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921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docx

中考1对1中考语文复习写作指导第一章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

第五部分 写  作

第一章 满分作文的必备要素

从近几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作文试题来看,作文写作种类繁多,主要有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等。

要想在中考作文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熟悉各类作文的写作技巧,综观历年全国各地的中考满分作文就会发现,优秀作文一般都具备以下五个要素。

只要你掌握了它们,就拥有了冲刺满分作文的能力:

1.审题精准。

2.立意独到。

3.形式新颖。

4.语言优美。

5.首尾精彩。

一、新课标的要求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写作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

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运用联象和想象,丰富所要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要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要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要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体裁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总之,熟悉“新课标”的作文要求,做到仔细审题,明确方向,选取合适的角度切入点,以“我”的生活为源泉,拟定新颖的题目,用自己熟悉的语言风格去抒写自己的感情,一定会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预计2016年浙江省中考作文具有以下走势

1.命题形式仍以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为主,选题作文进一步增加,材料作文出现扩张趋势,已有多地市出现材料作文。

2.命题突出生活性,回归日常主题。

日常生活中蕴藏着生命最奇绝的波澜,人生的千姿百态都在日常时光里;困惑、迷惘、坚忍、刚强,都在日常生活中点滴汇聚。

对生活的感悟,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所以,这样的作文很能反映考生对生活的认识和思考。

3.关注自我、关注社会的主流。

从近几年的中考作文来看,命题重视个性,关注社会。

这将是2016年中考作文的一个重要趋势。

中考命题一方面会关注自我,另一方面要引导考生关注社会、时代,尤其要注意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

对于自己,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注意个人学习、生活、成长方面的主要问题;对于社会,要把握当下出现的新问题、新变化,关注时政要闻和热点问题。

4.诚实真挚和健康向上是作文试题的思想基调。

作文要求表达真挚的情感和积极向上的主题,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考试说明对中考作文的要求,同时也是近几年来中考作文试题所蕴含的思想基调。

这种基调,是中考作文命题始终坚持的一个基本方向。

预计2016年中考作文同样会坚持这种基调,即要求考生在作文中表达健康、积极的思想情感。

在材料的选取上,仍然会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从自己熟悉的或亲身经历的生活中选材,融入诚实、守信、宽容的心理,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5.对感悟能力的考查将是作文命题的主要着力点。

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是新课标反复强调的内容,也是中考作文命题的考查重点。

这里所说的感悟并非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解分析,更重要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个性化的思考。

感悟能力强,便能积极面对生活、感悟生活、体验人生,还能提升作文的水平和层次,书写出真性情。

从近三年的中考作文命题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地区都不约而同地关注了考生的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只不过有的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有的虽没有明确提出却是按照这一方向设计的,凸显了对考生感悟能力的重视。

6.人文关怀、人格精神将是试题要求的情感主旋律。

人文关怀、人格精神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与国家“以人为本”的大政方针和新课标精神是一致的。

综观近三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可以发现其中已融入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求实创新、积极进取、与时俱进等优良的人格精神,这也是作文命题贴近时代精神的体现,而且这种命题具有中国特色,已被社会(包括教师、考生、家长)所认同、接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成为中考作文的“共通点”。

7.在内容指向上,将会集中在生活情感类、自我成长类、校园青春类等话题上。

名题精析

原题回放

请以“也是一堂语文课”为题,写一篇文章。

(50分)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考题解析

本题没有提示语,是一个“裸题”,这样,能营造一个更为宽松的写作空间,有利于学生发挥特长、张扬个性。

“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此题彰显了“大语文观”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辩证多元地看待语文学习,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具有较强的价值导向。

要写好本篇作文,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审题。

首先,“也”是本题的题眼,应细细品读,“也”意味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的语文课。

它有两个维度:

一是生活中的语文课,即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等,只要具有一定的语文学习价值都可以当成语文课;二是“语文课”,但这堂语文课必须要体现出与常规的语文课的不同。

其次,这是“语文课”而不是其他课,一定要写出语文的特点,如获得了语文知识,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等语文素养方面的内容。

另外,“一堂”也不能忽视,应体现出阶段性的过程,如:

一次阅读,一段经历,一组镜头,一番观察等。

2.打开思路。

在准确审题之后,不要匆忙下笔,还应该放飞思维,打开思路,如“生活中的语文课”,可以写背起行囊寻觅春天的踪迹;手不释卷,与诸子百家争鸣;走上街头,采集民风民俗;登山游玩,体悟语文知识;等等。

再如“独特的语文课”,评议课堂上,大家各抒己见,互相辩论;老师别出心裁,出人意料;等等,从中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点行文即可。

3.学会扣题。

本题写作容易出现“生硬点题”的现象,行文结束了,只在结尾加上一句:

这也是一堂语文课。

点题应力求自然、妥帖,可以开头点示、中间提及,结尾呼应,也可以由此及彼,对比突出。

佳作赏析

也是一堂语文课

南京一考生

在人生旅途中,我也曾经历了无数次的评议课,但最让我难忘的却是那一堂……

苍穹的雨,一丝一丝地飘着,在微风中像满天飞舞的细沙。

只有我和他,慢慢地走在路上。

我和他手里都有一把雨伞,可是谁也没有打开,任雨肆意地打在脸上,或许那样,我的心里会舒服一点。

眼前是朦朦胧胧的一片,绿色在雨水的洗涤下显得更有活力,周围的一切也如仙境般迷人,可我怎么也提不起精神来欣赏。

“你冷吗?

”他关切地问。

“不冷。

”我回答说。

接着便是一阵沉默。

“你为什么不问我怎么不回家?

”我终于打破了沉默。

“哦,因为你不想说。

”他不紧不慢地说。

“我生物才考了77分。

”我紧紧地咬了咬嘴唇,声音低得像是说给自己听的。

“嘿!

还不错,满分是80分吧!

”他半开玩笑地说。

我一声不吭。

“难受吗?

”他关切地说。

我闭上眼,黑乎乎的一团雨水打得我眼睛酸痛。

一不小心,踩上了一块硬硬的石头,眼看就要跌倒了,突然,一只强壮有力的大手把我扶住了。

“你不生气吗?

”我问道。

“为什么要生气?

我英语交过白卷,吃过鸭蛋,你这算小巫见大巫,女儿像老爸啊!

我简直不敢相信,这就是平时对我最严厉的老爸。

我迷惑了。

“是呀,我和你妈都希望你能念好书,将来有出息。

你都这么大了,应该知道在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

“谢谢你——老爸!

“谢什么?

”他望了望田野、庄稼,满怀希望地说,“夏天到了,丰收的秋天还会远吗?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刹那间,我释然了。

“长安城何在?

只在马蹄下!

”我应该奋起直追。

凝望着这初夏的小雨,忽然感到爸爸的言行就像这小雨伴随着凉快的微风一样,悄悄地飘洒于大地,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影响着我。

让我理解了杜甫的诗句“润物细无声”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对人产生了潜移默化影响的最高境界。

我和老爸在雨中漫步谈心的场景,就是那一堂语文课。

精彩析评

这是由阅卷专家组推荐的最感人的中考满分作文之一,其推荐理由具体如下:

1.对话展开,紧扣题旨。

本文把故事放置于小雨的环境中,用人物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紧扣了题旨。

雨中爸爸的关切、宽容、循循善诱,颇具“语文老师”的风范,而小雨中的环境以及雨中的感悟又紧扣语文课本中杜甫的诗句,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2.环环相扣,结构严谨。

开头的“他”是谁,设置了一个悬念,直到下文才交代出来。

人物的对话衔接合理,自然流畅,开头总领全文,结尾巧妙呼应,可谓环环相扣,给人以浑然一体之感。

3.整散结合,凝练精美。

本文中短句结合着长句,语言简洁凝练,不枝不蔓,灵活自然。

真题精练

中考真题 (2015·台州)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我们有时会站在岔路口,面临选择。

《散步》中,“儿子”选择有意思的小路,而“我”为了母亲选择平顺的大路。

《未选择的路》中,“我”选择了一条荒草萋萋、人迹更少的路,虽然一直怀恋着那条未选择的路,但绝不回头。

《故乡》中,鲁迅写道: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告诉我们也可以选择一条从未被开辟的道路,自己去创造。

上述材料引发了你哪些联想与思考?

请你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也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

(1)自拟题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

(2)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3)不少于600字;(4)不要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目自拟。

三则材料均来自课文,分别是莫怀戚的《散步》、美国作家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和鲁迅的《故乡》,只是结合课文内容对材料作了适当的概括、提炼和加工。

对考生来说,这些材料都非常熟悉,在学习课文时对材料的含义也有一定的理解。

据材料可知,我们的人生中,可能会经常遇到“岔路口”,这时我们该怎样选择?

“路”在我们的文化内涵里含义丰富,它可能是现实中的道路,更可能比喻人生道路的选择,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毕业,这正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

自题目给出的材料来看,更倾向于走一条创造性的道路,不要因循守旧,这一点可注意体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