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72777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docx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竹节人》优质课教学设计(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竹节人》是六年级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内容记叙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自己制作竹节人,并不顾时间沉迷于斗竹节人,引至两人的手工玩具被老师没收,结果却发现老师也与他们一般,喜爱竹节人。

表现了童年游戏的乐趣,表达了儿童的喜悦与满足,字里行间流露出简易的物质带来的心灵的快乐。

这是一篇回忆类文章,语言夸张又富有童趣,同时贴合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自身情感的体悟,并且对比如今丰富的物质生活,更能加深学生对于生活和幸福的体悟。

【教学目标】

1.疏通重难点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厘清行文思路,感受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欢乐。

3.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理解文中说明性语言的功能及其背后隐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语言形式与情感表达的统一。

文中运用了大量说明性的语言,理解这些说明性语言的功能及其背后隐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核心问题:

作者如何通过对“我们全迷上了斗竹节人”的描写,表现自己的情感?

一、导入

1.文章标题是“竹节人”,你们见过竹节人吗?

竹节人是什么?

(竹节人是用竹制的毛笔杆做成的小人,是作者童年时风靡一时的玩具)

2.你们小时候流行玩什么样的玩具?

为什么作者的童年时代和我们的童年时代存在差别?

(各类电子产品、各类或精致或高级的成品玩具)

(因为时代不同,物质条件不同,因此流行的东西也不一样,但从中得到的乐趣却是相似的。

(补充材料:

70年代(1970年),彩色电视兴起,2000年,手机才逐渐普遍。

而作者是1950年出生的,此处可顺势简单介绍作者。

3.让我们通过课文,回到那个物质并不发达的时代,感受作者童年时代的乐趣。

二、检查预习,梳理生字词

风靡锯截豁嵌威风凛凛金箍棒俨然叱咤风云弄巧成拙观摩虎视眈眈破绽赫赫伟绩鏖战犹酣沮丧悻悻然津津有味全神贯注

三、厘清文章结构(结合预习单,梳理文章结构)

1.全文围绕“我们都迷上了斗竹节人”展开了描写,仔细阅读全文,标注段落,并完成下表。

“迷”

谁事件表现的情感从哪里可以看出

(字、词、句)

学生①制作竹节人

②斗竹节人认真、喜爱

痴迷、投入

老师没收竹节人,却偷偷地玩竹节人

怨恨、沮丧

心满意足

2.划分段落并概括大意

①第一部分(1-2小节):

概述当时“我们”全都迷上了玩竹节人。

②第二部分(3-19小节):

描写了制作竹节人、斗竹节人的过程和乐趣,表现出孩子们对自制竹节人的自豪、对斗竹节人的痴迷。

③第三部分(20-29小节):

叙述了老师没收竹节人,却也偷偷玩竹节人,表现出孩子们从沮丧到心满意足的情感变化。

3.全文围绕一个“迷”字,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风靡一时的玩具——竹节人。

从制作竹节人迷到斗竹节人迷,从学生迷到老师迷,充分展示了在那个物质生活并不丰沛的时代,人们是如何在简单的生活中寻找乐趣的。

四、文章内容分析

(一)重点解析

1.第一部分:

“我们小时候的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也只能自己做。

只要有一个人做了一件新鲜玩意儿,大家看了有趣,很快就能风靡全班,以至全校。

“都“说明”我们“小时候物质条件并不是很好,玩具要自己做,而不像现在,可以很方便的买到各种成品;”只能“有点儿心酸,也带点儿调侃意味,只有自己动手才有的玩。

”只要“”很快“”以至“也说明了当时的物质条件不发达,没有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玩具可供选择,所以一旦有有趣的玩具出现,很快就会吸引一大片人来玩。

2.第二部分:

①第4自然段。

第6自然段。

(我们的毛笔斗用来做竹节人了,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丢“得多,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

两相对比,显示出我的窃喜与得意。

(第一个“而“表转折,写出我的窃喜和得意,表现了儿童的顽皮与可爱;第二个”而“是对前文的转折,虽然课桌破旧,但却正好可以用来玩竹节人,体现了我的窃喜、满意与满足。

②第5自然段,裂缝像“长江黄河“

(比喻+夸张,作者借用这个比喻想要表达这个豁口很大,其实也是通过大词小用来极力表现课桌的破旧,有幽默的效果。

③第7自然段。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

④第17、18自然段。

(作者连用了五个简洁的短句,五个连续的感叹号,营造出一种紧张、热烈的氛围,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表现了孩子们对于斗竹节人的投入、痴迷和深深的喜爱。

⑤第19自然段。

(作者没有证明描写我们专心入迷的表情,而是通过侧面烘托,一是“攒着”围观的细节、“跺脚拍手”“咋咋呼呼”的细节,一是听不见上课铃声,要等老师来,才知道上课的事实,既表现出“我们“对斗竹节人入迷,又给人丰富的联想。

3.第三部分:

①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

(老师“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似乎表现出的是老师不苟言笑、威严无比的形象。

但这些夸张的描写与后文形成强烈对比,更加突出了老师温柔赤诚的内心和活泼亲切的形象。

②第29自然段

(原来老师也喜欢,甚至很爱玩竹节人!

这让我们感到志趣相近,心灵的契合,距离的拉近,所以怨恨和沮丧斗消失了。

(二)问题探究:

1.文章主体部分——都竹节人(9-19段)是如何安排记叙顺序的?

一般来讲,写竹节人搏斗的场面是按照过程进行的顺序来写的,但从“有时”“还有”“其实”这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游戏欢乐的程度而逐渐递进描写的。

斗竹节人最常出现的是“没头没脑地对打”(第9段),“有时“会遇到“线卡住“的情况(第10段),有的对手会亮出”神气“的武器和名号(第11-14段),更有意思的是”别出心裁“却”弄巧成拙“(第15段),最让人着迷的是下课后教室里大规模的/热闹的搏斗(第17-19段)。

2.为什么要写老师与竹节人这一部分?

它和主题的关系是什么?

可以删掉吗?

为什么?

抓住“两个对比“:

①老师形象的前后对比;②”我“和同桌心情的前后对比

关键词:

①虎视眈眈、大步流星、怒气冲冲、拂、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②颓然、不消说、眼巴巴、沮丧、溜、转悠、咦、相视一笑、心满意足、化为乌有

这部分内容更深入地表现了“我们“对这个材料简易的玩具喜爱至入迷,才会在上课的时候忍不住去玩;其次,竹节人收到老师的青睐,侧面烘托出这个游戏的有趣,表达了”我们“内心的喜悦/满足与自豪;最后,它使得”我“在对这个游戏的回忆中加入了可爱可亲的老师,竹节人和老师共同构成了”我“对童年的美好回忆,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3.一篇记叙文,为什么又这么多说明性的内容?

(说明如何制作、如何玩)

一方面是因为读者可能对竹节人的游戏不熟悉;

另一方面,在说明过程中蕴含了真切的情感。

如“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联通身躯了“”系上一根冰棒棍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从”把……这就是……“”,,,,,,就成了……“可以看出,作者想要强调这个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所需材料极其简便,暗示出”我们“的竹节人虽然简易,但好玩和有趣的程度一点也没有减少,更突出了这个游戏的有点吸引力和乐趣。

这既能表现出孩子们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与热情,也能体现出他们对可以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出这一成果的自得与满意。

4.其他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

七、教学反思

导入没有按照教学计划走,正好班里有孩子做过竹节人,所以顺势导入了,反而更自然。

本课是在一个阴天上午的第一节进行的,所以同学们的状态有些低迷,在参与度上就低了很多。

所以教学进行中,临时增加了朗读的环节,让同学们从“斗竹节人”的几个段落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第一位同学读时,选了17段,只有三个词,三个感叹号,同学们都笑。

我紧接着说,别看这段非常短,但实际内容很有趣味,读起来也不容易的,然后称这位同学未“张斗士”。

他一下来了劲,很是激情地朗读了这段内容。

听他读完,其他同学也积极了起来,纷纷参与进来,成了“李斗士”、“孙斗士”。

之前萎靡的状态一扫而空。

紧接着后面内容的进行就顺利多了,但因为多增加了这样一个调动气氛的环节,整课也超出了预计课时,用了将近两节半。

时间上没有把握好。

朱云逸

.

.

.

——知识就是力量,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不要担心知识没有用,知识多了,路也好选择,也多选择。

比如高考,高分的同学,填报志愿的时候选择学校的范围大,而在分数线左右的就为难了,分数低的就更加不要说了。

再比如,有了知识,你也可以随时炒老板。

仰望天空时,什么都比你高,你会自卑;

俯视大地时,什么都比你低,你会自负;

只有放宽视野,把天空和大地尽收眼底,

才能在苍穹泛土之间找准你真正的位置。

无须自卑,不要自负,坚持自信。

用心工作,快乐生活!

(工作好,才有好的生活!

此文档可编辑,欢迎使用!

~~~专业文档,VIP专享。

更多精彩文档,尽在Baidu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