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19744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1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海岸与海底地形 第三节 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 新人教版选修2.docx

高中地理第二章海岸与海底地形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同步测试新人教版选修2

第二章第三节海底地形的形成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4分)

1.海洋对大气作用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向大气输送大量(  )

A. 动能                                    B. 势能                                    C. 热能                                    D. 化学能

2.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地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

读下图(美国本土南部附近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完成第问题。

洋流G的性质和地理位置可能是(  )

①暖流       ②寒流       ③大西洋     ④太平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下列矿产分布在滨海地区的是(  )

A. 石英砂矿                      B. 多金属结核                      C. 海底热液矿床                      D. 天然气水合物

4.四大洋中平均水温最高的是(  )

A. 大西洋                                

B. 太平洋                                

C. 印度洋                                

D. 北冰洋

5.有关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资源不仅数量大,而且资源密集程度高

B. 海洋资源的开发活动主要受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制约

C. 海洋开发成本高是因为海洋开发风险大

D. 海洋污染和海上自然灾害都是有国界的

6.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供船舶出入和停泊、货物和旅客集散的场所。

港口能够(  )

①集散和中转客货流          ②供船舶出入和停泊

③独立完成河运和海运        ④成为一定地域范围的腹地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江苏省海岸类型主要是(   )

A. 基岩海岸                          

B. 砂质海岸                          

C. 淤泥质海岸                          

D. 生物海岸

(2)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  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关于波浪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般而言,夏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           

B. 波浪能一年四季都可用

C. 波浪能具有稳定的特点                                       

D. 波浪能比太阳能、风能都易开发

9.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

在地质时期内,海退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推进,海进是指海岸线向陆地推进。

读某海域不同地质时期(I→V)形成的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质时期(I→V),该地海岸线的变化是(   )

A. I→III海退,III→V海进                                       B. I→III海进,III→V海退

C. I→IV海退,IV→V海进                                      

D. I→IV海进,IV→V海退

(2)能体现石灰岩形成的旅游景观是(   )

A. 华山悬崖峭壁                   

B. 云南路南石林                   

C. 黄山石猴观海                   

D. 长白山天池

10.海洋滩涂是指大潮时位于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17.04万公顷,是开发海洋、发展海洋产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下列关于滩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滩涂呈带状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    B. 滩涂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

C. 滩涂不是一个国家的领土部分       

D. 滩涂本身蕴藏着各种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几乎没有矿产资源

11.下列海峡中波浪能资源最为贫乏的是(  )

A. 马六甲海峡                      B. 麦哲伦海峡                      C. 直布罗陀海峡                      D. 英吉利海峡

12.关于海洋能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总蕴藏量大,属非可再生能源                             

B. 能源清洁,不污染环境

C. 能量密度大,能率的时空变化小                         

D. 开发环境优越,技术要求低

13.近年来,我国对渤海和黄海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

据此回答问题。

有关砂质海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砂质海岸通常称为侵蚀性海岸                             

B. 组成成分颗粒较细

C. 常形成天然的优质海滨浴场                                

D. 海滩土质肥沃

14.下列有关波浪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①清洁  ②可再生  ③分散  ④发电量稳定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15.台湾岛附近有众多大大小小的岛屿,钓鱼岛便是其中之一,下列关于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钓鱼岛地处我国东海大陆架,中间有冲绳海沟与琉球群岛隔开

B. 钓鱼岛是由一系列小岛组成的群岛,是台湾山脉的延伸

C. 钓鱼岛离台湾岛比距琉球群岛近,位于台湾海域

D. 早在明初,钓鱼岛就已明确归中国所有了

二、综合题(共3题;共28分)

16.不同性质海水之间的狭窄过渡带,称为海洋锋。

图甲、乙分别示意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和主要渔场的分布(局部)。

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中国近海渔场与海洋锋空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原因。

(2)简述为防止近海天然捕捞量下降,促进我国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17.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板块名称:

①________板块;②________板块;⑤________板块;⑥________板块。

(2)几乎全部位于海洋上的是________板块,印度半岛位于________板块上。

(3)下列岛屿位于板块张裂处的是(  )

A. 新西兰北岛                             B. 冰岛                             C. 新几内亚岛                             D. 爪哇岛

(4)在板块②和⑤之间形成的海底地形是________,在板块③和⑥之间形成的地形是________和________。

18.读下图回答问题。

(1)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图中字母的________处。

因为________。

(2)代表入海河流携带泥沙(营养物质)的是字母________,字母B的含义是________,字母C代表________。

(3)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字母________处,锰结核分布在字母________处。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海洋通过输送大量的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从而对大气产生影响。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热力的,而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动力的。

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地球圈层间的能量交换。

海洋对大气的作用主要是热力的,而大气对海洋的作用主要是动力的。

2.【答案】A

【解析】【分析】图中顺洋流工作伞撑开,逆洋流闭合,可以判断图示洋流方向是向北流动。

在美国本土南部附近海域,向北流动的洋流是墨西哥湾暖流(向北延伸成北大西洋暖流),所以①③对,A对。

3.【答案】A

【解析】【分析】B多金属结核、C海底热液矿床、D天然气水合物等多分布在大洋深处;故选A。

【点评】考查海洋矿产资源分布;石英砂矿分布在滨海地区。

4.【答案】B

【解析】【分析】A大西洋16.9℃;B太平洋平均水温19.1℃;C印度洋17.0℃;D北冰洋纬度最高,温度最低;故选B。

【点评】考查四大洋的平均水温;太平洋平均水温最高,北冰洋平均水温最低。

5.【答案】B

【解析】【分析】海洋资源数量大,但是资源分散,密集程度低,A项错误;海洋生态环境脆弱,海洋的开发活动受到海洋环境的制约,B项正确;海洋开发成本高主要是由于技术和资金要求高,C项错误;海水具有流动性,海洋污染会随着洋流等流动,具有跨国界性,D项错误,答案选B。

【点评】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答案】A

【解析】【分析】港口是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的运输枢纽;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工农业产品和外贸进出口物资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装卸货物、上下旅客、补充给养的场所;所以①②符合条件;故选A。

【点评】考查港口的主要功能;由于港口是联系内陆腹地和海洋运输(国际航空运输)的一个天然界面,因此,人们也把港口作为国际物流的一个特殊结点。

7.【答案】

(1)C

(2)C

【解析】【分析】

(1)根据图示信息,江苏省海岸线附近多渔业分布,反映海岸地带多淤泥多滩涂,属于淤泥质海岸,选C。

(2)连云港降水集中夏季,春秋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海水淡化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及技术支持,目前不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连云港不适合大规模开发潮汐能,选C。

故答案为:

(1)C

(2)C。

【点评】主要考查江苏省海岸的类型和对海洋资源的开发。

8.【答案】B

【解析】【分析】A波浪能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一般而言,冬季风力较大,因此冬季可以利用的波浪能量最大;C但风力大小和风向不稳定,因此波浪能具有不稳定的特点;D开发利用难度较大;故选B。

【点评】考查波浪能特点;波浪能需要考虑季节不同导致的风力大小差异。

9.【答案】

(1)B

(2)B

【解析】【分析】

(1)题干“同一时期在海洋上形成的砂岩→页岩→石灰岩在水平方向上是从浅海到深海依次排列的”,换个角度理解就是砂岩形成于浅海、石灰岩形成于深海、页岩居中;同一海域的海底,若在垂直方向上三类岩石都有分布,说明地质时期该海域海水深度在不断变化,若变深就是海进,变浅就是海退。

图中信息显示出该海域5个地质时期的岩石类型,在最老的I时期该海域形成的是砂岩,说明当时该海域是浅海,到II、III时期时,该海域又分别形成了页岩、石灰岩,说明海水在逐渐变深,是海进;随时间推移,到IV、V时期时,该海域又分别形成了页岩、砂岩,说明海水在逐渐变浅,是海退,所以B选项正确。

(2)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受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B选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分析】A滩涂是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岸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环形连续分布于大陆边缘;B滩涂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而且本身也蕴藏着各种矿产、生物及其他海洋资源,所以D错误;C滩涂是一个国家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B。

【点评】考查滩涂的有关知识;沿海滩涂具有丰富的生物、矿产及海洋资源。

11.【答案】A

【解析】【分析】马六甲海峡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以上升流为主,风浪小;故选A。

【点评】考查波浪能资源的分布;波浪能多少与海洋风力大小有关,显然赤道地区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

12.【答案】B

【解析】【分析】A海洋能储量丰富,属于可再生能源;C海洋能分布广,但密度小,开发难度大,能源利用率不高;D海洋能开发环境优越,但由于分布分散技术要求较高;故选B。

【点评】考查海洋能的特点;海洋能源对全球气候几乎不会产生影响,属于清洁能源。

13.【答案】C

【解析】【分析】砂质海岸通常称为堆积性海岸,所以A错误;砂纸海岸组成成分颗粒较粗,所以B错误;不同于土壤,所以土质贫瘠,所以D错误;故选C。

【点评】考查砂质海岸的概念;陆地岩石风化或河流输入的砂砾堆积在海边形成了砂质海岸。

14.【答案】B

【解析】【分析】波浪能是海洋能的一种,是一种可再生、清洁但较分散的能量,所以发电量不稳定;故选B。

【点评】考查波浪能的特点;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

15.【答案】C

【解析】【分析】中国最先发现、命名和利用钓鱼岛中国古代先民在经营海洋和从事海上渔业的实践中,最早发现钓鱼岛并予以命名,与距离远近没有关系;故选C。

【点评】考查海底地形的分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有史为凭、有法为据。

二、综合题

16.【答案】

(1)关系:

空间分布一致;原因:

在出现海洋锋的海域,海水扰动强烈,营养物质和饵料丰富,鱼群集中,形成渔场

(2)实行休渔制度;防止过度捕捞;发展海洋牧场;防止水污染

【解析】【分析】

(1)对比两图可以看出,中国近海冬季海洋锋的分布和近海主要渔场的分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分析其原因可以从海洋锋对海水运动的影响及其对海洋营养物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2)实现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以从防止水污染、适度捕捞、海洋管理等方面入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海洋锋是指特性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它们可用温度、盐度、密度、速度、颜色、叶绿素等要素的水平梯度,或它们的更高阶微商来描述;即一个锋带的位置可以用一个或几个上述要素的特征量的强度来确定它。

17.【答案】

(1)亚欧;非;印度洋;南极洲

(2)太平洋;印度洋

(3)B

(4)海岭;海沟;海岸山脉

【解析】【分析】

(1)对六大板块的分布图进行记忆。

(2)太平洋板块是唯一的大洋板块,从图中不难看到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

(3)板块张裂处位于生长边界,冰岛位于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是生长边界。

(4)板块②是非洲板块、⑤是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属于生长边界;板块③是美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属于消亡边界。

【点评】考查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的海地地形;板块与板块交界分为生长边界与消亡边界。

18.【答案】

(1)C;大陆附近的浅海区域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分,浮游生物繁多

(2)A;海水因扰动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

(3)D;F

【解析】【分析】

(1)沿海大陆架是渔业资源丰富地区,渔业资源主要集中于海洋表层。

(2)营养物质是从海底到海洋表层的,被海洋表层浮游生物获取,从而为鱼类提供饵料。

(3)海底石油、天然气主要位于沿海大陆架;锰结核分布在海洋盆地。

【点评】考查海岸的资源与开发;能够对海岸地区的资源分布有较为详细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