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123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配套K12世界经济全球化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一、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其分布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把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种类型。

其差异如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国家

欧洲绝大部分国家,北美洲的美、加,亚洲的日本,大洋洲的澳、新,非洲的南非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绝大多数国家颁

北半球(所谓的北方)北半球南部、南半球(所谓的南方)面积

40%

60%

人口

25%

75%

财富

贸易

技术

先进

落后

人均收入

经济结构

工业产值比重高,制造业比重高

工业产值比重低,采矿业比重大

从上表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技术先进,人均收入高,向发展中国输出产品、资本和技术,在上处于核心地位;

发展中国家技术相对落后,人均收入低,向发达国家提供原料和燃料,在世界经济中相对处于边缘。

说明:

①核心和边缘反映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同。

核心指经济发达、工资高、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剥削其他国家和地区;

边缘国家则经济落后,技术简陋,生产单一,经济上遭受先进地区的剥削。

②发展中国家内部也存在分异。

大致可分为三类:

A高收入的石油出国,如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东南亚的文莱等,人口少,人均财富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

B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亚洲的新加坡、韩国、我国的台湾、拉丁美洲的巴西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接近或超过10000美元;

c其他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都在1000美元以下。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发达国家即所谓的北方,主要是一些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以及部分亚洲国家(日本)和大洋洲国家(澳大利亚、新西兰),此外还包括非洲的南非。

发展中国家即所谓的南方。

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注意:

世界经济格局以南北两类国家为代表,这种发达国家集中在北部,发展中国家集中在南部的世界经济事实状分布现象(或称空间格局)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作用的结果,经济发展不平衡则表现为国家间的贫富差距。

2、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格局的形成世界经济的核心地区首先出现在西欧。

15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人开始对掠夺和殖民扩张,欧洲经济开始向外扩散。

欧洲人的经济活动逐步扩大到拉丁美洲、非洲、北美、印度、东亚、大洋洲,到20世纪扩展到全球,形成一个欧洲人的世界经济。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北美、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地也加入核心地区。

在欧洲经济向外扩散的过程中,拉美、非洲和亚洲广大地区相继变成边缘地区。

(1)世界经济核心和边缘地区的形成过程,实质就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对外进行掠夺和殖民扩张的结果。

(2)当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以经济发达国家为核心和以发展中国家为边缘的特征,是欧洲经济活动向外扩用的结果,其实质是长期的武力征服、殖民掠夺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在经济上处于剥削和不平等的地位,经济相对落后。

(3)第一次技术革命后世界经济的核心在欧洲;

第二次技术革命后扩大到北美;

第三次技术革命扩大到日本。

在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过程中,世界经济活动的范围在扩大,核心区在扩大,逐渐形成了现在的欧洲、北美、日本、澳大利亚等核心区,亚洲、拉美、非洲等边缘区。

由此可见,经济活动的空间扩散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思考:

当今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中的南北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殖民侵略和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二、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1、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扩散的现象。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浪潮洋洋而来,进入21世纪,全球化的洪流更加汹涌,全球市场化、全球信息化、生产全球化和国际资本迅速流动这四大特征将表现得更加充分。

(1)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蓬勃发展,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国家离开了国际市场,都将寸步难行。

因此,加强国际经济联系,进入世界大市场,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自身经济的重要手段。

(2)我国实际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既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我国申请加入wTo,目的就是为了进入世界大市场,加快经济发展。

(2)经济全球化从根本上说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具体来说,当前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①高科技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②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边界控制减弱,是经济全球化的政策保障;

③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动因;

④企业经营国际化,特别是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迅速扩张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教材重点介绍了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两个因素。

2、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科学技术最具世界性,也最早实现全球化。

科学技术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促进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使产品能够大量生产和销售。

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扩大产品市场范围,使产品和服务能迅速在全球普及;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也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来占领的市场。

这些都说明,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

(2)改进货物运输和信息交流的工具,大大缩短世界的距离,加强了经济活动的全球联系。

3、跨国公司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上或更多国家内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的企业。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性生产的基本组织方式,不仅有相当大的能力左右一些产品在全球的生产和销售,而且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跨国公司在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加速生产和资本国际化,跨国公司采取全球化战略,在资本过剩的国家筹集资本,在原材料和劳动力低廉的国家加工产品,在物资短缺的国家出售产品,较好地实现了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资源的优化配置。

(2)促进技术的空间扩散。

在新技术扩散过程中,跨国公司通过知识产品的内部化,解决了国家之间、公司之间交易费用昂贵的问题,促进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

(3)扩大贸易量,提高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效益。

例如,在拉美地区,90%的小麦和玉米贸易、85%的咖啡贸易、80%的茶叶贸易、60%的糖料贸易是由跨国公司完成的;

在美国,80%以上的进出口额是通过跨国公司实现的。

跨国公司还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力量。

(4)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和融合。

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也迫使东道国政府关注别国经济政策,以求得吸引对外直接投资和创造就业岗位上的优势。

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的经营方式,促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带动了相对落后地区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但是跨国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可能压制地区竞争,形成世界性垄断,势力强大的跨国公司甚至可能对一个国家的政府行为产生影响,冲击该国的国民经济。

跨国公司实行全球经营战略,其优势有哪些?

  (其优势在于它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实行高度科学的经营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三、经济全球化的地理意义1、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发达国家具有制造业和金融业发达、科技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等优势,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能够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例如:

一半以上的世界贸易是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全球直接对外投资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的活动及其地理分布,也相对集中在这里。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加大。

据统计,近几年美国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占40%,说明美国越来越依靠对外经济来维持本国的繁荣。

2、发展中国家面临挑战和机遇

(1)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发展中国家具有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有利于吸引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成员,应积极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推动自身经济的发展。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由于比较弱小,在世界贸易中是相对被动的一方,经济全球论既能带来发展机遇,也伴随着巨大风险。

一方面,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也会拉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更加突出。

(1)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P106表5.1“南北主要指标对比”

(2)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见下表)区域

经济全球化状况

拉美

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墨、阿、智等国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区域一体化,改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外资,贸易也有较大发展亚洲

东亚和东南亚

①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吸引较多外资;

②亚洲新兴工业化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带动了经济发展南亚

通过实施开放经济政策,已发展成为世界市场劳动密集型产品(尤其是纺织品)的供应地撒哈拉以南非洲

①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外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

②一些国家政治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明显西亚和北非

①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

②一些国家内部及国家间政治冲突不断,吸引外资能力较低注意:

从上面两表可以看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有利的,但是对于那些没有资源优势,投资条件差,政局不稳,缺乏竞争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与发达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之间的差距将越来越大,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1)为什么说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①发展中国家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从而对发达国家形成依赖,容易被发达国家控制;

②由于规模小、水平低、基础差、发展中国家的许多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③在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输出的是先工业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多是农矿产品,在产品交换中,始终处于不等介状态;

④发展中国债务沉重,有些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困难;

发达国家为了维护自身既得利益,有可能在贸易和环保等方面提出苛刻条件,给发展中国家进入世界市场设置高门槛。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有什么不同影响?

  (世界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地区影响不同。

①持续的国内改革为拉美国家和地区提高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②有效的产业政策和高水平的教育投入,使东亚和东南亚成为吸引对外直接投资较多的地区,从而带动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③撒哈拉以南非洲工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低,吸引对外直接投资条件较差,国家财政严重依赖外援。

一些国家由于政局动荡,经济发展波动比较明显。

④北非和西亚制造业技术水平低,技术工人短缺,一些国家内部及国家之间政治冲突不断,吸引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较低。

  【作业设计】:

P106活动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