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7291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红楼梦》版本研究札记Word格式.docx

甲戌本第一回第八页眉批解释“甄”字云:

“真。

后之甄宝玉亦借此音,后不注。

”同回第九页旁批“英莲”:

“设云‘应怜’也。

”第四回第六面,又有‘可怜真可怜。

一篇薄命赋,特出英莲“的旁批。

脂评证实”甄英莲“谐音”真可怜“,象征作者对全书悲剧女性的深切同情;

而这与卷首作者自述的创作动机(见甲戌本《凡例》第五条、其他脂本第一回回前总评)以及《红楼梦》的主题正相一致。

如为”英菊“,则或谐音”应觉“,可能反映了作者的出世思想。

这种思想在今存第五次增删稿过录本内仍有所流露,然已不占主要地位。

因此”英菊“为旧稿文字的可能性更大。

  

(2)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副册首名即香菱,其判词及图画均双关”英莲“之句。

其图”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

桂花象征夏金桂,莲藕象征香菱,又隐其本名”英莲“.其判词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甲戌本句下有脂评:

”却是咏菱妙句“.荷花即莲花,”英莲“即莲之英,亦即荷花,乃香菱本名为”英莲“的又一旁证。

所以,在第五次增删稿中,作者应已为之定名”英莲“,这样方与副册首页的图画和判词相合,如是以”英菊“为最后定名,则与其图画和判词均不能相符:

故”英菊“必系旧稿文字。

  从甄英菊到甄英莲的修改,反映了在《红楼梦》创作过程中曹雪芹思想演变的轨迹:

在早期稿本中可能较为浓厚的老庄与禅宗思想逐渐减弱;

到乾隆十九年甲戌开始的第五次曾删稿,对不幸女性的爱与同情则显然占据了最为重要的位置。

  

(二)贾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还是重孙

  从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所叙贾氏家族的世系看,荣国公贾源生代善,代善生贾政,贾政生宝玉,贾宝玉明明是荣国公的重孙。

但是小说正文中其他三处提及宝玉,都把他说成是荣国公贾源的孙子:

  

(1)第五回警幻仙子转述宁荣二公的嘱托云:

”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

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

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性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2)第十六回末,秦钟求众鬼放他暂时回阳,与一个好朋友说句话,众鬼问谁,秦钟道:

”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

  (3)第二十九回清虚观打蘸,张道士对贾母说:

”我看见哥儿的这个形容身段,言谈举动,怎么就同当日国公爷一个稿子!

“说着两眼流下泪来。

贾母听说,也由不得满面泪痕,说道:

”正是呢,我养这些儿子孙子,也没有一个象他爷爷的,就只这玉儿象他爷爷。

  这三处描写都很具体,都说贾宝玉是荣国公的孙子,末例更显示荣国公乃是贾母的亡夫,这就与第二回的交代产生了明显矛盾。

这一矛盾透露出《红楼梦》成书过程中的特征:

此书从初稿到第五次增删稿,其规模逐渐扩展,内容亦逐渐丰富。

作者旧稿原将贾母设计为荣国公贾源之妻即荣国公夫人,而将贾宝玉安排为荣国公之孙。

乾隆十九年甲戌开始第五次增删时,作者扩大了旧稿的规模,在贾氏家族世系中增加了贾代化、贾代善这一代,于是贾宝玉就变成了荣国公重孙,贾母亦嬗变为荣国公的儿媳了。

  (三)林黛玉的眉目

  第三回宝黛初会,宝玉眼中的林妹妹丰神绝世,与众共别,给其形象最深刻的就是她那含愁带露的眉目。

今存十一种脂本及程甲、乙本,除郑藏本缺此回外,其他十个版本对林黛玉眉目的描绘差异甚大,竟有八种文本:

  

(1)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非□□□□(甲戌本)|(按:

□系原抄之朱笔方框,清末孙小峰据程甲本填补,不录。

”笼“字有涂改痕,然系原抄手笔迹。

  

(2)两湾似蹙非蹙附图{图}烟眉

  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己卯本)|(按:

加点的五字系旁添,有小钩示添入之处。

五字笔迹与该页原抄相同,应系抄手夺落而后自己添补者。

  (3)两湾半蹙鹅眉

  一对多情杏眼(庚辰本)

  (4)两湾似蹙非蹙罩烟眉

  一双俊目(蒙戚三本)

  (5)两湾似蹙非蹙附图{图}烟眉

  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列藏本)

  (6)两湾似蹙非蹙冒烟眉

  一双似百态生愁之俊眼(杨藏本)|(按:

此系原抄。

后有人将”冒“字圈去,旁改”笼“字。

下句圈改同程甲本。

”冒“字应系”附图{图}“字之误抄。

  (7)两湾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梦觉本,程甲本)

  (8)眉湾似蹙而非蹙

  目彩欲动而仍留(舒序本)

  据《红楼梦》成书过程及版本源流可知:

甲戌本的底本即甲戌原本从乾隆十九年开始由脂砚斋抄录再评,故今存甲戌本林黛玉的眉目反映了当时作者的构思创作情况:

她的眉已经基本画好,眼则尚末找到确切而精彩、堪与上句相媲美的文词。

直到己卯原本抄整之时(乾隆二十四年冬)。

曹雪芹方始将她的眉目画全:

因此”笼烟眉“之改”附图{图}烟眉“当是乾隆二十四年冬之前不久的事。

今存梦觉本和程甲、乙本皆为”笼烟眉“,显示梦觉本所据底本亦同甲戌本。

蒙戚三本共同祖本的整理者所据底本应系”附图{图}烟眉“,但他也见到过为”笼烟眉“的本子(或其所据底本即”附图{图}“、”笼“两存);

因为只有这样,这位不太高明的文人才可能从”笼“字联想,将他不能欣赏的”附图{图}烟眉“改成”罩烟眉“.庚辰本和舒序本的抄手则另拟词句(舒序本的异文有可能系舒之炜、舒元炳兄弟所改),与作者原稿相差更远了。

  黛玉之目在甲戌本上尚是未定草,今存己卯本抄录于乾隆二十五年春夏间,其上已有定稿:

”两湾似蹙非蹙附图{图}烟眉,一双似笑非笑含露目“画出了林黛玉那独一无二的容貌和悲剧性格。

除己卯本外,梦觉本的”似喜非喜“和列藏本的”似泣非泣“也可能是曹雪芹的拟稿。

”似喜非喜“极佳,且上句”蹙“入声,对句宜用平声字,”笑“去声,”泣“入声,两”喜“字上声,按古典诗词的韵律,上声可以用作平声(宋词中有不少上作平的实例。

)故”笑“、”喜“、”泣“三字中以”喜“字为最佳。

有红学家认为列藏本的”似泣非泣含露目“为作者定稿,其实它过于渲染了林黛玉的哀愁,形象较少魅力,且”泣“以入声对入声”蹙“,声韵亦不很铿锵。

今后如出新校本似可考虑从己卯本,或取己卯、梦觉二本之长定为”似喜非喜含露目“.至于蒙戚三本、庚长本、舒序本及杨藏本原抄的林妹妹之目,形式上既难与上句”两湾似蹙非蹙附图{图}烟眉“对仗,形象又流于平凡甚或庸俗,均不可能是作者曹雪芹的原稿。

  笔者怀疑它们的底本此句仍系甲戌本那样的未定草,所以抄整者不得不自己动手另拟,以至出现了种种异文。

如果它们的底本上已有与己卯、梦觉、列藏之本相同或相仿的文句,它们的抄手就亦不会这样自告奋勇,揎拳掳袖来越俎代庖的罢。

  (四)谈”绛芸轩“

  贾宝玉幼时随贾母,稍长分房后亦住贾母院内,且自题其居室名为”绛芸轩“,见第八回。

贾宝玉搬入大观园怡红院内以后,绛芸轩之名仍不时出现,如第二十三回《秋夜即事》诸有”绛芸轩里绝喧哗“之句,第三十六回回目为”绣鸳鸯梦兆绛芸轩“,第五十九回回目曰”绛芸轩内召将飞符“:

这说明贾宝玉仍将”绛芸轩“作为他在怡红院居室的名称。

  查今存十一种脂本的正文及脂评,”绛云轩“之名共有四个异称:

  

(1)紫芸轩。

两见于甲戌本第一回脂评:

一为茫茫大士语”富贵温柔乡“旁批:

”伏紫芸轩。

“二为《好了歌语》”蛛丝儿结满雕梁“旁批:

”萧湘馆,紫芸轩等处。

  

(2)紫芝轩。

见于蒙戚三本及梦觉本第一回,在”富贵温柔乡“下批:

”伏紫荥轩。

  (3)绛芝轩。

据传,靖本批语抄件第25条:

”绛芝轩诸事由此而生。

  (4)绛云轩。

见于列藏本和舒序本第八回四目及第二十三回《秋夜即事》诗。

  分析这些异称,”芝“、”云“皆与”芸“形近,”云“、”芸“又同音,且明末清初柳如是有”绛云楼“,或有抄误之可能。

但”紫“与”绛“音形差距很大,且又在多种版本上出现,这就不能用抄误来解释了。

  《红楼梦学刊》一九八五年第一辑拙稿《〈红楼梦〉神话论源》提出:

绛珠草实乃我国古代神话中炎帝季女瑶姬精魂所化的灵芝仙草。

灵芝仙草共有360种,其中有名”紫珠芝“者,”叶黄茎赤,实如李而紫色“,常略称为”紫芝“.”紫“乃红色之一,由紫改绛,色彩更为艳丽,音韵更为响亮。

曹雪芹最喜绛色(大红色),故以”绛珠“命名自己理想中的仙草。

”绛珠“之句既由”紫珠芝“联想而来,则在早期脂本中出现的”紫芸轩“、”紫芝轩“、”绛芝轩“等三个异名就有可能是作者构思创作中曾经一度用过的旧称。

笔者推测:

有可能在《风月宝鉴》或明义所见《红楼梦》旧稿中,贾宝玉之居室原名”紫芝轩“或”绛芝轩“(按:

吴方言中芝、珠同音),以表现贾宝玉儿时对绛珠仙草的朦胧记忆,这与第三回宝黛第一次见面就触发了心灵惊悸出于同一构思。

后来作者恐此意过于显露,又将它改为”紫芸轩“,第五次增删稿《石头记》中才写成”绛芸轩“.绛芝轩,紫芝轩、紫芸轩三名均仅见于脂评而不见于正文,证实在作者最后定稿中它们已经改去。

脂砚斋和畸笏叟则因熟知作者创作过程,见过旧稿,故有可能在批语中仍沿用旧称,以至数名并出。

至于列、舒二本回及正文中出现的”绛云轩“,应系”绛芸轩“的误写。

因为一则此两本较晚方始形成,二则”绛云轩“与明末清初柳如是的”绛云楼“重出,曹雪芹必不至出此复笔。

  细思之,”绛芸轩“这室名确是很适宜的。

它既切合贾宝玉爱红的心理,又暗示了他爱红的心理根源:

与其前身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的灌溉之情及其木石前盟密切相关。

查蒙府本第八回,在正文”绛芸轩“三字旁正有”照应绛珠“四字脂评。

此评虽短,恰可为此短文之有力佐证。

  (五)”我也为的是心--你的心“

  第二十回宝黛吵架,贾宝玉有几句关于”心“的妙论,似通而非通,不通而又通。

己卯、庚辰本及蒙戚三本且有句下双批,谓:

”此二语不独观者不解,料作者也未必解。

不但作者未必解,想石头也不解。

“大约正是由于它们令人难解的缘故罢,今存各脂本及程甲本出现了大量异文:

  

(1)我也为的是心你的心。

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己卯,庚辰原抄、蒙府)

  (按:

庚辰本有后人笔迹点去”心你的“三字,旁添”我的“二字,成为:

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2)我也为的是你的心。

(戚序二本)

  (3)我也是为的是我的心。

你的心难道你就知道,我的心难道你就不知道不成?

(杨本原抄)

  (4)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你的心。

(舒本)

  (5)我也是为的我的心、你的心。

你就知道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列本)

  (6)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你的心。

难道你就知道你的心,绝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程甲本)

  (7)我也为的是我的心。

你难道就知道你的心,不知道我的心不成?

(程乙本,杨本改文)

  共有七个不同文本。

如将第二句话的异同暂忽略不计,则第一句可归并为四类:

  第一类:

我也为的是心你的心(己卯、庚辰、蒙府本)

  第二类:

我也为的是你的心(戚序二本)

  第三类:

我也为的是我的心(杨、梦觉程乙本)

  第四类:

我也为的是我的心,你的心(舒、程甲、列作”是为的“)

  据脂评,宝玉此言是观者、作者、石头都不理解或不能充分理解的,所以它应有一定的模糊性。

有正书局老板狄楚青在有正大字本(按:

其影印底本即戚序本,今藏上海图书馆)是加眉批谓:

  宝玉道:

”我也为的是你的心“,今本改为”我的心“,初看甚是,细思之未免浅率。

夫黛云我为我心矣,玉于是云我心即你心,我心知你心,我所以如此者皆为的是你的心,是深一层说法。

|狄楚青以解人自居,分析颇精,可谓读书得间,于此已可知杨本、梦觉本之误矣。

但是他因当时条件所限,未能及见其他脂本,而只根据戚序本和程乙本立论,以至忽略了极为重要的版本源流问题:

蒙、戚三本曾有过一个共同祖本,这祖本所依据的乃是己卯庚辰原本系统的抄本。

所以今蒙府本尚同己卯、庚辰本而戚序本已改为”我也为的是你的心“,实乃从己卯庚辰系抄本的”我也为的是心你的心“来而误删夺第一个”心“字。

作者的原文应同今存己卯、庚辰、蒙府本,且应作如下标点:

  我也为的是心--你的心。

|戚序本漏掉了第一个”心“字,这句话就失去了一个停顿。

在当时情景中,这个停顿是必要的:

贾宝玉不会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因为这样说太针锋相对,似乎在宣称自己理解黛玉而责备黛玉不理解自己;

他也不会立即直说”我也为的是你的心“,因为这样说太过唐突,敏感的黛玉受不了这样直露的表白;

因此还是先含混其词,说:

”我也为的是心“,然后稍作停顿,看她并无不快的表示,再补充解释:

”你的心。

“这样紧接下句”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就较少反诘色彩,而较多为黛玉设想的意味了。

短短两句话,顺利地解决了黛玉的疑虑,使她”低头一语不发“,继则转过话题,关心起宝玉穿衣冷暖的问题来了。

甲戌本第五回旁批曾谓:

”按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是体贴二字,故曰意淫。

“这一细节就是显例:

一句话,一个停顿,都表现出他对黛玉的至爱之情。

  由此可知:

己卯、庚辰、蒙府本的这两句乃曹雪芹之原文。

其前句戚序本漏夺或删夺,杨本和梦觉本擅改而舒、列、程甲本则是妄添。

其后句则戚、舒、梦觉本未误,列本夺”难道“,杨本和程甲本都有添改,其误更甚了。

  (六)贾元春与大观园的出现

  金陵十二钗正册人物之一的贾元春,除了其人生悲剧本身具有典型意义而外,在全书结构上亦有不可或缺的独特作用。

从《红楼梦》中客观存在的某些矛盾现象,我们可以推知在作者的早期稿本中尚无贾元春这个人物,她是曹雪芹为建造大观园而创造的艺术形象,她很可以能是到小说的第四次增删稿即明义所见《红楼梦》中方始出现的。

  首先,根据今本第二十八回贾宝玉的一段自述,我们可以肯定在早期稿本中他并没有这么一位阔气的姊姊。

黛玉吟《葬花词》以后,宝玉向她表白心迹:

”我又没个亲兄弟亲姊妹,虽然有两个,你难道不知道是和我隔母的?

我也和你似的独出。

“探春和贾环是赵姨娘所生,与他是隔母的,这不错。

但第二、十八、二十三回等处多次交代元春和宝玉是同父同母的亲姊弟,且谓元春怜爱宝玉与诸弟不同,宝玉三、四岁时已得元春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几千字在腹内,名分虽系姊弟,情状有如母子。

贾宝玉偏偏把这位姊姊忘了,是何道理?

对此只有一个解释:

葬花故事在早期稿本中已经写成,而当时贾元春这个人物尚未出现。

  其次,根据小说正文及脂评,我们还可以推知早期程本中并没有大观园:

  

(1)第三十回写贾宝玉”从贾母这里出来,往西过了穿堂,便是凤姐的院落“,”西“字各脂本与程甲、乙本均无异文。

而此句所示的贾府院宇方位,与今本第三、十二等回所述正好相反:

今本贾母院在荣府之西,而此句反映出贾母院在荣府之东。

这矛盾显示,在早期稿本中,荣府花园与宁府的会芳园一样都是在府西,这样,它们就不可能合并改建为大观园。

  

(2)今本第三回交代贾赦住在荣府东部花园,甲戌本此回有与正文相反的旁批,谓:

”试思荣府园今在西,后之大观园偏写在东,何不畏难之若此?

“确证了早期稿本中荣府花园确系在府西。

  (3)第七十五回尤氏称贾赦之妻邢夫人为”北院里大太太“反映出早期稿本中贾赦夫妻原住北院,而非今本所写的荣府东花园。

  综观以上各点,可知早期稿本中贾母住东院,贾政夫妇住正院居中,贾赦夫妇住北院(贾赦在早期稿本中的身分也可能正面写明为庶长子),荣府花园在西部。

这早期稿本中的荣府院宇方位可能是以江宁织造署的院宇结构为素材的,当时曹雪芹还没有创造出”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

对此,戴不凡先生《曹雪芹”拆迁改建“大观园》已有论述,可以参看(见《红楼梦学刊》创刊号)。

  贾元春和大观园在早期稿本中既均尚未出现,那我们可以设想两者可能是同时构思创作的。

这有两条脂评可为佐证:

  

(1)大观园用省亲事出题,是大关键事,方见大手笔行文之立意。

畸笏。

(甲戌。

庚辰第十六回)

  

(2)大观园原系十二钗栖止之所,然工程浩大,故借元春之名而起,再用元春之命以安诸艳,不见一丝扭捻。

己卯冬夜。

(庚辰第二十三回)

  这两条评语出于畸笏和脂砚二人,可知借贾元春省亲之名以创建大观园及曹雪芹构思这一艺术形象的目的之一,因而贾元春与大观园同时诞生是极为可能的。

  那么,贾元春与大观园是何时出现于《红楼梦》中的呢?

我们至迟在第四次增删稿即明义所见《红楼梦》中已经出现了,因为明义的《题红楼梦》组诗小序已经提到了大观园。

他们的出现的亦不会更早,因为明义所见《红楼梦》乃脂砚斋初译本,前引甲戌本第三回旁批谓”今荣府园在西,后之大观园在东“云云只可能是脂砚的初评,亦即原在明义所见稿本上的评语。

从《红楼梦》成书过程考察,明义所见旧稿完成于乾隆十九年甲戌之前,如假定曹雪芹写定明义所见稿本需要两、三年时间,则贾元春和大观园出现于作者笔下当在乾隆十六年。

  回顾清史,乾隆十六年正月十三日至三月,乃清高宗弘历首次南巡时间。

曹雪芹其时尚在内务府任职,他有无跟随乾隆帝巡游江南的经历呢?

据《清实录》卷384,此次南巡的随行人员数量庞大,单为准备随从的兵丁和拜唐阿(满语音译,意译为”执事人“)之乘骑,一次就从山东省驿站调拨驿马达4055匹之多!

凭曹雪芹的广泛社会联系及内务府成员的身份,要谋得一执事人的差使是很容易的。

如果曹雪芹曾随清高宗此次南巡,则贾元春和大观园的构思有可能是从乾隆帝首次南巡得到的启示与灵感。

甲戌本第十六回脂评曾云:

”借省亲写南巡,出脱心中多少忆惜[昔]感今。

“庚辰本第十七、十八合回旁批元春省亲仪仗一段又云:

”难得他(夺“写”字)的出,是经过之人也。

“两批显示作者曹雪芹有过类似经历。

则曹雪芹将乾隆帝首次南巡的素材揉合曹家在康熙朝”四次接驾“的盛况(即所谓”忆昔感今“)并构思创作元春省亲之情节场面、创建大观园扩大旧稿之规模也是很可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