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73599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市东城区高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A.①②⑤④③B.②①④③⑤C.①②⑤③④D.②①③④⑤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僧虔,琅邪临沂人也。

年数岁,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僧虔独正坐采蜡烛珠为凤凰。

弘曰:

“此儿终当为长者。

僧虔善隶书。

孝武欲擅书名,僧虔不敢显迹,常用掘笔①书,以此见容。

泰始中,为辅国将军、吴兴太守。

王献之②善书,为吴兴郡,及僧虔工书,又为郡,论者称之。

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与僧虔赌书毕,谓僧虔曰:

“谁为第一?

”僧虔曰:

“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

”上笑曰:

“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示僧虔古迹十一帙,就求能书人名。

僧虔上羊欣所撰《能书人名》一卷。

僧虔《论书》曰:

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

亡曾祖领军书,右军③云“弟书遂不减吾”。

庾征西翼书,少时与右军齐名,右军后进,庾犹不忿,在荆州与都下人书云:

“小儿辈皆学逸少书,须吾下,当比之。

”王右军自书表,晋穆帝令张翼写效,一毫无异,乃题后答,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云“张翼小人,几欲乱真”。

张芝、二卫并得名前代,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异耳。

羊欣书见重一时,亲受子敬,行书尤善,正乃不称名。

孔琳之书天然放纵,极有笔力,规矩恐在羊欣后。

谢综书,恨少媚好。

谢灵运乃不伦,遇其合时,亦得入流。

庾昕学右军,亦欲乱真矣。

(取材于《南齐书》)

注:

①掘笔:

秃笔。

②王献之:

字子敬,东晋书法家,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③右军:

右军将军。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字逸少)曾任此职,世称“王右军”。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终当为长者长者:

年长的人B.右军后进后进:

后来长进

C.天然放纵放纵:

不受约束D.亦得入流入流:

列入流品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常用掘笔书,以此见容羊欣书见重一时

B.乃题后答正乃不称名

C.右军当时不别,久后方悟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D.无以辨其优劣皆以美于徐公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伯父弘集会诸子孙,弘子僧达下地跳戏

(他的)伯父王弘把孩子们聚在一起,王弘的儿子王僧达在地上蹦跳玩耍

B.太祖善书,及即位,笃好不已

太祖擅长书法,等到即位,(对书法还是)深爱不止

C.卿可谓善自为谋矣

你可以说是善于替自己谋虑了

D.亡曾祖领军书,右军云“弟书遂不减吾”

(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写信,王羲之说“老弟写信就没有丢掉我”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王僧虔在孝武帝面前为求自保,不惜用秃笔写字来掩饰书法水平。

B.王献之和王僧虔都擅长书法,又都做过吴兴郡守,因此传为美谈。

C.征西将军庾翼与王羲之在书法上齐名,很多小辈都来向庾翼学习。

D.张翼和庾昕二人模仿王羲之的书法,都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

第二部分(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宋文帝书,自云可比王子敬,时议者云‘天然胜羊欣,功夫少于欣’”,意思是“宋文帝的书法,自己说可以和王献之相比,但当时评议的人说‘(宋文帝的)天资高于羊欣,书法艺术所达到的程度不如羊欣’”。

请结合你的阅读积累,谈谈对“天然”和“功夫”二者关系的理解。

(不少于200字)(1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之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酒酣,帝曰:

“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

”靓曰:

“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复睹圣颜。

”因涕泗百行。

帝于是惭悔而出。

(取材于刘义庆《世说新语》)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

(8分)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

”(《左传·

曹刿论战》)

②,闻道龙标过五溪。

,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③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

④莫听穿林打叶声,。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⑤春如旧,人空瘦。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

(陆游《钗头凤》)

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1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②题。

(7分)

卜算子泊吴江夜见孤雁①

(元)萨都剌

明月丽长空,水净秋宵永。

悄无踪、乌鹊南飞,但见孤鸿影。

自离边塞路,偏耐江波静。

西风鸣、宿梦魂单,霜落蒹葭冷。

①萨都剌被贬官南行途中所作。

①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秋宵永”的“永”字浸润了作者的主观情感:

因为夜不能寐,才感到秋夜格外漫长。

B.作者引用了曹操的诗句,既写出乌鹊向南飞去的景象,又体现与曹诗感情的共鸣。

C.“霜落蒹葭冷”一句,从时间和地点两个方面写出孤雁深夜栖息在蒹葭丛中的困境。

D.这首词意境开阔,借写孤雁寄托作者的情怀,体现了流畅朴实、清新委婉的风格。

②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沙漠之舟”重归故里

沙特素有“骆驼之乡”的美称,沙漠占其国土总面积的28%。

骆驼是继承游牧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骆驼肉和骆驼奶不仅是当地人的美味佳肴,也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骆驼毛则是纺线织布的好原料。

一年一度,有数百万来自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到麦加朝觐,并在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宰牲献祭,献祭的牲畜只能是羊、牛和骆驼三种家畜。

然而,自从1938年沙特打出了第一口油井,石油就成了沙特人致富的法宝。

依靠丰厚的石油出口收入,沙特的基础设施有了根本性改变,高速公路网把各大城市连为一体。

汽车早已取代骆驼,成为多数沙特人的代步工具,骆驼则成了一些人怀旧的宠物。

据统计,阿拉伯半岛上的骆驼数量正急剧减少,30年内可能会完全消失。

如今,沙特阿拉伯每年朝觐期间屠宰的数以千计的骆驼,只能依靠从澳大利亚等国进口。

为了解决骆驼长途运输问题,沙特正考虑以每艘约7000万美元的造价,在新加坡建造专用货轮。

与沙特骆驼濒临灭绝不同的是,澳大利亚“骆满为患”。

从19世纪中叶起,为修建铁路,澳大利亚人从沙特、巴勒斯坦和阿富汗等地引进了一万头骆驼用来运送建筑材料。

20世纪初,随着铁路开通以及汽车的普及,骆驼被放养到野外。

骆驼的繁衍力特别强,而且没有天敌,数量与日俱增。

如今,澳大利亚的野生骆驼估计约有120万头,活动面积达330万平方公里。

当沙漠地区气候干旱时,骆驼群便会为了寻找水源而向周边地区迁移,破坏植被、糟蹋庄稼、影响交通,给牧区和农业区居民造成严重影响。

骆驼排出的粪便还会产生大量影响气候的二氧化碳。

数年前,澳大利亚牧民和农场主就自发组织起来捕杀野生骆驼。

为保持生态平衡,澳大利亚政府做出决定,拨出专款租用直升机捕杀野骆驼,计划最终把野生骆驼数量减少三分之二。

沙特过去只从苏丹和索马里进口骆驼,之所以改从澳大利亚进口,一个重要原因是沙特人感情上难以接受澳大利亚捕杀骆驼的计划。

(取材于2012年1月6日《人民日报》)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从日常生活和宗教活动中,都可以感受到骆驼在游牧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B.沙特每年在宰牲节屠宰的数以千计的骆驼,只能靠从澳大利亚、苏丹、索马里进口。

C.公路铁路开通和汽车普及,使骆驼成为沙特人怀旧的宠物,也让澳大利亚“骆满为患”。

D.为了保持生态平衡,澳大利亚政府决定组织牧民和农场主租用直升机捕杀野生骆驼。

15.请根据文意分条概括“沙漠之舟”重归故里的作用。

16.“澳大利亚‘骆满为患’”这一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

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徽州道上

①傍晚必须赶到屯溪。

主人刚沏的新茶喝了二道,还那么青绿,就不得不停杯启程了。

皖南晴雨不定,早上还是大晴天,这会儿变脸,下起雨来。

离开家乡近三十年了,北方的干燥却不曾使我忘掉家乡雨丝的记忆。

中学时,每当春秋远足郊游,最怕的就是阴雨天,晚上睡觉也不踏实,担心屋檐的滴答声。

那时我尚未尝过失眠的滋味,一觉睡到天亮,心里有事,四五更时会自然醒来,揉着惺忪的眼睛到天井里去仰望太空。

多少次登太白楼、爬翠螺山的兴致,被这讨厌的雨丝抹掉了。

②早起听广播,说江面有六七级大风。

多年不曾有过的怕雨的心情又潜上心头。

昨天与那沙同志约好,上午他从合肥到芜湖,我跟他的车一道去屯溪,我们要参加的座谈会明天开始。

这么大的风,轮渡能照常开吗?

二十年前有次我从裕溪口过江,赶上大风,轮渡停摆,只好伫立江边,眼望长江浪涛中点点风帆颠簸远去,恨不得一脚跨过江南,去亲吻那令人依恋的青山绿水。

现在可不同了。

这点风算什么?

十时半那沙同志准时过江了。

我们从芜湖出发时,漫天的急雨突然驻脚,天空明亮起来,将这座江城涤净一新。

③我平日自称是皖南人,不说黄山,连皖南山区还未去过。

那沙同志是广东人,在安徽工作多年,皖南山道跑熟了。

沿途稍大一点的集镇,多半能说出它们的名字,有时还能长长短短谈些有关的风俗人情的趣话。

④中午到了宣城,李白的足迹到过这里,光凭这点,就使这座古城遐迩闻名。

友人请我们尝新,泡了本地出产的敬亭碧雪。

据说,这茶近年很为中外茶客称道,颇有与皖南名茶太平猴魁、黄山毛峰争势的劲头。

我从小随大人养成喝茶的习惯,现在每天至少要换两杯。

说实话,无非是驴饮,哪里知道喝茶还有许多讲究,什么粗茶细喝,细茶粗喝,好茶的水冲出来是清的,次茶的水冲出来是浑的。

我端起玻璃茶杯,茶水明净,透过浮动的新芽嫩叶,能清晰地看到坐在我对面的一位老人。

他是我三十年前的语文教师,现在这里的一所中学教书。

⑤这是我今天在途中最意外的收获了。

年岁渐渐增大,有时出其不意地在他乡会遇上故人,交谈几句,情感也会被少年往事所牵动。

今天也一样。

他是熏陶我爱好文学的启蒙老师。

1954年大水退潮之后,他被调到江北工作。

远行时,我们一群十六、七岁的伙伴,曾在两岸葱绿的长堤上送别过他,五七年他因发表一篇文章遭受厄运多年,曾被放逐泾县老家务农,据说自学行医,成了附近一带有名气的郎中。

前两年才彻底平反,重返教育岗位。

我细细端详他,虽然苍老了,却依旧那么干瘦,有精神;

当谈起他的近况时,他习惯地做了一个为我异常熟悉的手势,说:

现在还好。

“还好”,那就好了。

至于其它原该探问的一切,我都不敢去触动它。

我尊敬地递给他一支香烟,他随手接过,我划亮了火柴……

⑥在我的记忆里,他是吸烟的,烟瘾还不小呢!

解放初期流行一种简装硬盒烟,一盒50支,没有牌子,比较便宜。

他的书桌上常常摊开了这样的盒子烟。

有次他为北京一家杂志写稿,大概是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评吧。

见我进门,放下笔,习惯地伸手摸烟,才发觉烟抽完了。

我连走带跑替他上街买了几盒回来。

此情此景,还在眼前。

现在,我见他吸烟的神态还是老样,不自禁地微笑了。

他见我点烟,也笑着说:

“你头发虽白了几根,样子没大变,在街上能认出。

”我问起当年一些老师,他说多年没联系了,听说多半在皖南各县。

⑦停留短促,我们又继续赶路了。

雨越下越大,夹有冰雹,汽车以一小时八、九十公里的速度疾驶在弯弯曲曲的公路上。

目的地快到了,远近星散着黑瓦白墙的小楼房。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

(取材于吴泰昌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散文重纪实、轻评说,读来有一种亲切、平和的感觉。

B.作者描写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使文章内容更加丰满了。

C.第③段介绍那沙同志的内容在结构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D.明净的茶水引出了触动作者情感的老人,这一笔颇为精妙。

E.这篇散文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省察,令人称道。

18.阅读第⑤⑥段,简要分析作者笔下的启蒙老师是怎样一个人。

19.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

①文章第①段用了不少笔墨写我中学时的“怕雨”,有何用意?

②文章结尾写道“我突然意识到,我们正行进在徽州古道上”,这样写有何妙处?

(3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60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是一首很有意蕴的诗。

从这首诗中,有人读出了美好的事物就在身边,不能没有发现的眼睛;

有人读出了若没有追寻的过程,也许永远学不会珍惜;

还有人读出了任何一种成功都并非偶然,除了努力,还需要时间的积累……

请根据你读这首诗的体会,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三综合练习

(一)——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D

A

C

B

【试题解析】

1.D(A项,订书机机械xiè

B项,茹毛饮血汗hà

n毛C项,误入歧途粳jīnɡ米)

2.A(“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

B项,“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C项,“一息尚存”,还有一口气儿,表示直到生命最后的阶段。

D项,“花言巧语”,指虚假而动听的话)

3.C(A项,“超过50%以上”,成分赘余。

B项,“不仅对世界……而且反映美国……”,语序不当。

D项,“燃煤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以及工业生产”,不合逻辑)

4.C

5.B

6.A(有德行的人)

7.A(均为介词,被。

B项,副词,才;

却。

C项,副词,才;

介词,当。

D项,介词,用来;

动词,认为)

8.D((我)逝去的曾祖父王领军的书法,王羲之说“老弟的书法就不比我差”)

9.C(王羲之有了长进后,小字辈都学王羲之的书法)

10.(10分)

围绕“天然”和“功夫”的关系,结合个人的阅读积累,进行阐发。

观点明确:

3分;

有理有据,分析中肯:

5分;

语言顺畅,表达清晰:

2分。

字数不足,酌情扣分。

11.(5分)

诸葛靓后入晋/除大司马/召不起/以与晋室有仇/常背洛水而坐/与武帝有旧/帝欲见之而无由/乃请诸葛妃呼之/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酒酣

(答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

断句参考译文:

诸葛靓后来(才)到晋朝(都城洛阳),被任命为大司马,(他)不肯应召赴任。

因为和晋朝王室有仇,(诸葛靓)常常背对洛河坐着。

(诸葛靓)和晋武帝有旧交情,武帝想见他却没有理由,就请诸葛妃叫他来。

(诸葛靓)来后,武帝到太妃那里见他。

(大家)酒喝得很畅快,武帝说:

“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的友情吗?

”诸葛靓说:

“我不能(像豫让那样)变音毁容去报仇,(所以)今天又看到了圣上。

”(说完)便涕泪满面。

武帝于是既羞愧又悔恨地出去了。

12.(8分)

①小惠未徧民弗从也②杨花落尽子规啼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④何妨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

⑤泪痕红浥鲛绡透锦书难托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13.(7分)

①(3分)B(从“悄无踪”和“但见孤鸿影”可知“乌鹊南飞”是作者的联想)

②(4分)

答案要点:

表达了作者在被贬南行途中的孤寂之感和对前途难卜的忧惧之情。

(一点2分)

14.(3分)A

15.(5分)

①满足沙特人日常生活和宰牲献祭的需求;

②满足沙特人情感上怀旧的需求;

③缓解沙特人看到澳大利亚人捕杀骆驼的痛苦;

④缓解阿拉伯半岛骆驼数量急剧减少(沙特骆驼濒临灭绝)的忧虑;

⑤缓解澳大利亚“骆满为患”的压力。

(答出四点得5分)

16.(10分)

围绕“澳大利亚‘骆满为患’”这一现象,联系实际,加以阐发。

观点正确:

联系实际阐发思考:

语言表达:

2分;

17.(4分)A、D(B项,文中只是捎带一笔,写出李白的足迹曾到过宣城,没有进行描写,也没有使文章内容丰满。

C项,没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E项,这篇散文反映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18.(4分)

这位老师是一位颇有才学、经历坎坷、对命运对生活能泰然处之的人。

结合文本分析:

略。

19.(7分)

①(4分)答案要点:

在内容上,突出“我”少年时代渴望郊游的急迫心情;

在结构上,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②(3分)答案要点:

呼应题目;

深化主旨;

令人回味。

20.(60分)

作文评分标准

类别

评分要求

评分说明

一类卷

(60~50分)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