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205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4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docx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

教育学选择与判断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

3、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教学工作B.公共关系C.行政工作D.总务工作

4、“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

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6、()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

7、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A.发展性功B.个体性功能C.教育性功能D.社会性功能

8、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C、凯洛夫《教育学》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9、主张教师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A、杜威B、加德纳C、布卢姆D、布鲁纳

10、学校产生于()A.原始社会时期B.奴隶社会时期C.封建社会时期D.资本主义社会时期

11.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

12.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

A.政治思想素养之一B.职业道德素养之一C.知识素养之一D.能力素养之一

13.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是()A.确定教育目的B.确定教育内容C.确定教育方法D.确定教育形式

14.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现场教学B.课堂教学C.个别教学D.分组教学

15.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融合课程

16.班主任做好班级教育工作的前提是(A.了解与研究学生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C.做好个别教育D.协调各方面教育影响

17.教育的本质特征是()A.人类的本能活动B.儿童对成人的模仿活动C.人类认识世界的活动D.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18.决定教育性质的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经济.政治制度C.社会文化D.社会人口

1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布置作业D.成绩评定

13.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A.认识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课堂活动

21.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什么范围以外开展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

A.课堂以外B.课堂教学以外C.课堂教学任务以外D.学校教育任务以外

22.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加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

23、()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

A、《论语》B、《学记》C、《墨子》

2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

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2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6、教育要适应人身心发展的(),加强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期的教育。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27、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作用。

A、物质前提B、主导C、决定

28、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危险期”指的是()。

A、儿童期B、少年期C、青年期D、中年期

29、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B、教学参考书C、教科书D、教案

30.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3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

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3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33、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可分为()。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34、人们常说“教有法,而无定法”,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A、连续性B、创造性C、长期性D、示范性

35.“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36.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7.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C.因材施教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38.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

 A.布鲁纳B.康德C.杜威D.卢梭

3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

A、实验法B、演示法C、参观法D、实践活动法

4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

4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

A、循序渐进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防微杜渐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榜样示范性B、说服教育法C、自我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43、泰勒提出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4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B、上课C、课外辅导D、检查与批改作业

45.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A.生产力B.科学技术C.文化D.政治经济制度

46.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素质教育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应试教育D.著名学者的学说

47、“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量力性原则

48、德育原则是德育工作必须遵循的()。

A、基本规律B、基本方法C、基本途径D、基本要求

49、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的。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

50、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活动课程B、社会课程C、学校课程D、特色课程

51、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学校教育  D个体主观能动性

52、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

 A、达到三好标准  B、各门学科全部优良 

 C、兴趣和特长的发展  D、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全面发展

53、研究教育对象,既要看到他们的过去,又要看到他们的现在,更要重视其未来,即要求坚持( )。

 A、发展观点  B、全面观点  C、矛盾观点  D、可教育观点

54、“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这说明教学应当着重( )。

 A、传授给学生直接知识  B、突出重点、突出难点 C、及时巩固复习所学知识  D、发展学生智能,教会学生学习 

55、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消除文盲  B、多出人才  C、快出人才  D、提高国民素质

56、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说明在教学中必须贯彻( )原则。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巩固与创新相结合

 C、直观性抽象性相结合  D、循序渐进与反馈调控相结合

57.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

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58、观察是在( )的情况下,了解学生的重要方法。

 A自然条件  B人为控制条件  C实验操作条件  D设计好条件

59、统一要求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原则适用于( )。

 A所有学生  B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C对教学内容“吃不饱”的学生  D对教学内容“吃不了”的学生 

60.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就是违反了学生的()

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身心健康权D.陷私权

61、在德育过程中,知与行的统一,就是( )。

 A、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  B、读书与参加生产劳动的统一

 C、上课与做作业的统一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62、班级自愿成立起来的学科兴趣小组是( )。

 A、正式群体  B、非正式群体  C、小团体  D、大群体

63、学校工作评价的重点是( )。

 A、教学工作评价  B、政治思想工作评价  C、体卫工作评价  D、课外活动评价

6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B.专业化C.单一化D.崇高化

65.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66、劳动技术教育不同于劳动教育,它包括( )两个方面的教育。

 A.传授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B.培养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 

 C.劳动教育和技术教育  D.劳动思想教育和传授劳动知识技能

67、托物言志是( )的方式之一。

 A、示范教育法  B、陶冶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68、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是在( )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

 A、上课  B、读书和作业  C、活动和交往  D、谈话和讨论

69、第一个为班级授课制奠定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70、( )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方针和学校的性质、任务而制定的有关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71、( )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7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思想政治教育C.课外活D.教学

7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因村施教原则

7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B.融洽的师生关系C.先进的教学设备D.备课

7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D.因析施教原则

77.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体谅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说理教育模式

78.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

79.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年龄影响力B.性别影响力C.个性影响力D.学术影响力

80.“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什么时期的教育特征?

()

A.中国B.埃及C.希腊D.罗马

81.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于()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82.以“教育的终身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83.以“教育的民主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84.以“教育的多元化”是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B.文艺复兴后的欧洲C.近代D.现代

85.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文献是()

A.《学记》B.《论语》C.《礼记》D.《中庸》

86.在教育史上主张“有教无类”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87.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88.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B.孟子C.墨翟D.荀子

89.下述属于孔子主张的是()

A.有教无类B.兼爱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90.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莫克里特

91.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92.1632年,《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的独立,其作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

93.以下哪一项不是赫尔巴特强调的中心()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教材中心D.课堂中心

9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A.白板说B.做中学C.儿童中心主义D.实质教育派

95.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D.《民本主义与教育》

96.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A.凯洛夫B.赞可夫C.布鲁纳D.维果斯基

97.我国尝试编写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始于()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

98.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环境因素C.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

99.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100.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二、判断题

1、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

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反映了占代教育与生产实践相分离和对立的特点。

()

3.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赫尔巴特和夸美纽斯。

()

4、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5、生产力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6.教育上的“拔苗助长”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

 ()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了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赫尔巴特的《大教学论》。

 ()

8.教学大纲是衡量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

9.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课程设置问题。

 ()

10.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主要是由劳动对象是活生生的个体的特点所决定的。

 ()

1 1.奖励和惩罚属于德育工作的品德评价法。

 ()

12.运用先进典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德育的榜样法。

 ()

13.“大有大成,小有小成”体现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

()

14.教师必须做到“严以律己,为人师表”,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示范性。

 ()

1 5.按照学生的能力、学习成绩或兴趣爱好分为不同组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称为个别教学。

 ()

16.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的类型是单一课,它适用于比较容易的课程。

 ()

17.教育目的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

 ()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学习。

()

19.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属于隐性课程。

 ()

20.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而遗传才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基础。

 ()

21.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 

2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教育关系。

()

23.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谈话法。

()

24.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名誉权。

()

25.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

26.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巴浦洛夫。

()

27.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

()

28.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教育的多元化。

()

2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这一原则是疏导原则 。

()

30.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道德意志。

()

31.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

32.《学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

33.教育部门不能直接生产物质财富。

所以教育部门是消费部门,教育事业是福利事业。

()

34.中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努力提高升学率。

()

35.实施义务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消除文盲。

()

3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循序渐进原则。

()

37.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因此智育是压倒一切的任务。

()

38. 教学过程实质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应以学习和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

39. 疏导为主的德育方法就是对学生只能表扬,不能批评。

()

40.教师的劳动是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

() 4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

42、《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传说是战国末年的乐正克所作。

()

43、1632年,著名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是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

44、广义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

45、狭义教育即是学校教育,有时可以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同义语使用。

()

46、学校始建于奴隶社会。

()

47、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教育。

()

48、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

49、教育目的既是教育目的的出发点,又是教育工作的归宿。

()

50、美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

()

51、智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技巧,发展学生的智力。

()

52、广义的教育制度即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

()

53、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

()

54、1922年,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六三三制”或新学制。

这个学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

55、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

56、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在自觉性,独立性、创造性三个方面。

()

57、学生的关键期是指青少年学生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

5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

59、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

60、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

()

6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

62、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

()

63、教学大纲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学校的教育任务,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的指导性文件。

()

64、教学计划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

65、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

66、教学原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67、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启发式和注入式。

()

68、中国在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开办的京师同文馆中开始采用班级授课。

()

69、课的结构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

70、教学的辅助形式有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现场教学。

()

71、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

72、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是.目的明确、内容正确、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板书有序、态度从容自如、方法恰当。

()

73、学业成绩检查的方式有平时考查和考试。

()

74、考试一般有学期考试、学年考试、毕业考试三种。

()

75、学业成绩评定的方法一般有百分制记分法、等级记分法。

等级记分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文字等级记分法,另一类为数字等级记分法等。

()

76、智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一般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

77、德育过程的四个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7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

()

79、德育规律是学校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遵循的本要求。

德育原则来源于实践,是德育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

我国孔子曾提出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原则。

()

80、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

81、三结合教育指的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

82、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

()

83、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为标志。

()

84、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

85、教育方针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的观念。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要求和总的标准,是各级各类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