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20139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8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docx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

精选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附答案解析

一、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温度时,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均为气体)三种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所给数据进行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中X、Y、Z分别为H2、N2、NH3,某温度下,在容积恒定为2.0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2和2.0molH2,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平衡状态,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t/s

0

50

150

250

350

n(NH3)

0

0.24

0.36

0.40

0.40

0~50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_________。

(3)已知:

键能指在标准状况下,将1mol气态分子AB(g)解离为气态原子A(g),B(g)所需的能量,用符号E表示,单位为kJ/mol。

的键能为946kJ/mol,H-H的键能为436kJ/mol,N-H的键能为391kJ/mol,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___(填“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为____,反应达到

(2)中的平衡状态时,对应的能量变化的数值为____kJ。

(4)为加快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a.降低温度

b.增大压强

c.恒容时充入He气

d.恒压时充入He气

e.及时分离NH3

【答案】3X+Y⇌2Z1.2×10−3mol/(L·s)放出46kJ18.4b

【解析】

【分析】

(1)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量变化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方程式;

(2)根据

=

计算;

(3)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断裂化合价吸收能量;

(4)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分析;

【详解】

(1)由图象可以看出,反应中X、Y的物质的量减小,Z的物质的量增多,则X、Y为反应物,Z为生成物,且△n(X):

△n(Y):

△n(Z)=0.1mol:

0.3mol:

0.2mol=1:

3:

2,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X+Y⇌2Z;

(2)0~50s内,NH3物质的量变化为0.24mol,根据方程式可知,N2物质的量变化为0.12mol,

(Z)=

=

1.2×10−3mol/(L·s);

(3)断裂1mol

吸收946kJ的能量,断裂1molH-H键吸能量436kJ,形成1moN-H键放出能量391kJ,根据方程式3H2+N2⇌2NH3,生成2mol氨气,断键吸收的能量是946kJ+436kJ×3=2254kJ,成键放出的能量是391kJ×6=2346kJ,则生成1molNH3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为

=46kJ;反应达到

(2)中的平衡状态时生成0.4mol氨气,所以放出的能量是46kJ×0.4=18.4kJ;

(4)a.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a;

b.增大压强,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选b;

c.恒容时充入He气,反应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故不选c;

d.恒压时充入He气,容器体积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d;

e.及时分离NH3,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故不选e。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图象分析,根据键能计算反应热,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通过改变浓度实现的,若改变了压强而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

2.铁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在工业、农业和国防科技中有重要应用。

回答下列问题:

(1)用铁矿石(赤铁矿)冶炼生铁的高炉如图(a)所示。

原料中除铁矿石和焦炭外含有____________。

除去铁矿石中脉石(主要成分为Si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炉排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有N2、CO2和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已知:

①Fe2O3(s)+3C(s)=2Fe(s)+3CO(g)ΔH=+494kJ·mol-1

②CO(g)+

O2(g)=CO2(g)ΔH=-283kJ·mol-1

③C(s)+

O2(g)=CO(g)ΔH=-110kJ·mol-1

则反应Fe2O3(s)+3C(s)+

O2(g)=2Fe(s)+3CO2(g)的ΔH=________kJ·mol-1。

理论上反应________放出的热量足以供给反应__________所需的热量(填上述方程式序号)

(3)有人设计出“二步熔融还原法”炼铁工艺,其流程如图(b)所示,其中,还原竖炉相当于高炉的_____部分,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熔融造气炉相当于高炉的____部分。

(4)铁矿石中常含有硫,使高炉气中混有SO2污染空气,脱SO2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石灰石CaCO3

CaO+CO2↑CaO+SiO2

CaSiO3CO-355②③①炉身Fe2O3+3CO

2Fe+3CO2炉腹用碱液吸收(氢氧化钠溶液或氨水等)

【解析】

【分析】

【详解】

(1)铁矿石中含有氧化铁和脉石,为除去脉石,可以加入石灰石,石灰石分解为氧化钙,氧化钙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钙,方程式为CaCO3

CaO+CO2↑、CaO+SiO2

CaSiO3;加入焦炭,先生成CO,最后生成CO2所以高炉排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有N2、CO2和CO;

(2)已知:

①Fe2O3(s)+3C(s)=2Fe(s)+3CO(g)ΔH=+494kJ·mol-1

②CO(g)+

O2(g)=CO2(g)ΔH=-283kJ·mol-1

利用盖斯定律将①+②×3得到Fe2O3(s)+3C(s)+

O2(g)=2Fe(s)+3CO2(g)的ΔH=-355kJ·mol-1,因①为吸热反应,②③为放热反应,则②③反应放出的热量可使①反应;

(3)高炉炼铁时,炉身部分发生Fe2O3+3CO

2Fe+3CO2,还原竖炉发生此反应,熔融造气炉和高炉的炉腹都发生2C+O2

2CO以及CaCO3

CaO+CO2↑,CaO+SiO2

CaSiO3反应;

(4)高炉气中混有SO2,SO2为酸性气体,可与碱反应。

3.反应A(g)

B(g)+C(g)在容积为1.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

温度T1和T2下A的浓度与时间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是______________(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温度T1_____T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平衡常数K(T1)_______K(T2)。

(2)若温度T2时,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

②反应在0~5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

(3)在温度T1时,若增大体系压强,A的转化率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平衡常数________。

【答案】吸热反应小于小于0.085mol0.007mol/(L∙min)减小不变

【解析】

【分析】

由图象中的信息可知,T2到达平衡所用的时间较少,故T1<T2;温度升高后,反应物A的浓度减小,说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详解】

(1)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温度T1小于T2,温度升高,该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故平衡常数K(T1)小于K(T2)。

(2)A的初始浓度为0.050mol/L,则A的起始量为0.05mol。

若温度T2时,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70%,则A的变化量为0.035mol,B和C的变化量同为0.035mol。

①平衡时体系总的物质的量为0.05mol-0.035mol+0.035mol⨯2=0.085mol。

②容积为1.0L,则反应在0~5min区间的平均反应速率v(A)=

0.007mol/(L∙min)。

(3)A(g)

B(g)+C(g),该反应正反应方向是气体分子数增大的方向。

在温度T1时,若增大体系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A的转化率减小,由于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故平衡常数不变。

【点睛】

要注意化学平衡的移动不一定能改变平衡常数,因为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对于一个指定的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甲醇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目前世界甲醇年产量超过2.1×107吨,在能源紧张的今天,甲醇的需求也在增大。

甲醇的合成方法是:

(ⅰ)CO(g)+2H2(g)=CH3OH(g)ΔH=-90.1kJ·mol-1

另外:

(ⅱ)2CO(g)+O2(g)=2CO2(g)ΔH=-566.0kJ·mol-1

(ⅲ)2H2(g)+O2(g)=2H2O(l)ΔH=-572.0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燃烧热为__kJ·mol-1。

(2)在碱性条件下利用一氯甲烷(CH3Cl)水解也可制备少量的甲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3)若反应在密闭恒容绝热容器中进行,反应(iv)CO2(g)+H2(g)=CO(g)+H2O(g)ΔH=+41.1kJ·mol-1对合成甲醇反应中CO的转化率的影响是(_________)

a.增大b.减小c.无影响d.无法判断

(4)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ⅰ),各物质的浓度如下表:

浓度/mol·L-1

时间/min

c(CO)

c(H2)

c(CH3OH)

0

0.8

1.6

0

2

0.6

x

0.2

4

0.3

0.6

0.5

6

0.3

0.6

0.5

①x=__。

②前2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H2)=__。

该温度下,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__。

(保留1位小数)

③反应进行到第2min时,改变了反应条件,改变的这个条件可能是(_________)

a.使用催化剂b.降低温度c.增加H2的浓度

(5)如图是温度、压强与反应(ⅰ)中CO转化率的关系:

由图像可知,温度越低,压强越大,CO转化率越高,但实际生产往往采用300~400℃和10MPa的条件,其原因是__。

【答案】764.9CH3Cl+NaOH→CH3OH+NaCld1.20.2mol·L-1·min-14.6L2·mol-2a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压强太大,成本高

【解析】

【分析】

【详解】

(1)利用盖斯定律,热化学方程式(iii)-(i)+

(ii),得新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CH4OH(g)+

O2(g)=CO2(g)+2H2O(l)△H=-764.9kJ·mol-1,故甲醇的燃烧热为764.9kJ·mol-1;

(2)根据提示知CH3Cl中的Cl被羟基取代生成CH3OH,反应方程式为:

CH3Cl+NaOH→CH3OH+NaCl[或CH3Cl+H2O

CH3OH+HCl];

(3)反应(iv)消耗反应(i)的另外一种反应物氢气,而且生成反应(i)的反应物CO,使反应(i)的CO转化率降低;但反应(iv)为吸热反应,使体系温度降低,反应(i)正向移动,使反应(i)中CO的转化率提高,两个原因孰轻孰重不得而知,故无法判断反应(iv)对反应(i)中CO转化率的影响;

(4)①观察表中数据可知,0~2min内,CO浓度降低了0.2mol/L,则H2浓度会降低0.4mol/L,则x=1.6-0.4=1.2;

;平衡常数

③2min到4min的反应速率大于0到2min,而降低温度,反应速率降低,b项错误;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c项错误;故a项使用催化剂正确,故答案为:

a;

(5)温度较低,反应速率慢,不利于甲醇的生成;压强越大,CO的转化率越大,但压强太大对设备要求高,成本高。

5.氮及其化合物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究的问题,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Ⅰ.已知H—H键的键能为akJ·mol-1,N—H键的键能为bkJ·mol-1,N

N键的键能是ckJ·mol-1,则反应NH3(g)

N2(g)+

H2(g)的ΔH=____kJ·mol-1,若在某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则N2(g)+3H2(g)

2NH3(g)的平衡常数K1=____(用K表示)。

Ⅱ.一氯氨、二氯氨和三氯氨(NH2Cl、NHCl2和NCl3)是常用的饮用水二级消毒剂。

(1)用Cl2和NH3反应制备三氯胺的方程式为3Cl2(g)+NH3(g)

NCl3(l)+3HCl(g),向容积均为1L的甲、乙两个恒温(反应温度分别为400℃、T℃)容器中分别加入2molCl2和2molNH3,测得各容器中n(Cl2)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

t/min

0

40

80

120

160

甲(400℃)n(Cl2)/mol

2.00

1.50

1.10

0.80

0.80

乙(T℃)n(Cl2)/mol

2.00

1.45

1.00

1.00

1.00

①T℃___400℃(填“>”或“<”),该反应的ΔH___0(填“>”或“<”)。

②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是____(填高温、低温、任何温度)。

③对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选项字母)。

A.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容器内Cl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为3∶1,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反应达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的NCl3,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原容器中按

=1继续充入一定量反应物,达新平衡后Cl2的转化率增大

(2)工业上可利用反应2Cl2(g)+NH3(g)

NHCl2(l)+2HCl(g)制备二氯胺。

①NHCl2在中性、酸性环境中会发生强烈水解,生成具有强杀菌作用的物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②在恒温条件下,将2molCl2和1molNH3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平衡时Cl2和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与平衡总压的关系如图所示。

则A、B、C三点中Cl2转化率最高的是___点(填“A”“B”或“C”);B点时反应物转化率:

α(Cl2)___α(NH3)(填“>”“=”或“<”),若B点平衡体积为2L,则平衡常数K=____。

【答案】3b-

c-

a

><低温ADNHCl2+2H2O=2HClO+NH3C=4

【解析】

【分析】

Ⅰ.焓变=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据此计算,平衡常数K=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Ⅱ.

(1)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根据数据,在400℃时,甲容器,平衡后0.8mol,乙容器中1.00mol,达到平衡时间短说明反应速率大,乙中剩余氯气应少,但氯气增多说明温度升高影响平衡逆向进行;

②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依据为△H-T△S<0,结合反应特征分析判断;

③可逆反应到达平衡时,同种物质的正逆速率相等,各组分的浓度、含量保持不变,由此衍生的其它一些量不变,判断平衡的物理量应随反应进行发生变化,该物理量由变化到不再变化说明到达平衡;

(2)①根据元素守恒可推测出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为HClO,据此写出反应;

②体系中HCl的浓度越大则Cl2转化率越大;起始量2molCl2和1molNH3,根据方程式可知Cl2和NH3按照2:

1的比例进行反应,所以转化率始终相同;B点处HCl和Cl2的浓度相同,据此反推各物质的浓度进行平衡常数的计算;

【详解】

Ⅰ.已知:

H-H键能为akJ•mol-1,H-N键能为bkJ•mol-1,N≡N键的键能ckJ•mol-1,对于反应NH3(g)

N2(g)+

H2(g)的△H=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3b-

c-

a,其平衡常数为K=

,则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1=

,故答案为:

3b-

c-

a;

Ⅱ.

(1)①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其他条件相同时,T℃时的反应速率比400℃时的反应速率快,则T℃>400℃;根据数据,在400℃时,甲容器,平衡后0.8mol,乙容器中1.00mol,达到平衡时间短说明反应速率大,乙中剩余氯气应少,但氯气增多说明温度升高影响平衡逆向进行,△H<0,故答案为:

>;<;

②3Cl2(g)+NH3(g)⇌NCl3(l)+3HCl(g),反应的△S<0,△H<0,满足△H-T△S<0,需要低温下,反应能自发进行,故答案为:

低温;

③A.NCl3(l)为液体,反应前后气体质量变化,气体体积不变,若容器内气体密度不变,则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A正确;

B.起始量2molCl2和2molNH3,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过程中Cl2和NH3按照3:

1的比例进行反应,所以容器内的Cl2和NH3物质的量之比不可能为3:

1,故B错误;

C.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加入一定量的NCl3(l)为液体不影响此平衡的移动,故C错误;

D.反应达到平衡后,其他条件不变,在原容器中按

=1继续充入一定量反应物,压强增大,平衡正向进行,Cl2的转化率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

AD。

(2)①根据元素守恒可推测出具有强烈杀菌作用的物质为HClO,所以二氯胺与水反应方程式为:

NHCl2+2H2O=2HClO+2NH3;

②容器为密闭容器,据图可知C点处HCl的浓度最大,体系中HCl的浓度越大则Cl2转化率越大,所以C点Cl2转化率最高;起始量2molCl2和1molNH3,根据方程式可知Cl2和NH3按照2:

1的比例进行反应,所以转化率始终相同;B点处HCl和Cl2的浓度相同,设平衡时c(HCl)=amol/L,初始c(Cl2)=

,c(NH3)=

,则

则有1-a=a,解得a=0.5mol/L,所以平衡时c(HCl)=0.5mol/L,c(Cl2)=0.5mol/L,c(NH3)=0.25mol/L,平衡常数K=

,故答案为:

C;=;4;

6.偏二甲肼与N2O4是常用的火箭推进剂,二者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Ⅰ)

(1)反应(Ⅰ)中氧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箭残骸中常出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

N2O4(g)

2NO2(g)(Ⅱ)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Ⅱ)为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一定温度下,反应(Ⅱ)的焓变为ΔH。

现将1mol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

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________mol·L-1·s-1。

【答案】N2O4吸热ad不变0.1

【解析】

【分析】

(1)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物是氧化剂;

(2)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2O4(g)

2NO2(g)平衡正向移动;

(3)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反应体系中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据此可以判断。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根据

计算速率。

【详解】

(1)(CH3)2NNH2(l)+2N2O4(l)====2CO2(g)+3N2(g)+4H2O(g),N2O4中氮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0,所以N2O4是该反应的氧化剂;

(2)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说明N2O4(g)

2NO2(g)平衡正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a、密度是混合气的质量和容器容积的比值,在反应过程中质量不变,但容器容积是变化的,因此当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选a;

b、对于具体的化学反应,反应热是恒定的,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不选b;

c、随反应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正反应速率是逐渐减小,故c错误,不选c;

d、当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再发生变化时,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状态,故选d;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在相同温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不变;反应3s后NO2的物质的量为0.6mol,则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N2O4的物质的量是0.3mol,其浓度变化量是0.3mol÷1L=0.3mol/L,则0~3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N2O4)=0.3mol/L÷3s=0.1mol·L-1·s-1。

7.将气体A、B置于固定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2C(g)+2D(g),反应进行到10s末,达到平衡,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8mol,B的物质的量为0.6mol,C的物质的量为0.8mol。

(1)用C表示10s内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2)反应前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3)10s末,生成物D的浓度为________。

(4)A与B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________。

(5)平衡后,若改变下列条件,生成D的速率如何变化(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①降低温度____________;②增大A的浓度____________。

【答案】0.04mol/(L·s)1.5mol/L0.4mol/L1∶1减小增大

【解析】

【分析】

(1)根据v=

表示反应速率;

(2)根据物质转化关系,由生成物C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消耗的A的物质的量,再结合10s时剩余A的物质的量可得反应开始时A的物质的量,利用c=

计算开始时A物质的浓度;

(3)根据方程式知,10s末生成的n(D)=n(C)=0.8mol,利用c=

计算D的物质的浓度;

(4)根据C的物质的量计算反应消耗的A、B的物质的量,然后根据转化率等于

×100%计算比较;

(5)根据温度、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分析解答。

【详解】

(1)反应从正反应方向开始,开始时C的物质的量为0,10s时C的物质的量为0.8mol,由于容器的容积是2L,所以用C物质表示的10s内化学反应平均反应速率v(C)=

=

=0.04mol/(L·s);

(2)根据反应方程式3A(g)+B(g)

2C(g)+2D(g)可知:

每反应消耗3molA就会同时产生2molC物质,10s内反应产生了0.8molC,则反应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n(A)=

×0.8mol=1.2mol,此时还有A物质1.8mol,因此反应开始时A的物质的量是n(A)=1.8mol+1.2mol=3.0mol,所以反应开始时A的浓度c(A)=

=1.5mol/L;

(3)根据方程式知,10s末生成的n(D)=n(C)=0.8mol,则c(D)=

=0.4mol/L;

(4)根据已知条件可知:

反应进行到10s末C物质的量是0.8mol,则反应消耗A的物质的量为△n(A)=

×0.8mol=1.2mol,此时还有A物质1.8mol,则反应开始时A的物质的量是n(A)=1.8mol+1.2mol=3.0mol;△n(B)=

×0.8mol=0.4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