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735342 上传时间:2023-05-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1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防排烟课程设计.docx

防排烟课程设计

防排烟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

学院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专业

消防工程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年月日

目录:

第1章概述

1.1设计项目

本工程地上二十六层,地下一层。

其中地下室为戊类物品储藏间及设备用房,地上一~三层为商业用房,四~二十六层为住宅,建筑高度为80.00m,属于建筑高度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

总建筑面积为28332㎡。

地下室暂不做防排烟。

本次设计范围包括通风及防排烟设计。

1.2设计内容

根据你所确定的设计场所,设计防排烟系统:

(1)根据建筑物的功能和结构要求,划分成不同的消防系统,即防烟和排烟系统,然后对这些系统的功能进行设计;

(2)分别对前室、楼梯间、电梯井、避难层等系统的防烟(机械加压送风)进行设计和计算,同时对机械加压送风所需的最大压力差进行计算;

(3)对需要采用机械排烟的场合,设计合适的机械排烟方式,选择合适的排烟量,并给出计算过程;

(4)确定管网的布置、尺寸;

(5)确定风机数量、布置等;

1.3设计依据

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1997年版)

4、《高层建筑防排烟设计手册》

5、《防排烟工程》

6、《高层建筑和地下建筑通风与防排烟》

7、《建筑设备专业设计技术措施》

1.4通风,防排烟设计

地下室为戊类物品储藏间及设备用房,分为三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均有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根据要求设置机械通风及排烟系统,系统合用。

排烟量按走道及与走道连通的无窗房间面积之和每平方米60m3/h计算,风机采用双速风机,平时低速运转排风,火灾时跳高速排烟;同时设置送风系统,送风量按照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设置,平时运转送风,火灾时继续运转补风,满足通风及消防要求。

送风、排烟系统均设置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满足通风使用要求,280℃时自动关闭,并连锁关闭送风、排烟风机。

各储藏间可安装排气装置,将房间内空气排至走道,由排风系统排出室外,新风自然补入房间,排气装置由用户自理。

地下室设有消防水泵房一个,设置机械通风兼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每平方米60m3/h计算,并且不小于7200m3/h,风机采用双速风机,平时低速运转排风,火灾时跳高速排烟;同时设置送风系统,送风量按照不小于排烟量的50%设置,补风来自走道送风系统。

送风、排烟系统均设置排烟防火阀,平时常开,满足通风使用要求,280℃时自动关闭,并连锁关闭送风、排烟风机。

地下室设有生活水泵房及配电间各一个,设置机械通风系统通风换气,换气次数满足卫生要求及排除设备余热要求,通风系统设有防火阀,发生火灾时自动关闭,防止火灾蔓延。

地下室内有封闭楼梯间一部,防烟楼梯间两部。

其中封闭楼梯间在一层设有可开启外窗,开窗面积不小于2㎡,满足自然排烟条件,采用自然排烟。

两部防烟楼梯间其中一部及合用前室与地上主楼共用送风系统,机械防烟;另一部及独立前室单独在楼梯间设置送风系统机械防烟,前室不送风。

楼梯间设计余压值50Pa,前室及合用前室30Pa,单独送风的楼梯间及前室设置有余压阀,保证楼梯间及前室的余压值满足设计要求。

一~三层商场不完全满足自然排烟条件,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分楼层设置。

商场内通过设置在梁下的不小于500mm高的挡烟垂壁将商场划分为若干防烟分区,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120m3/h计算,每个防烟分区内设置平时常闭的板式排烟口,排烟支风道处设置排烟防火阀,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根据烟感信号控制开启火灾区域的排烟口及排烟风机排烟,烟气温度达到280℃时,支风道处排烟防火阀自动关闭,停止该区域排烟。

排烟机房处设有排烟防火阀,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

排烟时,由外窗自然补入新风,保证排烟系统正常工作。

商场内有封闭楼梯间一部,防烟楼梯间两部。

其中封闭楼梯间设有可开启外窗,开窗面积满足自然排烟条件,采用自然排烟。

两部防烟楼梯间及独立前室单独在楼梯间设置送风系统机械防烟,前室不送风。

楼梯间设计余压值50Pa,前室及合用前室30Pa,楼梯间及前室设置有余压阀,保证楼梯间及前室的余压值满足设计要求。

四层以上住宅部分设有防烟楼梯间两部,剪刀式布局,合用前室及独立前室各一个。

本工程为超过50米的一类公共建筑,上述部位均设置送风系统机械防烟。

楼梯间设计余压值50Pa,前室及合用前室30Pa。

住宅部分设有长度超过20米的内走道一个,按要求设置机械排烟系统,走廊内设置排烟竖井,每层设置常闭的多叶排烟口,排烟风机设置于屋面,排烟量按走廊面积每平方米120m3/h计算,并且不小于7200m3/h。

火灾时,由消防控制室根据烟感信号控制开启火灾层的排烟口及排烟风机排烟,烟气温度达到280℃时,多叶排烟口自动关闭,停止该层排烟。

屋顶排烟风机处设有排烟防火阀,管道内烟气温度达到280℃时自动关闭,连锁关闭排烟风机,停止排烟。

住宅内房间开窗面积满足自然排烟要求,均采用自然排烟。

电梯机房设置排风机排除设备余热。

屋顶设置的正压送风系统吸风口与排烟系统排烟口平面距离大于10米,满足要求。

第2章防排烟概述

2.1.火灾烟气

2.1.1烟气的组成

火灾烟气是火灾过程中因热解和燃烧作用形成的一种产物。

烟气的成分和性质首先取决于发生热解和燃烧的物质本身的化学组成,其次还与燃烧条件有关。

火灾烟气是一种混合物,包括:

可燃物热解或燃烧产生的气相产物,如未燃燃气、水蒸汽、

、CO及有毒或有腐蚀性的气体;由于卷吸而进入的空气;多种微小的固体颗粒和液滴。

2.1.2燃烧产物的分类

正常的燃烧工况,燃烧条件得到良好的保证,燃烧进行得比较完全,所生成的气体都不能再燃烧,这种燃烧称为完全燃烧,其燃烧产物称为完全燃烧产物。

对于非正常的燃烧工况,没有良好的燃烧条件,燃烧进行的很不完全,称为不完全燃烧,相应的燃烧产物称为不完全燃烧产物。

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就属于这种情况。

由于火灾时参与燃烧的物质比较复杂,尤其是发生火灾的环境千差万别,所以火灾烟气的组成相当复杂。

2.1.3火灾烟气的危害性

(1)火灾烟气的毒害性

第一,烟气中含氧量往往底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数值,当空气中含氧量降低到15%时,人的肌肉活动能力下降;降到10-14%时,人就四肢无力,智力混乱,辨不清方向;降到6-10%时,人就会晕倒。

所以对处在着火房间内的人们来说,氧的短时致死浓度为6%。

而实际的着火房间中氧的最低浓度可达到3%左右,可见在发生火灾时人们要是不及时逃离火场是很危险的。

第二,火灾烟气中含有的各种有毒气体的含量已超过人们生理正常所允许的最高浓度,会造成人们中毒死亡。

经过研究发现,火灾烟气中所存在的游离基中间气态物质其危害性比一氧化碳还要大。

人或动物吸收了游离基肺部将发生游离基反应,肺部表面迅速扩张而降低肺的吸氧功能,导致缺氧。

火灾受害者的游离基反应将持续至少两个星期,长者可达两个月。

随着高分子合成材料在建筑、装修以及家具制造中的广泛应用,火灾所生成的毒性气体的危害更加严重。

第三,烟气中悬浮微粒的危害。

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颗粒直径小于10微米的飘尘,它们肉眼看不见,能长期漂浮在大气中,少则数小时,长则数年。

微粒小于5微米的瓢尘,由于气体扩散作用,能进入人体肺部粘附并聚集在肺泡壁上,引起呼吸道病和增大心脏病死亡率,对人造成直接危害。

第四,火灾烟气具有较高的温度,在着火房间内,烟气温度可高达数XX,人们对高温烟气的忍耐性是有限的。

在65℃时,可短时忍受;在120℃时,15分钟内将产生不可恢复的损伤。

(2)火灾的减光性

可见光波的波长为0.4~0.7微米,一般火灾烟气中烟粒子粒径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即烟粒子的粒径大于可见光的波长,这些烟粒子对可见光是不透明的,即对可见光有完全的遮蔽作用,当烟气微粒弥蔓时,可见光因受到烟粒子的遮蔽而大大减弱,能见度大大降低。

(3)火灾烟气的恐怖性

发生火灾时,特别是发生爆燃时,火焰和烟气冲出门窗空洞,浓烟滚滚,烈火熊熊,使人产生了恐怖感,常常给疏散造成混乱局面,使有的人失去活动能力,有的甚至失去理智,造成人员挤死或踩伤的严重后果。

2.2防排烟区域的划分

发生火灾时的首要任务是把烟气控制在一定区域并迅速排出室外,以防止烟气蔓延到其它区域尤其是疏散通道中。

排烟区:

把火灾烟气控制在某特定区域并进行排烟的区域。

如起火区域。

防烟区:

防止烟气的侵入。

如非着火区,疏散通道。

防火分区:

指采用具有一定耐火能力的分隔设施(如楼梯、墙体等)在一定时间内将火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单元空间。

为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任意流动,需要利用一些设备把防火分区划分为若干个防烟空间,利用区内的排烟口把烟排除。

防烟分区:

以屋顶挡烟隔板、挡烟垂壁或从顶棚向下突出不低于500mm的梁为界,从地板到屋顶或吊顶之间的空间。

2.3防排烟方式

2.3.1防烟方式

(1)非燃化防烟

防烟的基本作法首先是非燃化。

非燃化防烟是从根本上杜绝烟源的一种防烟方式。

非燃烧材料的特点是不容易发烟,即不燃烧且发烟量很少,所以非燃材料可使火灾时产生的烟气量化大大减少,烟气光学浓度大大降低。

(2)密闭式防烟方式

对发生火灾的房间实行密闭防烟也是防烟的一种基本方式,其原理是采用密封性能很好的墙壁等将房间封闭起来,并对进出房间的气流加以控制。

当房间一旦起火时,一般可杜绝新鲜的空气流入,使着火房间内的燃烧因缺氧而自行熄灭,从而达到防烟灭火的目的。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防火分区容易分得很细的住宅、公寓、旅馆等,并优先采用容易发生火灾的房间,如灶房等。

这种方式的优点是不需要动力,而且效果很好。

缺点是门窗等经常处于关闭状态使用不方便,而且发生火灾时,如果房间内有人需要疏散,仍将引起漏烟。

(3)阻碍防烟方式

在烟气扩散流动的路线上设置各种阻碍以防止烟气继续扩散的方式称为阻碍防烟方式。

这种方式常常用在烟气控制区域的交界处,有时在同一区域内也采用。

防烟卷帘、防火门、防火阀、防烟垂壁等都是这种阻碍结构。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区域进行加压送风,使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称为加压防烟。

因为加压区域和非加压区域之间有若干常规的挡烟物,如墙壁、楼板及门窗等,挡烟物两侧的压力差可有效地防止烟气通过门窗周围的缝隙和围护结构缝隙渗漏过来。

加压防烟方式的优点是能有效地防止烟气侵入所控制的区域,而且由于送入大量的新鲜空气,特别适合于作为疏散通道的楼梯间,电梯间及前室的防烟。

2.3.2挡烟设施

挡烟设施是起阻挡烟气的作用,同时可提高防烟分区排烟口的吸烟效果。

(1)挡烟垂壁

挡烟垂壁可采用固定式或活动式的,当建筑物净空较高时可采用固定式的,将挡烟垂壁长期固定在顶棚上,当建筑物净空较低时,宜采用活动式的。

挡烟垂壁应用不燃烧材料制作,如钢板、尖丝玻璃、钢化玻璃等。

活动式的挡烟垂壁应由感烟控测器控制,或与排烟口联动,或受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但同时应能就地手动控制。

活动挡烟垂壁落下时,其下端距地面的高度应大于1.8m。

(2)挡烟隔墙

从挡烟效果看,挡烟隔墙比挡烟垂壁的效果要好些,因此,在安全区域宜采用挡烟隔墙。

(3)挡烟梁

有条件的建筑物,可利用钢筋混凝土梁或钢梁进行挡烟。

2.3.3排烟方式

(1)自燃排烟方式

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在自然排烟设计中,必须有冷空气进口和热烟气的排烟口,排烟口可以是建筑物的窗,亦可以是专门设在侧墙上的排烟口。

优点:

自然排烟构造简单、经济,不需要专门的排烟设备及动力设施;运行维修费用低;排烟口可以兼做平时通风换气用。

对于顶棚高大的房间(中庭),若在顶棚上开设排烟口,自然排烟效果好。

缺点:

自然排烟效果不稳定;对建筑设计有一定得制约;还存在火灾通过外窗向上蔓延的危险性。

(2)机械排烟方式

①全面排烟方式

对着火房间进行机械排烟,同时对走廊、楼梯(电梯)前室和楼梯间等进行机械送风,控制送风量略小排烟量,让房间保持负压,以防止烟气从着火房间漏出。

优点:

全面排烟方式的防烟排烟效果好,而且稳定,不受任何气象条件的影响,从而确保了控制区域的安全。

缺点:

这种方式需要送、排风两套机械设备,投资较高,耗电量也大。

②正压送风排烟方式

正压送风用送风机给走廊、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等送新鲜空气,使这些部位的压力比着火房间略大,烟气经过专门设计的排烟口或外窗以自然排烟的方式排出。

由于走廊、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等室内压力教着火房间高,新鲜空气会漏入着火房间,将助长火灾发展。

应保证过剩空气通过排气口排至室外。

严格控制加压区域的室内压力,是保证这种排烟方式效果的关键。

③负压机械排烟方式

负压排烟是用排烟机把着火房间内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至室外的排烟方式。

在火灾发展初期,这种排烟方式能使着火房间内压力下降,造成负压,烟气不会向其它区域扩散。

火灾猛烈发展阶段,由于烟气大量产生,排烟机如来不及把其完全排除,烟气就可能扩散到其它区域中去。

另外排烟机要求能承受高温烟气,而且还需要设防火阀,一旦烟气温度超过280℃,排烟防火阀便自动关闭,排烟系统停止工作。

负压排烟缺点:

初期投资高,日常维护管理费用也高。

2.4防排烟设备

一个完整的防排烟系统由排烟口、送风口、阀门、风机、管道、隔烟装置以及风机、阀门与送风口或排风口的联动装置等组成。

2.4.1排烟口

发生火灾时建筑物内所产生的烟气排向室外或烟道的出口。

根据排烟的方式,排烟口有自然排烟口和机械排烟口两种,排烟口的尺寸和布置将直接影响到排烟的效果。

(1)自然排烟口

目前,我国和国外有些国家的标准规定:

自然排烟口的有效开口面积不应小于室内地面面积的2%。

有效开口面积是指对排烟有效的面积,在许多情况下,排烟口的有效面积小于其实际开口面积。

在确定排烟口的有效面积时,其有效排烟高度通常简称为有效高度。

根据自然排烟的原理,自然排烟口应设置在房间外墙上部或顶棚上。

排烟口设置在顶棚上最有效最理想,但这只对单层的房间。

对高层建筑而言,在顶棚上设置排烟口是比较难实现的,通常设置在外墙上部靠近顶棚处,一般设置在距顶棚80cm以内的范围内,这对疏散和扑救都是有利的。

排烟口一般是矩形的,但在有些情况下,排烟口可以做成圆形。

内走道和房间的自然排烟口至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水平距离应在30米以内。

对自然排烟来说,500m2防排烟分区所需的排烟口的总有效面积至少为10m2。

通常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特别是同一防排烟分区中含有许多面积不大的房间时,原则上是至少每个房间有一个排烟口。

(2)机械排烟口

机械排烟口的尺寸不象自然排烟那样严格,一般只要求按排烟口的有效面积计算的排烟速度低于10m/s即可。

如果排烟速度过高,一方面排烟口处局部阻力过大;另一方面在烟气入口比较容易吸入空气,降低实际排烟能力。

当用隔墙或挡烟壁划分防烟分区时,每个防烟分区应分别设置排烟口。

排烟口应尽量设置在防烟分区的中心部位,排烟口到该防烟分区最远点的距离不应超过30米。

排烟口的数量越少,其平面布置的自由度越小,排烟口的数量越多,其平面布置就越自由。

同一防排烟分区中分设两个以上排烟口,每个排烟口之间应有联动装置,当任何一个排烟口开启时,其余的排烟口必须能随之开启,这样才能保证整个防烟分区的总有效排烟面积达到设计要求。

排烟口的前端应设有防火阀。

具体为280℃排烟防火阀,常开型,达到280℃时自动关闭,且与排烟风机联锁,即区域内任何一个排烟口关闭时,其他排烟口和风机都会自动关闭。

2.4.2正压送风口

正压防烟系统中送风口的布置有单点送风和多点送风两种形式。

对于每个正压区间,送风口只有一处时称为单点送风,而送风口有多处时,称为多点送风。

(1)单风口及风机的布置

若高层建筑的楼梯间采用单风口送风,当火灾是在远离送风口的楼层发生,而且送风口附近的几个楼层的楼梯间的门开启时,几乎全部加压送风量将从这几个开启的门流失掉,致使着火层楼梯间起加压作用的风量只占总送风量的极小部分,风压也很低,起不到应有的防烟作用。

即采用单风口送风的正压送风防烟系统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使远离送风口的楼梯间处保持足够的正压。

这种情况对从建筑物底部通过单风口送风的系统尤其容易发生,因为在发生火灾时,受灾人员的疏散活动和消防人员的救援活动将使楼梯间底层的外门经常处于开启状态,所以,单风口送风形式通常是设计成从顶部送风的形式。

送风机可布置在屋顶层,也可以布置在地面层。

送风机屋顶层布置的关键是要严防烟气回流现象的产生。

从建筑物排至室外的烟气有可能被送风机吸入送回正压系统中,然后被送到建筑物的各个部位,这就是烟气回流现象。

建筑物排至室外的烟气流动状态是与起火地点、烟气排出口地点、建筑物中烟气泄漏地点以及室外风向风速等因索有关的。

为了送风机的取风口不吸入从建筑内排出的烟气,在做送风机设置的时候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送风机的取风口位置应尽可能远离烟气的排出口,如排烟口、排烟竖井出口和电梯井顶部排气口等。

从垂直方向看,取风口位置在上,排烟口位置在下。

②送风机的取风口应布置在各种不利孔口的上方,即相对于室外自然风向而言,取风口应在上风向,各种排烟口、排气口应在下风向。

③送风机的取风口应设置自动关闭装置。

当烟气回流时能自动关闭。

(2)多风口及风机的布置

在采用多风口送风形式的系统中,无论送风机布置在屋顶或是地面,都要有专门的送风风道。

如果把送风风道做成单独的风井,建筑物的投资会相应增加。

如果把送风风道布置在楼梯间内部,可降低建筑物的投资成本,但必须保证不影响楼锑间的正常通行。

高层建筑物中楼梯间前室或楼梯间与电梯间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口都是每层单独设置,这种布置形式对前室本身来说是单风口送风,而对整个建筑物来说,则是多风口送风。

送风口的尺寸一般只要求按送风门有效面积计算的送风速度低于7m/s即可。

如果送风速度过高,将使进风口局部阻力过大;如果送风速度过小,则送风口的尺寸较大,在布置上以及与风道的连接都会有困难。

2.4.3排烟风道

排烟风道的设计要求:

(1)排烟风道不应穿越防火分区。

竖直穿越各层的竖风道应用耐火材料制成,并宜设在管道井内或采用混凝土风道。

(2)排烟风道因排出火灾烟气时温度较高,除应采用金属板、混凝土等金属非燃材料制作外,还应安装牢固,排烟时温度升高不致变形,不脱落,并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

(3)风道内通过的风量,应按该排烟系统各分支风管所有排烟口中最大排烟口的两倍计算。

当采用金属风管时,不应超过20m/s;当采用混凝土砌块、石板等其他非金属材料风道时,不应超过15m/s。

(4)当某个排烟系统各个排烟口风量都小于3600m3/h,其排烟总管可按7200m3/h计算,其余各支管的风量均按各自担负的风量计算确定。

(5)烟气排出口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条件(风向、风速、周围建筑物以及道路等情况)考虑确定,既不能将排出的烟气直接吹在其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建筑物上,也不能妨碍人员避难和灭火活动的进行,更不能让排出烟气再被通风或空调设备等吸入。

此外,必须避开有燃烧危险的部位。

2.4.4防火阀

典型的防火阀工作原理是藉易熔合金的温度控制,利用重力作用和弹簧机构的作用关闭阀门的,如图2-1所示。

新型产品中亦有利用记忆合金产生形变使阀门关闭的。

当发生火灾时,火焰侵入风道,高温使阀门上的易熔合金熔解,或使记忆合金产生形变使阀门自动关闭,它被用于风道与防火分区贯通的场合。

一般规定防火墙与防火阀门之间的风道用1.5mm厚的钢板制作。

图2-1简易防火阀工作原理图

2.4.5风机

用于排烟的风机主要有离心风机和轴流风机,排烟风机应耐热,变形小,使其在排出280℃烟气时连续工作30min仍能达到设计要求。

工作点对应的风机风量应等于烟风系统中的最大烟风流量,这是防排烟系统对风机的基本要求。

工作点应处在风机的高效率区域,以保证风机运行的经济性。

至于风机的风压,由于其与风量之间存在对应关系,故当风量满足要求后,风压也就被决定了。

(1)确定风机性能指标:

计算和确定风量、风压、轴功率、配用电动机所需功率。

(2)确定风机的具体型号:

从运行的经济性要求来看,必须使工作点处在最高效率区内。

在风机性能表中,相应于中间流量,效率最高,所以借助风机产品性能表可大体上确定出工作点效率最高的风机型号规格。

(3)风机选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应使风机的风量和风压满足要求,并尽可能使工作点处在高效率区内。

②应根据输送的介质性质选择不同用途的风机。

防排烟工程中所采用的排烟机,有关消防规范规定应保证在280℃条件下连续运转30分钟。

③应根据现场安地位置选择风机的旋转方向和出口方位,使烟风管道连接方便,弯头尽可能地少,并便于维护和检修。

第3章防排烟设计

4.1排烟

1、一层商场不完全满足自然排烟条件,设置机械排烟系统,排烟系统分楼层设置,商场内通过设置在梁下的不小于500mm高的挡烟垂壁将商场划分为若干防烟分区,排烟系统排烟量按照最大防烟分区面积每平方米120m3/h计算。

一层机械排烟系统排烟量(m3/h):

分区

一区

二区

三区

四区

五区

六区

七区

面积M2

95

140

178

117

92

176

114

排烟量

5700

16800

21360

14040

11040

21120

6840

注:

排烟量=防火分区面积*120(60)

所以一层最大排烟量为21360m3/h

同理,二层最大排烟量为21360m3/h;三层最大为21360m3/h。

2.、机械排烟管径及水力计算

(一)、1~3层

1.确定最不利管路2-3-4-5-6。

2.根据各管段的风量及选定的流速,确定各管段的断面尺寸和单位长度比摩阻:

查表3-5有:

2-3-4-5-6段流速为6—14m/s;1、7段流速为2—8m/s

管道2:

查钢板制矩形通风管道计算表知断面为

单位管长沿程阻力损失

管道2沿程阻力损失计算:

管道1:

,查表知断面为

同理计算各管段得下表:

各管段沿程阻力损失计算表

管道编号

流量

/(m3/h)

管长

/m

断面尺寸

/

流速

/(m/s)

单位管长阻力损失/(Pa/m)

沿程阻力损失/(Pa/m)

2

16800

5.95

5.8

2.10

12.50

3

21360

5.1

7.4

3.35

17.09

4

14040

7.3

4.9

1.47

10.73

5

11040

4.3

3.8

0.885

3.81

6

21120

4.6

7.3

3.26

15.00

1

5700

3.0

4.0

0.98

2.94

7

6840

4.0

4.8

1.41

5.64

3.计算各管段局部损失。

(查局部系数阻力表)

管道2:

矩形风管Y形分流三通

,管段2的局部阻力损失计算

管道3-4-5-6为规格一样的矩形风管Y形分流三通管道。

管道1:

矩形风管Y形分流三通管道,

管道7:

矩形风管Y形对称燕尾合流三通管道

管段编号

局部阻力系数

流速

/(m/s)

局部阻力损/(Pa/m)

沿程阻力损/(Pa/m)

总阻力损失/(Pa/m)

2

0.18

5.8

3.63

12.50

16.13

3

0.26

7.4

8.54

17.09

26.44

4

0.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