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730551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docx

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试题

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

1.(2018德州8.)“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2018新疆1.)中国近代史上英雄辈出,与右图信息点内容有关的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李秀成C.左宗棠D.邓世昌

3.(2018无锡

1.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

2.开放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

5.)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右图所示为某

小组制作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卡片,其内容出自()

A.《南京条约》B.《北京

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4.(2018岳阳35.)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中的一幅浮雕,所反映的历史亊件的领导人是()

A.关天培B.陈化成

C.邓世昌D.林则徐

5.(2018南充5.)如果把“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收复新疆”“甲午风云”整合为一个学习单元,符合这一单元主题的是()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的探索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解放战争的胜利

6.(2018扬州3)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直接触发他去编著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的爆发B.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C.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7.(2018达州5.)下列选项与“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受到冲击,几千年来的社会经济结构被侵蚀而逐步改组”的战争有关的是()

A.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B.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

8.(2018自贡4.)……的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文前省略的是()

A.《南京条约》B.《天律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的》

9.(2018遂宁1.)某校兴趣小组整理了以下历史信息:

①虎门销烟②火烧圆明园③《马关条约》④义和团运动。

由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侵略与反抗B.近代化的探索C.内战烽火D.殖民扩张

10.(2018河池1.)“这把火胜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与这则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B.甲年中日战争C.第二次鸦片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2018遵义20.)史学家陈旭指出:

“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B.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18镇江5.)马克思说: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此论断评价的是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

A.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禁止对外贸易C.加强思想控制D.拒绝西方殖民

13.(2018镇江6.)右图是小明同学创作的历史学习卡片,它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时间:

1839年6月1日

人物:

林则徐

经过:

……

影响:

成为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借口

A.南京B.上海C.厦门D.虎门

14.(2018镇江7.)清末某官员说:

“战争骇人地向毫无准备的我们袭来,李鸿章所吹嘘的舰队、要塞、枪炮和人力,都已证明非一般所期待的那样厉害。

”这里的“战争”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5.(2018凉州3.)“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

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进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

”该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2018自贡4.)……的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旋涡。

文前省略的是()

A.《南京条约》B.《天律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的》

17.(2018泰安6.)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

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18.(2018宿迁7.)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并正确认识其影响,是初中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

下列对相关历史事件的影响,认识正确的是()

A.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气焰

B.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C.《辛丑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

D.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9.(2018江西3.)一个曾在中国海关任职的英国人说,上海“已经变成了无法无天的外国人们的一个真正黄金国……其中许多人都是属于这样一种类型的:

只要有利可图,那么走私犯禁,一切都不顾忌,就是行凶杀人,也在所不惜。

”这一情形开始于()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20.(2018聊城10.)阅读下图。

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俄签订《瑷珲条约》B.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C.中英签订《南京条约》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

21.(2018安徽4.)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

他这么说是因为()

A.甲午战争中国战败B.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山东主权转交日本D.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22.(2018白银4.)(2分)刘新成、刘北成主编《世界史•近代卷》中说:

“1840﹣1842年,天朝大国被英国一支数千人的海军舰队接连挫败。

中国的落后和西方的先递最终在战场上见了分晓。

”该材料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3.(2018南京6.)林则徐曾上奏道光帝:

“窃臣等钦遵谕旨,将夷船缴到烟土二万余箱,在粤销毁。

”材料叙述的事件是()

A.虎门销烟B.鸦片战争C.武昌起义D.北伐战争

24.(2018湖北3.)鸦片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的同时,通过不平等条约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农产品;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控制中国的金融,在中国投资铁路、矿务,开办工厂,巩固不平等条约的特权。

下列选项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欧美各国进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欧美各国侵华方式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D.甲午战争以后,欧美各国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25.(2018广安1.)下列各项,人物与事迹对应有误的是()

A.林则徐——虎门销烟B.邓世昌——抗击英法联军

C.左宗棠——收复新疆D.高山族抗日义士——反割台斗争

26.(2018百色4.)条约规定:

“割让香港岛;賠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激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此条约的对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7.(2018广东8.)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

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

材料中的“全仗”结束后,中国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8.(2018广西贵港市1)历史遗迹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

与如图遗迹有关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9.(2018吉林1.)“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这一条款出自于()

A.《南京条约》B.《瑗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30.(2018福建10.)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彪炳青史的民族英雄。

他的主要功绩是()

A.领导虎门销烟B.拟定《海国图志》C.抗击沙俄入侵D.指挥黄海海战

31.(2018荆州13.)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

“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坠至脚踝处。

”英法联军的这一掠夺行为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32.(2018菏泽7.)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A.中英协定关税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3.(2018·河南2)将廷黻曾写道:

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不力图改革,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倘使同治光绪年间的改革移到道光咸丰年间,我们的近代化就要比日本早二十年。

作者强调了当时中国()

A.军备落后B.国力贫弱C.政治腐败D.急需改革

34(2018·河南3)一位俄国记者记述了1900年6月2日发生在天津火车站的一幕:

月光照耀着这些莽汉,照耀着他们的大刀和旗帜。

一排子弹射过去,大旗倒下了,又举了起来,接着又倒了下去。

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民众抗英斗争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义和闭抗击八国联军D.国民革命军的北伐

35.(2018淄博2.)近代时期,外国列强发动多次侵华战争。

其中,大规模波及山东省境的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6.(2018山西6)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

”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语,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

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开设工广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7.(2018山西4.)“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

”这段话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中国的状况()

A.《南京条约》B.《璦珲条约》C.《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

38.(2018北京12.)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9.(2018青岛17.)“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俄国人则既强调贸易收益也强调取得领土。

”“到1860年”,俄国人“取得领土”的条约有(  )

①中俄《北京条约》②中俄《改订条约》③中俄《瑷珲条约》④中俄《辛丑条约》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40.(2018青岛19.)中国银钱的贬值从19世纪末起变得更加严重了,38克一两的白银在1887年值1.2块鹰洋,但在15年之后却失去了其近一半的比值。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B.战争赔款剧增

C.鸦片走私严重D.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41.(2018孝感8.)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

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B.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42.(2018东营10.)如图为近代某次列强侵华战争示意图。

这次战争失败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瑷珲条约》D.《辛丑条约》

43.(2018北部湾3.)鸦片战争后,反抗清朝统治的农民战争又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色彩,1862年9月,在浙江慈溪痛击洋枪队的队伍是()

A.太平军B.义和团C.东北军D.义勇军

44.(2018北部湾4.)吴玉章在回忆录中沉痛地写道:

“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

它使全中国都为之震动。

从前亡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材料中的“亡国条约”是()

A.《南京条约》B.《瑷珲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二.材料题

45.(2018吉林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写出材料一中“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性事件。

在“虎门”领导禁烟斗争的是哪位民族英雄?

(2)材料二中“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写出两场抗日战争时期“血肉筑长城”的战役。

 

(3)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哪些中华民族精神?

 

46.(2018广西贵港市)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

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政府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

--摘自《周恩来传》上卷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不过是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这不是和约,而是拿着钢刀的强盗逼迫手无寸铁的受难者接受的条约。

--列宁材料三:

美国承认,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对此,美国没有异议……--摘自《中美联合公报》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请举出清政府“跪着办外交”的两个事例。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受难者”指的是哪个国家?

我国哪场运动的爆发与“《凡尔赛和约》”有关?

1938年,在哪个会议上,希特勒用类似的手段逼迫捷克斯洛伐克割让领土?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你认为中美建交的前提是什么?

“公报”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采取什么手段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4)从上述材料及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47.(2018湖北13.)【拓展明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为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而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是与其地炮舰政策分不开的。

——摘编自《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册

材料二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年平均增长率(%)

英国

美国

法国

德国

1861-1873年

3.3

5.0

未统計

3.8

1874-1890年

1.7

52

2.1

3.5

1891-1900年

1.6

3.5

2.6

4.8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夺得的殖民地面积(平方英里)

1884-1900年

英国370万

美国(来统计)

材料三二战后,西欧国家凭借马歇尔计划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1969年欧共体各国开始了政治合作的努力;1993年《政治联盟条约》提出欧洲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该条约和《经济与货币联盟条约》组成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摘编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英国“强迫外国实行自由贸易”的事例。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19世纪来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

这种特点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二战后西欧国家是如何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的?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之后,欧洲体化进程在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新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盟的发展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48.(2018安徽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

英国使臣马夏尔尼说:

“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时期的对外政策,并概括其原因。

 

材料二(19世纪60年代初)恭亲王和文祥首先认识到中西方接触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可以通过谨慎的外交得到很大的好处。

他们强烈地感到,西方列强通常能够信守条约。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

(2)材料二反映的清朝统治者对外态度是什么?

他们在实践中是如何体现的?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对外政策变化的原因。

 

49.(2018宿迁2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士不同分割的一部分,维护祖国统一是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责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图

(1)元朝在图画圈处设置哪一机构管辖?

材料二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下设台湾、风山、诸罗三县。

沿海人民大量移居台湾,改变了台湾地旷人稀、劳力缺乏的状况。

从17世纪晚期到19世纪初,台湾的汉族人口由原来的20万增加到200万。

大陆移民和当地居民共同劳功,大大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2)依据材料二,回答设置台湾府的影响。

 

材料三(1895年)某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群情激愤,纷纷表示“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坚决反对割让台湾…在5个月的时间里,台湾军民共打死打伤日军32000多人,表现了强烈的爱国感情和抗敌御侮的斗志。

一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3)材料三中的“某条约”是指什么?

“坚决反对割让台湾”表现了台湾军民哪一爱国情感?

 

材料四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1984年,正式提出用“一国两制”解决台湾和香港问题。

一摘自岳麓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四  处的历史人物是谁?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但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面对这种现象,你的态度是什么?

请说明理由。

 

2018年中考历史真题单元汇编

八上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

一.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