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2808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素养导学同步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单元素质升级检测7和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又如颜回,字子渊。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解析】 A项中的“白居易”应为“柳宗元”。

二、(9分)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B )

A.而自知其益富

B.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也

【解析】 B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

6.下列句子从句式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 C )

A.彝酒者,常酒也。

B.臣相剑者也。

C.子必危矣。

D.曾从子,善相剑者也。

【解析】 ABD是判断句,C不是。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风骚”一词起源于《诗经》和《楚辞》。

“风”是《诗经》中传统的表现手法,“骚”指楚辞开创者屈原的代表作《离骚》,“风骚”并称,后来成了文学的泛称。

B.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而散曲又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和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朝天子·

咏喇叭》都是小令,元代睢景臣的《船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则属套曲。

C.元明清三代的小说超过以前所有的时代,尤以章回体长篇小说光辉夺目。

继元明两代产生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之后,到了清代又产生了《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等长篇小说名著,达到了古典小说的顶峰,让后世学者对它们产生了无穷的兴趣。

D.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从1918年起,先后发表了《狂人日记》《祝福》《阿Q正传》《药》等小说名篇,后来收入小说集《呐喊》。

【解析】 A.《诗经》中的“风”是指十五国风,不是表现手法;

C.《聊斋志异》非长篇小说,而是短篇小说集;

D.《祝福》收入《彷徨》而不是《呐喊》。

三、(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也。

高祖含,始平太守。

父襜,征虏参军。

伯玉少有隐操,寡嗜欲。

年十八,父为之婚,妇入前门,伯玉从后门出。

遂往剡,居瀑布山。

性耐寒暑,时人比之王仲都。

在山三十余年,隔绝人物。

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

宁朔将军丘珍孙与僧达书曰:

“闻褚先生出居贵馆,此子灭景云栖,不事王侯,抗高木食,有年载矣。

自非折节好贤,何以致之?

昔文举栖冶城,安道入昌门,于兹而三焉。

夫却粒之士,餐霞之人,乃可暂致,不宜久羁。

君当思遂其高步,成其羽化。

望其还策之日,暂纡清尘,亦愿助为譬说。

”僧达答曰:

“褚先生从白云游旧矣。

古之逸民,或留虑儿女,或使华阴成市。

而此子索然,唯朋松石,介于孤峰绝岭者积数十载。

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之思。

比谈讨芝桂,借访荔萝,若已窥烟液,临沧洲矣。

知君欲见之,辄当申譬。

宋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太祖即位,手诏吴、会二郡,以礼迎遣,又辞疾。

上不欲违其志,敕于剡白石山立太平馆居之。

建元元年卒,年八十六。

常居一楼上,仍葬楼所。

(选自《南齐书》)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B.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C.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D.散骑常侍乐询行风俗表\荐伯玉加征\聘本州议曹从事\不就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自非折节好贤”中的“折节”指降低自己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趣行为。

文中指褚伯玉不侍奉王侯贵族的高尚行为。

B.古代修道士修炼到极致,跳出生死轮回、生老病死,是谓羽化成仙。

文中的“羽化”是得道成仙的意思。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宋孝建二年”“建元元年卒”中的“孝建”“建元”就是年号。

D.“诏”指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文中的“手诏”指皇帝亲自写的诏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褚伯玉的祖辈父辈都曾在朝廷做官,而他从年轻时就清心寡欲,有隐士的操守。

B.宁朔将军丘珍孙听说褚伯玉的高洁之后,写信给僧达,希望能亲自见褚伯玉一面。

C.王僧达用古代的隐士留恋子女、想招收门徒扩大自己的影响和褚伯玉相比,突出褚伯玉的高洁品质。

D.太祖为了遵从褚伯玉的意愿,在褚伯玉死后,下令在剡县白石山建造了太平馆埋葬了他。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王僧达为吴郡,苦礼致之,伯玉不得已,停郡信宿,裁交数言而退。

译文:

王僧达作吴郡太守,不辞繁劳地苦苦礼请他来,褚伯玉迫不得已,只好在郡城停留了两夜,才交谈几句便告退。

(2)近故要其来此,冀慰日夜之思。

所以最近特地邀请他来这里,期望宽慰我日夜仰慕他的一片真心。

【参考译文】

褚伯玉字元璩,吴郡钱唐人氏。

高祖褚含曾为始平太守。

父亲褚襜为征虏参军。

褚伯玉年轻时便有隐士的品德,清心寡欲。

十八岁时,其父为他婚配,新娘从前门进房,褚伯玉便从后门外出。

于是前往剡地,居住在瀑布山。

他很能忍耐寒冷暑热,当时人们把他比作是王仲都。

在山上三十余年,与世人隔绝。

宁朔将军丘珍孙写信给王僧达说:

“听说褚先生住在您的馆舍。

这位先生藏身于云雾山中,不侍奉王侯,行为高尚,采野果为食,已有很多年了。

如果不是屈己谦恭喜爱贤者的人,怎能够请他到来。

从前文举曾住冶城,安道进入昌门,加上伯玉宿吴郡,共是三个人了。

那些不拿官府俸禄、餐霞饮露的人,只可以暂时礼请他来,而不宜长久地留住他们。

您应该顺遂其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愿望。

希望他回马归山时,能屈尊暂停一下(纡:

弯曲,曲折的意思。

清尘:

车后扬起的尘埃。

亦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清,敬辞。

),也希望您能帮我转达,使他知晓。

”王僧达回信说:

“褚先生随云烟飘游已经很久了(一说褚先生已经回去很久了)。

古代的隐逸之士,有的因为思虑儿女而留下,有的则使隐居地成为闹市,但这位先生对此毫无兴趣,只与青松山石交友。

身居孤峰绝岭累积已达几十年。

所以最近特邀请他来这里,期望宽慰我日夜仰慕他的一片真心。

及至谈论起寻访芝桂、荔萝之类隐居生活,我就好像亲见烟波流泉,亲临隐居之地一样。

知道您想拜见他,我会转达您的意思。

宋武帝孝建二年,散骑常侍乐询施行风俗教化,上表举荐褚伯玉,特准征聘为本州议曹从事,褚伯玉不肯就职。

齐太祖即位,亲手下诏书给吴郡、会稽二郡太守,对他以礼迎送,褚伯玉又借口有病而辞谢。

太祖不想违背他的志向,敕命在剡县白石山建筑太平馆让他居住。

建元元年去世。

享年八十六岁。

因为经常住在一栋楼上,所以就安葬在楼的旁边(有些翻译为葬在楼中)。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

(2)题。

(8分)

渔家傲

朱敦儒

谁转琵琶弹侧调,征尘万里伤怀抱。

客散黄昏庭院悄,灯相照,春寒燕子归来早。

可惜韶光虚过了,多情人已非年少。

只恐莺啼春又老,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D )

A.词的一、二句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叙写了词人听到琵琶声而引起的无限感慨。

B.“征尘万里”点明了客居他乡的处境,“伤怀抱”一词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C.“客散黄昏庭院悄”写出了客人聚会离开后庭院静谧的情形,给人孤单落寞之感。

D.燕子本是自然之物,但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

E.“只恐莺啼春又老”一句既点明时令,又在景物描写中寄托着强烈的情感。

【解析】 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两项给4分。

A项,“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分析错误,这里应是听觉,并无视听结合。

D项,“在词人眼中充满情义,燕子早早归来给自己带来了慰藉”分析错误,与“灯相照”意境一致,应是用燕子归来进一步衬托出自己的孤单落寞之情。

(2)有人说词的下片充满了悲惋之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4分)

【答案】 ①从“韶光虚过”“多情人已非年少”“只恐莺啼春又老”可看出词人内心那份韶华已逝、年老体衰的无奈与忧愁;

②从“知音少,人间何处寻芳草”可以看出词人因人海茫茫,知音难找,无志同道合之人相伴相守,流露出的孤独失意之感。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砯崖转石万壑雷__”两句,写出了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2)庄子《逍遥游》“__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_,__举世非之而不加沮__”两句,写出了宋荣子看淡世间荣辱,不会随着外界的评价而改变。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__长烟落日孤城闭__”一句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7题。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礼部尚书平昌公弼之玄孙也。

融开元初累转富平主簿,明辩有吏干,俄拜监察御史。

时天下户口逃亡,免役多伪滥,朝廷深以为患。

融乃陈便宜,奏请检察伪滥,搜括逃户。

玄宗纳其言,因令融充使推勾。

无几,获伪滥及诸免役甚众,特加朝散大夫。

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议者颇以为扰人,上书咸陈括客为不便。

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皆赞成其事。

上方委任融,于是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馀万,田亦称是。

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

岁终征得客户钱数百万,融由是擢拜御史中丞。

融乃驰传巡历天下,事无大小,先牒上劝农使而后申中书,省司亦待融指捻而后决断。

融之所至,必招集老幼宣上恩命,百姓感其心,至有流泪称父母者。

户部侍郎杨瑒犹称括客不利居人,征籍外田税,使百姓困弊,所得不补所失。

无几,瑒出为外职。

十七年,与裴光庭并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融既居相位,欲以天下为己任,谓人曰:

“使吾居此数月,庶令海内无事矣。

”于是荐宋璟为右丞相,裴耀卿为户部侍郎,甚允朝廷之望。

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

时信安王祎为朔方节度使,融惮其权,使殿中侍御史李宙劾之。

祎既申诉得理,融坐阿党李宙,出为汝州刺史,在相凡百日而罢。

裴光庭、蒋岑等又弹融交游朋党及男受赃等事,融于是配流岩州。

卒于路。

上闻之,思其旧功,赠台州刺史。

(摘编自《旧唐书·

列传第五十五》)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4分)( B )

A.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B.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C.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D.融于是奏置劝农判官/十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所在检括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C )

A.“驰传”,意为驾驭驿站车马疾行,也指古代驿站一种驾四匹马的马车。

B.“海内”,指全国。

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C.“朋党”,指集团,派别。

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

D.“配流”,是古代的刑律,指把获罪人发配、流放到边远的地方去服役。

【解析】 “后指坚持独立政见、不阿附权贵的政治团体”错。

“朋党”是贬义词,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B )

A.宇文融精明干练,很有为政之能。

针对当时朝廷深以为患的人口、税收混乱状况,他提出了收编流失人口、鼓励其耕种等增收的主张。

B.宇文融向各地派出专司官吏,搜集到八十余万流散人口及同此数量的没有纳税的田地,年底就征得了数百万钱,受到朝廷上下一致赞扬。

C.宇文融每到一处,必定招集民众大会,宣布自己推行的政策是皇上的恩泽懿旨,老百姓非常感激他的善意,有的甚至流泪称他为父母。

D.宇文融任宰相时,为国家重要职位推荐的人才深得朝廷认允,但他性情急躁,出语狂放,后因儿子受贿等事被弹劾,死后被追赠台州刺史。

【解析】 “受到朝廷上下一致赞扬”错,文中两处提到有人反对。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州县希融旨意,务于获多,皆虚张其数,亦有以实户为客者。

各州县的官吏揣度宇文融的心意,尽力查获更多,都虚报数字,也有将在编人口计为流散人数的。

(2)然性躁急多言,又引宾客故人,晨夕饮谑,由是为时论所讥。

但他性情急躁,说话太多,又宴请宾客故人,早晚畅饮戏谑,因此被时论批评。

宇文融,京兆万年人,隋代礼部尚书平昌公宇文弼的第四代孙。

宇文融开元初年几经调转做了富平县主簿,他明察善辩,有官吏才干,不久就升为监察御史。

当时全国人口户籍脱漏很多,为免除徭役赋税作假泛滥,朝廷深以为祸患。

宇文融于是陈说对策,请求检察作假滥账,搜集拢括逃亡人口。

唐玄宗听取了他的建议,任命宇文融任推勾使。

没过多久,查获作假滥充及各种免交税役的情况很多,特被加封为朝散大夫。

宇文融于是奏请设置十位劝农判官,并兼任御史,分别派往全国各地,所到之处检查登记耕地,招民入籍。

那些新登记的客户,可免六年赋税征调,只交较少的税入官。

议论的官员很认为此举扰民,上书都说“括客”为不好。

侍中源乾曜及中书舍人陆坚都赞同他的办法。

皇上才委任宇文融,于是各地搜集到八十余万流散人口,(没有纳税的)田地也统计到同此数量之多。

各州县的官吏揣度宇文融的心意,尽力查获更多,都虚报数字,也有将在编人口搞成流散人数的。

年底就从括集的流散人口中获得了数百万钱,宇文融因此被提升为御史中丞。

宇文融于是驾驿站车马巡行天下。

事不分大小,先上报劝农使之后再申报中书省,台省官吏也要等待他的指挥,然后再做判断。

宇文融所到之处,召集老少众人,宣布皇帝的诏命,老百姓有的感动得流泪,称他为父母。

户口侍郎杨瑒认为“括客”之举不利于本地居民,征收登记之外的田税,会使老百姓贫困破产,得不偿失。

不久,杨瑒被外放贬官。

十七年,宇文融与裴光庭并兼中书门下平章事。

宇文融登上宰相之位,就打算以天下为己任,对人说:

“如让我当宰相几个月,差不多全国就没有问题了。

”他又推荐宋璟任右丞相,裴耀卿任户部侍郎,十分符合朝廷的希望。

但他性格急躁,说话太多,又宴请宾客故人,早晚畅饮戏谑,因此被时论批评。

当时信安王李祎任朔方节度使,宇文融害怕他的权势,指使侍御史李宙弹劾他。

李祎申诉得理(无罪),宇文融因勾结李宙坐朋党之罪,被贬外放为汝州刺史,在宰相之位总共百日就被罢免了。

裴光庭、蒋岑等人又弹劾宇文融结交朋党与其儿子受贿等事,宇文融于是被发配流放到岩州,死在路上。

皇帝听说后,思念他过去的功劳,赠台州刺史官职。

六、(15分)

18.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微博”发出的一份倡议。

请根据其内容,以学校办公室的名义拟写一份告示,张贴在收发室的门口。

亲,你的快递又寄到学校来了?

君不见,学校收发室现在成了仓库,大包小包堆如山,阿Sir、Miss的信件、文件统统被“埋”没了。

听说校长发脾气了——晕!

收发室的陈叔怒发冲冠——酷毙!

亲,是不是很过分!

从“元旦”开始,把网购的私货寄回家吧,学校是学习的地方,不是免费中转站噢!

【答案】告__示

各位同学:

学校收发室主要负责学校文件、师生信件的收发。

同学们的网购物品邮寄到校,已严重影响了收发室的正常运作。

从2020年1月1日起,收发室将不再负责接收和保管学生网购邮寄的物品。

请同学们自行妥善处理。

谢谢配合。

学校办公室

2019年12月17日

19.下面是一种依靠互联网终端和物联网支持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机的使用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 示例:

市民点击回收机屏幕,从纸类、金属、塑料、玻璃、纺织物中选择可回收垃圾类别,并投入相应的回收箱。

回收机经过称重或计数得出环保金额,市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收款。

当回收箱集满后,系统平台会通知相关人员来清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青睐高科技产品和保健品,__①__。

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和营养专家马克·

华伟士就曾特别指出:

“中国人晒太阳太少了!

”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很怕被太阳晒黑皮肤,只要出门便离不开眼镜、遮阳伞、防晒霜、长裙、手套等,__②__。

其实,烈日下的阳光确实需要做些遮挡,但这并不意味着要避开所有的阳光。

__③__,人的新陈代谢增强,细胞增长得到促进,皮肤营养反而会得到改善。

【答案】 ①而对阳光却不那么在意__②把自己全副武装起来__③在适宜的阳光照射下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座古老的思想城里住着两位夫子。

他们互相憎恨,互相贬损着对方的学识,因为一位是有神论者,另一位是无神论者。

一日,两人在市场相遇,当着各自信徒们的面儿,他们争论起神的有无,好半天才偃旗息鼓。

当晚,无神论夫子来到圣殿,俯卧在祭坛之下,祈求众神宽恕他迷惘的过去。

同一时刻,有神论夫子将他的“圣书”付之一炬,因为他已变成了无神论者。

(纪伯伦《两夫子》)

请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向】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有两个人物,一个是有神论者,一个是无神论者。

故事情节是两人相互诋毁、相互争论,结果是两人在信仰方面互换。

故事开始,由于观点不同,两人相互憎恨、贬损;

发展阶段,两人都试图说服对方,击败对方,体现出两人不能以宽容、平和的态度看待对方;

结果部分,两者信仰互换。

故事可以有这样的立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针锋相对和相互宽容,争论是学习的有效途径,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相对和绝对等等。

确定了立意,就可以按照要表达的观点筛选自己拥有的素材,挑选符合文意的材料。

【佳作赏读】

在烈日下绽放人生的光彩

于宁远

烈日当空。

大地上只有万物被炙烤而发出的喘息声。

太阳,似乎总是高高在上,用“权威”的眼神俯视万物,几乎没有人敢直视它高傲的目光。

只有,真的只有夸父,敢用自己的身躯挑战高高在上的烈日。

他奔跑,穿过森林、跨过河流、翻过高山,只是为了赶上太阳的脚步。

在别人眼中,夸父是个疯子,他怎么敢向太阳挑战,而且仅用自己的双脚。

夸父把亲人的劝阻、别人的讥讽统统丢在身后,只是奔跑。

他在挑战自我、挑战人生、挑战别人眼中不可能的极限。

终于,他累了,倒在地上,与大地成为一体,而太阳,依然在天上,发出耀眼的光芒。

夸父失败了,但他融进了大地,激励着后人不断挑战。

撒哈拉沙漠中没有声音,只有金黄色的沙砾,它似乎充满了热情,充满了神秘。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能让三毛如痴如醉,洒下生命的热情。

只有三毛,能够摒弃城市的繁华和喧闹,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献给这片沙漠。

她是一个智者,能发现埋藏在沙漠下的灵魂。

一个骆驼头骨,就能让她心满意足,因为这片土地上,存留着她的爱恋,一切都那么美好。

最终,她把生命中所有的回忆留给了沙漠,也许那儿,才是她灵魂的归宿。

谁能说三毛是失败的,在那个沙漠中,她勇敢地挑战着自我。

一片向日葵地里摇曳着金黄,它们的头始终向着太阳,追逐希望的光芒。

凡·

高看到了阳光下的这片金黄,也看到了生活的动力就在前方,一棵棵向日葵没有因为炙热而放弃面向太阳,它们坚持着,有阳光的地方总能看到一片高昂的头颅。

高清醒了,一幅画面展现在他的眼前,他用最热烈的颜色描绘希望,那片金黄是他的向往。

《向日葵》绽放出凡·

高对艺术极限的追求,也许只有这样的画面才最深刻。

烈日下,人是否应该面向太阳,展示自我能力,挑战自我?

烈日在默默地诉说着……

【名师点评】 

文章把材料内容细化为“挑战自我”,事实上,两个夫子之间的争论与其说是对对方的挑战,毋宁说是对自己的挑战,但可惜的是两位夫子在挑战中迷失了自我。

那么,一个人该如何在挑战中战胜自我呢?

小作者用三个故事告诉我们,在最艰苦的地方、在灵魂的深处、在希望的田野都存在着自我挑战。

语言方面,作者注意了语言的诗化,表现对人物的赞美之情,如表现夸父的勇敢无畏的“只是为了赶上太阳的脚步”,表现向日葵颜色的“一片向日葵地里摇曳着金黄”等。

列举事例方面注意了事例的选择,有传说中的人物——夸父,有文学家、画家等。

从他们的努力、心灵、希望等不同的角度表现人物内心对挑战的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