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69400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docx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测试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选择题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需要对外开辟商品市场和掠夺原料B.开展同中国的贸易

C.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D.反对中国禁烟

2.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天京事变

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   )

A.推翻清朝统治B.建立人间的天国

C.实现其革命理想D.打击外来侵略

4.太平天国、义和团的失败,和以往农民起义最大的不同在于(   )

A. 清军的残酷镇压         B.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C. 列强的疯狂进攻         D. 农民军内部分裂

5.某学者说:

“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说明(   )

A. 鸦片战争的结果           

B.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           

C. 清政府的腐朽           

D. 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6.法国上尉巴特利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

他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

雨果严厉谴责了他们的行径。

“他们的行径”是指(   )

A.发动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D.对华倾销商品

7.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了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

这个城市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8.自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倍受屈辱。

下列侵略战曾经攻占过我国首都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⑤日本侵华战争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⑤                                  

D. ②④⑤

9.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①创立拜上帝教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0.图是1985年发行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纪念邮票中的一枚,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B.火烧圆明园C.太平天国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

11.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1874年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为(   )

A. 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 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 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D.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2.西方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西方列强的炮声”是指以下哪个国家的炮声(   )

A. 法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13.某校八年级(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历史资料:

①林则徐生平事迹;②英国军队侵华暴行;③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根据这些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虎门销烟                      C. 鸦片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14.英国著名香港史专家安德葛在《香港史》中写道:

“(林则徐的禁烟计划)以果断及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击,使得英国人出乎意料,(他们)完全没有想到林则徐会以果断、活力和对中国利益的献身精神来付诸行动。

”下列属于林则徐“付诸行动”的是(   )

①缉拿烟贩   ②禁止中英贸易   ③率军坚守定海   ④虎门销烟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15.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其中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①中俄《瑷珲条约》         ②中俄《北京条约》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④中俄《改订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                                  

D. ②

16.“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

这则报道记录了英法联军摧残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   )

A. 占领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辽东半岛                      D. 南京大屠杀

17.近代历史上,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其中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协定关税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③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A.①③②B.③②①C.①②③D.②③①

18.1853年,太平军占领_______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   )

A.北京B.南京C.长安D.桂平

19.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指出:

“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

……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

”材料中所涉及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C. 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                             

D. 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

20.雨果说: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

……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

”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甲午中日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21.马克思(1818-1883)说: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这样一个帝国注定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总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

”这里所述“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是指(   )

A. 美国                                     B. 英国                                     C. 日本                                     D. 俄国

二、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二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3)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

请结合学过的内容列举出来。

(4)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请说说看。

23.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

,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若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末,是中国清代的鼎盛时期,史称“乾隆盛世”。

那个时期,中国的工业产量居世界前列。

但正是在这个时候,欧洲诸国先后开始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和产生革命,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后来居上。

而中国当时的统治者对这一历史性大变革却茫然无知,仍沉迷于盲目自大之中,视西方科学技术为“奇迹淫巧”。

“康乾盛世”之后的100多年,中国的发展大大落后了,国际地位急剧衰落,沦为半殖民地,备受外强欺侮。

一一温家宝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演讲

(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

这场战争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面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反抗?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原因有哪些?

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哪些启示?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鸦片战争前)英国商人主要向中国输出毛、棉织品,而从中国输入茶、丝等物。

但英货在中国市场上销路不大,这是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外国商品还具有顽强的抵抗作用。

在正常的情况下,英国对中国的贸易发生逆差。

在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五年(1781—1790)间,中国茶叶输英总值是9626万元;乾隆四十六年到五十八年(1781—1793)间,英国毛织品等货物输华总值是1687万元,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1/6.因此,英国必须以大量白银来抵付贸易差额。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十一卷

材料二:

材料三: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泄泄,弛缓的意思)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贸易的状况。

(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反映出1799年—1838年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呈怎样的趋势?

(3)根据材料三,指出林则徐认为鸦片“流毒于天下”会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39年6月,林则徐做出了什么禁烟壮举?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这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把握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本题难度适中。

2.【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了一次公开的分裂,太平天国主要领导人之间嫌隙日生,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这一事件被称为天京事变,使太平军元气大伤,并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本题难度适中。

3.【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洪秀全将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其目的在于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

只有推翻清朝统治,才能建立人间的天国。

故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的目的在于推翻清朝统治。

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洪秀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还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

4.【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我们知道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列强侵略中国期间,这两大农民起义遇到了以往农民起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那就是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正处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的认为除了反封建外,还担负着反侵略的任务,这是以往农民起义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他们最后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5.【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关键词“农民造反者、金陵、天京陷落”,结合所学可知,题干表述的是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1853年在南京建立政权,1864年天京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学生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过程和作用。

本题难度适中。

6.【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A项是英国;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进圆明园,将圆明园洗劫一空并火烧圆明园。

题文的法兰西和英格兰指的是英国和法国与题干相符,他们的行径指的是火烧圆明园。

C项是俄国;

D项对华倾销商品主要是英国。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火烧圆明园的知识,难度适中。

抓住信息“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是解题的关键,英法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他们的罪恶行径就是火烧圆明园。

7.【答案】D

【解析】【分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于南京;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制造南京大屠杀,残害中国军民三十多万人。

所以答案选D。

【点评】要求学生熟记中英《南京条约》和南京大屠杀的知识点,教育学生勿忘国耻。

本题难度适中。

8.【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曾三次遭到列强洗劫,中华民族备受屈辱,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进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1900年8月八国联军再次进占北京,对北京进行了再次洗劫;1937年,七七事变后,平津失陷。

由此可知,曾经攻占过我国首都的是侵略战争是②④⑤项。

​故答案为D。

【点评】重点识记近代以来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内容与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

9.【答案】A

【解析】【分析】创立拜上帝教说明只是用宗教来发展革命力量,缺乏科学的思想来指导革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却没有办法实施,说明奉行绝对的平均主义的思想具有空想性;重视封建等级制度说明体现了封建落后性;提倡效法西方是文化上的进步,只是因历史条件限制而未能实行,不是落后;因此①②③都是落后的体现。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要会全面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原因。

本题难度适中。

10.【答案】A

【解析】【分析】依据邮票图案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虎门销烟》的浮雕。

意为纪念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BCD三项与林则徐有关。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虎门销烟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

学生还要掌握虎门销烟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11.【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洗劫过后放火烧园。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对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基础知识的掌握。

本题难度大。

1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中国近代史开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后签订《南京条约》,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项法国,不符合题意。

B项英国,符合题意。

C项俄国,不符合题意。

D项日本,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英鸦片战争的史实。

13.【答案】C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中国近代史上曾因林则徐禁毒引发了一场战争指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史实。

本题难度适中。

14.【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

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①④正确,D符合题意;清朝没有禁止中英贸易的政策,②不合题意,排除AC;

1841年9月26日,英军三个团再犯定海。

镇守定海的三位总兵葛云飞、王锡朋和郑国鸿奋起抵抗,定海保卫战期间,中国军队视死如归,5000余官兵牺牲,三总兵同日阵亡,是鸦片战争中战斗最激烈、牺牲最多的一次战斗。

③不合题意;排除B。

由此可知ABC不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相关史实。

本题难度适中。

15.【答案】C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北方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

俄国割占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我国领土范围是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①中俄《瑷珲条约》割占我国领土范围是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不符合题意。

         

②中俄《北京条约》割占我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领土,符合题意。

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我国领土范围是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符合题意。

    

④中俄《改订条约》割占我国领土范围是中国西北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近代俄国侵华的史实。

关于近代俄国侵华的史实,学生还要知道,俄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并单独侵占伊犁;1900年俄国参加八国联军,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攫取了在中国东北的铁路修筑权、矿山开采权,并强迫租借旅顺、大连,把东北变成俄国的势力范围。

1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可知,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并火烧圆明园,B项符合题意;

占领香港岛的是鸦片战争中英国,时间是1841年初;

割占辽东半岛是1895年《马关条约》内容;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时间是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

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通过分析题干中的时间和国家分析出具体事件,也可通过分析选项事件的发生时间以及相应的国家,与题干对比排除不一致的选项。

本题难度适中。

17.【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协定关税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是1895年《马关条约》的内容;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是1901年《辛丑条约》的内容。

按照条约的签订时间,正确的排序是①②③。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大。

学生要识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18.【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内容。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太平天国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不大。

学生还要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地点和意义。

19.【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可以知道这是中英《南京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项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符合题意。

B项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C项列强对华开始大规模资本输出是《马关条约》签订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是《辛丑条约》签订的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影响。

20.【答案】D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了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抢掠中国大量精美文物和财富。

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影响及俄国对中国领土的趁火打劫也是考查的重点。

本题难度适中。

2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马克思生活的时间(1818-1883),可以判断“安于现状的大帝国”是晚清政府闭关锁国;“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指为了发展近代工业需要打开中国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最现代社会的代表,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了鸦片战争;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分析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本题难度适中。

二、材料分析题

22.【答案】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2)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或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虎门抗英英勇牺牲);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等清军将领抗击日军斗争。

(4)通过被入侵,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可说明封建制度的落后与腐朽;进一步来说必须推翻腐朽的封建统治,建立新的国家;通过中国让人民的反抗斗争,说明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民族气节和顽强意志等。

【解析】【分析】

(1)根据所学可知,发生在19世纪的三次灾难指的是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

(2)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为《辛丑条约》的内容,该条约的影响是使中国完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