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1935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docx

教育心理学知识要点说课讲解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涵

[教育心理学]概念:

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五要素: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三过程: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学习过程。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初期时期。

20世纪20年代

俄国,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03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育心理学之父”,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

2、发展时期:

中国,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

美国,布鲁纳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原则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又称自然实验法})

4)个案法5)教育经验总结法6)产品分析法7)测验法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4)理念联系实际原则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第一节:

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概念:

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对照************以下为摘自《教育学》

[个体身心发展]概念:

指做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特别指个体的身心发展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是:

内发论(遗传决定论)

内发论强论内在因素,如“需要”“成熟”,代表人物:

孟子(性善论)、弗洛伊德、高尔顿(遗传决定论的鼻祖)、霍尔(1两的遗传胜过1吨的教育)。

二是:

外铄论(环境决定论)

强调外在因素,如环境因素、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

代表人物:

荀子、洛克(英国,白板说)。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2环境3教育(学校教育)4个体主观能动性

●论述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

(即为什么起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样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

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的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促使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同一人在不同阶段、不同方面。

如青少年身高在一周岁及青春期长的最快。

4、互补性。

心理与生理

5、个别差异性。

不同的人在同一方面或不同方面的差异。

如:

少年得志、大器晚成。

有的儿童,数学强绘画差,有的相反。

根据个别差异性规律:

教育必须因材施教。

********************************以上摘自《教育学》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1、顺序性与定向性

2、阶段性与连续性

3、不平衡性(关键期:

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最大作用的时期)

4、差异性

●少年期(大致为初中阶段)称为心理断乳期或危险期。

●心理发展的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识发展阶段论

1、感知运动阶段

2、前运算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标志为:

守恒(即使客体外形发生了变化,但属性不变)概念的形成。

4、形式运算阶段。

(11岁到成人)

3-4:

即由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思维。

二、最近发展区。

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现有的水平;二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

三、美国,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

3、主动感对内疚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基本为初中阶段

第二节:

学生的个别差异

一、学生智力的差异

包括:

智力类型的差异2)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智力表现早晚的差异4)智力性别的差异。

二、认识方式的差异

1、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

2、冲动型与深思型(标准为反应时间与精确性)

3、具体型与抽象型

4、发散型与辐合型

第三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学习概述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1、学习的分类:

按学习结果(加涅):

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智慧技能、动作技能五大类。

2、态度是对人对物对事的选择倾向。

3、按学习内容,我国对学习分为: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一般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联结派学习理论)

强调外部条件对学习的影响,通过刺激-反应来形成,强调刺激-反应的联结。

(一)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华生)

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

经典条件作用的规律:

习得、消退、泛化、分化。

(二)桑代克的试误说(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

1、学习的进程是一种渐进的、肓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2、桑代克:

学习应遵循的三条重要的原则?

1)准备律:

联结的加强与削弱取决于学习者的心理准备。

2)练习律: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因练习和重复而加强,不重复不练习,联结的力量会减弱。

3)效果律: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会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桑代克为操作条件作用理论奠定了基础,斯金纳系统的发展了这一理论。

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

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

经典条件作用理论-----解释应答性行为。

操作条件作用理论------解释操作性行为(以人为主)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现、动机四个子过程。

强化分为三种: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二、认知派学习理论

认为获得经验的过程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内部信息加工活动形成的新的认知结构的活动。

(一)苛勒的顿悟说(肯定了主体的能动性)

学习的实质:

内部结构完形

学习的过程:

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学习的本质:

学习是有目的的、期望的获得。

学习的过程:

是对完形的认知。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学习的实质:

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的过程包括:

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

(四)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从学习方式上:

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从认知结构上:

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有意义学习是将新知识与已有观念建立起的(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

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

人本主义将学习分为:

无意义学习和有意义学习两类。

人本主义的教学观: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不是一个特定的理论,而是许多理论观点的统称。

核心是:

知识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第四章:

学习心理(重点)

第一节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其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为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

[学习期待]: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

2、奥苏贝尔将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自我提高内驱力(个体想获得相应的地位、威望时)

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老师、家长的认可的一种需要)

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图)**

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

动机不足或过强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1)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学习效果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加大,动机的最佳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

2)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3)动机水平与学习效果呈倒U型曲线。

四、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1生理需要2安全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社交需要)4尊重需要5求知需要6审美需要7自我实现需要

3)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

将成就动机分为两类:

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前者成功率为50%的任务是最有可能选择的;后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4)成败归因理论(美国,韦纳)

在学习和工作中,人人都会体验到成功和失败,同时还会寻找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这就是进行归因的过程。

因素为:

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外界环境六方面,三维度为:

稳定性、可控性、(内因外因)

能力:

内部稳定性;努力程度是内部不稳定性;工作难度是外部稳定性;运气是外部不稳定性;身心状况是内部不稳定性;外界环境是外部不稳定性。

唯一可控制的是努力程度,其余都不可控。

5)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联结派理论、行为主义理论)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努力实施该活动。

五、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

2)设置恰当的目标,控制作业难度

3)表达明确的期望,提供及时的反馈。

4)合理运用外部奖赏,有效运用表扬。

5)对学生进行竞争教育。

6)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

7)训练归因。

第二节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综合。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二、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画线]、精加工策略[记忆术]、组织策略[图表])

1)复述策略:

如画线标注。

2)精加工策略:

如记忆术、做笔记等。

三、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调节。

包括: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

●学习策略的训练原则?

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监控原则6个体效能感原则。

第三节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一、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

1)注意教学材料和内容的编排。

2)改进教材呈现方式

3)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

4)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5)加强教学方法的选择,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改进对学生的评价。

第四节知识与技能

1、安德森根据知识的不同表征形式分为: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过程分为获得、保持、提取三个阶段。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

1)根据存在形式与复杂程度分为:

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的关系分为:

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下位学习是原有观念高于新学习的知识,分为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两种。

如哺乳动物------

三、技能的分类分为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技能)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分为:

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2、练习是操作技能形成的具体途径。

[高原现象]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

3练习在技能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规律?

1)初期进步快2)其一时间会出现停滞3)后期变慢4)出现高原现象5)起促进作用。

4、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

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第五节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1、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

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其中提出假设是关键阶段。

2、问题解决的策略为分:

算法、启发法。

一、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

1)问题情境2)定势和功能固着3)原型启发(从其他事物上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4)已有的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

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2)教授和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提供各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5)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第六节态度与品德

1、态度的结构:

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其中情感成分是核心部分。

2、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知、情、意、行)。

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一、品德发展的阶段论*

1、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应前:

心理发展的理论中认知发展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

2)权威阶段(他律)

3)可逆性阶段(自律阶段)10岁左右

4)公正阶段

注:

初中阶段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阶段。

2、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2)习俗水平3)后习俗水平

第五章:

教学心理

第一节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

1、美国,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或教学目标分为:

言语信息、认知策略、态度、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二、可供选择的教学策略

(一)、教师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

1、直接教学

2、接受学习:

奥苏贝尔倡导的,(即讲授式教学策略)

(二)学生中心取向的教学策略

1、发现学习(布鲁纳为发现学习的首倡导者)

2、个别学习

1)程序教学:

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

2)掌握学习;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评定的过程。

(来自教育学的概念)

1、按处理方式不同,分为“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常模参照评价即按学生团体测验的平均成绩即常模为参照点,分析学生在团队中的位置。

而标准参照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2、按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分为:

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3、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多的是教师自编测验。

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

主观题分为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

第二节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的功能:

维持、促进、发展功能。

2、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1)教师的领导风格2)班级规模3)班级性质4)对教师的期望。

3、集体是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

4、非正式群体:

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式的小群体为非正式群体。

5群体动力:

影响群体与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总和为群体动力。

一、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3)做好课堂监控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第六章: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和过程。

至少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一、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

1)自我意识正确2)性别角色分化

3)人际关系协调4)社会适应良好

5)情绪稳定积极6)人格结构完整

二、现有的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为:

疾病模式与健康模式。

第二节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其维护

1、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心理健教育的途径有哪些?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2)学科渗透3)班主任工作4)学校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567)家庭教育、环境教育、社会磨砺8)其它途径(如校报、广播等)

3、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

4、考试焦虑:

表现为学生考前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出现慌乱、发挥失常。

第三节教师职业心理

一、老师职业心理特征

1、教师的认知特征。

包含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知识结构分为:

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实践性知识。

2、教师的人格特征。

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

3、教师的行为特征

[教师期望效应]又称皮革马利翁效应。

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的传送给学生,会使用学生按照教师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

二、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差异

1)课前计划差异2)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3)课后评价的差异

4)其他差异(师生关系方面、人格魅力方面、职业道德方面)

三、新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成长?

**

(一)成长的心理历程(福勒和布朗)

根据关注的焦点不同把教师的成长分为:

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关注生存:

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关系上。

“学生喜欢我吗”

关注情境:

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节课,“内容是否充分”

关注学生:

是教师成熟的标志。

(二)成长的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少数学生、较短时间内的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3)反思教学经验

解注:

1、培养新教师和教学经验欠缺的年轻教师宜进行(组织化观摩)

2、微格教学的最重要特点是:

训练单元小。

3、美国,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

经验+反思=成长

[职业倦怠]个体在长期职业压力下,缺乏应对资源和应对能力而产生的耗竭状态。

四、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

1、个体积极的自我调适

(1)观念改变2)积极的应对策略和归因方法3)合理的饮食和锻炼,保持健康身体)

2、组织有效的干预

(改善教育评价机制、学校领导方式;为老师提供深造机会和民主决策的机会,增强认同感和归属感)

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提高老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有效的教育培训体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