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2668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76 大小:54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6页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6页
亲,该文档总共7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7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国际贸易课后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在全球服务行业进口和出口的前十名国家中,美国具有巨大的竞争力,位居第一,其中,香港作为一个城市却排在全球服务业出口的第十名,中国的服务业近年增长迅速,进出口增长率都高出35%,未来几年更有可能跻身全球前五名之内。

在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实物进出口比例的比较中,超过三分之二的实物进出口来自发达国家,只有三分之一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可见,全球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虽然数目很多,但是按照贸易额来看,仍然远远比不上发达国家。

在对来自不同区域的实物出口走向的比较中,全球贸易的区域特性非常明显,区域内贸易非常突出。

而且,国家间的距离、文化差异、传统等都是影响贸易紧密程度的因素,比如,进出口主要是在临近国家之间、同一区域内贸易量很大。

4.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进出口情况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每年进出口总额从1979年的293.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14221.2亿美元,翻了近五十倍。

到2005年,中国的进出口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62%,其中,外资企业占所有进口和出口金额的58%以上,私营企业的出口增长速度最快,在2005年增长超过60%。

在中国货物贸易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占中国的进出口总额的15.3%;

其次是美国。

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日本,占中国进口总额的15.2%,其次是韩国和东盟。

在与中国货物贸易顺差和逆差最大的前十位贸易伙伴中,贸易顺差最大的是美国,占中国所有贸易顺差的15%,而在前十个国家中,八个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只有两个是发展中国家,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主要出口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的贸易逆差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最大的贸易逆差来自中国台湾,其次为韩国。

中国的前十位贸易大省和城市中,前十位出口大省都在沿海地区,广东省的出口占全国出口的1/3,前十大出口大城市占了全国大约60%的出口额。

在对中国货物进出口的主要产品的比较中,可以看到中国的进口主要以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品为主,出口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中国的服务类贸易增长也非常迅速,尤其是在旅游、建筑服务、广告等行业呈现出贸易顺差。

5.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可以用不同的指标来衡量,通常用出口占本国GDP的比例来表示,也可以用进口占GDP的比例,或者用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例作为衡量对国外市场依赖程度的指标。

而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愈大的国家,对国外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也越大。

通过表1.14用出口对GDP的比例作为指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到,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实力越大,依赖国外市场的程度越低。

第2章习题答案

1.

(1)假设我国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料,我们以横坐标表示布料,纵坐标表示小麦,将各种生产组合用直线连接可得生产可能性边界如图2.1所示。

我们知道,B点到C点那段布料的机会成本可以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切线的斜率值来表示,所以BC那段布料的机会成本就是等于这段直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所以BC那段布料的机会成本就是1。

(2)和(3)答案略(参考课本相关知识解答)

2.

(1)我们已经假设中国和美国只生产鸡爪子(F)和鸡胸脯(C)两种产品,并且生产可能性边界呈现机会成本递增。

同时也假设中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完全一致,中国人的无差异曲线偏向于鸡爪,而美国人的无差异曲线偏向于鸡胸。

图2.2中,BE为中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HE为美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两国的生产要素被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鸡胸和鸡爪的最大组合,U1为中国的无差异曲线,U2为美国的无差异曲线,代表了中国和美国的消费者的喜好。

在没有贸易的国家里,所消费的商品,必定来自本国的生产,因此,BE和HE同时又是两国的消费可能性边界,两国的自给自足均衡分别是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性边界的切点。

通过图2.1可以看出BG的斜率是大于BI,所以美国的鸡胸的价格是大于中国的。

图2.2中国和美国的自给自足均衡

(2)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我们知道美国的鸡胸脯相对比较贵一些,若两国进行自由贸易,由于美国相对较高的鸡胸脯价格,将引起中国生产鸡胸脯的数量增加,并出口到美国(图略)。

(3)当中美从没有贸易到自由贸易时,因为美国的鸡胸脯比中国的贵,中国会设法增加鸡胸脯的生产并向美国出口,同样,美国会设法增加鸡爪的生产并向中国出口。

(4)答案略(提示:

参考课本(图2.13)所分析的大国的贸易利得)。

3.一个经济模型(model)是基于一系列假设之上来解释某种经济现象的理论框架。

经济模型可以是逻辑的文字描述,也可以通过一组数学方程或几何图形来描述。

如果想要得出清晰而有用的结论,一个经济模型必然要有许多高度抽象而且限制性很强的假设,这些假设有时候甚至可能不切实际,但是,我们并不应该因为这些假设的存在而对经济模型不以为然。

一个经济模型是否有用,并不在于它所基于的假设是否合理,重要的是这个经济模型是否能够帮助我们理解问题的实质,以及得出的结论和对经济现象的解释是否合理。

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possibilityfrontier,简称PPF)是指在一定技术和一定资源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所能生产产品的最大组合。

为了便于解释,我们假设这个经济体只生产两种产品:

布料和小麦。

我们用字母C代表布料,用W代表小麦。

在图2.3中,点A和点B表示了两种生产的可能,也就是当生产要素完全被充分利用后,该经济体可以生产3米布料和8千克小麦(A点),或者可以7米布料和4千克小麦(B点)。

图2.3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我们注意到图2.3中的PPF为向外凸出(凹向原点)的形状。

这种形状的PPF表示了递增的机会成本。

当我们从点E(该经济体只生产小麦)沿PPF移向点D(只生产布料)时,为了多生产布料而必须放弃生产的小麦逐渐增加,也就是说布料的机会成本随着布料生产的增加而增加。

在图型中,布料的机会成本可以用PPF上切线的斜率值来表示,例如,点A的布料生产的机会成本为经过点A的PPF切线的斜率值。

沿着PPF从点E到点D,PPF切线的斜率值越来越大,表示布料的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图2.4画出了另一种可能的PPF。

直线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PPF上任何一点的机会成本是个常数。

也就是说,当我们增加布料的生产,小麦产量的减少是个常量。

如果每个行业所雇佣的生产要素的比例是相同的话,该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就会是条直线。

例如,假定小麦和布料的生产都需要在每亩土地上雇佣10名工人,当布料行业扩张,其需要的生产要素必须以这个比例从小麦行业里获得,而这也正是小麦行业释放要素的比例。

因此,增加每单位布料生产所导致的小麦减产量是固定的常数,并不因为布料生产的增减多少而有所变化。

我们在下面讨论贸易模型时会不断用到这类PPF。

C

图2.4机会成本不变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还有一类PPF是凸向原点的那种,见图2.5。

这是在机会成本递减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这种情况往往与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有关。

图2.5机会成本递减情况下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5.相对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

我们用Pc和Pw分别表示布料和小麦的价格。

如果厂商生产C米布料和W千克小麦,那么厂商的收入为Pc⨯C+Pw⨯W。

我们可以在图2.6中画出厂商的收入曲线AB,因为AB又显示了厂商必须面对的相对价格,我们又称AB为厂商的价格曲线。

图2.6厂商的收入曲线

厂商的收入曲线是一组平行于AB的直线,图中EF线也是厂商的收入曲线。

这些收入曲线的斜率都是Pc/Pw。

假如Pc=4元/米,Pw=8元/千克,那么收入曲线的斜率为1/2。

我们称Pc/Pw为布料的相对价格(relativeprice)。

用上面的数字,布料的相对价格是1/2,也就是一米布料可以用来交换0.5千克的小麦,这时因为布料的名义价格(nominalprice)为4元/米,小麦的名义价格为8元/千克,即买一米布料相当于买0.5千克的小麦。

同样,小麦的相对价格是2,即一千克小麦可以用来交换2米布料。

厂商的决策就是选择生产布料和小麦的数量,在给定的限制下追求收入的最大化。

厂商所面临的限制就是生产可能性边界。

因此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

MAXPc⨯C+Pw⨯W(2.1)

限制:

C和W必须在PPF上

以图象表示就是寻找C和W,以使企业的收入曲线尽量朝原点的反方向移动,但是C和W不能离开PPF,因此厂商的决策就是选择小麦和布料的产量以使其收入曲线与PPF相切。

我们在图2.7中假设机会成本递增,点A为收入曲线与PPF的相切点,只有这时厂商的收入才是最大化的。

在图中,我们任意假设在最佳生产点A的小麦的产量为4千克,布料产量为5米。

在A点,布料的机会成本正好等于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

用我们上面的数字,Pc=4元/米,Pw=8元/千克,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就是1/2。

图2.7厂商的决策

当布料的相对价格为1/2时,收入曲线与PPF相切于点A,布料相对于小麦的产量为5/4。

我们称之为布料的相对供给(relativesupply)。

假如布料的相对价格增加到1,也就是布料相对小麦变得更贵,在图2.7中,厂商的收入曲线的斜率为1,即收入曲线变得更陡。

这时新的收入曲线与PPF相切于点B。

在B点小麦的产量为2千克,布料的产量为6米。

布料的相对供给为3。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当布料的相对价格增加时,布料的相对供给也增加,如果我们把布料的相对供给量与布料的相对价格之间的关系画出来就形成了一条相对供给曲线。

图2.8相对供给曲线

图2.8画出了布料的相对供给曲线Sc/Sw,如同一般的供给曲线,相对供给曲线也是一条向上倾斜的线,说明当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增加时,布料的相对供给(C/W)也会增加。

图中A点和B点,与图2.7中的A点和B点相对应。

相对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

经济学家用效用(utility)来代表一个人的满意度,通俗地说,效用就是衡量一个人幸福的程度,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福利(welfare)。

我们用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消费者的喜好,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curve)是使得消费者获得同样效用的所有消费商品的组合。

图2.9画出了两条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可以选择布料和小麦两种产品,图中的每条无差异曲线表示了相应地效用,无差异曲线越远离原点,其代表的效用越高。

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点E所代表的消费商品组合就要比点D要好,原因是点E所在的无差异曲线上,消费者的效用要比点D所代表的效用要高。

而对于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任意两点,消费者的偏好并没有差别,例如,图中点E和点F的消费组合为消费者带来同样的效用,也就是说,消费者对于消费6千克小麦加5米布料,与消费4千克小麦加8米布料在偏好上并无差别。

图2.9无差异曲线

消费者选择商品的目标就是尽可能增加她的满意度,也就是增加效用值。

在图2.9中,就是要选择消费商品的组合以使得无差异曲线尽量向远离原点的方向移动。

但是,消费者又不可能无限制地将无差异曲线推离原点,原因是,任何消费者必须受到其预算的约束。

我们假设消费者可支配的预算为I元。

我们又假设布料和小麦的价格分别是Pc和Pw。

那么消费C米布料和W千克小麦的总花费则是Pc⨯C+Pw⨯W。

因此,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Pc⨯C+Pw⨯W=I(2.2)

在图2.10中,我们画出了这条预算曲线AB,我们称之为预算线。

OA=I/Pw,

图2.10消费者的预算线

表示当所有1元全部用于小麦可以获得的消费,OB=1/Pc表示当所有1元全部用于布料时的消费,当然预算线上或预算线内的任何消费组合都是预算范围内允许的。

预算线AB又称为消费可能性边界(consumptionpossibilityfrontier)。

区域OAB又称为消费可能性集合(consumptionpossibilityset)。

预算线AB的斜率值为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1。

消费者的决策就是在预算约束下,选择消费组合以使她的效用值变得最大。

在图2.10中,她就是需要选择布料和小麦的消费,使得无差异曲线尽量远离原点。

这样的消费组合,只有当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才有可能。

点E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切点,在E点,布料的边际替代率正好等于布料的相对价格。

根据图2.10,当布料的相对价格Pc/Pw=1时,布料的需求为5米,小麦为4千克,因此,布料对小麦的相对需求为5/4。

如果布料的相对价格增加到2,最佳消费组合就会沿无差异曲线移到F点,也就是说,当布料相对较贵时,布料的相对需求就会减少到4/6。

因此,布料的需求与布料的相对价格成反向关系。

图2.11相对需求曲线

我们将这种反向关系显示在图2.11中就成为布料的相对需求曲线,在图中布料的相对需求曲线由Dc/Dw表示,相对需求曲线上点E和F,分别相对应于图2.8中的点E和F。

图中我们看到,当布料的相对价格从1上升到2时,布料的相对需求则从5/4下降到4/6。

6.我们考虑在一个封闭的国家里生活着一个代表性的个体(representativeagent),该个体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封闭的国家表示没有国际贸易,没有进出口,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是为了自己消费,这是一个自给自足式(autarky)的经济体,我们同时假设这个国家只生产两种产品:

世界上很难找出完全自给自足的经济体,比较相近的可能的例子是改革开放以前的中国和今天的北朝鲜,我们这里讨论完全抽象的自给自足的经济体是为了讨论的方便。

图2.12中,ED为该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代表了当生产要素充分利用时各种产品的最大组合,U1为其无差异曲线,代表了该消费者的偏好。

在自给自足的国家里,所消费的商品,必定来自本国的生产,因此,ED同时又是消费可能性边界。

自给自足均衡就是无差异曲线U1与消费可能性边界ED的切点A。

如果既没有进口,又没有出口,这个国家就会生产5米布料和4千克小麦,同时消费5米布料和4千克小麦。

也就是说,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消费点A和生产点A完全重合。

图2.12自给自足均衡

XY为生产可能性边界在A点的切线,XY同时又是无差异曲线U1在A点的切线。

XY的斜率值是衡量无差异曲线在A点的边际替代率,表示消费者为了多消费一米布料愿意放弃的小麦数目。

对于生产商来说,XY的斜率值又是布料生产的机会成本,因此,该国家在自给自足均衡下,XY的斜率值就是布料的相对价格,我们用Pc/Pw表示,在图中,我们假设斜率值为1。

自给自足均衡又可以通过供求曲线来表示。

图2.13中,Sc/Sw为该国布料的相对供给曲线,Dc/Dw为该国家布料的相对需求曲线,自给自足均衡意味着该国的供求关系必须平衡,因此,自给自足均衡是由相对供求曲线的交点A所决定,在A点,该国布料的相对消费为5/4,相对价格为1。

图2.13相对供给曲线和相对需求曲线

7.

(1)自由贸易对小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我们首先来考虑一个小国家,这里小国并不是一个地域大小或人口多少的概念,我们定义小国为价格的接受者,即小国的任何行为无法改变它所面临的价格。

图2.14中点A为该小国在自给自足状态下的均衡点,相对价格为1,它生产5米布料,4千克小麦。

假设在国际市场上,布料的价格相对较高,而小麦相对比较便宜,即国际市场上布料的相对价格高于该小国自给自足时的相对价格。

让我们假设国际市场上布料的相对价格为2,假如该小国现在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交易,购买或销售布料或小麦,这时该小国的生产商面临的不再是自给自足时的相对价格,而是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2,因此,生产商的收入曲线是一组斜率为2的直线,在图2.14中,这是一组与BF平行的直线,BF的斜率为2。

显然生产商的最佳选择为收入曲线与PPF相切点B,即BF与ED相切之处,我们注意到,这时布料产量增加到7米,而小麦产量减少到2千克,这当然是可以预见的变化,因为现在国际市场上布料比没有贸易时贵,布料生产商因此增加生产,而小麦现在的价格相对较低,因此麦农减少产量。

图2.14小国的贸易收益

该小国的消费者的消费可能性边界不再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同,而是由BF所决定,这是因为当存在国际贸易时,该国生产点是B,它面对的国际市场上布料的相对价格为2,如果我们将国际市场上布料的价格表示为P*c,小麦的价格为P*w,那么点B所生产的布料和小麦给厂商带来的收入为7P*c+2P*w,因为生产者同时又是消费者,因此,这也是消费者的收入。

我们将消费者选择的消费组合记为C和W,消费者的预算约束为:

C⨯P*c+W⨯P*w=7P*c+2P*w,这条预算约束线就是BF,因此,也就是消费可能性边界。

很显然,当存在自由贸易时,消费者的消费可能性集合要大于生产可能性集合,说明消费不再受到生产产品数量的约束。

点F为消费者的最佳选择,它是该国的无差异曲线与消费者可能性边界的切点。

我们注意到,当存在自由贸易时,消费点是F,而生产点是B,消费点不再与生产点重合。

比较点F与点A,很显然,点F给该国带来的福利U2,要高于无贸易均衡点A所带来的福利U1,因此,对于一个小国来说,自由贸易要比闭关自守要好,也就是说,贸易为小国带来收益。

从闭关自守到自由贸易,小国布料的价格增加,小麦的价格减少,而布料为该国的出口产品,小麦为进口产品。

我们把出口价格与进口价格的比值称为贸易条件或者交换比价(termsoftrade),我们用TOT记之,即TOT=出口价格/进口价格。

从图中看出,当该国放弃闭关自守而转向自由贸易时,它的TOT改善,从而我们又可以得出结论,TOT的改善带来了该国福利的增加。

(2)自由贸易对大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大国与小国不同的地方是,大国不再是价格接受者,而是价格的共同制定者,大国的选择会对世界价格产生影响。

例如,哥伦比亚无论从国家大小和人口多少来看,都无法称为大国,但是,对与世界咖啡市场来讲,哥伦比亚显然是个非常重要的大国,任何发生在哥伦比亚的事件,都有可能影响到世界咖啡的价格。

再例如,智利对于世界铜市场,南非和安哥拉对于世界钻石市场都是可以影响价格的大国。

为了讨论贸易对一个大国福利产生的影响,我们采用两国模型(twocountrymodel)。

我们假设世界上只存在着两个国家:

本国和外国。

它们都只生产两种商品:

为了简化我们的讨论,假设这两个国家的偏好相同,即它们有同样的无差异曲线。

两个国家的差异体现在它们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于布料的生产,外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于小麦的生产,我们也可以说,本国的比较优势是生产布料,外国的比较优势为小麦生产。

在图2.15中,凡是牵涉到外国的,我们都以*号表示。

当没有贸易存在时,本国和外国的均衡点分别为A和A*。

这两点分别是各自无差异曲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相切之处。

A点切线比A*点的切线陡,说明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本国布料的相对价格要低于外国布料的相对价格,即本国布料相对外国要便宜。

这点是因为本国生产可能性边界偏向布料生产这个假设所决定的。

我们注意到,在A点,本国生产4千克小麦,5米布料,而在A*点,外国生产3千克小麦,4米布料。

图2.15大国的贸易收益

如果允许这两个国家进行贸易,因为外国的布料比本国的贵,本国会设法向外国出口布料,同样,外国会向本国出口小麦。

国际市场中对于小麦和布料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国际市场的均衡相对价格。

在国际市场布料的均衡相对价格要高于本国没有贸易时的布料的相对价格,而低于外国没有贸易时的布料的相对价格。

也就是说,国际市场上布料的相对价格由一条比A点切线要陡但比A*点切线要平的直线的斜率所决定,在图中,我们用BF和B*F*来表示这两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面对的价格曲线,BF和B*F*为平行的直线。

面对BF价格曲线,本国的布料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好的价格,本国也可以从国际市场上购买更便宜的小麦,因此,本国生产商会把生产要素从小麦移向布料,布料的产量增加,小麦的产量减少,本国的生产点从A移到B点,此时本国只生产2千克小麦,布料生产则增加到7米。

同样,面对B*F*价格曲线,外国可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更便宜的布料,小麦也可以获得更好的价格,因此外国的生产点也由A*移到B*,此时,外国小麦的生产增加到7千克,而布料生产则减少到3米。

本国和外国的消费点分别为它们的无差异曲线与国际价格曲线BF和B*F*的相切点F和F*。

图中可见,自由贸易使得本国的福利(效用)从U1增加到U2,同样,自由贸易也使外国的福利(效用)从U1*增加到U2*。

国际贸易使得这两个参与贸易的国家都获益,大国也有贸易收益。

本国的贸易三角BFG表示本国小麦的进口为FG,布料的出口为BG。

外国小麦的出口为B*G*,布料的进口为F*G*,本国小麦的进口应该等于外国小麦的出口,本国布料的出口应该等于外国布料的进口,既FG=B*G*,BG=F*G*。

8.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时给她带来的总体效用与她必须支付的金额的差值,也就是消费者为了消费一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