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61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上专题研究计划与总结Word下载.docx

研究对象:

杭州近江艺术幼儿园中一班全体幼儿。

研究时间2014年9月——2015年1月

研究内容:

1、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

2、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之形成分析

3、家长培养幼儿家庭行为习惯的措施

具体方法:

(1)文献法:

通过检索中外文图书、硕博士论文、期刊杂志获得国内国外关于幼儿数学学习的研究现状,为研究问题的提出奠定基础,接下来,进行整理、归类、编码,并进行客观分析,为本研究提供帮助。

(2)调查法:

对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幼儿良好家庭习惯的培养实践进行探索、提炼、研究整理,及时反馈,进行总结、反思、调整,并根据需要用案例研究法、观察法等其它方法。

该方法是本研究的主要方法。

阶段性总结:

 

由以上分析可见:

1、成果资料整理、分析、展示。

  2、撰写研究论文。

  3、专家对成果进行评价。

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

研究调整:

(2014年9月——10月)理论学习、形成调查方案。

集中课题组成员重点学习相关的教学论著,进一步提高理水平。

正研究

4、研究内容: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之形成分析

初步调查、探索阶段:

(2014年10月——11月)对杭州近江艺术幼儿园中一班的所有孩子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的采集。

在调查、采集数据之后,做好对比、分析,完成调查报告阶段性论文。

具体措施:

1、利用“接送”活动时间,与家长交流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直接的感性经验。

2、观察孩子在园时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孩子的良好的家庭行为习惯

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和了解,发现孩子之间存在着很多的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吮吸手指、咬指甲、孤独、胆小、害怕及不良的思想品德等等,而且通过与家长的对话可以发现,有个别的家长甚至没有将孩子的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引起重视,而有些家长却试图通过医生治疗的方式来改变孩子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

通过前段时间的观察分析,发现孩子在园和在家的行为习惯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在园时乖乖型的,在家却是任性蛮横型的,尤其是女孩子,而有些男孩子倒是在园和在家的行为习惯差不多;

针对这种情况,为了避免出现偏差,决定调整策略,转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为主。

总结整理

调整后研究内容:

幼儿不良家庭行为习惯之形成分析

调整后措施:

1.发放家长问卷,向家长取得初步的调查结果。

2.与个别家长细致交流,争取全面细致地了解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

3.请家长拍摄孩子在家的小视频,观察孩子在家的行为习惯。

12月上旬——1月中旬进行研究整理阶段。

1、对教师在这段时间对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和分析。

2、总结整理各项资料,进行归类分析。

专题计划总结

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常常听家长反映:

因此,我想通过孩子在家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分析,从主要教育者家长入手,指导家长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引导幼儿在家同样也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

幼儿主要呈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都有其形成的原因: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利因素,不良诱因或幼儿自身身心发展出现一些障碍未能及时妥善的消除,往往会阻碍心理发育,甚至产生心理阻碍。

如不及时纠正,就会产生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发育,一般来说,幼儿的不良行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吮吸手指。

吮吸本来是婴儿与生俱来的本能反应,婴儿在饥饿或碰到其他体会时常引起这种动作,甚至在熟睡时也会吮吸手指,这一切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

但倘若孩子到了二三岁仍有此现象,并一直延续下去,经过纠正不能改正,这就造成了不良习惯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和发育。

2.咬指甲。

这在孩子中是一种普遍现象,多数是因为不愿去幼儿园,父母要求过高,学习任务过重等因素,造成内心不适而发生的,如长期这样将很难纠正,久而久之也成了不良习惯。

3.不良的品德行为。

主要表现为爱哭,躺在地上,不守纪律,不服从教导,甚至有攻击性行为,做事慢,不负责任,无耐心,常与小朋友争吵,打骂,欺负弱者,说谎,任性等等。

4.孤独,胆小,害怕。

喜欢一个人玩,不愿结交朋友,害怕见生人,或紧张,不自然,拘束。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之形成分析

1.家长不良的教养方式。

(1)忽视了幼儿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

自我服务技能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掌握的行为习惯之一,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系带,打结,穿衣服,扣纽扣,洗脸,刷牙,梳头,吃饭,上厕所等。

幼儿掌握这些技能,不仅可以增加自己的独立性和成功感,还可以减少家长的照顾时间,使家庭整体受益。

但是,有些家长却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孩子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断送了幼儿在家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间。

一般情况是,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剥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机会。

有些家长工作忙,时间紧,顾不上给孩子提供联系自我服务的机会,孩子能完成家长宁愿在匆忙中代劳。

有的家长出于对孩子的溺爱,不能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放手让孩子锻炼,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也越俎代庖,吃饭要喂,走路要抱,玩具代整理,衣服一直帮着穿。

这些家长越是把一切困难从孩子面前移开,越会使孩子形成极端的依赖心理,失去实际生活的勇气和能力,一旦遇到必须独立应付和解决的困难时,这些孩子束手无策,显得无能为力,有利于幼儿建立自信心,成功感,独立性,意志力。

(2)不尊重孩子。

在家里,幼儿一般倍受宠爱,但是往往因为年龄小“不懂事”而得不到尊重,幼儿得不到尊重的典型情形是:

当他们与父母意见不一或发生矛盾时,父母常用强权来对待幼儿,坚持自己的意志办事,尽管有时幼儿的意见是对的,要求是合理的,也无济于事。

这是如果幼儿坚持不屈服,就会遭到父母的打骂。

尤其是父母生气的时候,常常会被父母大吼大叫,结果孩子会认为发脾气是处理情绪的最佳的适当方法,他们也就会了这种不良行为习惯。

实际上,成人在处理有关幼儿的问题时,既不能用打的方式,也不能采用骂的方式,只宜运用说理手段进行正面教育。

人们常常说: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要想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父母首先应是那样的人。

因此家长出现打骂这些行为习惯,就会时刻影响幼儿。

所以,千万别打骂幼儿,而且越大越不能打,打只会让幼儿感到委屈和不公平,并得出强悍欺弱小的错误认识,对他们以后学会做人产生不利的影响,骂只会伤他们的自尊心,使他们受到不文明的熏染,影响良好品质的形成。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耐心,有了耐心才会有尊重。

其次,还要注意不能把家庭中成人之间的矛盾,纠纷迁怒到小孩身上,甚至拿小孩出气。

(3)过高期望。

望子成才是普天下做父母的正常心态,尤其是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寄予着很大的期望,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些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甚至要求不当,这往往会造成不良的后果。

(4)未能从小抓起。

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

它形成的过程是一个人将外在的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的过程。

幼儿时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家长应从小抓孩子的行为习惯。

同时,事不应以小而不为,家长需要时刻关注幼儿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适时适地地将良好行为习惯渗透至生活中。

2.家庭环境的影响。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感染,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要受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指导,习惯模仿成人的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

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形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

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这是家长若没作好榜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再所难免。

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在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思想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二)家长培养幼儿家庭行为习惯的措施

1.培养幼儿家庭行为习惯的重要原则。

(1)循序渐进原则。

即让幼儿一小步一小步地顺着一定的规律,顺序向前发展。

家长在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遵循各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让幼儿迈着小步向其最近发展区靠拢。

只有用这种方式逐步加深生活常规及行为习惯的要求,才能连续不断地巩固并发展原有的要求。

(2)正面教育原则。

正面教育是一种积极的教育思想和原则。

对小班年龄的幼儿来说,很大部分还是以成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反面教育容易伤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心,对幼儿发展很不利。

因此,指导家长应通过讲故事,讲道理等方式耐心教育并引导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当孩子在家长的教育下有了进步时,要多采用肯定,鼓励,表扬的正面教育方法促进孩子的行为朝着家长所期望的,良好的目标前进。

一个经常得到家长正面教育的孩子,总会充满信心,愉快地成长。

(3)严爱结合原则。

每位家长都深爱自己的孩子,但有一些家长对孩子爱的过度,出现了娇纵,溺爱的现象,这就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了,在教育孩子上,家长应做到严爱结合。

其基本策略就是:

严而不厉,爱而不溺,严爱相依。

要做到严爱结合,还应帮助家长形成坚强的意志。

(4)教育的一贯性和一致性相结合原则。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告诉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恒。

首先,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如规定孩子起床,大小便,进餐,游戏,看电视,睡觉的时间,开始时孩子可能不习惯,甚至哭闹,但家长一定要坚持,不能心软退让,慢慢就会习惯成自然。

其次,提醒家长间要求需一致。

如果家长之间意见不一致,孩子或者无所适从,或者因有了“保护伞”而有恃无恐,也就难于使孩子养成好品质。

再次,要设法提高幼儿的练习兴趣,对家长提出的要求让孩子有实践的机会,直到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行动。

幼儿生性好动,游戏是他们的爱好,可引导采取游戏的方式教育孩子,如可为孩子多准备几个箱子,盒子等,家长同孩子一起玩“玩具回家”的游戏,长期坚持下去,孩子就会养成玩后整理玩具,爱整洁,有秩序地摆放物品的好习惯。

(5)表扬与批评结合的原则。

小班儿童认识能力水平还较低,对自己的思想行为往往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对家长有一种特殊的信任和依恋,经常以家长的表扬或批评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和认识自己的依据,家长的一言一行,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因此,教师指导家长讲究并运用表扬与批评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设身处地地去倾听,观察,分析和思考。

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些孩子手脏等现象,一般对这种现象有两种批评方式,一是当着孩子面大声训斥,另一种方法就是用谈话的形式加以提示。

两者都是针对一件事,但收到的效果不一样,前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影响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后者则能规范孩子行为,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考虑儿童的个性特点。

表扬与批评时要注意孩子的气质与性格的差别。

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表扬和批评的范围、要求、方式等都应有所变化。

再次,要善于抓住表扬与批评的有利时机。

表扬和批评要考虑时机,掌握火候。

有时需要及时,有时则需要迟缓,应因人因事而定。

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家长如果缺乏尊重,只能加重儿童的自卑心理,只有情景交融,才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力,达到表扬与批评的目的。

2.培养幼儿家庭行为习惯的方法。

家长经常会碰到,孩子的有些不良行为经过长期塑造,已经根深蒂固很难纠正,教师指导家长纠正幼儿不良行为的方法:

(1)制定计划,耐心纠正。

纠正不良行为,家长需要耐心,只有耐心地播种,施肥,才能尝到收获的甜头

源源,她有一个坏习惯,睡觉前吮大拇指,大拇指又细又白变形了,用了很多方法都没有用。

家长和教师一起制定措施:

睡觉前,“源源,从现在到你上床入睡前,如果每过五分钟,你没有把拇指放入口中,爸爸就在这张卡片上打颗星,等你有了五颗星时,我就带你去吃肯德基。

真好,你已经得了一颗星了。

当源源几天都有连续通过几个五分钟后,边时间延长为7—8分钟。

经过几天后,逐渐把时间拉长,最后源源不再需要用星星来鼓励,因为她已经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为了。

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行为习惯,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父母一定要有耐心,切忌尚未播种,就想收获,急功近利。

(2)适当使用惩罚。

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出严重的偏差,家长可视自己孩子的情况实施惩罚,如:

做错了事,罚孩子不许看电视,不许到公园玩,也可以施以颜色,加以批评,指责。

(3)适时鼓励,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强化。

幼儿行为的稳定性差,如不及时鼓励,好的习惯难以养成,教师可帮助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应用鼓励的时机。

采用鼓励方法时,要考虑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在错误行为时,采取了鼓励,就鼓励了孩子的错误行为,如去奶奶家接孩子,孩子哭闹不肯回家,妈妈给他买一本书,就等于强化了他的哭闹行为,时机错了,正确的做法是:

在孩子真的愿意离开时,才给他买书。

(2)正确使用物质鼓励。

家长在孩子出现良好行为进行鼓励时,经常用物质鼓励,如给孩子钱,玩具,零食等,这种物质鼓励,偶尔用之,可能效果极佳,但是也容易伴随一些不良的后遗症,会造成亲情淡化,幼儿间互相攀比的不良后果,那该如何指导家长科学地使用鼓励:

首先依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确定。

透过平时的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作为确定鼓励物质的依据。

如有的孩子很喜欢倒垃圾,这岂不是一举两得,有的孩子喜欢听故事,当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时,可以给孩子讲个故事等。

其次应了解鼓励的方法。

鼓励孩子的方法很多,有:

买玩具,零食,养小动物,看电视等等,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鼓励方法:

口头鼓励:

好孩子,真聪明,太好了,再做一次给我看看┅┅

身体接触:

微笑,点头,握手,拥抱,抚摩┅┅

指导每位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选择适当的鼓励方法。

3.培养幼儿家庭行为习惯的措施。

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

儿童最初的生活经验,行为习惯主要在家庭获得。

家长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主题。

但部分家长认为孩子进了幼儿园,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就是老师的事,自己不管不问,于是使幼儿在家中的行为得不到纠正和培养,有些幼儿就形成了“在园在家两个样”的怪现象,对他终生造成不良影响,为此,教师指导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

“言传不如身教”,家长的榜样作用在孩子的心目中是非常重要的,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修养时时刻刻影响着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形将对孩子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好的习惯。

2.科学的育儿方法。

首先,指导家长善于观察,善于鼓励。

其次,家长要善于从小事引导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教师需时刻提醒家长从小事抓起,不断积累,就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再次,多培养,少纠正。

纠正孩子一种不良行为,比培养一种良好行为要费力得多。

因此,教师需帮助家长形成此意识:

应该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等孩子有了不良行为习惯后再来纠正,培养。

3.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健康最重要的因素,因此,家长要重视为孩子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这里主要是强调精神环境的创设。

首先,让孩子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其次,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家长仅有爱心不够,还必须有一颗童心,即能从儿童的位置上去体察童心的需要,并能怀着一颗童心去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不仅如此,良好的亲子关系还应建立在民主,平等,信任,尊重和爱的基础上,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既是教育者又是孩子的朋友,与孩子间能做到情感交融,使孩子乐于亲近并感受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名成员,不仅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怀和爱,而且受到尊重,建立了这样的亲子关系,孩子就有了比较宽松良好的成长环境。

一般来说,在这种环境中生活的孩子,情绪就会平和,愉快,有话愿意和父母说,会更懂得道理,管教起起来也更容易。

也更有利于孩子生活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2014学年第一学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