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154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docx

天津蓟县地质实习报告

第一章绪言

实习时间

7月7日

人员组成

全专业

实习任务

参观蓟县地质博物馆

实习目的

形象地认识书本上所学知识

实习要求

重点掌握岩石地层层序及各个层序之间的接触关系

父通位置

蓟县地处京、津、唐、承、秦等城市的中间,距北京88公里,距天津115公里,距承德220公里,距秦皇岛236公里。

津蓟高速公路,京哈、津围、邦喜、宝平等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纵横交织。

津蓟高速公路,京哈、津围、邦喜、宝平等干线公路和县乡公路纵横交织,四通八达。

京秦铁路、大秦铁路横旦境内,津蓟铁路直抵县城。

主要火车站有蓟县站、蓟县南站和翠屏山站。

蓟县地质博物馆位于蓟县国家地质公园府君山景区的南麓

自然地理状况

蓟县是天津市唯一的山区县,2001年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

立了由中上元古界地质剖面、盘山、八仙山、府君山等8个

景区组成的全市第一个国家级地质公园。

博物馆的展出以地球科学、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矿产资源为主要内容,现代化、高科技、独具天津特色。

 

>tm1悟mmsi■;:

ycni-Lu

*rw“riw9

=■_>*»I-r-3:

^~j

交通位置图

实习时间

7月8日

人员组成

全专业

实习任务

了解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和分布、蓟县地区地层分布情况,岩层风化情况、绘制野外地质素描图

实习目的

具体认识各组岩层岩性,并化形象事物为素描

实习要求

画出龙山二段杂色页岩地质素描图

父通位置

蓟县的府君山坐落于县城北,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山中多洞,其中穿云洞、山顶洞、白大洞等较为有名•崆峒积雪,为古代

渔阳八景之一•明嘉靖,清康熙、道光,民国时期的<蓟州志>

和<钦定盘山志>等,对此山都有著述,并都有黄帝登此山冋道广成子的记载•<名胜志>、<太平寰宇记>、<光绪顺天府志>、<天府广记>、<畿辅通志>、<日下旧闻考>等志书也大都肯定了<蓟州志>关于黄帝问道崆峒山俯君山)的说法•清代道光年间<蓟州志>里附有一幅<崆峒山图>,清晰地标明了广成子殿的位置.明代以后,山上建有崔府君庙,故改称为府君山,沿用至今

自然地理状况

1996年,县委、县政府本着突出旅游功能、注重文化品位、挖掘历史内涵、展示山水园林、体现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头现构建中等旅游城市的宏伟目标,开始动工兴建府君山公

园,公园总规划面积5000亩。

目前公园内设有管理用房、入

口三处(其中山门牌楼一座)、功德亭、望湖亭各一座、电视

转播和观光塔一座,园内设有比较完善的道路、停车场、开放式运动场、路灯、动物雕塑、地质景观石碑等设施。

现在

府君山公园作为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我县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也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旅游、观光的重要场所。

冋时,县政府将府君山公园确定为城区全民义务植树基地,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公园绿化建设,目前已栽植各种常绿树木、花灌木100多万株。

府君山地质构造公园

实习时间

7月9日

人员组成

全专业

实习任务

观察九龙山地质构造现象及冲沟现象、生物风化现象、沉积岩层和坡积土体。

整理测量数据,绘制节理走向玫瑰花图;

实习目的

学会使用罗盘仪,整理数据,画出玫瑰花图

实习要求

走向,倾向,倾角各100组数据

—*、工£、、fca父通位置

龙泉山距离县城30公里,

(1)游客沿邦喜公路东行至马伸桥,沿马营路往西,经由孙各庄满族乡、小港乡即达。

(2)

走津围公路向北由下营镇往东沿马营路到小港乡即达

自然地理状况

九龙山是一座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生态型自然景区,辖九龙山、梨木台、黄花山三大风景区,总面积2.1万亩。

它西邻

古长城,东依清东陵,南瞰翠屏湖,风峦叠翠,连绵耸立九条山脊,恰似九龙聚首,故名九龙山。

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该公园拥有各类珍稀植物达300多种、野生动物40

多种。

区内不仅山峦起伏,雄伟壮观;植被繁茂,林海茫茫;

山泉喷涌,生机盎然,是一处难得的天然气仓和绿色宝库,而且这里可观赏春花、夏瀑、秋果、冬青,四季美景令人流连。

九龙山集幽林、古洞、奇峰、秀水为一体,以其葱郁的森林生态环境,神奇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优越的地理位置吸引着游人,成为京、津、唐独具特色的新型的森林旅游区。

3tfUr制

O

 

43^烁*j

弓h*ri3

*r^KW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

实习时间

7月10日

人员组成

全专业

实习任务

观察一处岩层的节理发育情况并判断其成因,测量坡角及节理产状,绘制地质剖面图;

实习目的

学会画地质剖面图

实习要求

每隔10米,测3组走向,倾角

父通位置

位于天津市蓟县县城北

自然地理状况

主要地质遗迹为中上兀古代地层剖面和古生物化石。

蓟县中上兀古代地层剖面,以其岩层齐全、出露连续、保存完好、构造简单、顶底界限清楚、变质极浅而得天独厚。

mb二•迁毛n

八圭卜KI常》翻方晁舍

siO1

WS.A

中原古届地质公园

第二章地形地貌

1、天津蓟县公园景区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天津蓟县北部山区,公园总面积342平方公里,包含7个景区。

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九龙山碳酸盐岩峰丛景区;黄崖关断崖地貌景区;九山顶石英砂岩峰林景区;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2、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府君山介绍:

府君山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区北,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其中穿云洞、山顶洞、白大洞等较为有名。

清代道光年间<蓟州志〉里附有一幅<崆峒山图>,清晰地标明了广成子殿的位置。

明代以后,山上建有崔府君庙,故改称为府君山,沿用至今。

3、九龙山碳酸盐岩峰丛景区

九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坐落在蓟县城东穿芳峪境内,公园总面积2126公顷。

辖九龙山、梨木台山、黄花山三大景区。

1995年批准为森林公园,1997年升为国家森林公园,目前是天津市面积最大唯一的山区国家森林公园。

在公园东北部万丈深谷中连绵耸立着九条山脊,恰似九龙聚首,故名九龙山。

4、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

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记录着距今18.5亿年至8亿年间的地质演化史,贮存着反映当时的古地理、古生物、古气候、古构造、古地磁等大量自然信息和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被誉为“世之瑰宝”。

第三章矿物和岩石特性

1、白云岩

白云岩,是一种沉积碳酸盐岩。

主要由白云石组成,常混入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粘土矿物。

呈灰白色,性脆,硬度小,用铁器易划出擦痕。

遇稀盐酸缓慢起泡或不起泡,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

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

晶白云岩等。

白云岩含镁较高,风化后形成白色石粉。

较石灰岩坚韧。

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化学工业中可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等。

此外,也用作陶瓷、玻璃配料和建筑石材。

2、方解石

方解石用途:

方解石是一种碳酸钙矿物,天然碳酸钙中最常见的就是它。

方解石的晶体形状多种多样,它们的集合体可以是一簇簇的晶体,也可以是粒状、块状、纤维状、钟乳状、土状等等。

主要性质如下:

一般方解石用于化工、水泥等工业原料。

方解石在冶金工业上用做熔剂,在建筑工业方面用来生产水泥、石灰。

也用于塑料,造纸,牙膏。

食品中作填充添加剂。

玻璃生产中加入方解石成份,生成的玻璃会变得半透明,特别适用于做玻璃灯罩。

冰洲石(无色透明的方解石)因具双折射,常被利用于偏光棱镜。

方解石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矿物,所以普通方解石价值不高。

如果形成非常纯净完全透明的晶体(俗称为冰洲石),则

具有较高的价值。

3、电气石

化学成分:

即除硅氧骨干外,还有[BO3络阴离子团。

其中Na+可局部被K+和Ca2+代替,(0H)-可被F-代替,但没有AI3+代替Si4+现象。

R位置类质同像广泛,主要有4个端员成分,即:

镁电气石(Dravite)R=Mg;

黑电气石(Schorl):

R=Fe;

锂电气石(Elbaite):

R=Li+AI;

钠锰电气石(Tsilaisit)R=Mn。

镁电气石一黑电气石之间以及黑电气石一锂电气石之间形成两个完全类质同像系列,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之间为不完全的类质同像。

Fe3+或Cr3+也可以进

入R的位置,铬电气石中Cr2O3可达10.86%。

物理性质:

颜色随成分不同而异:

富含Fe的电气石呈黑色,富含Li、Mn和Cs的电气石呈玫瑰色,亦呈淡蓝色,富含Mg的电气石常呈褐色和黄色,富含Cr的电气石呈深绿色。

此外,电气石常具有色带现象,垂直c轴由中心往外形成水平色带,或c轴?

两端颜色不同。

玻璃光泽。

无解理;有时可有垂直L3的裂开。

硬度7〜7.5。

相对密度3.03〜3.25,随着成分中Fe,Mn含量的增加,相对密度亦随之增大。

不仅具有压电性,并且还具有热释电性(因为其单向轴L3是唯一的极轴)。

电气石晶体呈柱状,集合体呈棒状、放射状、小针状,也呈致密块状或隐晶体状。

4、闪锌矿

化学成分为ZnS晶体属等轴晶系的硫化物矿物。

成分相同而属于六方晶系的则称纤锌矿。

闪锌矿含锌67.1%;通常含铁,铁含量最高可达30%含铁量大于10%勺称为铁闪锌矿。

闪锌矿,主要产于接触矽卡岩型矿床和中低温热液成因矿床中,是其分布最广的锌矿物;经过地球数年的风雨变化,大自然的风化,石化,雨水的冲洗,在地下最后才变化而成。

中国铅锌矿产地以云南金顶、广东凡口、青海锡铁山等最著名,世界上著名产地有澳大利亚的布罗肯希尔、美国密西

西比河谷地区等。

5、伊利石

伊利石是常见的一种黏土矿物,常由白云母、钾长石风化而成,并产于泥质岩中,或由其他矿物蚀变形成。

它常是形成其他黏土矿物的中间过渡性矿物。

纯的伊利石黏土呈白色,但常因杂质而染成黄、绿、褐等色。

底面解理完全。

斯硬度1〜2。

比重2.6〜2.9。

伊利石是我国的一种新矿种

第四章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

蓟县地区区域地层,出露的地层及分布的特点

蓟县地貌的形成受燕山纬向构造体系,南北构造体系,马兰峪山字型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等多种影响,其中燕山纬向构造体系起主控制作用。

全县在中国大地构造中属于天山一一阴山一一燕山纬向构造带,经历了长期的海陆变迁过程,

至中生带燕山运动,县境内发生了强烈的断裂,褶皱,隆起和岩浆活动,北部地区褶皱隆起成东西走向的燕山山脉,南部断裂下沉堆积为平原,主断裂线的方向也呈东西走向。

蓟县属于燕山山脉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北起长城,南至蓟运河,地势逐渐下降,呈阶梯状分布。

北缘的最高点为九顶山,海拔1078.5米。

南部最低洼出为青甸洼,海拔1.8米。

南北高差1067.7米。

整体地貌类型主要表现为缓岗地,漫坡地和淀边洼地。

东西最宽56公里。

南北最长55公里。

岩石地层序列

蓟县剖面岩石底层划分为十二个组级单位,自下而上为:

中元古代长城纪常州沟组、串岭沟组、团山子组、大红峪组;中元古代蓟县纪高于庄组、杨庄组、雾迷山组、洪水庄组、铁岭组;中元古代待建纪下马岭组和新元古代青白口纪龙山组、景儿峪组。

1、常州沟组

主要由砂砾岩和石英岩状砂岩组成。

下部为厚层、淡红色河流相砾岩和含砾粗砂岩;中部为中层、厚层白色、浅紫色石英岩状砂岩;上部则为板状石英砂岩与薄层状砂质页岩互层。

厚859m底部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串岭沟组

全为粉砂质页岩。

依其岩性可划分四段:

一段为深灰、黑色粉砂质页岩,夹黄绿色粉砂岩和含铁细砂岩条带或透镜体,层面可见波痕和干裂;二段为黑色、深灰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三段为灰黑色厚一中厚层含灰微晶白云岩;四段为黑色页片状粉砂质页岩,夹灰白色薄层粉砂岩。

本组总厚913m

3、团山子组

岩石组合以含铁白云岩、粉砂质微晶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灰黄色砂岩和少量绿色粉砂质页岩,可分三段:

一段以深灰色铁白云岩及粉砂质菱铁矿白云岩为主;二段上部为深灰色中一巨厚层白云岩、含砂微晶白云岩,时见交错层、波痕,下部为灰黄色钙质细砂岩或粉砂岩和深灰色泥砂质白云岩薄层互层,钙质粉砂岩

底面常见冲刷模,有时见泥裂和岩盐假晶;三段紫色板层状砂质微晶白云岩,夹灰黄色砂岩和绿色粉砂质页岩,层面可见干裂、波痕和岩盐假晶。

总厚479m

与下伏串岭沟组呈整合接触。

4、大红峪组

以发育碎屑岩为特色。

主要由石英岩状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和白云岩组成,中部为富钾粗面岩、火山碎屑岩。

自下而上可分二段,一段为灰白色石英岩状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夹翠绿色富钾页岩,上部为富钾粗面岩一粗玄岩的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二段为含燧石白云岩。

底部以紫红色页岩夹砂岩为标志与下伏团山子组整合接触;顶界则以遭受侵蚀的锥叠层石白云岩顶面为界。

石英岩状砂岩具交错层理和波痕,白云岩含叠层石和燧石条带。

5、高于庄组

本组与下伏大虹峪组有沉积间断。

主由碳酸盐岩组成(占95%>下部叠层石发育;中部含锰;上部颇多形态各异的硅质和白云质结核,顶部灰质和沥青质

成分增多。

底部以灰白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与下伏大红峪组呈假整合接触。

一段

底部为灰白色砂岩(厚3m),其上为燧石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白云质砂岩和白云质粉砂岩,条带状和结核状燧石发育,具交错层,层面可见冲刷构造,厚347m;二段下部为含锰白云岩和含锰粉砂质白云岩,上部为微晶白云质灰岩,具显微平直层理,厚320m;三段泥质白云岩和灰质白云岩,层理平直,呈板层一厚层状互层,上部多皮壳和豆状结核,厚658m;

四段底部沥青角砾白云岩,下部中厚层粗粒白云质灰岩,上部厚层含燧石粗粒白云质灰岩,白云岩中含陆屑和盆屑,层理波状起伏,多同心园状结核和连生

结核,厚271m总厚1596m

6、杨庄组

以富含石膏、岩盐假晶和醒目的紫红色调为其最大特征。

以碳酸盐岩为主,分三段。

一段:

紫红色厚层含砂白云质灰岩与灰白色含燧石白云质灰岩互层(厚

209m);二段:

紫红色含泥白云质灰岩夹灰白色含陆源碎屑白云质灰岩(厚434m);

三段:

深灰色沥青质细晶白云岩与紫红色微晶白云岩互层(厚130m)。

总厚度773m其底界以第一层白色含粉砂泥状白云岩的底面为标志,与下伏高于庄组呈假整合

接触。

7、雾迷山组

为一套富镁的巨厚碳酸盐岩建造,以韵律性明显、富含燧石、叠层石和微古植物为其特征。

底部以巨厚层燧石条带白云岩底面与下伏杨庄组呈整合接触。

分四段。

总厚度3340m一段:

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含粉砂泥状白云岩与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夹纹层状沥青质白云岩为主的韵律层;上部主要为灰色、深灰色中

层及厚层含燧石条带粗晶白云岩、沥青质白云岩,夹灰白色厚、巨厚层含粉砂微晶白云岩(842m)。

二段:

下部由灰白色厚层燧石细晶白云岩、沥青质纹层状白云岩及叠层石白云岩、燧石层组成韵律层;上部由灰白色页片状含泥及粉砂微晶白云岩、杂色厚一巨厚层粗晶含灰白云岩、深灰色纹层状沥青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及黑色燧石岩组成韵律层(755m)。

三段:

底部为紫红色厚层含粉砂微晶白云岩;下部由灰色、浅灰色含粉砂微晶白云岩、含灰白云质砾岩、微晶灰质白云岩、黑色燧石条带和燧石层构成韵律层;上部深灰色厚层微晶灰质白云岩,含灰白色硅质条纹和条带;顶部有鲕粒白云岩、微晶灰质白云岩及紫红色中层碎屑微晶白云岩(877m)。

四段:

底部为灰白色白云质砂岩;下部为灰白色含灰粗晶白云岩、深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沥青质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上部为浅灰色燧石条带白云岩;顶部为巨厚层叠层石白云岩(862m)。

该组层理一般平直或微有起伏,有时可见斜层理、波痕,层面可见干裂等。

&洪水庄组

为浅海相泥质沉积,主要由黑、黑绿色页岩组成,下部夹薄层白云岩,上部夹薄层砂岩。

富含叠层石,如假裸枝叠层石、疙瘩锥迭层石和微古植物如粗面球形藻、膜片藻等。

本组厚47—156米。

与下伏雾迷山组之间有一沉积间断。

以灰黑色、灰绿色伊利石页岩为主,下部夹薄层状白云岩,见星散状黄铁矿和燧石结核;上部夹薄层石英岩状砂岩,其中碳酸盐结核颇发育,层理平直。

总厚131m其底界以下伏雾迷山组顶部厚层一巨厚层含海绿石叠层石白云岩之顶面为界,二

者呈整合接触。

9、铁岭组

主要由潮汐带石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可分两段。

一段(即代庄子亚组):

底部为中厚层砂岩,向上为页岩与含锰白云岩互层,上部以杂色页岩为主(厚

153m),叠层石小礁体发育,顶部有不稳定的硅质角砾岩和古风化壳;二段(即老虎顶亚组):

下部为含盆屑、含锰白云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中部为巨大的叠层石灰岩礁体夹盆屑质灰岩,顶部为白云质灰岩(厚180m)。

该组碳酸盐岩多为板层、中层。

叠层石礁中沉积物常为厚层-巨厚层,有纹层和交错层理。

10、下马岭组

本组一般自上而下分为四段:

一段由燧石角砾岩、含铁砂岩、细砂岩及杂色粉砂岩等组成,该段又分下中上三部分;二段,岩性单调,以紫红色、鲜绿色片状页岩为主,夹泥质岩透镜体,底部有海绿石砂岩;三段,以灰黑色、黑色纸片状含炭泥质页岩及粉砂质页岩为主,夹灰白色薄板状硅质岩;底部有一层厚

I.5m的钙质石英砂岩;四段,以灰黑色-灰绿色粉砂质页岩、含碳泥质页岩及

钙质页岩为主,夹薄层泥灰岩透镜体。

底部有两层泥质岩透镜体,顶部为灰色粘土质页岩。

II、龙山组

为一套砂岩、砾岩和页岩组合。

下部为砾岩、含砾含长石石英不等粒砂岩和粉砂岩,砂岩内普遍含海绿石;上部为紫红、黄绿色页岩夹薄层海绿石细砂岩。

与下伏下马岭组页岩

为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景儿峪组薄层含泥灰岩为整合接触。

岩石组合可划分为上、下两

个段。

黄绿色页岩的微古植物化石丰富。

总厚度为118m。

12、景儿峪组

本组底部以30—50cm含海绿石砂岩与下伏骆驼岭组整合接触。

其顶部以白云岩与寒武系府君山组角砾灰岩不整合接触。

该组岩性主要由一套红色、灰绿

色、蛋青色、灰褐色薄层含泥的白云质泥晶灰岩组成。

最底部常有一层含海绿石粗粒长石砂岩或细砾岩。

在白云质泥晶灰岩中常见纹层状和大型波状层理,纹层

一般比较平直

各组接触关系如下:

高于庄组与大红峪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大红峪组与团山子组为整合接触

团山子组与串岭沟组为整合接触

串岭沟组与常州沟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质构造

1、波痕:

波痕是由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沉积物表面所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

按成因可分为浪成、流水成因和风成波痕三种类型。

其中,前两种为浅水波痕。

风成波痕多出现于沙漠、湖泊和海滨岸的沙丘沉积中。

2、泥裂:

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

受到日晒,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

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其中被泥沙填充。

粉砂岩层面上的泥裂出现代河滩、湖滨、海边等泥质沉积物上,常可见到多角形的裂纹,称为干裂,又称泥裂。

在沉积岩层面上亦可见到干裂,它是在沉积当时沉积物未固结即露出水面,受到日晒,水分蒸发,体积收缩而产生的。

裂纹常具上宽下窄形态,其中被泥沙填充,充填物与上覆岩层的成分相当。

干裂多见于泥岩、泥质砂岩中,在碳酸盐岩中亦偶有可见。

干裂常指示海滨、河床、湖滨等浅水环境及阳光充足的干燥气候条件。

又称干裂、龟裂纹,是指泥质沉积物或灰泥沉积物,暴露干涸、收缩而产生的裂隙,在层面上呈多角形或网状龟裂纹,裂隙成“V'形断面,也可呈“U'字型,可指示顶底面。

裂隙被上覆层的砂质、粉砂质充填。

4、断层:

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称断层。

地壳中的一个裂口或破裂带,而且沿着它相邻的岩体发生了运动。

断层长度变化很大,从几厘米至几百公里不等,两盘之间的位移量也可有这样大的变化。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5、节理:

节理是很常见的一种构造地质现象,就是我们在岩石露头上所见的裂缝,或称岩石的裂缝。

这是由于岩石受力而出现的裂隙,但裂开面的两侧没有发生明显的(眼睛能看清楚的)位移,地质学上将这类裂缝称为节理

第五章地质发展阶段简述

中、上元古界广泛出露在燕山地区。

由于蓟县位于中、新元古代时期燕山古海盆地内凹陷最强烈的地段,因此,地层厚度最厚、地层发育也最齐全。

现剖出露在蓟县城北,蓟县至兴隆县公路的东面。

剖面以北,为以太古宙遵化岩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等为核部的复背斜。

南部是一个向斜,轴部为下寒武统府君山组

第六章后记总结

本次为期四天的地质实习圆满结束了,问自己是否得到了什么,虽然玩玩耍耍,但却是得到很多。

首先,第一个困难就是与顽强的天气对抗。

出去的4天基本上每天都是烈日当头,我们前两天都得自己走路去目的地,很累,汗水也浸透了衣服,但是最终还是坚持下来了。

特别是去测走向倾向倾角的时候,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把一座山爬完,可是我坚持下来了。

我感觉我突破了我自己。

再次,充分说明了土木是一个以理论为基础,而实践为本质的学科。

教的测量方法再怎么理解,可是到了测量现场也会出现很多种情况,特别是画剖面图的时候,怎么样去目测减去树的高度,怎么样去用罗盘仪,不同的人不同的操作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而且每个人有不同的测法,虽然老师讲过正确的测法。

可是到了现在才知道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同学们自己的想法也太多。

哪个对哪个错,哪个测的最标准,仍然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这可能就是我的一个遗憾之一吧。

还有,实习真的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结合。

从画素描图就可以看出来。

磨圆度怎样,分选性怎样。

都是需要把书本和实际相结合。

体悟和感受还有很多很多,感谢这次实习,还要感谢辛苦带我们去实习的老师们,辛苦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