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6160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docx

山东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

山东省杂粮产业发展经济分析与展望

(2016-2020)

我省杂粮是指除了小麦、玉米、水稻和薯类大宗粮食作物以外的其他粮豆作物,主要包括大豆、谷子、高粱、黍子、荞麦、燕麦、大麦以及绿豆、红小豆、芸豆、豇豆、豌豆、蚕豆等作物。

该类作物共同特点是适宜播种期较长,生育期较短,抗旱耐瘠,既适宜于生产条件差的丘陵山地、旱薄地、新垦荒地种植,又可作为“填闲补种”的作物,也可以与大宗作物实行间作、套种、混种。

产品口感独特,营养价值较高,还具有一定的食疗保健功能。

随着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膳食的营养和保健问题,主食消费已不再满足大米、白面,而是更加注重食物的多样化、保健性和安全性。

研究表明,在健康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中粗粮应占20%左右。

杂粮产品日益

成为粮食和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者对杂粮产品的消费需求增加迅猛,优质产品供不应求。

山东省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丰富、品质优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杂粮品牌,日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青睐。

因此,立足我省实际,发挥资源和市场优势,夯实产业基础,着力推进杂粮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开发,确保农业发展产量、质量和效益并重,实现稳粮增收调结构,提

质增效转方式的总体目标

一、产业发展现状

山东省杂粮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杂粮主产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初,全省杂粮种植面积曾将近1700万亩。

杂粮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全省17地市均有杂粮种植,但主要集中于丘陵和山区地带。

其中,大豆、谷子、高粱种植面积相对较大,主产区多集中种植,其它杂粮多为零星种植。

(一)面积及总产

2004年之前,我省杂粮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其后,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加大了对主粮作物扶持力度,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受此影响,杂粮种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

据统计,2015年全省杂粮种植面积260.6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的2.32%;总产47.04万吨,占粮食总产的1.0%。

其中:

豆类杂粮中,大豆种植面积205.73万亩,总产34.83万吨;食用豆种植面积21.74万亩,总产3.57万吨;谷类杂粮中,谷子种植面积25.31万亩,总产5.34万吨;高粱种植面积6.5万亩,总产1.50万吨;其他谷物种植面积1.32万亩,总产0.30万吨。

(二)种植区域和主栽品种

1.大豆。

我省大豆以夏大豆为主,主要品种包括菏豆12、菏豆19、齐黄34、中黄13等。

主要种植在青岛的胶南市(现

属黄岛区),泰安的东平县,济宁的嘉祥县和梁山县,菏泽的牡丹区、东明县和鄄城县等。

2.谷子。

谷子以夏播为主,春播面积占1/3。

主要有济谷

12、济谷14、济谷16、阴天旱、菠菜根、鲁谷10、冀谷31等品种。

主要种植在鲁中山脉周边县及胶东半岛的鲁东丘陵区,主要包括济南市的章丘、平阴、长清、历城,临沂市的沂南、沂水、费县、平邑,泰安市的新泰、肥城,潍坊市的青州、临朐、安丘等山陵地及烟台市和青岛市部分县(市、区)的丘陵区。

平原地区谷子面积近几年也有较大发展,建立了许多规模化种植的合作社或专业企业,如聊城市的冠县、茌平,菏泽市的牡丹区、成武,潍坊市的寒亭区等;在冠县还形成了年加工能力几万吨的小米加工集散地。

济宁市的金乡依托历史名牌“金乡小米”,建立了以金乡圣丰谷源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多个谷子企业和合作社,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年均种植面积2万亩左右。

3.高粱。

高粱主要有鲁粱3号、抗4、兴湘梁2号等品种。

主要种植在济南市的章丘、历城,临沂市的沂南、苍山、平邑,潍坊市的青州、临朐等地,近几年东营市的垦利、利津,滨州市的沾化等地种植酒用高粱面积有所增加。

4.杂豆。

绿豆主要有鲁绿1号、豫绿4号和潍绿7号等品种,红小豆主要有冀红9218、冀红引2号等品种。

绿豆主要种植在济南市的章丘、平阴,淄博市的高青,济宁市的泗水,东营市的广饶,临沂市的费县,聊城市的冠县,菏泽市的鄄城等地。

红小豆主要种植在菏泽市的鄄城、牡丹区,淄博市的沂源,济南市的平阴,烟台市的栖霞等地。

其它杂粮如黍子、豇豆、芸豆等多为地方品种。

(三)加工情况我省杂粮加工大部分还处于初加工阶段,加工产品主要分原粮(大豆、绿豆、红小豆、黑豆等)、粥料(小米、高粱米、大黄米等)、粉料(大豆面、小米面、高粱面、绿豆面等)和豆制品(豆芽、豆浆、豆腐、豆油、蛋白粉等)。

大豆蛋白质含量高,利用优质原料,形成了德州禹王蛋白粉、泰安豆腐、垦利兴果豆腐等名优产品。

谷子在各地形成了“龙山小米”和金乡的“金谷”等多个知名品牌。

高粱除了做粥料和粉料以外,主要用于酿造、饲用、生产生物能源等,如景芝酒业集团在垦利建立了2万亩酒用高粱基地,用于酿酒。

黍子除了加工成大黄米外,主要还用于酿酒,如即墨老酒等。

红小豆主要是加工成豆沙。

据统计,2013年以来,我省各地杂粮品牌无公害产品认证62个,绿色产品认证17个,有机产品认证1个。

(四)存在问题近几年,虽然各地对杂粮生产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杂粮产业也有了一定发展,但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生产条件较差,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

杂粮多种植在干旱少雨的瘠薄地、山坡地或地边地头,农田基础设施薄弱,抗灾减灾能力差,产量水平不高。

二是种植分散,农业科技到位率低。

杂粮多是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管理粗放,自留种比例较高,机械化程度低,高产优质品种和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未能得到及时推广和应用现有科技潜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三是杂粮生产边缘化。

农民种植杂粮享受不到良种补贴、粮食直补等优惠政策,技术推广部门也缺乏项目支持,杂粮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四是市场开发不足,商品化程度低。

大多数杂粮以农户自给自足为主,商品化和市场化程度不高,导致杂粮生产经济效益偏低,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

五是杂粮加工产业链条短,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目前杂粮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多以原粮或粗加工产品出售,精深加工产品所占比重少,技术含量低,高附加值产品少。

二、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理念,以保障粮食安全、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力推进区域化布局、轻简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全面提升杂粮产业的生产供给能力、加工增值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各地生产条件和产业优势,

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杂粮生产布局和特色品种,发挥主产区资源优势,着力加强主产区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2.坚持效益优先和农民增收原则。

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品质,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着重提高生产效益。

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加强政策引导,信息服务,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民收入大幅提高,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坚持市场导向原则。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结构,寻求适度生产规模,积极推进基地化、标准化、专业化生产,促进具有市场优势的杂粮量的增长和质的提升。

4.坚持品牌发展原则。

优化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带动作用,实现杂粮绿色化、基地化和产业化生产和经营,提升加工工艺,延长产业链条。

塑造国内、国际品牌,提升产品附加值,促进杂粮生产由有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实现产业升级。

5.坚持产业化开发原则。

立足优势品种和优势区域基础,引进大型企业,发展合作组织,大力推进基地生产,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促进杂粮产业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服务、集约化发展。

6.坚持突出重点原则。

突出重点产品和重点区域,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体带动作用,以核心示范区为重点,鼓励以特色产品、特色管理模式、特色经营方式和特色企业理念进行开发。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形成全省杂粮生产区域化、基地化、轻简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生产格局,产品数量、质量、效益大幅提高,产业竞争力显著增强。

大豆播种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180公斤,总产54万吨。

谷子播种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250公斤,总产7.5万吨。

高粱播种面积10万亩,平均亩产250公斤,总产2.5万吨。

绿豆播种面积10万亩,平均亩产180公斤,总产1.8万吨。

红小豆播种面积3万亩,平均亩产180公斤,总产0.54万吨。

全省杂粮生产良种覆盖率超过90%,建成20

个标准化生产基地,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达到10万亩以上,创建省级以上名优品牌10个。

三、重点工程和工作重点依据我省杂粮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目标,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下一步杂粮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和工作重点。

(一)重点工程

1.优质品种培育和筛选工程品质是杂粮产品推广和成功的第一要素,也是一个品牌存活的立命之本。

加强优质品种培育和筛选,整体提升杂粮产品的品质。

一是现有优良品种的筛选、提纯,筛选出品质优良、适于机械化栽培的品种直接应用于生产二是食味品质好、营养价值高的优良新品种的培育;三是特用专用品种的选育,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如黄小米、白小米、黑小米、糯小米、食用高粱、酒用高粱、甜高粱、饲草高粱、黄糜子、红糜子、红芸豆、黄芸豆等。

四是整合杂粮种业资源,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应用前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打造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市场营销网络健全、技术服务到位的现代种业集团。

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现代杂粮种业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

2.标准化基地示范建设工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建立杂粮产业化示范基地,完善基础设施,推广杂粮生产全程机械化,提高集约化生产能力,确保质量安全,优质优价。

广泛采用高产种植的关键技术,包括高产栽培技术、适期适量播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加强产学研协同合作,建立杂粮原种、生产种繁育基地,生产优质良种,满足市场需求;建立杂粮生产基地,根据加工需求,进行品种的区域化生产,为市场和企业提供优质产品和加工原料。

大豆以嘉祥、梁山等地为中心,建立种子产业带,谷子以章丘的“龙山小米”、金乡的“金米”、淄川的“百杏小米”等山东传统品牌为中心,开展品质改良和扩大生产,挖掘提升特色品种,对种植时间较长的一些传统品种进行提纯推广,对筛选出的食味品质好的品种进行扩大种植。

3.杂粮产业化模式建设工程重点培育和发展农民“产销”型合作组织。

由政府部门提供政策支持,科研单位提供品种与技术支撑,农技部门推广栽培技术,企业建立生产基地,合作社或家庭农场生产原料,通过定单农业对原料收购,进行深加工,从而形成“政府+科研+推广+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模式。

4.杂粮品牌建设和提升工程

构建“企业主体、政府引导、专家指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杂粮产品品牌建设机制,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政府的推动作用、专家的指导作用和媒体的传播作用,打造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山东杂粮品牌。

对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重点培育、重点扶持,鼓励已有品牌资源扩张和延伸,促进规模基地早出名牌。

5.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增加科研投资,明确农业科技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地位,加强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重大业科学技术研究,强化技术集成配套改善杂粮产业科研条件,调整优化科研布局,加强科研基地建设。

完善农业科技评价机制,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

加快杂粮新品种新技术转化应用。

创新农业技术推广机制,大力推动精准作业、智能控制、远程诊断、遥感监测、灾害预警、地理信息服务及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杂粮产业链中的应用。

(二)工作重点

1.集成推广轻简化栽培技术根据杂粮作物的生产特点,研究集成轻简化栽培技术,推广机械化精播、收获技术,减少耕作次数、间苗定苗、中耕锄草等操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率。

同时,遵循高产高效生态环保原则,建立健全绿色标准化生产体系,规范杂粮生产,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从生产环节着手,建立有效的化肥、农药监控体系和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体系,制订生产经营标准和操作规程,形成从优良品种开发、标准化生产、收购加工到销售的良性循环。

2.现代科技组织体系建设

建成“科研机构—良种企业—推广部门—农户—加工企业”相结合的完整产业链,从生产到加工紧密结合。

形成“首

席—专家—试验站—农户”立体化的服务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把新品种、新技术送到农民手中,同时通过种植大户、合作社、综合试验站快速、准确地把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反馈到专家手中。

建立“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

3.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进基地化生产在杂粮生产优势区域内,积极引导农民建立各种形式的杂粮产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以龙头企业领建,专业合作社参与,推进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带农户形式,促使杂粮生产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4.推进杂粮系列产品深加工开发近几年,杂粮加工品逐步受到重视,品种增多,如大豆深加工大豆卵磷脂、大豆异黄酮、大豆蛋白粉等;绿豆深加工品绿豆羹、绿豆乳、粉丝;芸豆深加工品罐装芸豆、充氮包装多味纳豆等。

今后还要进一步提升杂粮加工技术水平开发生产杂粮系列加工食品,使杂粮由单一原料型逐步向方便、营养、保健多元化深加工产品方向发展。

5.加强市场信息和宣传工作一是建立杂粮收购营销专业市场,为杂粮营销提供交易场所和信息咨询服务;二是利用农博会、招商会、展销会等平台,打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通过媒体广告、网络、专题报道等多种促销手段,进行品牌宣传;三是打造“互联网+杂粮

产品”市场和信息平台,建立省杂粮产业信息网,通过精准农业,物联网,云服务等大数据分析等,从空间,时间,安全,成本以及个性化等维度促进杂粮产业的发展转型。

四、各作物建设重点

以减肥、减药,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促进杂粮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坚持市场导向,科技指导,基地示范,企社联合,设置下一步我省大豆、谷子、高粱、杂豆品种等主要杂粮种类的建设重点。

(一)大豆

1.高产示范片基地建设工程在鄄城县、牡丹区、东明县,嘉祥县和梁山县分别建立1个2000亩的大豆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示范片。

2.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在鄄城县和牡丹区分别建立1个500亩的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3.精深产品加工工程重点支持山东禹王实业有限公司、山东万德福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豆加工企业,以企业带动当地大豆产业的发展。

4.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在每个优势区重点县,如牡丹区、鄄城县、东明县、嘉祥县、梁山县、嘉祥县、鄄城县地重点发展2-3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大豆产业,支持合作社或企业做大做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适当选择嘉祥、鄄城等重点县建立大豆产品集散地、物流中心。

(二)谷子

1.高产示范片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在章丘、长清、肥城等地建设各百亩以上的优质高产谷子综合技术示范区各1-2个。

2.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在金乡县、新泰、肥城等地建设千亩以上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各1-2个。

3.精深产品加工工程重点支持金乡圣丰谷源米业有限公司、新泰石井食品有限公司等小米加工企业,以企业带动当地小米产业的发展。

4.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在每个优势区重点县,如章丘、金乡等地重点发展2-3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小米产业,支持合作社或企业做大做强。

进一步支持、引导冠县小米加工集散地建设,促进小米的流通。

(三)高粱

1.高产示范片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在武城县、垦利县和兰陵县建设各200亩的优质高产高粱综合技术示范区各1-2个。

2.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重点在利津县、河口区、垦利和无棣县建设200亩以上

的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各1-2个。

3.精深产品加工工程

重点支持古贝春酒厂、兰陵酒厂和景芝酒厂等高粱加工企业,以企业带动当地高粱产业的发展。

4.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在每个优势区重点县,如利津县、垦利县、河口区、无棣县和武城县等地重点发展2-3家农民合作组织发展高粱产业,支持合作社或企业做大做强。

黄河三角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高粱种植基地,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沾化、垦利等地建立高粱集散地、物流中心,促进生产销售加工衔接和市场流通。

(四)杂豆

1.高产示范片建设工程

将高密市建成豌豆生产示范重点县(市),建设1-2个百亩以上的豌豆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示范片。

在泗水县和广饶县建设1-2个百亩以上的绿豆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示范片。

昌邑市建设1-2个百亩以上的小豆优质高产综合技术示范片。

2.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工程

在高密市建设豌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生产规模

3000亩。

在广饶县建设绿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生产规模

500亩。

在昌邑市建设小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个,生产规模500亩。

3.精深产品加工工程重点支持山东金城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绿德源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杂豆加工企业,以企业带动当地杂豆产业的发展。

4.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工程

优势区每个重点县可以发展建立3-5个农民合作组织。

每个重点县建立1个信息咨询台及农技短信平台。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1-2个重点产区县建立产品集散地和物流中心。

五、政策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倾斜当前,大宗粮食增产增收空间渐小,杂粮种植将是未来粮食增产提质点。

应在以下方面加强政策倾斜:

一是对杂粮种植给予良种补贴,加速品种更新换代。

二是在高产创建、杂粮繁育体系配置、新品种引进、旱作节水、重点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三是在储备粮中以最低保护价收购一定数量的杂粮,这样可以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同时也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

四是扩大杂粮统计工作,为科研和生产提供准确详实的数据。

五是把杂粮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结合起来,发挥杂粮特色比较优势,提高农民收入。

(二)加大科技支撑一是以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为依托,建立山东省杂粮科技创新基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

二是整合杂粮种业资源,通过多学科合作,重点开展杂粮作物优质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创新,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和适于机械化收获的优良品种,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的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

三是开展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生产技术研究,高效、低残留植保技术研究,免耕精播机械和高效低耗联合收获机械研发。

四是推进高附加值杂粮产品开发和标准化、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提高杂粮产业综合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灾害防治一是加强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站建设,完善应急防控物资储备。

加强实时调度,推进联防联控、统防统治,提高突发性、暴发性、流行性和迁飞性有害生物应急防控和扑灭能力。

二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和治理,强化监测手段,按照源头控制、过程阻截和末端治理的要求,推广精准化施肥施药等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技术,防治农业面源污染。

三是加强气象部门的联系与沟通,搞好农业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与评估,防止灾害性天气对杂粮生产的不利影响。

(四)加强组织领导发展和振兴杂粮产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行业、多部门和多层次的协同合作,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工作。

建议:

一是省级成立由省农业厅牵头,发改委、财政厅、水利厅、国土厅、科技厅、商务厅、粮食局、农机局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

二是以省现代农业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依托,组建杂粮产业专家顾问组,加强农业行政管理、科研教学、技术推广等部门及民间科研开发机构的联合,整合资源,开展指导和咨询。

三是要坚持市场引导和行政推动相结合,依托龙头企业、生产示范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等,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强大的杂粮开发社会力量。

四是杂粮各优势产区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规划制定杂粮产业具体的发展规划和落实措施,结合“一村一品”和“一县一业”建设,推进各种资源整合和行业联合,不断挖掘杂粮开发潜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