件格式说明如下:

控制点号,X,Y,控制点类型

其中,各数据项含义如下:

1.控制点号,由三部分组成,行政区名、等级及顺序号。

行政区名同地籍编号中的行政区名;等级分别为:

①GPS点:

C级“GC”、D级“GD”、E级“GE”、利用静态或RTK加密的其它等级导线点“GR”;②导线点:

Ⅳ等“DⅣ”、Ⅰ级“DⅠ”、Ⅱ级“DⅡ”。

③图根点:

一级“TⅠ”、二级“TⅡ”,利用GPS加密的图根点为一级“TⅠ”。

④支导线点“Z”;顺序号为作业流水号。

如果控制点为XX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原有基础控制点,顺序号直接采用该控制点的点号。

2.X、Y坐标,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分隔符用半角字符“,”。

3.控制点类型,分别用数字表示,分类如下:

编号

控制点类型

1

大地原点

2

等级三角点

3

土堆上三角点

4

小三角点

5

土堆上小三角点

6

等级导线点

7

土堆上的导线点

8

埋石图根点

9

不埋石图根点

10

等级水准点

11

等级GPS控制点

12

其它GPS控制点

13

支导线点

14

等级天文点

按照上面的格式,举例如下:

LQDⅠ101,62953.295,50417.373,6

(四)地籍属性数据

1、地籍属性数据的内容

地籍属性数据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土地登记申请书、土地登记审批表、地籍调查表、土地抵押合同、土地他项权利证书以及土地查封决定书等地籍档案中记载的信息,共计152个属性项,见附件二《XX市地籍属性数据分类与说明》。

地籍属性中各属性项的解释说明参照《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和《土地登记规则》及相关表格填写规定。

属性项填写的主要依据和来源是原有地籍档案和最新地籍调查资料。

2、地籍属性数据的格式

地籍属性数据按照统一的地籍属性录入程序(VBA程序)进行录入,录入的内容存储在MicrosoftAccess数据库表中,属性数据库的表结构和数据字典内容应统一,各区(市)县国土资源局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字典进行修改和扩充,如界标类型、界址线类别、控制点类型和土地登记类型等。

地籍属性数据文件的名称用街坊编号表示。

(五)地籍档案数据

1、地籍档案数据的内容

地籍档案扫描内容包括所有地籍档案卷宗的内容,分为以下18类:

编号

类型名称

类型代码

1

受理单

A

2

申请书

B

3

抵押租赁合同

C

4

买卖合同

D

5

土地转让合同

E

6

土地出让合同

F

7

其他合同

G

8

权属来源证明

H

9

规划资料

I

10

房屋所有权证

J

11

地籍调查表

K

12

地籍测量成果

L

13

审批表

M

14

国有土地使用证

N

15

图件

O

16

证明文件

P

17

收据

Q

18

其他

R

2、地籍档案的录入要求

地籍档案提交格式为JPG图像文件。

文本扫描分辨率100dpi,图件扫描分辨率150dpi。

每份档案数据文件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果档案卷中该文件已打码,应尽量和档案卷中的打码号保持一致。

每宗地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存放在同一个文件夹中,文件夹名命名规则为:

年份#分类号#案卷号。

如1995#C42#228表示案卷号为228,分类号为C42的1995年地籍档案。

七、地籍数据的入库

(一)提交成果数据的内容及格式

1.数据入库检查联系单,1份

2.数据光盘,1份

数据光盘应包括以下五项内容:

(1)宗地背景图形文件(.dwg);

(2)宗地图形文件(.xy/.lin);

(3)控制点文件(.txt);

(4)地籍属性数据(.mdb);

(5)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面积量算成果(提供电子文档)。

(二)提交成果数据的要求

1.成果数据以街坊为单位提供。

每个街坊的成果数据存放到一个文件夹中。

文件夹的名称采用该街坊的编号来命名,如WH2-4。

如需要同时提交多个街坊的数据,应分别建立文件夹,每个文件夹存放对应街坊的数据文件。

2.提交的成果数据应刻录成光盘,并在光盘正面注明送检单位名称、街坊编号和提交时期。

3.文件命名必须统一规范。

除面积量算成果表外,四类地籍数据文件名为该街坊编号。

例如,对于WH2-4街坊的成果数据,相应的数据文件为WH2-4.dwg、WH2-4.xy、WH2-4.lin、WH2-4.txt、WH2-4.mdb。

4.宗地连线文件中的地籍号为四级完整编码,如WH2-4-25;土地使用者名称必须和地籍调查表填写的土地使用者名称完全一致,不允许用简称;点号1必须和地籍调查表界址标示中的J1完全一致。

5.输出宗地图形坐标文件(.xy)时,务必注意坐标文件中的X和Y坐标的顺序。

6.提交的地籍属性数据必须是合并后的数据库,即包含该街坊所有宗地的属性数据。

数据库合并工作由各测量单位完成,属性数据库合并程序由建库单位统一提供给各测量单位使用。

(三)数据入库的工作流程

数据入库工作遵循“统一要求、分工协作、循序渐进”的指导原则,检查流程如下:

1.测量单位填写数据入库检查申请单(见附件三),并将提交的成果数据刻录成光盘;

2.数据检查机构负责对测量单位提交的成果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并给出检查意见;

3.数据主管部门负责成果数据的审查,并给出审查意见;

4.建库单位对审查合格的成果数据进行数据入库检查。

数据入库检查小组在规定期限内完成送检数据的检查,并填写地籍数据入库检查结果通知单(见附件四)和数据入库检查报告(见附件五),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返回各测量单位;

5.数据检查结果分为三种,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

对于合格数据,直接入库;对于基本合格数据,由测量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修改完善后入库;对于不合格数据,退回测量单位重新编辑处理,修改完善后,由测量单位交建库单位重新进行数据入库检查。

(四)数据入库检查的主要内容

1.成果数据文件是否统一规范;

2.控制点命名是否规范;

3.控制点类型是否正确;

4.文本文件是否采用标准ANSI编码方式输出;

5.坐标文件里是否有重复的点号;

6.连线文件中宗地点数是否与顺序点数一致;

7.连线文件中宗地顺序点号是否有相同点号;

8.连线文件中的点号与坐标文件的点号是否一一对应;

9.宗地背景图形数据是否包括多余数据层;

10.图层命名是否正确;

11.每个要素层中是否包含其它要素;

12.每个要素的几何类型是否表达正确;

13.每个要素的图式表达是否完整;

14.地物注记是否完整;

15.要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16.点状符号是否按块提供;

17.成果数据是否包括街坊外的数据;

18.宗地属性内容录入是否正确;

19.宗地属性内容录入是否完整(地籍号、土地面积和土地用途为必填字段,对于已经登记的宗地,还包括档案号和土地证号);

20.地籍调查表中界址点数是否与宗地连线文件中的点数一致;

21.宗地面积是否等于建筑占地面积与空隙地面积之和;

22.行政区、街道、街坊、宗地和地类图斑图形和面积属性逻辑关系是否正确;

23.图形数据是否进行了接边处理。

(五)数据入库的工作组织

1.编制方案

各区(市)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编制本区(市)县地籍数据入库技术方案和实施方案。

2.技术培训

通过技术培训,确保参与数据建库各个环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熟练掌握地籍数据建库的技术要求和工作流程。

技术培训的对象为:

外业测量人员、内业数据处理人员、专检人员和数据入库检查人员。

技术培训的内容为:

地籍数据的分类、含义和表示方法、地籍数据入库的工作流程以及地籍属性数据录入软件的使用等。

3.调查试点

各测量单位和地籍管理部门共同选定地籍调查试验区,并按照成果数据要求提交试验区数据。

建库单位负责试验区数据的入库检查工作,并对试验区的数据质量情况进行技术总结和工作总结。

4.数据采集

各测量单位在地籍调查试验区数据通过入库检查后,开始各自测区范围内的数据生产工作,并按计划进度以街坊为单位提交各自测区内的成果数据。

5.入库检查

建库单位按照地籍数据入库检查工作流程进行数据质量检查,并返回数据检查结果。

6.数据入库

建库单位对检查合格的成果数据进行转换和入库,并对各测区、各街坊入库后的数据进行交叉检查,形成最终成果数据。

八、软件和硬件需求

(一)软件需求

1.服务器端操作系统Windows2003Server中文版(含IIS5.0及.Net)

2.客户端操作系统Windows98/2000/XP(含InternetExplorer6.0)

3.办公软件OfficeXP/2003

4.图形处理软件AutoCAD2002/2004

5.图形数据入库软件FMESuite2005

6.地籍属性录入程序

7.安图地籍档案管理系统

8.安图地籍管理信息系统LandInfo6.0,包括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地籍业务网络办公系统

9.GIS平台GeoMediaProfessional6.0和GeoMediaWebMap6.0

10.数据库平台Oracle10g

(二)硬件和网络需求

(一)硬件需求

1.数据库服务器1台,1G以上内存、150G以上硬盘

2.地图发布和档案服务器1台,1G以上内存、2×150G以上硬盘

3.奔4以上电脑10台

4.100M/1000M网络交换机1台

5.A4高速扫描仪2台

6.A3扫描仪1台

7.A0大幅面扫描仪1台

8.大容量移动硬盘1个

9.A4激光打印机2台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