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7117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docx

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

2010年我国各行业经济形势分析

摘自发改委网站

2010年煤炭行业运行简况

  2010年,全国煤炭产运销较快增长,供需基本平衡,投资较快增长,效益明显提高,煤炭经济运行保持良好态势。

  煤炭产运销较快增长。

据行业测算,全年原煤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全国铁路煤炭发运完成19.99亿吨,同比增加2.48亿吨,增长14.2%。

主要港口煤炭发运完成5.56亿吨,同比增加9854万吨,增长21.5%。

  进口增加,出口减少。

全年煤炭进口1.65亿吨,同比增长30.99%;出口1903万吨,同比下降15.03%;净进口1.46亿吨,同比增加4237万吨。

  港口与电厂存煤增加。

12月末,主要煤炭发运港口库存2373万吨,比年初增加980万吨,增长70.4%;全国重点电厂存煤5607万吨,比年初增加1777万吨,增长46.4%,可耗用天数15天,比年初最低时增加7天。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

2010年,煤炭开采及洗选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7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3%。

  行业经济效益提高。

前11个月,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1155亿元,同比增加6233亿元,增长41.8%;其中,大型煤炭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5397.7亿元,同比增加4523亿元,增长41.6%。

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补贴后实现利润总额2930亿元,同比增加1110亿元,增长61.1%。

其中,前10家企业实现利润1110亿元,占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利润总额的37.9%。

2010年煤炭行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煤炭供应能力进一步提高。

生产方面,产能大幅提升,产量继续增加。

一些主要产煤省资源整合、兼并重组取得阶段性成效,一大批新建、改扩建现代化矿井陆续投产。

晋陕蒙宁等主要产煤省区煤炭产能大幅提升,其中内蒙古、山西产能分别达到9亿吨/年、8.5亿吨/年。

煤炭运输方面,大秦、侯月线等主要煤运通道运输能力和曹妃甸等港口中转能力明显提高,支撑了煤炭发运量的快速增加。

(二)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耗增幅趋缓。

2010年,在各地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等因素的作用下,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行业煤炭消耗增幅减缓,火力发电量单月增速从4月份的25.6%逐渐回落,进入四季度后火力发电量回落到上年同期水平。

全年粗钢、生铁、水泥分别增长9.3%、7.4%和15.5%,比上年回落4.2、8.5和2.4个百分点。

随着主要耗煤产品产量增幅减缓,煤炭消耗增幅下降。

(三)煤炭市场淡季不淡、旺季不紧。

3、4月份,受高耗能行业快速增长拉动、西南地区干旱来水偏枯、恶劣天气频繁,以及部分产煤省区资源整合、安全整顿等因素影响,煤炭市场淡季不淡,供需处于紧平衡状态。

进入迎峰度夏后,随着南方地区普降暴雨、水电增发,以及节能减排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高耗能行业增幅下降,火电增幅明显回落,煤炭市场旺季不紧,供应宽松。

入冬以来,除华中地区个别电厂存煤偏紧外,煤炭市场供应形势整体平稳。

(四)国际市场煤价有所上涨。

国际煤价在前三季度保持相对平稳,纽卡斯尔港标准动力煤离岸价格基本在90—100美元/吨。

进入四季度后,受欧洲冷冬天气、澳大利亚和印尼特大暴雨洪水等影响,煤价出现持续上涨。

12月份纽卡斯尔港标准动力煤离岸价格平均价格达到119.47吨/美元,同比上涨46%。

总的看,全年煤炭运行态势良好,在迎峰度夏、度冬等用煤高峰时期,在应对特大干旱、地震、泥石流和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的关键时段,在世博会、亚运会等重要活动期间,煤炭供应都保持基本平稳有序。

2010年主要高载能行业运行情况

钢铁行业。

2010年,全国粗钢产量62665万吨,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减缓4.2个百分点;钢材产量79627万吨,增长14.7%,减缓3.8个百分点。

焦炭产量38757万吨,增长9.1%,减缓1.4个百分点。

铁合金产量2436万吨,增长8.2%,减缓12.2个百分点。

铁矿砂进口61863万吨,下降1.4%。

焦炭出口335万吨,增长5.1倍。

钢材出口4256万吨,增长73%;进口1643万吨,下降6.8%。

钢材价格前4个月呈上涨态势,5-7月一直下行,8月份又开始持续上涨。

12月份,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平均为126.83,同比提高21.21点。

6.5mm高线、20mm中厚板、1.0mm冷轧板卷平均价格分别为4702元/吨、4641元/吨和5458元/吨,同比上涨2.6%、2.9%和1.3%。

前11个月,钢铁行业实现利润2356亿元,同比增长63.1%,上年同期为下降40.8%。

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603亿元,增长1.1倍,上年同期为下降48.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1283亿元,增长58.1%,上年同期为下降42.6%。

有色金属行业。

2010年,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53万吨,同比增长17.3%,增速同比加快11.5个百分点。

其中,电解铝产量1565万吨,增长19.9%,加快18.9个百分点;铜产量479万吨,增长12.2%,加快2.6个百分点;铅产量增长9.8%,减缓6.6个百分点;锌产量增长19.7%,加快8.1个百分点。

氧化铝产量增长22.4%,加快18个百分点。

主要有色金属价格上半年呈下滑态势,7月份开始持续上涨,12月份略有回落。

国内市场铜、电解铝、铅现货平均价12月份分别为64089元/吨、16303元/吨和17248元/吨,同比上涨14.3%、1.9%和7.9%;锌价为18507元/吨,同比下降2.2%。

前11个月,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435亿元,同比增长80.3%,上年同期为下降20.4%。

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利润449亿元,增长76.6%,上年同期为下降26.7%;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利润986亿元,增长82.1%,上年同期为下降17.1%。

建材行业。

2010年,全国水泥产量186796万吨,同比增长15.5%,增速同比减缓2.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63026万重箱,增长10.9%,加快9.2个百分点。

水泥价格前7个月基本稳定,8月份开始持续上涨。

平板玻璃价格上半年呈下滑态势,7月份开始不断上涨。

12月份,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为366元/吨,同比上涨75元/吨,涨幅为25.8%;平板玻璃出厂价84元/重量箱,同比上涨4元/重量箱,涨幅为5%。

12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1412万吨,同比上升10.7%;平板玻璃库存1989万重量箱,上升44.3%。

前11个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2005亿元,同比增长49.3%,增幅同比提高16.7个百分点。

其中,水泥行业利润487亿元,增长34.6%,增幅同比回落4.4个百分点;平板玻璃行业利润66.6亿元,增长1.3倍,上年同期增幅达12.3倍。

化工行业。

2010年,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8%,增幅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中,烧碱产量2087万吨,同比增长12.8%。

纯碱产量2029万吨,增长4.2%。

化肥产量6620万吨,增长2.5%;其中,氮肥产量下降3.6%,磷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20.2%和12.7%。

农药产量234万吨,增长20.4%。

橡胶轮胎外胎产量77634万条,增长19.8%。

电石产量1462万吨,下降0.2%。

多数化工产品价格前三季度小幅波动,四季度明显上涨。

12月份,烧碱(片碱)平均价格为2500元/吨,同比上涨13.6%;纯碱2250元/吨,同比上涨75.8%。

尿素1960元/吨,同比上涨10.1%;国产磷酸二胺3300元/吨,同比上涨22.7%;电石4450元/吨,同比上涨43.5%。

前11个月,化工行业实现利润2724亿元,同比增长58.8%,增幅同比提高45.1个百分点。

2010年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随着中央扩大内需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的深入实施,2010年,我国船舶工业克服了国际船市持续低迷的不利影响,逆势上行,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2010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创历史新高;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是去年新接订单量的2.9倍;截至2010年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上升4.1%。

2010年,2141家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799亿元,同比增长25.2%;1-11月,实现利润总额408亿元,同比增长22.9%。

2010年医药产业经济运行回顾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不断深化,2010年医药产业生产、销售、效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对外贸易形势好转,结构调整逐步推进,产业总体呈现持续向好态势。

  一、产业增速高位运行

  1-11月份,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1239亿元,同比增长26.4%。

其中,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2157亿元,同比增长24.4%;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3185.6亿元,增长24.1%;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1048.3亿元,同比增长23.2%。

前11月,医药产业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15%左右,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近5个百分点。

预计全年医药产业实现总产值125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7%左右。

  二、产品销售率有所下降

  1-11月,医药行业整体产销率为94.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主要受实施新版药典的影响,特别是关于新生产的药品必须使用变更后的说明书和标签等要求,使得产销率持续走低。

从1-11月分行业产销率情况看,除制药装备业和中药饮片加工业外,其它行业产销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降幅最大的是生物生化制品制造业,下降了1.6个百分点;其次是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下降了1.1个百分点。

  三、对外贸易稳步回升

  1-11月,医药产业进出口呈平稳增长态势,出口相对活跃,累计进出口额541.2亿美元,同比增长25.5%。

其中,出口358.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进口额183.2亿美元,同比增长24.2%。

由于出口增速超过进口增速,贸易顺差达到174.7亿美元,增长了28.4%。

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26%左右。

  四、经济效益有所改善

  1-11月医药产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114亿元,同比增长28.3%;销售利润率10.4%,同比增长了0.2个百分点;医药市场的持续向好,提升了医药产业销售利润率,从分行业情况看,对产业利润贡献率较大的行业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化学药品原药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及生物生化药品制造业。

预计全年实现利润1250亿元左右,增幅有望保持在28.5%左右。

  五、资产投资平稳增长

  1-11月,医药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753.3亿元,同比增长28.8%。

分行业看,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贡献较大的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

一方面,鼓励医疗器械本地化政策的实施,推动了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持续投入;另一方面,即将实施新版GMP,促使企业制剂制造行业资金投入大幅提升。

此外,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新标准的全面实施、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经费逐步到位,企业新药投入加大等,均带动了固定资产投资的上升。

2010年各地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2010年,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41415亿元,同比增长24.5%,增速同比减缓6个百分点。

东、中、西部地区分别投资109505亿元、69312亿元和55924亿元,增长22.8%、26.9%和26.2%,增速同比减缓1.1、9.1和8.8个百分点。

31个省份投资同比增长,除上海增长0.3%以外,其余省份增速均达两位数,增速较快的广西、甘肃、宁夏分别增长36.1%、35.3%和34.1%。

与上年相比,7个省份增速加快,其中福建、新疆分别加快12.5和5个百分点;24个省份增速减缓,其中四川、山西分别减缓20.7和18.6个百分点。

2010年各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

2010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8267亿元,同比增长33.2%,增速同比加快17.1个百分点。

其中,东、中、西部地区投资28009亿元、10517亿元和9741亿元,增长32.7%、32.4%和35.3%,增速同比加快20.4、7.8和16.3个百分点。

30个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速均达两位数,增速较快的海南、福建、宁夏分别增长62.5%、60.1%和56.3%。

与上年相比,26个省份增速加快,其中福建、新疆分别加快59.5和45.2个百分点;4个省份增速减缓,其中山西、云南分别减缓22和10.1个百分点。

2010年能源经济形势及2011年展望 

   201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经济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实现回升向好后的平稳较快发展。

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较好地支撑了经济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能源经济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能源生产持续增长,在资源环境、节能减排目标约束下,能源需求增速稳中有降,市场供需总体平衡。

   一、2010年能源供需形势及特点

2010年全国GDP实现了10.3%的增长,增幅比上年加快1.1个百分点,接近1978-2009年平均9.9%的长期增长趋势线,延续了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

受宏观经济拉动,能源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不断巩固,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能源消费持续回升,全年能源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一)煤炭产销快速增长,价格波动中调整

2010年全国煤炭产销两旺。

铁路运煤干线加快扩能改造,煤炭调运能力显著增强,全年煤炭运量累计完成20亿吨,比上年增长14.2%;主要中转港口煤炭发运量5.6亿吨,增长21.5%。

年末全国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5607万吨,可用天数15天,基本处于正常水平。

2010年国际煤炭市场需求相对疲软、价格走低,东南沿海电厂加大海外采购力度,带动全国煤炭进口大幅增长,全年累计净进口煤炭1.46亿吨,增长40.9%。

  1、煤炭价格阶段性波动特征明显。

2010年全国煤炭价格呈“W型”走势。

年初极端低温天气带动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火电量快速增长,加之枯水期水电减发,煤炭需求旺盛,价格处于较高水平,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805元/吨左右。

春节过后气温回升,煤炭需求和价格逐渐回落,3月下旬降至年内最低675元/吨左右。

二季度,工矿企业生产持续复苏、高载能行业用能快速增加,西南地区干旱、火电满负荷运行,加之发电企业提前储煤迎峰度夏,拉动煤炭需求“淡季不淡”,5月份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价升至760元/吨。

迎峰度夏期间,水电满发,重点发电企业库存充裕,煤炭消费“旺季不旺”,价格回落至720元/吨左右。

10月下旬以来,受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和我国冬储煤在即等因素影响,国内煤炭价格快速上涨,11月底达到807元/吨,恢复至年初水平。

  2、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市场煤价。

入冬以后,冬储煤需求增加,全国大范围强低温天气推升取暖用煤需求,12月下旬,全国日均火电发电量达到107亿千瓦时,创年内新高,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煤炭价格在高位运行,电力企业存煤积极性下降。

为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国家能源局召开座谈会要求煤炭企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确保迎峰度冬期间的煤炭供应;各地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会同价格管理部门联手打击囤煤惜售、恶意炒作行为,不得干预煤炭外运,保持良好的市场流通秩序;督促电力、煤炭企业做好2011年度电煤衔接,订立长期供货协议。

在有关各方积极配合下,煤价趋于稳定,电煤价格适当下降。

12月底,秦皇岛港5500大卡煤炭价格为775元/吨,比11月底下降30元/吨。

  

(二)电力供应能力不断增强,需求增速逐步回落

  1、电力供应持续增长。

2010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9127万千瓦,其中,水电1661万千瓦,火电5872万千瓦,核电174万千瓦,风电1399万千瓦。

截至2010年底,全国发电装机累计达到9.6亿千瓦,其中,水电2.1亿千瓦,火电7亿千瓦,核电1080万千瓦,风电3107万千瓦。

全年累计发电量4.14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3%。

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达到4660小时,比上年增加114小时,是2005年以来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持续下降后的首次回升。

其中,水电3429小时,比上年提高101小时;火电5031小时,提高166小时;核电7924小时,提高208小时;风电2097小时,提高20小时。

  2、电力需求增速前高后低。

2010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达4.19万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4.6%。

受上年基数和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影响,增速前高后低,逐季回落。

一季度受宏观经济回升向好拉动,用电量延续了2009年四季度以来快速增长势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仍然是全社会用电量快速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二季度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用电量增速开始回稳。

三季度,随着宏观调控措施效果的进一步显现,钢铁、化工、建材、有色四大行业用电量开始回落,拉动第二产业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下降。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降温负荷迅速攀升,第三产业和居民生活用电增长较快,成为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进入四季度,各地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重工业用电增速快速回落。

11月份四大主要用电行业累计用电量1086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8%,一年来增速首次转负,比全社会用电增速低5.7个百分点,处于多年较低水平。

  3、迎峰度冬期间,华中、西南部分省市电力供应偏紧。

进入12月份,各地“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基本完成,前期受到抑制的煤炭和电力需求一定程度上得到释放;强低温天气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取暖负荷大幅上升,电煤库存持续下降;与此同时,煤炭价格相对高企,中、西部地区的火电企业亏损加剧,电厂存煤积极性下降。

12月31日,重点发电企业煤炭库存可用天数降至15天,远低于10月底21天的水平。

由于电厂存煤下降较快,河南、湖北、湖南、江西、重庆和陕西等省先后采取有序用电或拉闸限电措施。

  (三)成品油消费增长较快,四季度柴油出现时段性短缺

2010年原油产量稳步增长,首次突破2亿吨,比上年增长6.9%,为近年来最高增速。

原油进口2.39亿吨,增长17.5%。

原油加工量达4.23亿吨,增长13.4%,创十年来最高增速。

全年汽油产量7675万吨,增长5.1%;煤油1715万吨,增长15.3%;柴油1.59亿吨,增长12%。

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4.49亿吨,增长12.3%。

   2010年国际油价震荡上扬,前三个季度基本在70-85美元/桶间波动,11月以来,在发达国家“二次政策刺激”,特别是美国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影响下,国际油价强势上扬,年末达到92美元/桶,创26个月以来新高。

国内成品油价格三次调升、一次调降,成品油消费持续回暖,从三季度开始,已恢复至金融危机前水平。

受宏观经济拉动,柴油消费大幅增长。

全年汽车销量突破1800万辆,比上年增长32.4%,是汽油消费平稳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

世博会、亚运会带动旅游消费持续升温,加之商务出行活跃,航空煤油消费保持旺盛需求。

   进入四季度,三秋农忙用油增多,部分地方为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用电量一定程度受到抑制,一些地方启用柴油发电,放大了社会正常用油需求,10—11月,江苏、湖北、湖南等地柴油供应偏紧。

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积极协调下,石油企业采取了增加进口、调整加工量、加强运输调度等措施,有效增加了国内市场供应。

进入12月份,柴油市场供求秩序恢复平稳,库存逐渐回升。

  (四)天然气消费快速增长,冬季用气高峰平稳度过

2010年全国天然气产量达到944.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2.1%。

进口LNG934万吨,增长75%;首次进口管道气44亿立方米。

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取得积极进展,煤层气利用量36亿立方米,增长42.3%。

天然气市场规模快速扩张,主要消费地向中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集中。

全年天然气表观消费量预计将达1100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0.4%。

为防止2009年冬季的“气荒”重演,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提前制定应对预案。

从三季度开始主动协调油气企业,一方面加大天然气增储上产,鼓励开展天然气储备;另一方面加大LNG现货采购,补充国内缺口;同时,调整检修计划,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的投运进度,市场资源供应量得到有效保障。

在有关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冬季全国没有出现“气荒”现象。

  二、2010年能源行业的新进展

  2010年,在努力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现代能源产业体系目标的指引下,能源行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着力优化能源结构,注重保障民生,不断增强保障能力。

 

(一)能源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一是稳步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

鼓励开发、建设大型现代化煤矿,严格限制新建小煤矿。

国家规划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有12个产量超过亿吨,总产量28亿吨。

二是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取得成效。

2010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46号),明确要求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限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煤矿企业以产权为纽带、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进行兼并重组。

山西省矿井个数由2598处减少到1053处,内蒙古和宁夏联手打造宁东—上海庙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河南、贵州、山东等省推进煤矿企业强强联合。

形成了神华、中煤、同煤、山西焦煤和陕西煤化5家亿吨级特大型煤炭生产企业,淮南矿业等9家年产量在5000万吨以上的企业,千万吨以上煤炭企业集团超过50家,产量达到17.3亿吨。

三是加大力度关闭小煤矿。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淘汰煤矿落后产能推进煤矿整顿关闭工作的通知》,2010年,全国关闭小煤矿1693处,淘汰落后产能1.55亿吨。

目前全国年产30万吨以下小煤矿已减少到1万处以内。

四是推进电力工业“上大压小”。

2010年关停小火电11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累计关停小火电7210万千瓦。

全国在役火电机组中,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提高到70%以上,其中60万千瓦及以上清洁机组占33%,年底全国在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达到33台,在建11台。

2010年全国平均供电煤耗335克/千瓦时,比上年下降5克/千瓦时。

  

(二)清洁能源加快发展,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2010年全国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3641亿元,其中,水电791亿元,火电1311亿元,核电629亿元,风电891亿元。

非化石能源建设投资占电源建设总投资的比重达到63.5%,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云南小湾、四川瀑布沟、青海拉西瓦、贵州构皮滩等一批水电项目陆续投产。

截至2010年底,全国水电总装机超过2.1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22%,水电在能源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010年秦山二期三号机组和岭澳核电站三号机组投产,结束了核电3年没有新增装机的局面,总装机达到1080万千瓦,核电在建机组28台3097万千瓦,在建规模世界第一。

2010年风电新增并网装机1399万千瓦,累计并网装机3107万千瓦,装机规模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二,全年发电量50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81.4%。

2010年太阳能发电新增装机40万千瓦,累计装机达到70万千瓦。

至2010年底,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合计占26.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累计发电量7862亿千瓦时,按发电煤耗折算约合2.63亿吨标准煤。

  (三)扎实开展保障民生工程,城乡用能结构加快升级

   一是改善城镇居民用能条件。

至2010年底,全国除西藏外,其余30个省区市全部用上了天然气。

初步实现长三角、京津唐等重点用气地区多气源灵活调度,弥补了华北和华东地区大中型城市用气缺口。

在北方高寒地区大中城市因地制宜建设热电联产机组,解决城市人口供暖问题。

二是加快农村能源建设。

2010年启动了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共安排中央投资计划651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20亿元;安排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中央投资计划29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12亿元。

计划用3年时间对未改造农网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